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N-苯基烷基苯甲酰胺類殺真菌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殺真菌劑化合物、殺真菌劑結合物、殺真菌劑組合物及殺真菌的方法。
本發明的殺真菌劑化合物適用于防治植物的真菌病害,特別是谷類作物的白粉病。其作用機理雖然尚不十分清楚,但似乎不同于目前所用的殺真菌劑。
本發明的化合物與其它殺真菌劑結合,可提供一些病原生物不大可能對其產生抗性的產品。此外,某些結合物具有增效活性。
法國專利1,581,075公開了某些在兩個環上都被氯取代的N-苯基甲基苯甲酰胺類化合物。所公開的化合物據說具有抗真菌、抗細菌及除草性能。
本發明提供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X=O、S或NOH;
R1為H或CH3;
n=1,2或3;
R2、R3和R4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2和R3彼此獨立地為Cl或Br,R4為H;
b)R2、R3和R4彼此獨立地為Cl或Br;
c)R2為F,R3為Cl,R4為H;或d)R2和R3為CH3或C2H5,R4為H;
R5、R6和R7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6和R7中有一個為CF3,R5及R6和R7中的另一個為H;
b)R5和R6為H;R7為F、Cl或Br;
c)R5和R7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6為H;
d)R5和R6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7為H;
e)R6和R7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5為H;或f)R6為苯氧基,R5和R7為H。
本發明的殺真菌劑結合物至少含有1%重量的式(Ⅰ)化合物與另一種殺真菌劑化合物結合。
本發明的殺真菌劑組合物含有式(Ⅰ)化合物與植物學上可接受的載體結合。
本發明的殺真菌方法包括,在真菌為害地點施用抑菌量的本發明化合物或結合物。
除非另外指出,本文件中所有溫度均以攝氏度給出,所有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化合物雖然本發明的所有化合物都是有用的殺真菌劑,但優選某些類型的化合物,這些優選化合物為1)式(Ⅰa)化合物
其中R1為H或CH3;
n=1、2或3;
R2、R3和R4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2和R3為Cl,R4為H;
b)R2、R3和R4為Cl;或c)R2為F,R3為Cl,R4為H;
R5、R6和R7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6和R7中有一個為CF3,R5及R6和R7中的另一個為H;
b)R5和R6為H;R7為F、Cl或Br;
c)R5和R7彼此獨立地為F、Cl或Br,R6為H;
d)R5和R6彼此獨立地為F、Cl或Br,R7為H;
e)R6和R7彼此獨立地為F、Cl或Br,R5為H;或f)R6為苯氧基,R5和R7為H。
2)式(Ⅰa)化合物,其中R1為H;
3)式(Ⅰa)化合物,其中R2和R3為Cl,R4為H;
4)式(Ⅰa)化合物,其中R6為CF3;
5)式(Ⅰa)化合物,其中R6為苯氧基;
6)式(Ⅰa)化合物,其中R7為CF3。
在所測試的化合物中,最優選的化合物是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
合成X為O的式(Ⅰ)所示的酰胺類化合物,易于通過由式(Ⅱ)的苯甲酰氯與式(Ⅲ)的芳烷基胺反應來制備
其中R1、R2、R3、R4、R5、R6和R7定義如上。該反應在技術上是熟知的,它可以方便地在有機溶劑如甲苯、苯或四氫呋喃中以等摩爾量的反應物進行。反應混合物中可以含有一種有機堿如三乙胺或吡啶作為酸去除劑。反應溫度可以在10°至120℃的范圍內。反應一般在室溫或回流溫度下進行。所形成的鹽通過水洗或過濾除去,溶劑則通過蒸餾而除去。然后用適當的溶劑或溶劑混合物如乙醇/水或己烷/乙酸乙酯對產物進行重結晶。
式(Ⅱ)的苯甲酰氯類化合物和式(Ⅲ)的芳烷基胺類化合物可以買到或易于用已知方法制備。例如,式(Ⅲ)的苯乙胺類或苯丙胺類化合物可通過還原相應的腈來制備。合適的操作方法見J.Org.Chem.1981,46,4252-4258。所需的腈類化合物可用公知的方法制備。
X為S的式(Ⅰ)所示的硫代酰胺類化合物,可如S.Raucher和P.Klein所述(TetrahedronLetters,21,4061-64,1000),通過Y為O的式(Ⅰ)酰胺與Lawesson試劑,即對甲氧基苯基硫羰基膦化硫的二聚體反應來制備。反應一般在有機溶劑中以等當量或過量的Lawesson試劑進行。典型的溶劑為甲苯和二甲苯。反應溫度并不重要,為了方便,一般采用室溫或回流溫度。
X為NOH的式(Ⅰ)所示的脒類化合物,可通過式(Ⅳ)所示的N-羥基亞氨芐基氯與式(Ⅲ)的芳烷基胺反應來制備,
所用的反應條件與制備式(Ⅰ)的酰胺所用的條件相似。
式(Ⅳ)的N-羥基亞氨芐基氯用常規方法來制備。
相應地,本發明人還提供一種制備式(Ⅰ)化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a)使式(Ⅲ)的芳烷基胺與式(Ⅱ)的苯甲酰氯反應,
其中R1、R2、R3、R4、R5、R6、R7如式(Ⅰ)中所限定,得到X為O的式(Ⅰ)化合物;或者使式(Ⅲ)的芳烷基胺與式(Ⅳ)的N-羥基亞氨芐基氯反應,得到X為NOH的式(Ⅰ)化合物;或者(b)使X為O的式(Ⅰ)化合物與Lawesson試劑反應,得到X為S的式(Ⅰ)化合物。
下列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化合物的合成。
制備13-(三氟甲基)苯乙胺按J.Org.Chem.1981,46,4252-4258的方法,還原16.6克(0.09摩爾)3-(三氟甲基)苯乙腈,得到標題化合物。更具體地說,將4.3克(0.11摩爾)LiAlH4和15克AlCl3加到300毫升乙醚中。使合并的混合物回流16小時,再冷卻至0°,然后再加入30毫升水和約50毫升30M氫氧化鉀溶液。用乙醚(4×300毫升)從該混合物中萃取反應產物,醚層用Na2SO4干燥,過濾后汽提至干燥,得14克標題產物。
用同樣方法制備4-(三氟甲基)苯乙胺。
制備24-(三氟甲基)苯丙胺在乙醇中對5克反-4-(三氟甲基)肉桂酸進行催化(10%Pd/C)加氫,得到固態的4-(三氟甲基)苯丙酸,向其中加入過量的SOCl2產生酰氯。將該混合物在蒸汽浴上溫熱半小時。蒸發溶劑,然后加入甲苯和濃氫氧化銨,產生4-(三氟甲基)苯丙酰胺。加入過量SOCl2并在蒸汽浴上溫熱半小時使其脫水,得到4-(三氟甲基)苯丙腈,催化(Pd/C)加氫后即得到標題化合物。
制備3N-甲基-4-(三氟甲基)芐胺在攪拌下,向約10.1克4-(三氟甲基)苯甲醛在約100毫升用MgSO4干燥的苯中的溶液通甲胺4小時。過濾該溶液,然后蒸發溶劑,得到油狀的N-〔4-(三氟甲基)亞芐基〕甲胺。將其溶于苯中進行催化(5%Pd/C)加氫即得標題產物。
制備42,6-二氯-N-羥基亞氨芐基氯
在回流下,使15克2,6-二氯苯甲醛與相當量的鹽酸羥胺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反應。然后用碳酸氫鈉洗滌反應混合物,用氯仿萃取產物肟。將肟在氯仿中的溶液冷卻至-7℃,并保持在5℃下進行攪拌,同時向其中通入氯氣4小時(直至藍色消失)。減壓除去氯仿和過量的氯。產量為19克。
實例1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向21.1克(0.1摩爾)4-三氟甲基芐胺鹽酸鹽中加入200毫升四氫呋喃中的20.9克(0.10摩爾)2,6-二氯苯甲酰氯。然后一次加入30毫升三乙胺。
使混合物回流1小時,冷卻后過濾除去三乙胺鹽酸鹽。將濾液蒸發至干,殘余物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液重結晶即得31克產物,產率為93%。M.P.135-136°。
實例2-6如下制備實例2-6化合物。將1克適當的芐基胺鹽酸鹽與2克2,6-二氯苯甲酰氯在體積比為1∶1的三乙胺和四氫呋喃的混合液中混合,使該混合物放置2至6周。分離提純操作一般包括加水,用CHCl3萃取產物,在10′× 1/2 ″Merk 60硅膠柱上用己烷→乙酸乙酯進行梯度層析,然后用乙酸乙酯/己烷混合液重結晶產物。
實例號化合物產率M.P.
