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中草藥膏藥及其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膏藥,特別是一種利用中草藥制成的膏藥。
背景技術:
當前市場上的膏藥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特別是用于治療骨質增生、損傷、風濕等的膏藥,品種很多。但有的膏藥存在療效不理想,保存期不長,易損傷皮膚、跑油、粘衣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藥效保存期長、見效快、療效好、不損傷皮膚、不跑油、不粘衣,用于治療骨質增生、損傷、風濕病的中草藥膏藥。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由以下中草藥組成100~150g的鬧陽花根、50~80g的八角楓、30~50g的落地珍珠、100~150g的樟樹根內皮、30~50g的牙皂、30~50g的三分三、50~80g的木鱉子、30~50g的雨蛙、30~50g的地皮蟲、30~50g的蜈蚣、30~50g的水蛭、300~500g的川白臘、500~800g的松香、5000~8000g的麻油、1500~2500g的黃丹。其加工藝是第一步將鬧陽花根、八角楓、落地珍珠、樟樹根內皮、牙皂、三分三、木鱉子、雨蛙、地皮蟲、蜈蚣、水蛭放入陶瓷缸內,然后加入麻油,封嚴缸口,浸泡20天以上;第二步將浸泡后的油和中草藥同時放入鐵鍋或鐵桶內,用溫火熬煎,直至中草藥枯化出汁,然后除出藥渣;第三步在第二步制得的藥汁中加入川白臘、松香,攪勻,再加入黃丹。
該膏藥中的鬧陽花根、八角楓、落地珍珠、雨蛙、水蛭具有軟堅散結、通經活絡的功效,樟樹根內皮、牙皂、三分三、木鱉子、地皮蟲、蜈蚣具有化瘀止痛、祛邪風的功效,川白臘、松香能消炎、活血、護膚。采用以上中藥和工藝制成的膏藥,貼在患部,通過皮下粘膜,吸入藥氣,直達病處,二小時生效,對骨質增生、損傷、風濕病能達到軟堅散結、祛瘀通絡、活血止痛的療效,且該膏藥存放八年之內,還能保證藥效,并可隨時撕下反復貼用,不損傷皮膚,不跑油,不粘衣。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取100g鬧陽花根、50g八角楓、30g落地珍珠、100g樟樹根內皮、30g的牙皂、30g的三分三、50g的木鱉子、30g的雨蛙、30g的地皮蟲、30g的蜈蚣、30g的水蛭、300g的川白臘、500g的松香、5000g的麻油、1500g的黃丹。
第一步將鬧陽花根、八角楓、落地珍珠、樟樹根內皮、牙皂、三分三、木鱉子、雨蛙、地皮蟲、蜈蚣、水蛭放入陶瓷缸內,然后加入麻油,封嚴缸口,浸泡20天以上;第二步將浸泡后的油和中草藥同時放入鐵鍋或鐵桶內,用溫火熬煎,直至中草藥枯化出汁,然后除出藥渣;第三步在第二步制得的藥汁中加入川白臘、松香,攪勻,再加入黃丹。
實施例2、取150g鬧陽花根、80g八角楓、50g落地珍珠、150g樟樹根內皮、50g的牙皂、50g的三分三、80g的木鱉子、50g的雨蛙、50g的地皮蟲、50g的蜈蚣、50g的水蛭、500g的川白臘、800g的松香、8000g的麻油、2500g的黃丹。
加工工藝同實施例1。
實施例3、取125g鬧陽花根、60g八角楓、40g落地珍珠、125g樟樹根內皮、40g的牙皂、40g的三分三、60g的木鱉子、40g的雨蛙、40g的地皮蟲、40g的蜈蚣、40g的水蛭、400g的川白臘、600g的松香、6000g的麻油、1800g的黃丹。
加工工藝同實施例1。
該膏藥可軟堅散結,祛瘀通絡、活血止痛、護膚固皮,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99%,且能持久治病,無毒副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草藥膏藥,其特征在于其由100~150g的鬧陽花根、50~80g的八角楓、30~50g的落地珍珠、100~150g的樟樹根內皮、30~50g的牙皂、30~50g的三分三、50~80g的木鱉子、30~50g的雨蛙、30~50g的地皮蟲、30~50g的蜈蚣、30~50g的水蛭、300~500g的川白臘、500~800g的松香、5000~8000g的麻油、1500~2500g的黃丹組成。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草藥膏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將鬧陽花根、八角楓、落地珍珠、樟樹根內皮、牙皂、三分三、木鱉子、雨蛙、地皮蟲、蜈蚣、水蛭放入陶瓷缸內,然后加入麻油,封嚴缸口,浸泡20天以上;第二步將浸泡后的油和中草藥同時放入鐵鍋或鐵桶內,用溫火熬煎,直至中草藥枯化出汁,然后除出藥渣;第三步在第二步制得的藥汁中加入川白臘、松香,攪勻,再加入黃丹。
全文摘要
一種中草藥膏藥及其加工工藝,由鬧陽花根、八角楓、落地珍珠、樟樹根內皮、牙皂、三分三、木鱉子、雨蛙、地皮蟲、蜈蚣、水蛭、川白蠟、松香、麻油、黃丹組成,首先將鬧陽花根、八角楓等放入陶瓷缸內,加入麻油,封嚴缸口,浸泡20天以上;第二步將浸泡后的混合物放入鐵鍋或鐵桶內,用溫火熬煎,直至枯化出汁,然后除出藥渣;第三步向藥汁中加入川白蠟、松香,攪勻,再加入黃丹,該膏藥可軟堅散結,祛瘀通絡、活血止痛、護膚固皮,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99%,且能持久治病,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9/06GK1475239SQ0213007
公開日2004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3日
發明者裴美泉, 周柏舟 申請人:裴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