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造彈性el燈的方法
本申請是同時待審、同時受讓的于1996年12月30日提交的申請號為08/774743的美國專利申請“ELASTOMERIC ELECTROLUMINESCENT LAMP”的分案申請,該美國專利號是5856030。
在本申請中引證同時受讓和同時待審的于1996年5月30日提交的申請號為08/656435的美國專利申請“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 IN MONOLITHICSTRUCTURE”。
本申請一般涉及電致發光燈,特別涉及配置于彈性結構中的獨立(self-contained)電致發光系統,該電致發光系統以轉印(trnasfer)形式有效和低成本地粘貼于有可變的三維形狀的各種襯底上,或者作為獨立的膜狀元件裝配于其它產品中。
由上述美國專利申請“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 IN MONOLITHICSTRUCTURE”(“在先發明”)教導的發明的實施例涉及具有其層形成為單片式結構的單元載體的電致發光(EL)系統。在該系統中優選的單元載體為乙烯基樹脂。該單片式形式的電致發光系統的一個優點在于,在其中的層可以在絲網印刷工藝中象油墨那樣被曬印在各種襯底上。
已知在現有技術中彈性結構具有獨特和有用的特性。其作用很象堅固的膜那樣,彈性結構的可延展性和柔軟性可用于不能使用剛性更強或塑性更強的元件的應用中。
使用彈性電致發光(“EL”)燈有許多潛在的優點。例如,在移動電話或其它個人通信裝置中能夠實現高柔順和有彈性的背光鍵盤板。
另外,彈性EL燈可按轉印形式構成,然后粘貼于諸如織物(fabric)之類的纖維襯底上。實驗表明,按照在先發明,在向諸如織物之類的襯底絲網印刷EL系統時常常要求按最好的結果預先準備襯底。首先,該織物并不總是有與EL系統第一層的最佳的化學兼容性。其次,已發現織物纖維有“直立”的趨勢和與EL系統平坦和均勻的曬印沖突。結果,盡管在先發明已經發現這種織物的所有功能,但電致發光的質量低劣。因此發現在織物等襯底上預先印刷單元載體的“平臺層”(沒有EL活性成分)以抑制這些因素是有利的。因而按照在先發明將EL系統曬印在平臺層上。
盡管配置該平臺層可以增強EL燈的性能,但應該理解,這需要附加的制造步驟,時間、材料和制造工藝成本隨之增加。
并且,按照在先發明的曬印EL系統的進一步實驗還表明,使承受印刷的區域變平成為平面時印刷操作最好。例如,對于織物的印刷來說,用諸如T恤衫之類的衣服可容易地實現這種“變平”,但用諸如夾克或棒球帽之類的其它衣服不能這樣容易地實現,對于它們來說,“變平”步驟可損害或貶低衣服的最終外形。
因此在現有技術中對彈性EL燈有普遍的需求。這樣的彈性燈最好作為要求可彎曲背光照明的產品中的部件。或者,以轉印形式,這種彈性燈可改善在先發明的EL系統在包括織物的纖維襯底上的應用,而不招致附加的成本和預先制備襯底以接受EL系統的制造步驟。彈性EL燈還有助于在先發明的EL系統較少損傷地用于三維形狀的襯底上。
本發明涉及大體按照在先發明但作為離散的彈性結構制造的EL燈。如果需要,該結構隨后可固定于襯底上以便利用“轉印”的好處。或者,彈性結構也可在諸如鍵盤板之類的應用中用作離散的獨立電致發光元件,其中最好是薄膜狀的EL燈。
按照本發明,用絲網印刷或其它印刷技術整體地制造彈性EL燈。因此,相對于按照在先發明將EL燈直接印刷于襯底上的情況來說,通常本發明的絲網印刷成本和后勤工作并不更復雜或棘手。可是,將燈構成為彈性結構體可獲得各種優點。如果彈性結構體以轉印形式粘貼于襯底上,那么可不必準備具有平臺層的織物或其它襯底。并且,按照本發明以轉印形式的彈性EL燈具有顯著的可延展性和柔軟性,能夠在隨后粘貼于實際為任意三維形狀并且不用必須“變平坦”來實施印刷工藝的區域的襯底上。另一方面,如果彈性結構用作獨立元件,那么它可以批量生產并在其后潛在地象墊片或其它薄膜狀元件那樣容易地裝配于產品中。
綜上所述,按照本發明的彈性結構的EL燈,首先將第一外殼層印刷于市場購置的重量級轉移剝離紙(heavy-grade transfer release paper)上。隨后可曬印第一外殼層,以實現預定的單片式第一外殼層厚度。并且,可按照圖形染色和/或印刷一層或多層,因而可使外殼的第一層在自然光下有預定的外觀(例如標志圖符或鍵盤板層)。
