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屬于茶葉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紅茶屬于發酵茶類,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故名紅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征。目前紅茶的生產工藝,通常包括:(1)萎凋:將鮮葉均勻薄攤在萎凋席上自然萎凋,使萎凋葉含水率降低,葉質柔軟,葉面起皺紋,葉莖折不易斷,葉色暗綠無光澤,青草氣減少。(2)揉捻:用揉捻機揉捻、按輕、重、輕的加壓原則加壓,揉至茶條緊卷,茶汁溢出,粘于茶表為度。(3)發酵:將揉捻葉均勻、松散堆在發酵架上發酵,也葉色黃紅、有愉悅的香味出現停止發酵,發酵時間各種工藝有所差別,3-4小時或6-8小時不等。(4)提箱:將發酵后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在90°C條件下干燥2.5小時,得到紅茶成品。
[0003]上述生產工藝生產的紅茶在香味、色澤、外光等方面均不夠理想,不足以生產出高品質的紅茶。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旨在提供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利用該工藝生產出的紅茶在香氣、色澤、外觀及口味方面均可以得到提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萎凋:將鮮葉均勻薄攤在竹席或萎凋簾上置于無陽光照射且通風的環境下自然萎凋,或均勻攤于萎凋槽內利用熱風進行人工萎凋;(2)揉捻:將萎凋葉除去雜質、老葉、單葉后裝入揉桶,加蓋后進行揉捻;(3)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放于發酵槽內,然后送至發酵室進行發酵;(4)打毛火:將茶葉炒干機設置為180°C恒溫狀態,將發酵葉投入茶葉炒干機內炒5分鐘,之后取出攤涼20?30分鐘;(5)做形:將茶葉炒干機溫度調至120°C,將攤涼冷卻后的茶葉重新投入茶葉炒干機內炒干做形,之后取出攤涼散熱;(6)后發酵:將攤涼冷卻的茶葉裝于密封的錫箔袋內,封好袋口置于避光的室內15天,促使陳香味發出;(7)提香:將后發酵好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在溫度90°C下干燥30分鐘,然后加溫至120°C提香12分鐘。
[0006]所述步驟⑴中,自然萎凋的時間為12?15小時,自然萎凋的環境溫度為25?32°C、濕度 80%?85%。
[0007]所述步驟(1)中,人工萎凋所采用的熱風溫度采用35°C,萎凋時間為2.5?4小時。
[0008]所述步驟(2)中,揉捻的具體方式為:空壓揉捻10分鐘,加輕壓揉捻5分鐘,空壓揉捻3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空壓揉捻5分鐘,加重壓揉捻5分鐘,空壓揉捻5分鐘,加重壓揉捻3分鐘,空壓揉捻20分鐘。
[0009]所述步驟(3)中,發酵溫度設置為28?32°C,濕度92 %?95 %,發酵時間為8小時。
[0010]所述步驟(5)中,茶葉投入茶葉炒干機炒干做形的時間為25分鐘。
[0011]所述步驟(3)中,在發酵過程中每2小時翻拌一次。
[0012]所述步驟(1)中,在自然萎凋過程中翻葉1或2次。
[0013]所述步驟(1)中,在人工萎凋過程中翻葉3或4次。
[0014]本發明由于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生產工藝加工出的紅茶外觀卷曲緊湊、顏色烏潤滑亮,湯色紅濃明亮、耐泡,香氣濃郁,帶果香和酒香味,陳香味持久,既保持了紅茶的湯色和滋味,又有卷曲形綠茶的外觀。
【具體實施方式】
[0015]本發明提出了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16](1)萎凋:將鮮葉按照3?5cm均勻薄攤在干凈的竹席或萎凋簾上,置于沒有陽光照射且通風的環境下自然萎凋12?15小時,環境溫度以25?32°C、濕度80%?85%為宜,鮮葉經自然萎凋后葉質柔軟,莖折不斷,葉色暗綠,手握有輕微刺手感,青草氣消失并帶有清香或花香味。為使萎凋均勻,須翻葉1或2次。
[0017](2)揉捻:將萎凋葉用風機或簸箕除去雜質、老葉、單葉,裝入揉桶,加蓋后揉捻約70分鐘,具體可以如下的方式進行揉捻:空壓揉捻10分鐘,加輕壓揉捻5分鐘,空壓揉捻3分鐘,逐漸加重壓揉捻10分鐘,空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空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3分鐘,空壓揉捻20分鐘。經過揉捻后,茶葉細胞破碎率可達85 %?90 %。
[0018](3)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松散地放于發酵槽內,厚度為20cm,然后置于發酵室內發酵,溫度控制在28?32°C,濕度92%?95%,發酵時間約為8小時,此時葉色紅潤,帶暗紅色,有花香味出現,當略帶酒香味時即可停止發酵。為使發酵均勻,每2小時須翻拌一次。
