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鞋方法和用此方法制得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鞋方法和用此方法制得的鞋,特別是與穿鞋人腳形相適應的鞋。
本發明涉及的鞋具有高度的舒適性,而不影響普通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鞋的基本的特征性優點、尺寸和外形。
鞋一般按大體上標準化的樣式進行生產,也就是具有在很好限定的一些平均腳樣中按穿鞋人腳的尺寸進行選用的特點。
當然,這樣一種鞋樣不能適應于所消費者;問題在于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腳樣,從而形成每人體重在鞋底上的特有分布,而體重是直接由鞋的內底在走動或站定時承受的。由于內底是標準樣式的,并不對應于腳樣,鞋的內底和鞋底對穿鞋人體重的反力往往是不夠均勻的,因而降低了舒適性,使穿鞋人對鞋的質量難以感到滿意。
不能使穿鞋人滿意的另一問題是鞋的透氣性較差,使腳汗增多。本發明的目的是用一種制鞋的方法來克服上述缺點,這種方法使鞋按穿鞋人的腳樣成形,具體來說,按照鞋底貼在內底上的方式使鞋的內底與腳底相適應。
如權利要求書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制鞋方法,包括與地面接觸的鞋底、蓋住腳背的鞋面和可在一定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進行熱塑成形材料制的內底;鞋面和鞋底限定鞋的總的內體積,而鞋面和內底限定小于第一體積的工作體積,在內底和鞋底之間的空隙體積允許內底與插入鞋中一段時間的腳的形狀相適應。
因此,本發明使內底可通過內底的成形使內底按腳樣成形。
此外,通過在內底上開出一組孔,就可在內底的頂表面和在鞋中在內底表面和鞋底頂部間的空隙之間形成空氣的環流而取得良好的通風。
本發明這就使穿鞋人的體重分布在與普通的鞋標準表面相比大得多的表面上,從而減小作用在腳上的有害應力,減輕腳的疲勞程度。此外,體重分布在大得多的表面上特別對女用半高跟或高跟鞋來說有助于防止由于這種鞋鞋跟高、接地面積小、踩腳不穩所引起的扭傷。
按本發明制成的鞋具有邊沿向上延伸而圍住腳邊的內底,這使上述特點更為明顯。
大體上圍住腳的內底,也就是對應于腳底和腳邊形狀的內底,以及內底和鞋底上表面之間的空隙使走動時的震動減弱了,這種震動對現有的各種鞋來說是難免的,每走動一步都能感覺到這種震動。
本發明基于所述目的的這些技術特點在所附權利要求書中作了明確的說明,本發明的優點通過按附圖所示示例性的實施例所作說明會更加明顯,圖中
圖1為不帶內底的鞋的透視圖,示出本發明制鞋的一個步驟;圖2為倒置的內底和制造內底用模型的透視圖;圖3為按本發明制得的內底實施例的透視圖;圖4為按本發明制得的整鞋的透視圖,部分作透明體示出,部分用放大圖示出;圖5示出圖4的局部細節;圖6為按本發明制得的鞋穿在腳上時的透視圖;圖7示出圖6的局部細節;圖8是鞋沿著圖3中VIII-VIII線剖切的縱剖面圖,內底插在鞋中,鞋的一些部分已剖去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余部分;圖9是鞋沿著圖4中IX-IX線剖切的剖面圖,內底插在鞋中,鞋的一些部分已剖去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余部分;圖10是鞋沿著圖4中IX-IX線剖切的剖面圖,內底插在鞋中,鞋的一些部分已剖去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余部分;圖11是上面所示鞋的局部細節放大圖,部分以剖面表示,一些部分已剖去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余部分;圖12是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局部細節放大圖,部分以剖面表示,一些部分已剖去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余部分。
