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天麻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天麻的種植方法,屬于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天麻生于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0smundicola)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并生長成為常見的天麻塊莖。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菌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
[0003]天麻含香莢蘭醇、香莢蘭醛、維生素A類物質、苷、結晶性中性物質、微量生物堿、黏液質等。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約為0.025%。現已能人工合成天麻素(天麻苷)、天麻苷元及其類似物。近證明天麻多糖也是天麻的有效成分之一。
[0004]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但主要栽培于山東、浙江、四川以及山東。
【發明內容】
[0005]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天麻的種植方法。
[0006]1.一種天麻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地與整地步驟:對土壤化學性狀、土壤農藥殘留量、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施基肥;作平畦或高畦;
步驟2、繁殖與種植步驟:天麻栽植時間以9-10月栽種;用用塊莖繁殖,并排放于穴內,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 7-9cm,作成壟狀;扶壟、防凍,壟土高10_15cm ;種植密度:一般行距40cm,株距35-40cm ;間作時,行距55_65cm、株距35cm ;種植密度約為3000株/畝;
步驟3、田間管理步驟包括中耕除草步驟和晾根步驟、間作步驟和培土步驟;
步驟4、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步驟采取:
步驟A):①清潔田園:秋季天麻落葉后,將枯枝殘葉集中燒毀并深埋;
②輪作或深翻土地:輪作或下種前深翻土地,將表層翻入下層,以減輕來年發病;
③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雨后及時排水;
④合理密植,使株間通風透光,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⑤選用無病種芽,并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種10-15分鐘,消毒處理后下種;
⑥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連噴2_3次;或者發病初期噴1: 1: 100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噴3?4次;
步驟5、采收與加工步驟:采收時間:栽種后3-4年采收,8月間選晴天進行;產地加工步驟:對天麻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個步驟。
[0007]選地步驟:天麻以根入藥,入土深,選擇土質疏松、土層深厚、地勢高燥或傾斜的坡地,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砂質壤土、夾砂黃土及淤積壤土為好;
整地步驟:9月前作收獲后,選晴天翻地,深翻土壤30cm以上,使其充分風化熟化,再經多次翻耕,打碎土塊,清除石塊、草根,特別要除凈香附子和茅草根; 施基肥步驟:整地前,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2500公斤,加50公斤的生物月巴,翻入土內作基肥;
作畦步驟:平畦或高畦,作畦根據土壤質地、排水好壞、當地氣候條件和耕作習慣的不同而定,砂質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或少雨的地區,分成幾大塊,采用平畦種后作成壟狀,土質較粘,透水不甚好,排水較差的地,或多雨地區,宜采用高畦,畦面寬約1.5m,畦高17-20cra,畦溝寬 30_40cm ;
溝系要求:不論平畦、高畦,其四周均要開好排水溝,做到內三溝配套貫通;即畦溝、腰溝和田頭溝;畦溝:上寬40cm,下寬30cm,深30cm ;腰溝:沿畦向每隔40—50cm,與向垂直方向;及田頭溝:即田塊四周各開排水溝一條,上寬50cm,下寬40cm,深40cm,并嚴格做到與外三溝溝系相通。
[0008]栽種后要及時培土扶壟:即把兩邊背壟的土翻到芍頭上,壟土高10?15cm濕;如遇天氣干旱,要及時澆水,土稍干后培土。
[0009]中耕除草步驟: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次于春季齊苗后,宜淺松土,勤除草;第2次于夏季雜草大量滋生時,要除盡雜草,避免草荒,中耕較前次稍深,但勿傷幼根;第3次于秋季倒苗后,除凈雜草,清潔田間,將枯枝殘葉集中運出田外燒毀;從第3、4年后中耕除草次數減少至2次,第1次春季。
[0010]步驟4包括步驟B):①收獲后清除殘株病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菌;
②深翻土地,實行三年以上輪作:
③結合摘花蕾、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摘除植株下部病葉,帶出田外集中燒毀;
④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 %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1:1: 100波爾多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或步驟C):①實行3年期以上的輪作;
②天麻園周圍不要栽松柏類植物,因松柏類植物是銹病菌的轉主寄生;
③天麻收獲后將殘株病葉收拾燒毀或慪肥減少越冬菌源;
④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作高畦種植減輕發病;
⑤在天麻開花前噴1: 1: 100波爾多液1次,開花后繼續噴防2次,每次間隔10?15天;
⑥發病初期噴25%粉銹寧乳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400倍液。
[0011]本發明的效果:
山東具有全國有名的中藥材生產基地。自古以來具有中藥材種植、加工、經營的悠久歷史和經驗。本發明廣泛收集了天麻種質資源,分析了天麻的開花特性,并采用常規技術和現代科技手段,培養新品種;對天麻優良品種選育形成了比較科學的系統。建立了天麻種群提純復壯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為天麻種植規范化生產中急需的純正良種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篩選;培育出2個優良品系,優良品系的推廣和應用對于促進中藥可持續發展、提高中藥質量、加強中藥種質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均有重要意義。對天麻種質的收集及整理分析,不僅形成了天麻種質圃,并為即將展開的遺傳育種工作做好了先期準備。同時,將會有力推動山東地道藥材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0012]本發明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可以統一、優化天麻的生產用種質,通過大面積推廣,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與穩定天麻的品質,從而起到實現天麻規范化種植,推進我國天麻產業的現代化進程,滿足社會用藥需求;2)為天麻的規范化種植提供了種質支撐,有利于提高天麻藥材的產量,實現其生產的規模化與產業化,并打下良好的基礎,推動天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3)通過種質資源的保存與優化,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為天麻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奠定基礎。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0014]一種天麻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地與整地步驟:對土壤化學性狀、土壤農藥殘留量、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施基肥;作平畦或高畦;
步驟2、繁殖與種植步驟:天麻栽植時間以9-10月栽種;用用塊莖繁殖,并排放于穴內,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 7-9cm,作成壟狀;扶壟、防凍,壟土高10_15cm ;種植密度:一般行距40cm,株距35-40cm ;間作時,行距55_65cm、株距35cm ;種植密度約為3000株/畝;
步驟3、田間管理步驟包括中耕除草步驟和晾根步驟、間作步驟和培土步驟;
步驟4、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步驟采取:
步驟A):①清潔田園:秋季天麻落葉后,將枯枝殘葉集中燒毀并深埋;
②輪作或深翻土地:輪作或下種前深翻土地,將表層翻入下層,以減輕來年發病;
③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雨后及時排水;
④合理密植,使株間通風透光,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⑤選用無病種芽,并用65%代森鋅300倍液浸種10-15分鐘,消毒處理后下種;
⑥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連噴2_3次;或者發病初期噴1: 1: 100波爾多液,每隔10-14天1次,連噴3?4次;
步驟5、采收與加工步驟:采收時間:栽種后3-4年采收,8月間選晴天進行;產地加工步驟:對天麻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個步驟。
[0015]選地步驟:天麻以根入藥,入土深,選擇土質疏松、土層深厚、地勢高燥或傾斜的坡地,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砂質壤土、夾砂黃土及淤積壤土為好;
整地步驟: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