一種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疾病造成突發性局部腦功能缺損,大致可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 兩大類。缺血性主要有血栓性與栓塞性兩種,偶爾是血管痙攣或腦瘤壓迫血管所引起。血 栓性為腦血管壁因粥狀樣變化使血管腔愈來愈小,甚至完全阻塞;栓塞性為血管中突然出 現一團物體(栓子),隨血流卡在口徑較小的血管,阻絕了血液的通過。至于其徵兆,由于腦 組織在缺乏血流灌后,會很迅速喪失其功能,而產生所謂中樞神經學癥候。病屬中醫學的中 風、卒中、類中風、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疇,中風病是古代文獻一記載的四大疑難病證"風癆 骨膈",之一,由于本病發病突然,起病急驟,與自然界"風性善行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古 代醫家取類比象而名之為"中風";又因其發病突然,亦稱之為"卒中"。綜合歷代醫家所論 述,中風病的病因病機,不外是風、火、痰、虛、氣、血六端。然而對中風病的基本病機認識,各 醫家有不同觀點。臨床上,中風病復雜多變,歷代醫家認為其病機主要有:氣虛血疲、痰疲阻 絡、心火暴亢、內傷虛損、痰熱腑實等,從不同側面闡釋了急性中風病機之所在。
[0003]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宄現狀如下:
[0004] 絡石藤【別名】石鯪、明石、懸石、云珠、云丹、石磋、略石、領石、石龍藤、耐冬、石血、 白花藤紅對葉腎、對葉藤、石南藤、過墻風、爬山虎、石邦藤、騎墻虎、風藤【來源】為夾竹桃科 植物絡石的帶葉藤莖。栽種3~4年后秋末剪取藤莖,截成25~30cm長,扎成小把,曬干。 【性味】苦;辛;性微寒。【歸經】心;肝;腎經。【功能主治】通絡止痛;涼血清熱;解毒消腫。 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筋脈拘攣;咽喉腫痛;疔瘡腫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場,6~15g單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 搗汁涂。【摘錄】《中華本草》
[0005] 秦艽【別名】秦膠、秦札、秦糾、秦爪、左秦艽、大艽、左寧根、左扭、西大艽、西秦艽、 蘿卜艽、瓣子艽、雞腿艽、山大艽、曲雙【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秦艽、粗莖秦艽、麻花艽、達烏里 秦艽的根。播種后3~5年采收。春、秋季均可采挖,但以秋季質量較好。挖出后去掉莖葉, 曬至柔軟時,堆成堆,使自然發熱,至根內部變成肉紅色時,曬干。也可在挖根后,直接曬干。 達烏里秦艽挖根后,洗去泥沙,搓去黑皮,曬干。【性味】苦;辛;微寒。【歸經】胃;肝;膽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利濕退黃。主風濕痹通痛;筋骨拘攣;手足不遂;骨蒸 潮熱;小兒疳熱;濕熱黃疸。【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 量,研末撒。【摘錄】《中華本草》
[0006] 膽星【別名】膽南星【來源】為制天南星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拌制或生天南星細 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發酵而制成的加工品【性味】味苦;微辛;性涼。【歸經】肝;膽;肺經。 【功能主治】清火化痰;熄風定驚。主中風;驚風;癲癇;頭痛;眩暈;喘嗽。【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3-6g;或入丸、散。【摘錄】《中華本草》
[0007] 雞血藤【別名】血風藤、馬鹿藤、紫梗藤、豬血藤、九層風、紅藤、活血藤、大血藤、血 龍藤、過崗龍、五層血。【來源】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藤莖。秋季采收莖藤,除去枝葉,鋸成段, 曬干。或鮮時切片,曬干。【性味】味苦;微甘;性溫。【歸經】心;脾經。【功能主治】活血舒 筋;養血調經。主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婦女有經不調;痛經;閉經。【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l〇-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浸酒。【摘錄】《中華本草》
[0008] 天麻【別名】赤箭、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定風草、合離草、獨搖、自動 草、水洋芋【來源】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冬栽的第2年冬季或第3年春季采挖;春栽的 當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采挖,收獲時先取菌材,后取天麻、箭麻作藥,白麻和米麻作種。收 獲后要及時加工,趁鮮先除去泥砂,按大小分級,水煮,150g以上的大天麻,煮10_15min, 100-150g者煮7-10min,100g以下者煮5-8min,等外的煮5min,以能透心為度,煮好后放入 熏房,用硫黃熏20-30min,后用文火烘烤,炕上溫度開始以50-60°C為宜,至7-8成干時,取 出用手壓扁,繼續上炕,此時溫度應在70°C左右,待天麻全干后,立即出炕。【性味】甘;辛; 平;無毒。【歸經】肝;脾;腎;膽;心;膀胱經。【功能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 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服,每次1-1. 5g。【摘錄】《中華本草》
[0009] 綿萆蘚【別名】畚箕斗、山畚箕、山薯、狗糞棵、大萆蘚【來源】本品為薯蕷科植物綿 萆蘚或福州薯蕷的根莖。秋、冬一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干。置通風干燥處。【性 味】苦;辛;平。【功能主治】祛風濕;利濕濁;消腫毒。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濁;淋 瀝;白帶。【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2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摘 錄】《中華本草》
[0010] 伸筋草【別名】石松、過山龍、寬筋藤、火炭葛、金毛獅子草、金腰帶、獅子草【來源】 本品為石松科植物石松、華中石松及燈籠草的全草。夏季采收,連根拔起,去凈泥土、雜質, 曬干。【性味】苦;辛;溫;無毒;平【歸經】肝;脾;腎經。【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 筋活血;止咳;解毒。主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冰腫;跌打損傷;黃疸; 咳嗽;瘡瘍;皰瘆;燙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摘錄】 《中華本草》
【發明內容】
[0011]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 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急性缺血性中風的目的。
[0012]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13] 一種用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藥材制備而成:絡石藤12份、秦艽6份、膽星3份、雞血藤11份、天麻5份、綿萆蘚14份、伸 筋草9份。
[0014]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5] 1、一般資料
[0016] 發明人2011年4月-2013年5月間共收集門診就診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88例, 均符合急性缺血性中風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4例與對照組44例。兩組 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見表1-表2。
[0017] 表1兩組患者年齡(歲)比較
[0018]
[0021] 由表1-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