參見附圖,本發明方法可用以制鞋。附圖作為示例示出可用本發明方法制成的男用系帶鞋。當然,本發明適用于各種形狀和類型的鞋,如女用和兒童用鞋以及低跟和高跟的鞋。
本發明涉及帶內底的鞋的多個實施例,在這里說明其中兩個實施例。先制成不帶內底的鞋1a,例如如圖1所示。特別應采用使鞋底3的內上表面完全光滑及平坦的加工方法。
在實踐中,鞋1a包括鞋面2及鞋底3,鞋面2用來包住腳7的背部,而鞋底3的底部外表面用來與地面(未示出)接觸。
很明顯,鞋底3不要求由整體成型構成而可具有不同的層(未示出)。
在鞋面2和鞋底3之間形成第一體積V1(見圖1)或稱為鞋1a的總體積或總的內體積。
不與鞋1a一起制成而在以后階段插入的內底4由可塑性成形的材料以標準方式制成。內底4在其加熱到一個溫度T1保持一定的時間和/或在人體的重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時間T2可以變形。
圖2示出用以制造內底4的內底模型5,模型5有接觸表面用以形成內底4。內底4具有小于上述總的內體積V1的第二體積V2a,使得當內底4插入鞋1a中時,它限定在鞋-內底組件1中的一個自由體積,也稱為工作體積V2b,可允許腳7插入,該體積V2b比總的內體積小。換言之,由模型5假想的成型可限定比上述不帶內底4的鞋1a的體積小的體積。
如圖2、3、4的實施例所示,內底4可帶有用以圍住相應腳邊部分的邊沿40。換言之,內底可如同鞋的豎側那樣部分地圍住腳的下側邊為取得這種形狀的內底4,模型5可帶有上部50,其形狀與所需內底4的形狀互補。
然后將內底4插入鞋1a中并固定就位而形成鞋-內底組件1,在其內部,由于內底4的形狀,就在內底4和鞋底3的上表面和鞋-內底組件1的鞋面2的下部之間形成空隙體積V3。
因此,在內底4的下面存在著一個空隙體積V3。該空隙體積V3基本與總的內體積V1和工作體積V2加上第二體積V2a之間的差值對應,也就是V3=V1-V2b-V2a。這樣限定的空隙體積V3可分布在內底4的不同區域,限定總和為V3體積的多個空間。
參見第一實施例,內底4在鞋1a內人為地預熱到至少使部分內底4的材料熱成形的溫度而形成鞋-內底組件1。在成形時間還沒有結束前,穿鞋人的腳力伸入鞋-內底組件1中,如圖6所示,圖6示出腳和腿的下部。
這樣,內底4至少在對應于空隙體積V3的部位(或總的體積為V3的空間)按腳7的底部形狀和/或腳樣的側邊形狀成形,標準內底相應體積P在內底4表面上分布以及在腳7的側邊和內底4的邊沿40之間的任何接觸,而與腳7的形狀適配。
如上所述,本發明還有其它的實施例。例如,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內底4不是人為地預熱。
在第二實施例中,內底4在環境溫度下放入鞋1a中。隨后腳7插入鞋-內底組件1中,并且由于天然的人體熱量,把內底4加熱到上述的給定的溫度T1。根據制造內底4的材料或部分材料,該溫度明顯比第一實施例所用的溫度低。在用于鞋-內底組件1之前是標準的內底4,至少在空隙體積V3的區域中在經過上述的給定的時間T2后被腳7塑性成形而使標準內底4與至少腳7的底的表面適配以便使標準的內底4適應個別人的腳的幾何特點,把原先為標準的內底4轉變成顧客的內底4。
如圖5、7、8所示,內底4優選地由三層不同的材料構成。與腳7接觸的上層11由第一彈性變形材料制成,而底層12是由更剛性的背襯材料制成,該材料加熱到給定溫度T1時會成塑性,該底層12用來與鞋底3接觸及與鞋面2接觸。中間層13由軟的可成形的材料制成,在人體的重量作用下在預定的時間后該層材料會成為可塑的。上層11可由皮革、活性碳、可吸收臭氣或放出香氣的材料,加溫材料或冷卻材料,或可透氣的材料制成。底層12可用帶熱固性樹脂的布制成,而中間層13可由在人體作用下一定時間后會變形的泡沫材料制成。
關于上述兩個實施例的可能用的各種材料,內底4的上層11可由適合不同環境條件(如氣候)和/或鞋-內底組件1的個別穿鞋人的專門要求的專門材料制成。
例如在冬天上層11可由導熱材料制成,而在夏天,材料應允許腳換氣以便保持最大程度的清潔。
再參照上述兩個實施例,在內底4中可制出一組孔6,使得一當成形成符合鞋7的形狀,能允許空氣在內底的頂底之間流通,也就是說在空隙體積V3的一個或多個殘余部分和工作體積V2的最終部分之間流通。
在圖5和7的局部放大圖中更好地示出了空氣流通,這兩圖示出在沒有或加有穿鞋者重量P的情形下鞋-內底組件1的結構,其空氣流F從內底4的一側流到另一側。主要在穿鞋人走路時掌心易于向外時,氣流從內底4的一側流到另一側。