外殼第一層的材料最好(盡管并不要求)是清澈或半清澈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實驗表明,這種材料有優異的彈性性能。并且,已證實該材料與在EL燈應用中可能碰到的差不多所有的材料和大多數襯底本身都有化學穩定性,這些材料包括轉移剝離紙、EL系統的層、和可將印版粘貼于襯底上的粘合劑,這些襯底包括纖維襯底。聚氨基甲酸乙酯也是有極好柔軟性和可延展性的材料,能夠制造容易適應或“包裝”并且在差不多任何三維形狀的襯底上都可無外傷地接收的彈性EL燈。
一旦外殼的第一層被印在轉移剝離紙上,最好(盡管并不要求)就按照在先發明,將EL系統印在第一外殼層上。EL系統在第一外殼層上是較小的,以在外部四周留出第一外殼邊界。然后將第二外殼層曬印于EL系統的頂部上,圍繞邊緣與第一外殼邊界組合,從而將EL系統密封在外殼內。在外殼中制備或保留適當的窗口,能夠將電接觸引入EL系統。再有,第二外殼層是最好按幾個中間層印刷以實現預定厚度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在實現聚氨基甲酸乙酯的預定厚度中,該設計方案最好確保在外殼內的EL燈與外部電隔離,并且外殼是防水的。
當期望彈性EL燈用作轉移件(transfer)時,最佳的是在第二外殼層上以膜的形式曬印或熱密封最后的熱粘合劑層。熱粘合劑層最好是聚氨基甲酸乙酯,盡管這并不是特別要求的。通過加熱和加壓,該熱粘合劑層將轉移件粘貼于襯底上。可是,應注意,還可用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其它方法將作為彈性結構的EL燈粘貼于襯底上,例如接觸粘接等,在接觸粘接的情況下,不需要熱粘合劑層。并且,當彈性EL燈用作另一產品中的獨立元件時,很可能也不需要熱粘合劑。
顯然,本發明的技術優勢在于,可按轉移形式并與將施加于其上的襯底表面(例如纖維)分離地制備彈性結構的EL燈,這消除了在EL系統應用之前預備襯底表面的要求。按轉移形式制造作為彈性結構的EL燈的絲網印刷步驟和所需要的成本盡管如此大體等于將EL系統本身直接涂敷于襯底上的情況。因此,用等效的資源費用,可將更通用和更可靠的EL燈用于纖維襯底上,例如具有各種三維形狀的纖維上。
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技術優勢還在于,作為彈性結構的EL燈有極好的可延展性和柔軟性。因此,以轉移形式,可容易地設置,快速和方便地固定于具有各種三維形狀的襯底上,例如棒球帽的正面上。另外,以獨立元件的形式,可批量生產并可容易和快速地安裝在例如移動電話等需要鍵盤的產品中,其中成形為膜狀的鍵盤板更有優勢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技術優勢還在于,外殼可包括按著色圖形例如標志圖符或其它圖形的染色層,從而作為彈性結構在自然光下EL燈的外觀與在受激時在柔和光線下EL燈的外觀視覺上是一致的。
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技術優勢還在于,通過對單張轉移剝離紙的一系列曬印能夠批量生產大量的彈性EL燈。可使這些在轉移剝離紙上的大量EL燈的位置對齊,通過單錘沖穿可以大量地從剝離紙上沖下EL燈。這可最佳利用EL燈制造中的資源,提供比分別將EL燈提供給襯底的傳統方法更有效的節約。
以上概括和廣泛地說明了本發明的特征和技術優點,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詳細描述。下面將描述構成本發明權利要求主題的本發明的附加特征和優點。應該認識到,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容易地利用所公開的構思和具體實施例,以此為基礎修改或設計其它結構實施來實現本發明的相同目的。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還應該認識到,這種等效結構并不脫離由所附權利要求所提出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