22,6-二氯-N-〔〔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80%98-100°32,6-二氯-N-〔〔4-溴苯基)甲基〕苯甲-酰胺62%N.A.
42,6-二氯-N-〔(3-苯氧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90%127-129°52,6-二氯-N-〔(2,3-二氯苯基)甲基〕-苯甲酰胺56%183-185°62,6-二氯-N-〔(4-氟苯基)甲基〕苯甲-酰胺54%152-154°實例7-8如下制備實例7和8化合物。將等摩爾量的2,6-二氯苯甲酰氯和適當的芳烷基胺置于體積比為1∶1的三乙胺和甲苯的混合液中,在回流下反應20分鐘,用水洗滌,用CHCl3萃取,蒸發至干后用丙酮/己烷溶液重結晶。
實例化合物產率M.P.
72,6-二氯-N-〔(3,4-二氯苯基)甲基〕-
苯甲酰胺74%180-182°8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135-136°實例92,6-二氯-N-〔(4-氯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利用與實例7-8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備標題化合物,不同的是所用的溶劑為乙酸乙酯和三乙胺的1∶1混合物。產率24%。M.P.170-172°。
實例10-16如下制備實例10-16化合物。將等摩爾量的適當取代的苯甲酰氯和適當取代的芳烷基胺置于體積比為1∶1的三乙胺和四氫呋喃的混合液中,在回流下反應10分鐘至1小時。
實例化合物產率M.P.
102,6-二氯-N-〔(2-氯-4-氟苯基)甲基〕苯甲酰胺88%138-140°112,6-二氯-N-〔3-〔4-(三氟甲基)苯基〕丙基〕苯甲酰胺31%109-111°122,6-二氯-N-〔2-〔3-(三氟甲基)苯基〕乙基〕苯甲酰胺53%109-110°132,6-二氯-N-甲基-
-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71%N/A142-氯-6-氟-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82%104-105°152,3,6-三氟-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30%N/A162,3,6-三氯-N-〔〔3-(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37%N/A實例17N2-羥基-N1-(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2,6-二氯苯基脒
向19克制備4的化合物在四氫呋喃中的溶液中加入19克(4-三氟甲基苯甲基)胺鹽酸鹽,接著加入50毫升三乙胺。將該混合物加熱回流2小時,然后過濾。用四氫呋喃洗滌固體,然后合并四氫呋喃部分并蒸發至干。產物在硅膠柱( 1/2 ″×20ft)上進行層析得6克標題產物。M.P.162-164℃。
實例182,6-二乙基-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硫代苯甲酰胺
向3.6克2,6-二乙基-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的甲苯溶液加入5克Lawesson試劑。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利用薄層層析證明反應完全后,混合物冷卻后進行硅膠層析,用2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洗脫。產量為1.3克。M.P.125-127℃。
應用業已發現本發明化合物可防治真菌,特別是谷類作物如小麥和大麥的白粉菌。在這些化合物用于治療植物的真菌病時,以抑制病害而非除草量對植物施用這些化合物。這里所用的術語“抑制病害而非除草量”,是指治癒或抑制所要防治的植物病害,但對植物沒有明顯毒性的本發明化合物的量。這個量一般應為約1至1000ppm,最好是10至500ppm。所要求的確切的化合物濃度取決于所要防治的真菌病、所用的劑型、使用方法、特定的植物種屬、氣候條件等。本發明的化合物也可用來保護貯存谷物和其它非種植區免受真菌侵染。
溫室試驗在實驗室中進行下列實驗以測定本發明化合物的殺真菌效力。
試驗1用這個篩選試驗來評價本發明化合物對各種引起植物病害的不同生物的效力。
將50毫克化合物溶于1.25毫升溶劑中配制試驗化合物備用。溶劑的制備是將50毫升吐溫20與475毫升丙酮及475毫升乙醇混合。用去離子水將溶劑/化合物溶液稀釋至125毫升。所得制劑中含有400ppm試驗化合物。用溶劑-表面活性劑混合液連續稀釋即得到更低的濃度。
利用葉片噴霧法施用配好的試驗化合物。應用了下列植物病原體及其相應的植物。
病原體在以下各表中的寄主指定符號小麥白粉菌(ErysiphePOWDgraministritici)MDEW小麥稻瘟病菌(PyriculariaRICEoryzae)BLAS稻葉銹病菌(PucciniaLEAFreconditatritici)RUST小麥灰綠葡萄孢(BotrytisGRAYcinerea)MOLD葡萄霜霉(PseudoperonosporaDOWNcubensis)MDEW南瓜甜菜褐斑病尾孢霉LEAF(Cercosporabeticold)SPOT甜菜蘋果黑星病菌APPL(Venturiainaequalis)SCAB蘋果籽苗小麥葉枯病殼針孢霉LEAF(Septoriatritici)BLOT小麥對寄主植物(或摘下的漿果)的所有葉片表面噴霧配好的試驗化合物至液滴滴下。將每種寄主植物的單個花盆放在通風櫥中的支起并旋轉的軸架上。對所有葉片表面噴霧試驗溶液。待所有處理都干燥后,在2-4小時內用適當的病原體接種植物。
將試驗化合物防治病害的效果分為9個等級。這些等級代表下列病害防治百分率1=0-19%,2=20-29%,3=30-39%,4=40-59%,5=60-74%,6=75-89%,7=90-96%,8=97-99%,9=100%。
此外,在有明顯的植物毒性時,用5個等級記錄植物毒性的等級,其中1表示無毒,5表示對植物致死。最后,如果有植物毒性,可對植物給出一個用字母表示的等級,表示對植物造成損傷的類型。這些損傷的代號如下G=一般壞死W=萎蔫S=矮化C=褪綠F=成型表Ⅰ給出了本實驗所評價的本發明典型化合物的活性。
表1實例號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PPMMDEWBLASRUSTMOLDMDEWSPOTSCABBLOT140088762G73111882C665371426671716.25461511.5621006115253
表1實例號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PPMMDEWBLASRUSTMOLDMDEWSPOTSCABBLOT3400517540072C11740052G151110042GC2
表1實例號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PPMMDEWBLASRUSTMOLDMDEWSPOTSCABBLOT6516.25211240072C625644008861255416.2521
表1實例號POWDRICELEAFGRAYDOWNLEAFAPPLLEAF-PPMMDEWBLASRUSTMOLDMDEWSPOTSCABBLOT154006462G172G3640082G162C152C92G56.25417400.00314188100.008425.00136.25118400.0033413
試驗2在溫室條件下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和大麥的麥類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的活性。將化合物溶于含1%吐溫20的丙酮∶乙醇為1∶1的混合液中。在含0.05%吐溫20的蒸餾水中制備噴霧溶液。用DeVilbiss手動噴霧器對小麥和大麥植株(約10厘米)噴霧至液滴滴下。為評價防護活性,在用白粉菌接種前4、2或1天處理植物。為評價治療活性,在接種1、2或4天后處理植物。為評價鏟除活性,在接種5或6天后處理植物。接種操作是用來自受感染植株的孢子撒粉。對照植株接種4天后,在植株的角質層下能觀察到病害在滋生。接種5天后出現表面菌絲;接種6天后菌絲體發育良好但尚未釋放出分生孢子。
在16-19℃下將植株以16小時光8小時暗的周期保持在溫室中。
接種7天和14天后,評價與試驗植株同時接種的未處理對照植株的病害程度。在處理植株中得到的病害防治百分比也在接種7天和14天后進行評價。