或者,代替作出孔6,內底4可由透氣材料制成。孔6優選地在把內底4固定在鞋-內底組件1中前制出。
在上述兩個實施例中,內底4可固定到鞋底3上。內底4最好固定在腳7與內底4輕微接觸的中部區域10。固定點和鞋-內底組件1的腳跟部分之間的距離最好(但不是必須)為約6cm。按照本發明,內底的三層11,12,13沿縱向及橫向可以有變化的厚度,例如如圖8及10所示。
按照本發明,內底4有通孔16,形成一個合適的座17以便永久地容放釘8或其它類似的定位和固緊元件(如螺釘)的頭部15。釘8最好是剛性地結合在座17中使釘的頭部15與內底4的上表面對齊,及保持與腳7的直接接觸。釘8的另一頭部14從內底4的底表面自由突出,并用來牢固地固定在鞋底3的合適的座9中。自由頭部14由卡合固定(最好是可拆下的)固定在鞋底3的合適的座9中。座9正確地與由通孔16形成的座17同軸對準以允許內底4被釘8正確地定位及固定在鞋-內底組件1中。
由于內底4的前緣形狀與鞋1a的前內側的形狀確切地配合,通常單個釘8足夠把內底4精確地固定在鞋底3中。但是,兩個或更多的固緊元件可用來更有效地把內底4和鞋底3裝配起來。
另外,釘8和座9最好由金屬(例如銅)制成,使得它們能把鞋-內底組件1的靜電排到地下。為此,如圖8所示,鞋底3中的座9可與地面或地板PC(如圖11所示)直接接觸。
在這方面,在圖11所示的實施例中,鞋底3具有一座9,該座直接穿過鞋底到地板PC。一個管形插入件50牢固地固定在座9中,插入件50的外表面最好為圓形或螺紋形的,使它可沿軸向固定在座9的里面。例如,在圖11中,由導電材料制的管形插入件50放在鞋底3與鞋-內底組件1的鞋跟T相應的部分中設的座9中。
一方面,管形插入件50具有與地面PC接觸的觸點裝置51,另一方面,有把管形插入件50與內底4的定位和/或固緊元件8進行電連接的連接裝置52。這樣可形成把任何靜電排到地面PC的電連接。
更詳細地,觸點裝置51包括由導電金屬材料制的球53,該球的一部分從管形插入件50的下端突出并與地面PC成連續的接觸。球53被放在管形插入件50里面的彈簧裝置54(包括一螺旋彈簧)頂著,該彈簧裝置54設在球和插入件上端之間,由于球53可作垂直移動(見箭頭F53),彈簧裝置根據鞋底3在地面上的接觸厚度S保持球53與地面PC接觸。接觸厚度S最好由鞋跟塊3s限定。
電連接裝置52由金屬絲導體(最好為銅)構成,該導體的一端與管形插入件50相連并沿著鞋底3的整個座9到達固定金屬絲的定位和/或固緊元件8。
標號55(見圖11中帶花紋虛線)表示位于鞋面的底襯和內底4之間用來加強鞋面2的底襯的一個襯里元件或第二內底。該襯里元件55有一個加強的金屬芯56和一通孔57,該孔有與座同軸的精確的尺寸允許定位和/或固緊元件8通過。
在該具體情形下,定位和/或固緊元件8可以包括一頭部15,該頭部允許內底4放在鞋-內底組件1中,還有一固緊桿58,該桿用來把元件8壓配合在襯里元件55的測量孔57中。桿58具有用來與金屬絲52連接的封閉環58C。
還如圖11所示,在定位元件8的頭部和襯里元件55之間設有柔性裝置60,該裝置構成一墊子以允許定位元件8相應內底4的厚度作軸向滑動,以便不管內底總是有塑性變形仍可保持內底4和定位和固緊元件8的頭部15在同一平面。
在一個優選的但不是限制性的實施例中,墊子裝置60是柔性的,和包括接合在襯里元件55中設的并從襯里元件55突出的相應的座62中的彈性套筒61,以及由與套筒61的同樣類型的材料制的,并與定位元件8的頭部15的底部連接的柔性盤63。因此,該實施例允許內底正確地定位在鞋中,因為元件8有大直徑的頭部,該頭部不影響鞋的舒適性(因為有適應性的墊子),它帶來的優點是可在內底4中制出簡單的測量孔來達到該定位。
另外,由于有球及彈簧組件,還可以更有效及可靠地把靜電排到地下。鞋的內外觀沒有改變,固緊元件的頭部可以給以一定尺寸作為打上鞋的牌號的表面。該表面與銅絲及球和彈簧組件允許腳與地面之間好的接觸及更好的抗磨損及斷裂性。
在一個替換的實施例中(圖12所示),與內底4類似,定位元件8由軟的柔性材料(例如銅)制成,定位元件8的厚度與內底4基本相同。
這樣,不要求設另外的柔性裝置,因為內底4的軸向塑性變化伴隨著定位元件8的相應的塑性變形。在該實施例中,定位元件8是盤形的,并用例如粘接劑8a連接到加固的襯里元件55的上表面。
因此,不是要在襯里元件55和鞋底3中設通孔來制出頭部14的座,因為定位元件8可簡單地粘在襯里元件55上。