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發明和其優點,下面參照附圖進行以下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優選實施例的剖面圖;圖2是圖1所示剖面圖的透視圖;圖3是從轉移剝離紙剝離的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透視圖;圖4表示將電源供給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優選方法;圖5表示將電源供給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另一優選方法;和圖6表示帶有部分切去部分601的彈性EL燈300的區域,披露了層的各種著色技術,以產生選擇的不發光/發光的外觀。
圖1表示按照本發明作為彈性結構的EL燈的最佳實施例的剖面圖。通過參照上述美國專利申請“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 IN MONOLITHICSTRUCTURE”,示于圖1中的激勵EL系統大體如所述申請中所公開的那樣,使用最初以凝膠體形式涂敷的諸如乙烯基樹脂之類的普通單元載體。盡管如此,應該明白,本發明對這里使用的具體EL系統沒有特殊的要求,并且本發明的范圍期望包括能夠用作彈性結構體的許多不同EL系統。
按照圖1,將所有層曬印在轉移剝離紙102上。在最佳實施例中,轉移剝離紙102是諸如用Midland Paper-Aquatron Release Paper制造的紙張。還應明白,作為該紙張的另一個實例,也可用按照本發明的轉移剝離膜。
最好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絲網印刷工藝涂敷如圖1(和隨后的圖)所示的所有隨后的層。可是,還應理解,本發明并不限于配備僅用絲網印刷法涂敷其層的彈性EL燈,也可用涂敷層的其它方法來構成本發明的彈性EL燈。
將第一外殼層104曬印于轉移剝離紙102上。最好以幾個中間層的形式曬印第一外殼層104,以實現預定的總的組合厚度。按許多中間層的形式曬印第一外殼層104還有助于染色或其它特殊層的染色,以實現EL燈的預定自然光外觀。第一外殼層104最好(盡管并不要求)是聚氨基甲酸乙酯,例如按3∶1比例與催化劑DA 176混合的Nazdar DA 170。這是可商業購置將用于絲網印刷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油墨。如上所述,該聚氨基甲酸乙酯呈現外殼層所要求的彈性特性、與EL燈的其它部分的化學穩定性和極好的可延展性和柔軟性。還設置該聚氨基甲酸乙酯以按多層曬印,當固化后達到單片的最終厚度。最后,該聚氨基甲酸乙酯基本上是無色的并且通常是清澈的,因此還要這樣很好地設置其層,以接受染色或其它著色處理(正如以下所進一步說明的那樣),提供其外觀被設計為自然光以按柔和的光補償其激勵光外觀的EL燈。
返回到圖1,顯然,將第一外殼層104曬印在轉移剝離紙102上,并提供為EL系統層106-112的邊緣的邊界105空隙。這樣可提供在其上粘接第二外殼層114以完全密封EL系統的區域,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該方案。
最好按照上述美國專利申請“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 IN MONOLITHICSTRUCTURE”所公開的那樣,接著將EL系統曬印在第一外殼層104上。可見,按照圖1,EL燈“面朝下”地構成,所以氧化銦錫(“ITO”)層106首先形成在第一外殼層104上。
接著,將正面匯流條107(最好是銀)曬印在ITO層106上。然后將電致發光層108(最好是熒光體/鈦酸鋇混合物)曬印在ITO層106上和正面匯流條107上。盡管本發明沒有特殊的要求,但實驗表明,當正面匯流條107設置于ITO層106的表面上而不是相反的情況(ITO層106印刷于正面匯流條107上)時性能提高。這是因為,當ITO層106疊置于正面匯流條107表面上時,發現在ITO層106中的乙烯基樹脂載體有固化的趨勢,從而形成抑制在先疊置的正面匯流條107的導電性的阻擋層。可是,反之則不產生這種現象,并且這樣的正面匯流條107最好印刷于ITO層106上。
再參照圖1,電介質層110(最好是鈦酸鋇)曬印于電致發光層108上,然后背面電極層112(最好是銀或碳)曬印于電介質層110上。注意,按照上述美國專利申請“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 IN MONOLITHIC STRUCTURE”的公開,ITO層106、正面匯流條107、電致發光層108、電介質層110和背面電極層112,于是構成了具備本發明的電致發光特性的一個EL系統實例。