表2-7給出了該試驗的結果。數據證明,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大麥和小麥的白粉菌具有極好的保護、治療和鏟除活性。
表2
表2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大麥的麥類白粉菌的防護活性病害防治百分比處理(接種前天數)124124評價(接種后天數)777141414施用率(ppm)1.565458624018136.2597525.0993對照組病害(%)383825634643表3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小麥的麥類白粉菌的保護活性病害防治百分比處理(接種前天數)124124評價(接種后天數)777141414施用率(ppm)1.566733192231256.257983436142025.0948371777750對照組病害(%)383827405438表4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大麥的麥類白粉菌的治療活性病害防治百分比處理(接種后天數)124124評價(接種后天數)777141414施用率(ppm)1.5636.25825.010098對照組病害(%)383838436051
表5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小麥的麥類白粉菌的治療活性病害防治百分比處理(接種后天數)124124評價(接種后天數)777141414施用率(ppm)1.564294685846726.25910025.0099100對照組病害(%)383815636333表6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大麥的麥類白粉菌的鏟除活性病害防治病害防治百分比百分比方法1*方法2**處理(接種后天數)5656施用率(ppm)6.257472828125.08455897550.092559273對照組病害(%)59535953*方法1病害防治百分比是由測量葉片表面上的總病原體(活的和死的)而得出的。
**方法2病害防治百分比是由活的和死的白粉菌的總覆蓋百分比減去死白粉菌的總覆蓋百分比而得出的。
表7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對小麥的麥類白粉菌的鏟除活性病害防治病害防治百分比百分比方法1*方法2**接種至處理間的天數5656┯寐 #160; (ppm)6.259482948725.09473948250.01007710090對照組病害(%)36343634*方法1病害防治百分比是由測量葉片表面上的總病原體(活的和死的)而得出的。
**方法2病害防治百分比是由活的和死的白粉菌的總覆蓋百分比減去死白粉菌的總覆蓋百分比而得出的。
試驗3在溫室中進一步測試實例1和11-16化合物對小麥的小麥白粉菌的活性,所用的試驗方法中,施用化合物的時間和接種時間各不相同,以便評價保護性及治療性病害防治效果。下表中所給出的時間為處理和接種間間隔的小時數。時間為負值表示在處理前接種病原體。在這種情況下測試的是治療活性。時間為正值則表示在用病原體接種前對植株進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測試的是防護活性。
如試驗1配制化合物并以葉片噴霧的形式施用。用試驗1所述的9個等級對結果作出評價。結果示于表8。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2100.009.08.09.09.09.06.08.550.009.08.09.09.09.06.09.09.08.58.025.007.05.09.08.09.08.59.06.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225.009.08.58.58.012.505.05.09.07.09.08.08.05.09.08.08.57.06.254.07.56.125.03.125.5-506.255.03.123.0-48100.008.050.008.025.007.012.507.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4100.009.09.09.09.09.09.050.008.58.09.09.09.09.08.525.008.58.08.58.59.09.08.512.508.58.08.58.09.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412.508.58.54100.008.050.008.025.007.08.512.506.07.06.256.024100.007.08.07.07.06.550.007.07.56.06.06.06.525.006.07.05.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425.005.05.06.012.506.07.05.04.05.05.56.255.03.125.048100.005.050.002.025.001.012.502.072100.001.05.06.04.03.050.001.05.04.03.05.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225.001.02.03.04.01.01.02.01.01.03.02.02.012.503.04.01.01.01.01.02.03.02.01.06.253.01.06.124.03.121.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1-48100.005.050.001.025.001.0-24100.007.050.002.025.001.012.501.04100.008.050.006.025.002.012.501.048100.003.050.001.025.001.012.501.0實例12-72100.008.550.008.025.007.012.506.5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24100.009.050.008.525.007.512.508.024100.007.050.006.525.005.012.505.072100.001.050.001.025.001.012.501.0實例13-4850.007.025.006.012.502.06.256.0-2450.007.025.005.012.505.06.251.02450.001.025.001.012.501.06.251.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34850.001.025.001.012.501.06.251.0實例14-48100.004.050.001.025.001.012.501.0-24100.001.050.001.025.001.012.501.04100.004.050.002.025.001.012.501.048100.004.050.001.025.001.012.501.0實例15-72100.007.050.007.025.006.012.502.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572100.001.050.001.025.001.012.501.0實例16-72100.001.0100.006.550.001.050.006.525.001.025.001.012.501.012.501.072100.001.0100.001.050.001.050.001.025.001.025.001.012.501.012.501.0
表8葉片施用,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7250.001.025.001.012.501.06.251.07250.001.025.001.012.501.06.251.0實例18-72100.005.050.004.025.005.012.505.096100.007.050.001.025.001.012.501.0
試驗4以種子處理的方式測試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的白粉菌的活性。結果示于表9。分級等級為前述的9個等級。