內底4具有通孔16,該孔的形狀及尺寸與定位元件8的一樣,內底4被壓在包著定位元件8的位置上。
使用釘8或類似的元件把內底4在局限的區域10固定到鞋底3上的優點是內底4的上表面可保持光滑,同時不會阻止空氣從內底4的底部穿到頂部。
需要強調如果內底4完全粘到鞋底3或甚至僅在用于通過空氣的區域粘到鞋底3上,該優點就失去了。與使用釘8或類似的元件的方案比較,把內底4粘到鞋底3上的缺點還有粘上的內底不易從鞋底3上移下。
在局限的區域10使用釘8或類似的裝置具有另外的優點是允許空氣在空隙體積V3中在相互連接的不同的空隙區域之間(也就是在空的體積V3的一個或更多的殘余部分和最終的工作體積V2b的部分之間)通過。另外,最好是通孔的孔6至少在內底4和鞋-內底組件1的鞋底3的上表面之間的空間V3中允許空氣通入及穿出內底4的頂部和底部。由于內底4在單點固定到鞋底(如上所述)或在兩個或更多的而不是集中在一個區域固定到鞋底,這樣便于空氣流通。
在該兩個實施例中,在鞋-內底組件1中的內底4允許改善腳7及內底4之間的接觸,并至少在腳的背部和中部增加有效的接觸面積,因為內底4可自由地適配于任何腳7的形狀。因為在內底4和鞋底3及鞋面2的底部之間的空隙體積V3,使這種適配有可能。
上述的優點是內底4與各穿鞋人的腳7配合,而鞋-內底組件1被腳7本身磨合。
這一特點對穿鞋人有好處,例如可改善他(或她)的姿態。腳7也被升起的邊緣40支承著這一點使穩定性更好,因為與鞋-內底組件1相磨合的腳7可容易地保持在鞋-內底組件1中的理想位置。這使穿鞋人的身體更好地平衡。
另外,保持與腳7永久接觸的內底4允許腳7在空隙體積V3的區域相應地活動,在空隙體積V3區域,內底4可彈性變形使穿鞋人保持自然的姿勢,而不會被鞋有負面地影響。
本發明的內底4在普通鞋子中保持惰性的點的位置也可刺激腳。本發明的內底4便于神經刺激及血液循環,特別在腳弓區域,因為在內底4和腳7的點之間有永久的接觸,相反的,普通的鞋在這些區域是沒有接觸的,這一永久接觸起到對腳底的按摩作用。其尺寸總是取決于內底4分別地與腳7適配的空隙體積V3防止內底4過分地壓在腳7的不活動部分。這改善了鞋-內底組件1分別與穿鞋人的腳7配合,這一優點是允許腳7可自由活動,不使其疲勞和不使穿鞋人的踝關節扭傷。
本發明也適合于女士的高跟鞋,其中內底4容納腳7在鞋中可提供穩定性及不改變穿鞋者的姿勢。
上述兩個實施例中,新穎的內底4防止腳7疲勞及提供了有效的和長久的舒適的感覺,允許鞋-內底組件1被腳7磨合,甚至可以經受很長的時間。
因此,按照本發明,內底4開始具有一個基本的標準的形狀,隨后內底4可個別地成形出,可很好地與腳7適配及可以防止上述缺點。
如果內底4借助可拆卸的裝置固定到鞋底3上,也就是用釘8或類似的可拆卸的裝置,那么在穿著一定時間后,內底4可用新的具有更好的和/或不同的特點的內底更換。在這一情形下,內底4應優選地在出售點移出及重裝而不是由個別使用者自己進行這項工作。
因此,本發明的鞋-內底組件包括一個與地面接觸的鞋底3,一個包住腳7的背部的鞋面2及由可塑性成型的材料制成的內底4。
很明顯,按照鞋的美觀及功能要求,鞋面2及鞋底3的形狀可變化。
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可對本發明作出不同的改型及變化。另外,本發明的各個細節可用技術上等同的元件替代。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鞋(1a),所述的鞋(1a)包括一用以蓋住腳(7)背的鞋面(2)和一個下表面與地面接觸的鞋底(3),在鞋面(2)和鞋底(3)之間形成一總的鞋(1a)的內體積(V1);標準內底(4)的成形,用在加熱到一給定溫度保持一段給定的時間可熱塑成形的材料并利用一內底模型(5)制成,內底(4)具有比第一體積(V1)小的第二體積(V2),使得當內底(4)放在鞋(1a)內時形成一個小于所述總體積(V1)的鞋的工作體積(V2b);把標準內底(4)插入鞋(1a)內并固定在鞋內,得到一個鞋-內底組件(1),其中在鞋底(3)和標準內底(4)之間形成一個限定互補的、可變的空隙體積(V3),所述的空隙體積(V3)與第二體積(V2a)及工作體積(V2b)一起構成總的內體積(V1);將所制成的鞋-內底組件(1)人為地加熱到預定的溫度;在加熱內底(4)的同時把腳(7)插入鞋(1a)中保持預定的時間,使內底(4)至少在相應于體積(V3)的區域到至少腳(7)底塑性成形,而使內底(4)與個別人的腳(7)的單個幾何特點適配。
