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人參10份、當歸10份、白芍30份、川芎15份、熟地30份、牡丹皮10份、麥冬15份、阿膠10份、炮姜6份、半夏10份、炒川楝子6份、益母草30份、香附15份、桂枝20份。本發明采用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各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藥具有養血補腎,清肝利濕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三年來通過對180名的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87.6%,愈后不再復發。
【專利說明】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
[0001]
【技術領域】[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用于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3]月經病是指以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出現異常,或伴隨月經周期而出現局部或全身癥狀為臨床特征的病變。其病機一般為腎、肝、脾三臟的臟氣受損,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殃及沖任。而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則為常見的月經病。目前,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采用的中藥,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不盡人意。
[0004]本發明所涉及的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當歸【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性味】甘、辛,溫。【歸經】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0005]白芍【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1.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微寒。【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0006]川彎【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莖。【性味】辛,溫。【歸經】歸肝、膽、心包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07]熟地黃【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或懷慶地黃的根莖,經加工蒸曬而成。【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0008]牡丹皮【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性味】苦、辛,微寒。【歸經】歸心、肝、腎經。【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0009]麥冬【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塊根。【性味】甘,微苦,微寒。【歸經】歸心、肺、胃經。【功能主治】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0010]阿膠【來源】為馬科動物驢的皮,經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膠質塊。【性味】甘,平。【歸經】入肺、肝、腎經。【功能主治】滋陰潤肺,補血止血,定痛安胎。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臨床應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失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咳咯血、吐血、便血崩漏。
[0011]炮姜【來源】本品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炮制】取凈干姜,用沙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性味】辛、熱。【歸經】歸脾、胃、腎、心、肺經。【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0012]半夏【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性味】辛,溫;有毒。【歸經】歸脾、胃、肺經。【功能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0013]人參【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平。【歸經】歸脾、肺、心經。【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14]炒川楝子【來源】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實。炒川楝子:取凈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清炒至表面焦黃色。【性味】苦,寒;有小毒。【歸經】歸肝、小腸、膀胱經。【功能主治】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0015]益母草【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鮮或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寒。【歸經】歸肝、心包經。【功能主治】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急性腎炎水腫。
[0016]香附【來源】本品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微苦、微甘,平。【歸經】歸肝、脾、三焦經。【功能主治】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0017]桂枝【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溫。【歸經】歸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發明內容】
[0018]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目的。
[0019]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人參10份、當歸10份、白芍30份、川彎15份、熟地30份、牡丹皮10份、麥冬15份、阿膠10份、炮姜6份、半夏10份、炒川楝子6份、益母草30份、香附15份、桂枝20份。
[0020]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表現在經前,其癥狀則為經前期漏紅,量少,色紅,質黏膩,頭昏不清,口苦口膩,腰酸而軟,少腹隱隱作痛,飲食不香,神疲乏力,小便黃少,平時帶下偏多,色黃白,質黏膩,舌紅,苔黃白根膩,脈細弦略數;表現在經中,則其癥狀為泄如黃糜,腹痛,尿赤,肛門灼熱,經色渾紅,量多,心煩易怒,胸脅脹滿,口苦咽干,面紅,舌苔黃燥,脈象弦滑而數;而對于致環者,則其癥狀為經期延長,月經量明顯增多,色深紅或紫紅,帶下增多,色黃有味,伴口苦而干,心煩易怒,乳房脹痛或小腹痛,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本發明采用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各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藥具有養血補腎,清肝利濕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三年來通過對180名的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87.6%,愈后不再復發。
[0021]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09年5月-2012年5月間共收集了 180例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門診患者,年齡33-42歲,病情6個月-3年。隨機分為:治療組120例,對照組60例。兩組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0022]2、試驗方法
2.1對照組口服龍膽瀉肝丸,按照說明書服用。療程15天。
[0023]2.2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膠囊,早、中、晚各一次。療程15天。
[0024]3、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減輕,病情得到控制,實驗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25]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26]表1 兩組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經濕熱證型月經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人參10份、當歸10份、白芍30份、川彎15份、熟地30份、牡丹皮10份、麥冬15份、阿膠10份、炮姜6份、半夏10份、炒 川楝子6份、益母草30份、香附15份、桂枝20份。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3520672SQ201310473632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2日
【發明者】譚欽文 申請人:譚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