表9種子處理小麥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G/KB)等級實例11920.101.01.01.005.08.0試驗5-13和13A表10-18A給出了本發明化合物對各種真菌病病原體活性的溫室試驗結果。
表10葉片施用,葡萄霜霉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48100.001.050.001.025.001.012.504.0-24100.001.050.001.025.001.012.501.024100.001.050.001.025.001.012.501.048100.001.050.001.025.001.012.501.0實例44400.008.0100.001.050.001.0
表11葉片施用,葡萄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3100.009.050.009.025.003.0-72100.007.050.008.025.007.0表12葉片施用,蘋果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400.001.0100.001.0450.001.025.001.012.501.09650.001.025.001.012.501.0
表13葉片施用,南瓜白粉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100.001.0450.005.025.001.012.501.09650.005.025.001.012.501.0
表14葉片施用,小麥的葉銹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250.001.025.001.01.012.501.01.06.121.02400.001.0100.001.025.001.07225.001.012.501.06.121.09250.001.025.001.012.501.0
表15葉片施用,稻瘟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2200.001.0100.001.050.001.0-24400.001.01.0200.001.01.01.0100.001.01.01.050.001.01.01.04400.008.08.0200.007.58.0100.007.58.050.006.08.0
表15(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24200.003.0100.002.050.003.072200.002.0100.001.050.001.0實例4-24400.001.0200.001.0100.001.050.001.04400.002.0200.001.0100.001.050.001.0實例11-24400.001.0200.001.0100.001.050.001.04400.003.0200.001.0100.001.050.001.0
表15(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C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4-24400.001.0200.001.0100.001.050.001.04400.008.5200.008.5100.007.050.006.5實例15-24400.001.0200.001.0100.001.050.001.04400.008.5200.008.0100.007.550.005.0實例17-24400.001.0200.001.0100.001.050.001.0
表15(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72400.001.0200.001.0100.001.050.001.0
表16土壤浸透,稻瘟菌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4810.001.01.05.001.01.02.501.01.0實例44810.001.05.001.02.501.0實例114810.003.05.001.02.501.0實例144810.005.05.003.02.501.0實例154810.001.05.001.02.501.0
表17葉片施用,小麥葉枯病殼針孢霉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726.251.03.121.0726.251.03.121.0表18種子處理,小麥葉枯病殼針孢霉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1921.001.00.101.0
表18A葉片施用PSEUDOCERCOSPORELLAHERPOTUCHOIDES時間施用率病害防治化合物(小時)(ppm)等級實例1-504400.002.0-336400.003.04400.007.0100.002.025.001.0大田試驗試驗14將實例1化合物配成每加侖1磅的乳油,在田間小區評價它對小麥的葉銹菌、葉枯病殼針孢霉和白粉菌的活性。每個試驗小區的大小為5×10英尺,每種處理采用3個重復的小區。以所要求的濃度制備噴霧組合物,使得在以63加侖/英畝的體積施用時達到指定的施用率。化合物共施用兩次,一次是在孕穗期(5月3日),一次是在抽穗早期(5月14日)。第一次和第二次施用期間的總降雨量為2.07英寸。第二次施用后頭7天的總降雨量為1.41英寸。處理39天后(6月11日)評價病害防治等級。結果示于表19。所采用的等級0-10中,0=無防治效果,10=100%防治。
表19病害防治等級施用率葉枯病殼(磅/英畝)葉銹菌針孢霉白粉菌0.25009.60.5339.81349.8試驗15在同一位置的另一些試驗小區同時重復進行試驗14。結果示于表20。等級評定標準為試驗14所述的等級0-10。
表20病害防治等級施用率葉枯病殼(磅/英畝)葉銹菌針孢霉白粉菌0.251.709.60.501.009.71.003.309.7試驗16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的白粉菌的活性。采用葉片施用。在施用7天和14天后評價病害防治效果。結果示于表21。
表21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率(ppm)第7天第14天第一葉第一葉第二葉1.5620.619.342.66.25100.069.554.425.00100.098.085.6試驗17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活性。采用葉片施用。施用7天和14天后進行評價。結果示于表22。
表22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率(ppm)第7天第14天第一葉第一葉第二葉1.5660.358.547.66.25100.089.679.225.00100.091.886.1試驗18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白粉菌的一天、兩天和四天防護活性。試驗植株為8-10厘米高,在7厘米的花盆中栽12到14株標本。每種處理用3個重復的花盆。以指定的濃度配制噴霧組合物,并用DeVilbis噴霧器噴霧至滴流。對每一種施用率,一組植株在接種1天前進行處理,另一組在接種2天前進行處理,第三組在接種4天前進行處理。結果示于表23。
表23處理評價(接種前天數)(施用后天數)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率(ppm)第一葉第二葉181.5668.532.06.25100.066.025.00100.066.0151.5640.006.2581.120.625.0085.050.0291.5660.306.25100.020.625.00100.037.0161.56-37.56.25-29.7625.00-18.754111.5660.314.36.2568.514.325.0096.714.3161.5637.5-6.2518.75-25.009.37-181.5614.37.46.2578.67.425.0096.470.8
試驗19用與試驗18相同的方法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1天、2天和4天防護活性。結果示于表24。