2.一種制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制鞋(1a),鞋(1a)包括用以蓋住腳(7)背的鞋面(2)和一個下表面與地面接觸的鞋底(3),在鞋面(2)和鞋底(3)之間形成一個鞋的總的內體積(V1);標準內底(4)的成形,用在加熱到一給定溫度保持一段給定的時間可熱塑成形的材料并利用一內底模型(5)制成,內底(4)具有比第一體積(V1)小的第二體積(V2),使得當內底(4)放在鞋(1a)內時形成一個小于所述總的內體積(V1)的、鞋的工作體積(V2b)。把標準內底(4)插入鞋(1a)內并固定在鞋內,得到一個鞋-內底組件(1),其中在鞋底(3)和標準內底(4)之間形成一個限定互補的、可變的空隙體積(V3),所述的空隙體積(V3)與第二體積(V2)及工作體積(V2b)一起構成總的內體積(V1);把鞋(7)插入裝有內底(4)的鞋-內底組件(1)中,通過把鞋(7)留在鞋內一段時間使內底(4)至少在相應于體積(V3)的區域到至少腳(7)底塑性成形而成形內底(4),而使內底(4)與個別人的鞋(7)的個別幾何特點適配。
3.按照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內底的成形是通過插入鞋-內底組件中的腳(7)放出的體熱而進行的。
4.按照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內底的成形是通過插入鞋-內底組件中的腳(7)傳送的人體重量(P)進行的。
5.按照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內底的成形是通過插入鞋-內底組件中的腳(7)傳送的熱及人體重量(P)進行的。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內底(4)設有一組孔(6),使得一當內底(4)已成形為符合個別人的腳(7)的特點時,可允許空氣在內底(4)的頂和底之間流動,也就是說,在體積(V3)的一個或多個殘余部分和最終的工作體積(V2b)的部分之間流動。
7.按照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6)是在內底(4)插入鞋(1a)內前在內底(4)中制出的。
8.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具有用來部分封住腳(7)的邊緣的側緣(40),這樣可相應于腳底表面和側邊成形內底(4)及使內底(4)與個別人的腳(7)本身的幾何特點適配。
9.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鞋(1a)包括制鞋底(3),鞋底(3)的頂表面是光滑和均勻的。
10.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由可透氣的材料制成,使得一當內底(4)已成形為符合個別人的腳(7)的特點時,可允許空氣在內底(4)的頂和底之間流動,也就是說,在體積(V3)的一個或多個殘余部分和最終的工作體積(V2b)的部分之間流動。
11.按照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在其中部區域固定到鞋底(3)上,其中腳(7)只輕微地與內底(4)接觸。
12.按照權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由至少一個固緊及定位元件(8)固定到鞋底(3)而所述的固緊及定位元件(8)可拆卸地插入所述的鞋底(3)的相應的座(9)中,并使得內底(4)的上表面保持光滑,同時不阻止空氣從內底(4)的頂部流到底部,也就是說在體積(V3)的一個或多個殘余部分和最終的工作體積(V2b)的部分之間的流動和在體積(V3)的不同的空隙區域之間的流動。
13.按照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緊和定位元件(8)和座(9)由金屬制成,并且所述的座(9)用來把鞋-內底組件的靜電排到地面。