[0019](4)打毛火:將茶葉炒干機設置為180°C恒溫狀態,將發酵葉投入茶葉炒干機內炒5分鐘,之后取出攤涼20?30分鐘。
[0020](5)做形:將茶葉炒干機溫度調至120°C,將攤涼冷卻后的茶葉重新投入茶葉炒干機內繼續炒干做形,時間約為25分鐘,此時茶葉可達9成干,取出攤涼散熱。
[0021](6)后發酵:將攤涼冷卻至常溫的茶葉裝于密封的錫箔袋內,封好袋口置于避光的室內15天,促使陳香味發出。
[0022](7)提香:將后發酵好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每層篩厚度在3cm左右,在溫度90°C下干燥30分鐘,然后加溫至120°C提香12分鐘,即完成加工。
[0023]上述實施例中,步驟(1)中所用的鮮葉可選用一芽一葉、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的春、夏、秋茶青鮮葉,鮮葉等級須一致,老嫩度分級好。
[0024]上述實施例中,在步驟(1)的自然萎凋過程也可以采用人工萎凋的方式代替,具體過程為:將鮮葉按照8?12cm均勻攤于萎凋槽內,用熱風萎凋,溫度以35°C為宜,時間
2.5?4小時,萎凋程度與自然萎凋相同,期間翻葉3或4次。
[0025]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萎凋:將鮮葉均勻薄攤在竹席或萎凋簾上置于無陽光照射且通風的環境下自然萎凋,或均勻攤于萎凋槽內利用熱風進行人工萎凋;(2)揉捻:將萎凋葉除去雜質、老葉、單葉后裝入揉桶,加蓋后進行揉捻;(3)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放于發酵槽內,然后送至發酵室進行發酵;(4)打毛火:將茶葉炒干機設置為180°C恒溫狀態,將發酵葉投入茶葉炒干機內炒5分鐘,之后取出攤涼20?30分鐘;(5)做形:將茶葉炒干機溫度調至120°C,將攤涼冷卻后的茶葉重新投入茶葉炒干機內炒干做形,之后取出攤涼散熱;(6)后發酵:將攤涼冷卻的茶葉裝于密封的錫箔袋內,封好袋口置于避光的室內15天,促使陳香味發出;(7)提香:將后發酵好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內,在溫度90°C下干燥30分鐘,然后加溫至120°C提香12分鐘。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自然萎凋的時間為12?15小時,自然萎凋的環境溫度為25?32°C、濕度80%?8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人工萎凋所采用的熱風溫度采用35°C,萎凋時間為2.5?4小時。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揉捻的具體方式為:空壓揉捻10分鐘,加輕壓揉捻5分鐘,空壓揉捻3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空壓揉捻5分鐘,加重壓揉捻5分鐘,空壓揉捻5分鐘,加重壓揉捻3分鐘,空壓揉捻20分鐘。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發酵溫度設置為28?32°C,濕度92%?95%,發酵時間為8小時。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茶葉投入茶葉炒干機炒干做形的時間為25分鐘。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在發酵過程中每2小時翻拌一次。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在自然萎凋過程中翻葉1或2次。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在人工萎凋過程中翻葉3或4次。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卷曲形紅茶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萎凋:將鮮葉薄攤在萎凋簾上自然萎凋或攤于萎凋槽內利用熱風人工萎凋;(2)揉捻:將萎凋葉裝入揉桶加蓋后進行揉捻;(3)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送至發酵室發酵;(4)打毛火:將茶葉炒干機設置為180℃,將發酵葉投入炒5分鐘,取出攤涼;(5)做形:將茶葉炒干機溫度調至120℃,將茶葉重新投入炒干做形,取出攤涼;(6)后發酵:將攤涼冷卻的茶葉裝于密封的錫箔袋內,封好袋口置于避光的室內15天;(7)提香:將后發酵好的茶葉放入茶葉提香機,在溫度90℃下干燥30分鐘,加溫至120℃提香12分鐘。
【IPC分類】A23F3/08, A23F3/06
【公開號】CN105394212
【申請號】CN201510808805
【發明人】麻明海
【申請人】雷山縣三元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