表24處理評價(接種前天數)(施用后天數)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率(ppm)第一葉第二葉181.5668.5-6.2580.1-25.0093.7-151.5626.520.66.2563.337.025.0076.837.0291.5637.00.06.2584.337.025.0084.360.3161.5628.937.06.2543.637.025.0077.650.04111.5626.57.46.2553.77.425.0070.826.5181.5637.00.06.250.00.025.0050.020.6
試驗20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白粉菌的1天、2天和4天治療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8相同,不同的是試驗化合物是在接種后1天、2天或4天后施用,而不是在接種前施用。結果示于表25。
表25處理評價(接種后天數)(施用后天數)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率(ppm)第一葉第二葉161.5620.614.36.2584.373.025.00100.082.0131.5623.40.06.2575.937.025.00100.068.5251.5637.066.06.2590.1100.025.00100.0100.0121.5620.614.36.2580.178.625.00100.083.0431.5660.3-6.2568.5-25.0080.1-101.5614.337.06.2578.660.325.0098.280.1
試驗21用與試驗20相同的方法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1、2和4天治療活性。結果示于表26表26處理評價(接種后天數)(施用后天數)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率(ppm)第一葉第二葉161.5650.071.46.25100.0100.025.00100.0100.0131.5642.57.46.2596.453.725.00100.084.6251.5693.7-6.25100.0-25.00100.0-121.5652.47.46.2598.753.725.0098.753.7431.5666.0-6.2583.0-25.00100.0-101.5670.854.66.25100.077.325.00100.0100.0
試驗22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白粉菌的鏟除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8相同,不同的是試驗化合物是在接種5天后施用。結果示于表27。
表27評價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后天數)(ppm)第一葉第二葉26.2541.7-25.0063.3-50.0070.8-96.2576.283.025.0085.073.050.0092.589.3試驗23利用與試驗18相同的方法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白粉菌的鏟除活性,不同的是化合物是在接種6天后施用。施用8天后對結果進行評價。結果示于表28。
表28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ppm)第一葉第二葉6.2573.588.025.0058.090.450.0047.190.4
試驗24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鏟除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9相同,不同的是化合物是在接種5天后施用的。結果示于表29。
表29評價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后天數)(ppm)第一葉第二葉26.2560.3-25.0060.3-50.0068.5-96.2593.0-25.0093.0-50.00100.0-試驗25利用試驗19的方法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鏟除活性,不同的是化合物是在接種6天后施用的。8天后評價結果并示于表30。
表30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ppm)第一葉6.2581.625.0070.850.0076.8
試驗26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白粉菌的2天防護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8相同,不同的是化合物是植株接種2天前施用的。結果示于表31。
表31評價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后天數)(ppm)第一葉第二葉90.7829.320.61.5643.920.63.1271.937.06.2595.360.3160.788.912.51.568.912.53.1235.221.66.2574.350.6試驗27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2天防護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9相同,不同的是化合物是在植株接種2天前施用的。結果示于表32。
表32評價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后天數)(ppm)第一葉第二葉90.780.00.01.5610.90.03.1229.30.06.2577.725.1160.7862.50.01.5652.7520.63.1237.5020.66.2514.8837.0試驗28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大麥白粉菌的2天治療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8相同,不同的是化合物是在用大麥白粉菌接種試驗植株2天后施用的。試驗結果示于表33。
表33評價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后天數)(ppm)第一葉第二葉50.7862.537.01.5662.537.03.1252.850.06.2598.0100.0120.7832.710.91.5657.629.33.1246.610.96.2591.655.4
試驗29評價實例1化合物對小麥白粉菌的2天治療活性,所用方法與試驗19相同,不同的是化合物是在用小麥白粉菌接種試驗植株2天后施用的。結果示于表34。
表34評價施用率病害防治百分比(施用后天數)(ppm)第一葉第二葉50.7857.940.51.5679.080.23.12100.0100.06.25100.0100.0120.7840.5-1.5662.5-3.1292.6-6.2595.3-結合物已知真菌病病原體可對殺真菌劑產生抗性。如果確實產生了對殺真菌劑具有抗性的菌株,達到所要求的效果則需要施用越來越大量的殺真菌劑。為阻止對新殺菌劑產生抗性,需要與其它殺真菌劑結合施用新殺菌劑。使用結合產物還將使產物的活性譜得以調節。
因此,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種殺真菌劑結合物,它包括至少1%重量的式(Ⅰ)化合物與第二種殺真菌劑結合。
預計第二種殺真菌劑可從以下各類殺真菌劑中選擇1)N-取代的唑類,例如Propiconazole、triademe-ton、flusilazol、diniconazole、ethyltrianol、myclobutanil和prochloraz;
2)嘧啶類,例如雙氯苯嘧醇和nuarimol;
3)嗎啉類,例如fenpropimorph和環嗎啉;
4)哌嗪類,例如嗪胺靈;
5)吡啶類,例如pyrifenox。
這五類殺真菌劑都通過抑制固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具有其它作用機制的另外一些類型的預計的殺真菌劑包括6)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類,例如代森錳和代森錳鋅;
7)苯鄰二甲酰亞胺類;例如敵菌丹;