14.按照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內底(4)設有通孔(16)以形成座(17),座(17)與座(9)同軸對齊,使得通過把固緊及定位元件(8)插入座(17,9)中可把內底(4)固定在鞋底(3)上。
15.一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包括一與地面接觸的鞋底(3),一包住腳(7)背的鞋面(2)及一內底(4),所述的內底(4)至少部分由在加熱到給定的溫度一段時間后可熱塑性成形的材料制成;鞋面(2)和鞋底(3)形成鞋(1a)的總的內體積(V1);內底(4)具有比總的內體積(V1)小的第二體積(V2a)以便在所述的鞋底(3)和內底(4)之間形成至少一個形成互補的、可變的空隙體積(V3)的空間,其中空隙體積(V3)與第二體積(V2a)及工作體積(V2b)結合形成總的內體積(V1);和在腳(7)插入所述的鞋-內底組件(1)中前,內底(4)可預熱到所述的給定的溫度使得當腳(7)插入鞋-內底組件中保持預定的時間時內底(4)可成形為符合個別人的腳(7)的特點。
16.一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包括一與地面接觸的鞋底(3),一包住腳(7)面的鞋面(2)及一內底(4),所述的內底(4)至少部分由在加熱到給定的溫度一段時間后可熱塑性成形的第一材料及部分由在人體的重量(P)的應力下作用一段給定的時間后可成形的第二材料制成;鞋面(2)和鞋底(3)形成鞋(1a)的總的內體積(V1);內底(4)具有比總的內體積(V1)小的第二體積(V2a)以便在所述的鞋底(3)和內底(4)之間形成至少一個形成互補的、可變的空隙體積(V3)的空間,其中空隙體積(V3)與第二體積(V2a)及工作體積(V2b)結合形成總的內體積(V1);和在腳(7)插入所述的鞋-內底組件(1)中保持預定時間時,內底(4)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可成形為與個別人的腳(7)的形狀匹配。
17.按照權利要求15或16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具有一組通孔(6),使空氣可從內底(4)的頂部和底部傳進傳出,至少在鞋-內底組件的內底(4)和鞋底(3)的上表面之間的空隙體積(V3)中進行。
18.按照權利要求15或16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包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層(10),所述的層(10)相互牢固地連接著。
19.按照權利要求15或16的制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有三層(10)上層(11)、中間層(13)和底層(12),所述的上層(11)由第一可彈性變形的材料制成和用于和腳(7)接觸,所述的中間層(13)由加熱到給定溫度保持給定時間后成塑性的軟的可熱成形材料制成,和底層(12)由比中間層更剛性的但是不是彈性可變形的背襯材料制成,它用來與鞋底(3)和在鞋-內底組件(1)內的鞋面(2)的底部接觸。
20.按照權利要求19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層(11)由皮革、活性炭、吸收臭氣或放出香氣的材料、加溫或冷卻材料制成,所述的底層(12)由帶熱固性樹脂的布制成,所述的中層由在人體重量作用下變形的泡沫材料制成。
21.按照權利要求15或16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具有可形成一座(17)的至少一個通孔(16),所述的內底(4)放在鞋-內底組件(1)中,使內底(4)中的座(17)與鞋底(3)中的座(19)同軸對齊,以允許把定位和緊固元件(8)插入兩座(17、9)中而把內底定位及固定在鞋底(3)上。
22.按照權利要求21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9)和定位和緊固元件(8)由金屬、最好為銅制成。