8)間苯二甲腈類,例如百菌清;
9)二甲酰胺類,例如iprodione;
10)苯并咪唑類,例如苯菌靈和carbendazim;
11)2-氨基嘧啶類,例如乙嘧醇;
12)甲酰胺類,例如萎銹靈;
13)二硝基酚類,例如消螨普。
本發明的殺真菌劑結合物所含的式(Ⅰ)化合物的重量至少為1%,通常為20-80%,更典型的是50-75%。
現已發現本發明的某些結合物對許多真菌病原體具有增效活性。不僅在溫室試驗中,而且在大田條件下觀察到了對白粉菌和銹菌的增效作用。
更具體地說,已觀察到了某些結合物的增效作用,這些結合物中的第二種殺真菌劑為nuarimol、苯菌靈、百菌清、Prochlo-raz、Propiconazole、三唑二甲酮或環嗎啉,這在下列溫室試驗和大田試驗數據中明顯可見。一般認為,在適當條件下,可以期望從某些結合物得到增效作用,這些結合物含有式(Ⅰ)化合物與抑制C-14脫甲基化類型的固醇抑制性殺真菌劑結合;但是,如上表所證實,其它類型的殺真菌劑也觀察到了增效作用。
如果說一種組合物表現出增效作用,指的是在該組合物的試驗中所觀察的病害防治百分比超過由下列公式計算出的預期值E=X+Y- (XY)/100其中X為成分A以施用率p施用而進行試驗時所觀察到的防治百分比,Y為成分B以施用比q施用而進行試驗時所觀察到的防治百分比,E為結合物A+B以施用率p+q施用而預期的防治百分比。這一試驗是基于S.R.Colby的文章(“CalculatingSynergis-ticandAntagonisticResponsesofHerbicideCombinations”,Weeds,15,20-22,1967)。這一試驗的進行是利用了這樣一個理論,即,如果成分A殺傷50%的病原生物,則成分B的可預期的最佳作用為殺傷其余病原生物的50%,從而達到所預期的75%的總防治。
一種給定的殺真菌劑組合物在某些條件下可能表現出增效作用,在其他條件下則不能。對測定是否表現出增效作用有意義的因子包括,例如,施用率、施用時間的選擇、以及病原生物對該組合物的一個成分或另一成分的遺傳抗性。如果以一定的施用率施用結合物而使單獨一個成分的施用量就能基本上完全防治病原生物,那就沒有什么改進的余地,該結合物的增效能力可能也不明顯。就時間的選擇而言,如果在真菌病原生物充分滋長之前施用殺真菌劑,則該生物較為敏感,表現增效能力的可能性較病原生物充分滋長的情況為小。另一方面,如病原生物對結合物中的一個成分具有遺傳抗性,使得單獨一個成分的施用量對這種特定生物沒有什么防治效果,那么結合物對該生物表現增效作用的可能性比對非抗性病原生物使用相同施用率時更大。
結合物試驗溫室試驗試驗30本試驗中,用實例1化合物與幾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對受白粉菌感染的小麥進行葉片施用。為測試鏟除活性,在處理前72小時(-72小時)用病原生物接種一組小麥植株。為測試保護活性,在接種前72小時(+72小時)對另一組小麥植株進行處理。結果用上述等級1-9表示,如下。
-72-白粉菌施用率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72小時)(+72小時)實例16.254.03.012.505.03.025.007.03.0實例1/prochloraz3.12/1.565.03.06.25/3.125.03.012.50/6.258.53.0實例1/nuarimol3.12/1.567.06.06.25/3.128.07.012.50/6.259.07.0實例1/propiconazole3.12/1.565.03.06.25/3.127.53.012.50/6.257.54.5實例1/三唑二甲酮3.12/6.253.03.06.25/12.505.05.012.50/25.006.57.5實例1/環嗎啉3.12/6.253.03.06.25/12.504.53.012.50/25.006.03.0prochloraz1.564.03.03.127.03.0nuarimol1.562.03.03.124.03.0propiconazole1.565.05.03.124.05.0三唑二甲酮6.254.05.012.505.07.0環嗎啉6.253.03.012.503.03.0
試驗31在本試驗中,還是用實例1化合物與幾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對受白粉菌感染的小麥進行葉片施用。為測試鏟除活性,在處理前72小時(-72小時)用病原生物接種一組小麥植株。為測試保護活性,在處理72小時后(+72小時)接種另一組小麥植株。結果用上述等級1-9表示如下白粉菌施用比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72小時)(+72小時)實例13.125.51.06.257.51.0實例1/苯菌靈3.12/3.129.01.06.25/6.259.01.012.5/12.59.01.0實例1/百菌清3.12/12.59.01.06.25/25.09.01.012.50/50.09.01.0實例1/nuarimol3.12/3.129.01.06.25/6.259.01.012.50/12.509.01.0實例1/propiconazole3.12/3.129.01.06.25/6.259.01.012.50/12.509.03.0實例1/三唑二甲酮3.12/6.259.01.06.25/12.509.05.012.50/25.09.05.0苯菌靈3.127.51.06.258.51.012.509.01.0百菌清12.51.01.025.01.01.0
nuarimol3.128.01.06.259.03.0propiconazole3.129.01.06.259.02.0三唑二甲酮12.58.05.025.09.05.0試驗32在本試驗中,還是用實例1化合物與幾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對受白粉菌感染的小麥進行葉片施用。為測試鏟除活性,在處理前50小時(-50小時)用病原生物接種一組小麥植株。為測試保護活性,在處理后24小時(+24小時)接種另一組小麥植株。結果用上述等級1-9表示如下白粉菌施用率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50小時)(+24小時)實例13.123.05.06.255.05.0實例1/苯菌靈1.56/1.569.05.01.56/3.128.08.53.12/1.569.05.0實例1/百菌清1.56/6.253.05.01.56/12.53.05.03.12/6.255.07.03.12/12.58.57.06.25/6.259.07.06.25/12.59.07.0實例1/propiconazole1.56/1.569.06.53.12/1.569.09.06.25/1.569.09.0實例1/nuarimol1.56/1.569.09.03.12/1.568.89.03.12/3.129.09.0
苯菌靈1.565.05.03.128.06.0百菌清12.51.01.025.01.01.0propiconazole1.567.09.03.127.09.0nuarimol1.566.07.03.128.07.0試驗33在本試驗中,用實例1化合物與幾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對受白粉菌感染的小麥植株和受葉銹菌感染的小麥植株進行葉片施用。測定鏟除(-72小時)活性和保護(+72小時)活性。結果用上述等級1-9表示如下葉銹菌施用比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72小時)(+72小時)實例16.121.01.012.501.01.025.01.01.0實例1/nuarimol3.12/3.123.03.06.25/6.255.03.012.5/12.59.05.0實例1/prochloraz3.12/3.121.01.06.25/6.251.01.012.5/12.51.01.0實例1/propiconazole3.12/3.129.03.06.25/6.259.05.012.5/12.59.07.0實例1/三唑二甲酮3.12/3.124.01.06.25/6.254.01.012.5/12.54.51.0實例1/環嗎啉3.12/3.121.01.06.25/6.251.01.012.5/12.51.01.0
nuarimol12.59.03.0prochloraz12.51.09.5propiconazole12.59.04.0三唑二甲酮12.54.01.0環嗎啉12.51.01.0白粉菌施用率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72小時)(+72小時)實例112.56749.5實例1/nuarimol3.12/3.128.54.06.25/6.259.07.012.5/12.59.08.0實例1/prochloraz3.12/3.126.04.06.25/6.257.04.012.5/12.58.55.0實例1/propiconazole3.12/3.127.04.06.25/6.257.06.012.5/12.58.08.5實例1/三唑二甲酮3.12/3.123.04.06.25/6.254.04.012.5/12.55.05.0實例1/環嗎啉3.12/3.123.05.06.25/6.254.05.012.5/12.55.06.0nuarimol12.55.04.0prochloraz12.55.04.0propiconazole12.55.04.0三唑二甲酮12.55.03.0環嗎啉12.56.01.0
試驗34在本試驗中,用實例1化合物與幾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對受葉銹菌感染的小麥進行葉片施用。測定鏟除(-72小時)活性和保護(+92小時)活性。結果用上述等級1-9表示如下葉銹菌施用比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72小時)(+92小時)實例1251.01.0實例1/nuarimol6.25/6.254.01.012.5/12.59.01.025.0/25.09.01.0實例1/prochloraz6.25/6.251.01.012.5/12.51.01.025.0/25.01.01.0實例1/propiconazole6.25/6.259.06.012.5/12.59.07.025.0/25.09.07.0實例1/三唑二甲酮6.25/6.254.01.012.5/12.54.01.025.0/25.05.54.0實例1/環嗎啉6.25/6.251.01.012.5/12.51.01.025.0/25.01.01.0nuarimol25.09.01.0prochloraz25.01.01.0propiconazole25.09.06.0三唑二甲酮25.07.03.0環嗎啉25.01.01.0
試驗35在本試驗中,用實例1化合物與幾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對受葉枯病殼針孢霉感染的小麥進行葉片施用。測定鏟除(-72小時)活性和保護(+72小時)活性。結果用上述等級1-9表示如下葉枯病殼針孢霉施用比組合物(ppm)病害防治等級(-72小時)(+72小時)實例13.121.01.06.251.01.0實例1/苯菌靈1.56/1.565.06.51.56/3.128.07.03.12/1.565.07.0實例1/百菌清1.56/6.253.06.01.56/12.503.06.03.12/12.503.07.06.25/6.253.07.06.25/12.505.06.5實例1/nuarimol1.56/1.563.03.53.12/1.565.06.03.12/3.127.06.0實例1/propiconazole1.56/1.568.06.53.12/1.569.05.06.25/1.563.05.0苯菌靈1.565.01.0百菌清12.54.05.0nuarimol1.564.01.03.127.04.0propiconazole1.569.01.0
大田試驗試驗36大麥在英國和法國進行大田試驗,在該試驗中,單獨用實例1化合物和用實例1化合物與兩種已知化合物之一結合施用于受大麥白粉菌感染的大麥。結果如下施用率觀察到的病害防治百分比組合物 (克/公頃) 英國*法國**實例462propiconazole5650891128791百菌清11001637實例1/56/567991propiconazole112/1128995實例1/56/11005874百菌清112/11005069*未處理的對照具有74%病害。
**未處理的對照具有25%病害。
試驗3-7小麥在美國進行大田試驗,在該試驗中,單獨用實例1化合物和用實例1化合物與propiconazole結合施用于受小麥白粉菌感染的小麥(Hart,Monon)結果如下
施用率組合物(克/公頃)觀察到的病害防治百分比實例1568811291propiconazole567211291實例1/56/5697propiconazole112/11298未處理的對照組具有66%病害組合物以組合物形式施用本發明化合物是本發明的重要具體內容,該組合物含有本發明化合物和植物學上可接受的惰性載體。這些組合物或者是分散于水中備用的濃縮制劑,或者是不經進一步處理而施用的粉劑或粒劑。制備這些組合物所根據的方法和配方在農化領域是常規性的,但卻是新穎和重要的,因為其中有本發明的化合物。然而,將對這些組合物的配制作一些描述,以確保農化工作者能夠容易地制備任何所需要的組合物。
加有化合物的分散液最常見的是由化合物的濃縮制劑制備的水懸浮液或乳液。這類可溶于水的、可懸浮于水中的或可乳化的制劑或者是通常稱為可濕性粉劑的固體,或者是通常稱為乳油或水懸浮液的液體。可濕性粉劑可壓制成可分散于水的顆粒,它含有活性化合物、惰性載體和表面活性劑的緊密混合物。活性化合物的濃度通常為約10%至約90%(重量)。惰性載體通常從硅鎂土、蒙脫土、硅藻土或純化硅酸鹽中選取。有效的表面活性劑占可濕性粉劑的約0.5%至約10%,可以是磺化木素、稠合萘磺酸鹽、萘磺酸鹽、烷基苯磺酸鹽、烷基硫酸鹽、以及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環氧乙烷的烷基酚加合物。
化合物的乳油含有合適濃度的化合物,例如液體重量的約10%至約50%,該化合物溶于惰性載體,而該載體則是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和乳化劑的混合物。適用的有機溶劑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尤其是二甲苯;石油級分,尤其是石油的高沸點萘部分和烯部分如重芳香石腦油。也可以用其它有機溶劑,如萜烯類溶劑(包ㄋ上閶萇錚⒅咀逋緇芳和⒏叢喲既 -乙氧基乙醇。適用于乳油的乳化劑從同樣類型的上述表面活性劑中選擇。
水懸浮液含有本發明的水不溶性化合物分散于水性載體中的懸浮液,其濃度范圍為約5%至約50%(重量)。懸浮液的制備是對化合物進行細磨,并將其充分混入由水和選自上述同樣類型的表面活性劑組成的載體中。還可以加入惰性成分如無機鹽和合成樹膠或天然樹膠,以增加水性載體的密度和粘度。通常最有效的是通過制備含水混合物,并用設備如砂磨機、球磨或活塞式均質器中使其均化,同時進行化合物的研磨和混合。
也可以施用化合物的顆粒組合物,這種組合物特別適用于土壤施用。顆粒組合物通常含有約0.5%至約10%重量的化合物分散于惰性載體中,惰性載體則完全或大部分由粘土或類似的廉價物質組成。這些組合物的制備通常是將化合物溶于合適的溶劑中,然后將其加到預制成適當粒度的顆粒載體上,載體的粒度在約0.5-3毫米的范圍內。這些組合物的配制也可以先制備載體和化合物的捏塑體或糊狀物,然后粉碎并干燥而得到所需的顆粒粒度。
含有化合物的粉劑的制備,可以簡單地使化合物粉末與合適的粉狀農用載體如高嶺土、地下火山巖等均勻混合。粉劑可適當地含有約1%至約10%的化合物。
已制備出本發明化合物的下列制劑,這些制劑是適用于實施本發明的典型組合物。
A.乳油實例1化合物7.8%propiconazole7.8“Stepan551-85”10.0(非離子型/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干混物)環己酮25.0“Exxon200”(萘類溶劑)49.4100.0B.乳油實例1化合物7.8%Propiconazole7.8“Stepan551-85”3.0環己酮32.0“Exxon200”49.4100.0C.乳油實例1化合物12.50%“ToximulD”1.25(非離子型/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干混物)“ToximulH”3.75(非離子型/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干混物)
“PanosolAN3N”72.50(萘類溶劑)“DowanolPM”10.00(丙二醇單甲基醚)100.00D.乳油實例1化合物12.50%“ToximulH”10.00“PanosolAN3N”67.50“DowanolPM”10.00100.00E.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47.00%“PluronicL-122”2.00(環氧乙烷/氧化丙烷嵌段共聚物)“AF-100”0.25(硅基防沫劑)呫噸膠(Xanthangum)0.05鋁硅酸鎂鹽0.25丙二醇6.00“Dowicil75”0.20(生物殺傷劑/防腐劑)水44.25100.00