23.按照權利要求21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9)直穿過鞋底(3)與地面(PC)接觸,一個管形插入件(50)牢固地固定在所述的座(9)中,在其一面設有與地面(PC)接觸的裝置(51),而另一面具有把所述的管形插入件(50)和所述的定位和/或緊固元件(8)連接起來的電連接裝置(52),這樣可把靜電排到地面(PC)。
24.按照權利要求23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導電材料制的管形插入件(50)放置在座(9)中,設在與所述的鞋-內底組件(1)的鞋跟(T)相應的鞋底(3)的部分中。
25.按照權利要求23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觸裝置(51)包括一球(53),所述的球(53)由導體金屬材料制成,一部分從所述的管形插入件(50)的下端突出;所述的球(53)被一彈簧裝置(54)頂著,所述的彈簧裝置(54)放在管形插入件(50)的里面,在所述的球和所述的插入件(50)的上端之間,并根據所述的鞋底在地面上的接觸厚度(S)保持所述的球(53)與地面(PC)接觸。
26.按照權利要求23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連接裝置(52)包括一個金屬絲導體,其一端與所述的管形插入件(50)連接并且沿著在鞋底(3)中的整個座穿到達到固緊金屬絲的定位和/或緊固元件(8)。
27.按照權利要求23的鞋,其特征在于一個襯里元件(55)或第二內底用來加強所述的鞋面(2)的背襯,設在所述的鞋面(2)和第一內底(4)之間;所述的襯里元件(55)具有一金屬芯(56)和一個與座(9)同軸的通孔(57),可允許所述的定位和/或緊固元件(8)穿過。
28.按照權利要求26或27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和/或緊固元件(8)包括一頭部(15)用于把所述的內底(4)定位,還有一根尺寸精確的緊固桿(58),所述的桿(58)可壓入在襯里元件(55)中的通孔(57)中所述的桿具有一封閉環(58c),所述的金屬絲(52)可連接在上面。
29.按照權利要求26-28中任一項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元件(8)和襯里元件(55)之間設有一個柔性裝置(60),該裝置形成一個墊子,允許所述的定位元件(8)相應所述的內底(4)的厚度作軸向滑動,來保持所述的內底(4)和所述的定位元件(8)的頭部(5)在同一平面。
30.按照權利要求29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子裝置(60)是柔性的,并包括接合在設在所述的襯里元件(55)中并從其中突出的相應的座(62)中的一個彈性套筒(61)。
31.按照權利要求29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墊子裝置(60)是柔性的,并包括接合在設在所述的襯里元件(55)中并從其中突出的相應的座(62)中的一個彈性套筒(61),和一個與所述的定位元件(8)的頭部(15)的底部連接的柔性盤(63)。
32.按照權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由至少一個定位和緊固元件(8)固定在鞋底(3)上,并粘到所述的鞋底(3)的上表面使所述的內底(4)的上表面保持光滑,并且不阻止空氣在所述的內底(4)的頂底之間通過。
33.按照權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所述的內底(4)和鞋面(2)之間加上一個襯里元件(55)或第二增強內底,和把內底(4)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粘到所述的襯里元件(55)的上表面。
34.按照權利要求32或3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內底(4)中設一個通孔(16)用于把所述的緊固和定位元件(8)插入所述的內底(4),所述的通孔(16)具有與所述的緊固和定位元件(8)同樣的形狀和尺寸。
35.按照權利要求32或3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和定位元件(8)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
36.按照權利要求32或3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和定位元件(8)由與所述的內底(4)同樣的材料制成。
37.按照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緊和定位元件(8)由金屬制成。
38.按照權利要求32-37中任一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是壓配合在所述的緊固及定位元件(8)上。
39.按照權利要求15或16的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用于所述的內底(4)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固定在所述的鞋底(3)的上表面。
40.按照權利要求39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緊及定位元件(8)借助于粘結劑(8a)固定到所述的鞋底(3)的上表面。
41.按照權利要求15或16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內底(4)和鞋面之間設一個襯里元件(55)或第二內底用于增強所述的鞋面的背襯,所述的襯里元件(55)有一個金屬芯(56)。
42.按照權利要求41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固定到所述的鞋底(3)的上表面。
43.按照權利要求42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緊固或定位元件(8)借助于粘結劑(8a)固定到所述的鞋底(3)的上表面。
44.按照權利要求38-43中任一項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與所述的內底(4)厚度相同。
45.按照權利要求38-44中任一項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底(4)有至少一個通孔(16),所述的通孔(16)的形狀和尺寸與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相同,使所述的內底(4)可壓配合到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上。
46.按照權利要求38-45中任一項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由柔性材料制成。
47.按照權利要求38-46中任一項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由與所述的內底(4)同樣的材料制成。
48.按照權利要求21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和緊固元件(8)由金屬,優選地為銅制成。
全文摘要
制鞋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制鞋(1a),其中鞋面(2)及鞋底(3)限定總的內體積(V1);使用模型(5)模制出有第二體積(V2a)的標準內底(4);把內底插入鞋中,在鞋中留下自由體積(V2b),在鞋底(3)和內底(4)之間有一空隙體積(V3),與總的內體積(V1)與第二體積(V2a)的差相當;把鞋-內底組件(1)加熱及把腳(7)伸入鞋-內底組件(1)中,在體積(V3)區域相應腳(7)底的特點使內底(4)成形。
文檔編號A43B13/14GK1264556SQ0010163
公開日2000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1999年1月22日
發明者卡洛·菲尼 申請人:A·泰斯托尼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