F.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47.00%“PluronicL-122”2.00“Reax88B”1.00(木素磺酸鹽分散劑)“AF-100”0.25呫噸膠0.05鋁硅酸鎂鹽0.25丙二醇6.00“Dowicil75”0.20水43.25100.00G.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47.00%“PluronicL-122”2.00“GafacRE-610”2.00(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AF-100”0.25呫噸膠0.05鋁硅酸鎂鹽0.25丙二醇6.00“Dowicil75”0.20水42.25100.00
H.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12.20%“Makon10”1.00(10摩爾環氧乙烷壬基酚表面活性劑)“PolyfonH”0.50(木素磺酸鹽分散劑)“AF-100”0.20丙二醇10.00“Proxel-GXL”0.05(生物殺傷劑/防腐劑)鋁硅酸鎂鹽0.88呫噸膠0.22水74.95100.00I.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12.20%“Makon10”1.00“PolyfonH”0.50“AF-100”0.20“Proxel-GXL”0.05丙二醇10.00鋁硅酸鎂鹽0.80呫噸膠0.20水75.05
100.00J.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12.10%“Makon10”1.00“PolyfonH”0.50“AF-100”0.20“ProxelGXL”0.05丙二醇10.00鋁硅酸鎂鹽1.44呫噸膠0.36水74.35100.00K.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47.00%“AF-100”0.25“Makon10 #160; 2.00“PolyfonH”2.00呫噸膠0.05丙二醇6.00鋁硅酸鎂鹽0.25“Dowicil75”0.20水42.25100.00L.水懸浮液實例1化合物47.00%“SpontoAD6-29”2.00(非離子型陰離子型干混物)“PolyfonH”1.00“AF-100”0.25“Dowicil75”0.20呫噸膠0.05丙二醇6.00鋁硅酸鎂鹽0.25水43.25100.00M.可濕性粉劑實例1化合物52.08%“StepanolME”4.00(月桂基硫酸鈉)“HiSil233”(硅石載體)5.00“PolyfonH”4.00高嶺土34.92100.00
權利要求
1.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X=O、S或NOH;R1為H或CH3;n=1、2或3;R2、R3和R4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2和R3彼此獨立地為Cl或Br,R4為H;b)R2、R3和R4彼此獨立地為Cl或Br;c)R2為F,R3為Cl,R4為H;或d)R2和R3為CH3或C2H5,R4為H;R5、R6和R7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6和R7中有一個為CF3,R5及R6和R7中的另一個為H;b)R5和R6為H;R7為F、Cl或Br;c)R5和R7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6為H;d)R5和R6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7為H;e)R6和R7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5為H;或f)R6為苯氧基,R5和R7為H。
2.式(Ⅰa)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1為H或CH3;n=1、2或3;R2、R3和R4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2和R3為Cl,R4為H;b)R2、R3和R4為Cl;或c)R2為F,R3為Cl,R4為H;R5、R6和R7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6和R7中有一個為CF3,R5及R6和R7中的另一個為H;b)R5和R6為H;R7為F、Cl或Br;c)R5和R7彼此獨立地為F、Cl或Br,R6為H;d)R5和R6彼此獨立地為F、Cl或Br,R7為H;e)R6和R7彼此獨立地為F、Cl或Br,R5為H;或f)R6為苯氧基,R5和R7為H。
3.權利要求2的化合物,它為2,6-二氯-N-〔〔4-(三氟甲基)苯基〕甲基〕苯甲酰胺。
4.一種殺真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至少1%重量的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的化合物與第二種植物用殺真菌劑結合。
5.一種權利要求4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二種植物用殺真菌劑為抑制C-14脫甲基化類型的固醇抑制性殺真菌劑。
6.一種權利要求4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二種植物用殺真菌劑為propiconazole、nuarimol、prochloraz、百菌清或苯菌靈。
7.一種殺真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的化合物與植物學上可接受的惰性載體結合。
8.一種殺真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真菌為害地點施用抑菌量的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的化合物。
9.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用來減少白粉菌對谷類作物的有害作用。
10.一種制備式(Ⅰ)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X=O、S或NOH;R1為H或CH3;n=1、2或3;R2、R3和R4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2和R3彼此獨立地為Cl或Br,R4為H;b)R2、R3和R4彼此獨立地為Cl或Br;c)R2為F,R3為Cl,R4為H;或d)R2和R3為CH3或C2H5,R4為H;R5、R6和R7如下列各項之一所定義a)R6和R7中有一個為CF3,R5及R6和R7中的另一個為H;b)R5和R6為H;R7為F、Cl或Br;c)R5和R7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6為H;d)R5和R6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7為H;e)R6為R7各自獨立地為F、Cl或Br,R5為H;或f)R6為苯氧基,R5和R7為H;該方法特征在于包括(a)使式(Ⅲ)的芳烷基胺
(其中R1、R2、R3、R4、R5、R6和R7如式(Ⅰ)所定義)與式(Ⅱ)的苯甲酰氯反應,
得到一種式(Ⅰ)化合物,其中X為O;或者與式(Ⅳ)的N-羥基亞氨芐基氯反應得到一種式(Ⅰ)化合物,其中X為NOH;或者(b)使X為O的式(Ⅰ)化合物與Lawesson試劑反應得到X為S的式(Ⅰ)化合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殺真菌劑化合物、殺真菌劑結合物、殺真菌劑組合物及殺真菌的方法。為下式(I)的本發明殺真菌化合物適用于防治植物的真菌病害,特別是谷類作物的白粉病 式中R
文檔編號A01N37/18GK1033797SQ8810735
公開日1989年7月12日 申請日期1988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1987年10月26日
發明者溫德爾·雷·阿諾德, 詹姆斯·戴維·達文波特 申請人:伊萊利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