再參見圖1,然后在背面電極層12上曬印第二外殼層114。從圖1可見,EL系統層106-112最好曬印得留出邊界105空隙。這允許曬印第二外殼層114,使其在邊界105周圍粘接于第一外殼層104上,從而(1)密封EL系統于外殼中使EL系統電隔離和(2)使整個EL燈組件基本上防潮。最好還用與第一外殼層104相同的材料制備第二外殼層114,以便完成時,可組合兩個部分形成圍繞EL系統的單片式外殼。如上所述,適合的聚氨基甲酸乙酯例如是按3∶1比例與催化劑DA 176混合的Nazdar DA 170。并且,還如上所述,第二外殼層114還可以以一系列中間層的形式曬印,以達到預定的厚度。
示于圖1中的最后的(頂)層是光學粘合劑層116。如所述的那樣,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一個應用是作為轉移件粘貼于襯底上。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熱粘合劑粘貼轉移件,盡管可使用例如接觸粘接之類的其它粘貼方法。熱粘合劑的優點是,可使用與組件其它層相同的制造工藝方法印刷,然后可存儲或儲存轉移件,準備隨后使用簡單熱壓技術將其粘貼于襯底上。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所示,將粘合劑層116印刷于第二外殼層114上。
當然,在EL燈為另一產品的獨立元件的本發明的其它應用中,很可能不需要光學粘合劑層116。
示于圖1中的進一步特征是背面接觸窗口118A。顯然,為了將電功率引入以激勵EL系統層106-112,要求背面接觸窗口118A通過粘合劑層116和第二外殼層114到達背面電極層112。類似地,要求另一個窗口通過粘合劑層116、第二外殼層114、背面電極層112、電介質層110和電致發光層108到達正面匯流條107。所述的另一個窗口未示于圖1中,為清楚起見而省略,但在為本發明的透視剖面圖的圖2上可看見該部分118B。
返回到圖2,圖2是展示圖1所描繪的剖面部分的透視圖。第一外殼層104首先曬印于轉移剝離紙102上。邊界105也是明顯的。ITO層106曬印于第一外殼層104上,正面匯流條107曬印于ITO層106上。然后將電致發光層108曬印于ITO層106上并覆蓋正面匯流條107,于是,將電介質層110曬印于電致發光層108上。將背面電極層112曬印于電介質層110上,然后圍繞邊界105用曬印于背面電極層112上并與第一外殼層104組合的第二外殼層114密封整個組件。然后將粘合劑層116曬印于第二外殼層114上。
如上所述,圖2還展示了前部接觸窗口118B,顯然該窗口穿過所有層到達正面匯流條107并由此容易將電功率供給于此。根據圖2顯然可見,設置第二外殼層114,密封在前部接觸窗口118B內于正面匯流條107上的各插入層的邊緣。
圖3展示在大體如上所述那樣完成之后并準備就緒從轉移剝離紙102上轉移下來的整個組件。在粘貼于襯底上之后,從轉移剝離紙102背面剝離彈性EL燈300(如圖1和2所示包括各層和組成部分104-116)。還可看見背接觸窗口118A和前部接觸窗口118B。
還應認識到(盡管未示出),當需求大量相同設計的燈時,本發明還可提供比傳統EL燈制造工藝方法更經濟的制造。絲網印刷技術允許大量EL燈300可同時構成于大張轉移剝離紙102上。可以將這些燈300定位登記于單張剝離紙102上,然后用適當大的穿孔機同時穿孔。
如上所述,按照本發明,也可設計和使用染色或其它技術在選擇的第一外殼層104的中間層上制備呈現自然光的彈性EL燈300的前部外觀。按照該技術,圖3還描繪了當背面剝離彈性EL燈300時顯露的標志圖符301的第一部分。
可是,首先,隨之還要討論將電功率供給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兩個供選擇優選裝置。參照圖4,可從右上側后翻觀察彈性EL燈300,以展現背接觸窗口118A和前部接觸窗口118B。從遠端電源通過柔軟的母線401引入電功率,例如,正如本領域所公知的,母線401可以是印刷于聚酯上的銀的印刷電路。或者,柔軟的母線401可包括印刷于聚氨基甲酸乙酯薄條上的導體(例如銀)。柔軟母線401終接于連接器402,并預定連接器402的尺寸、形狀和構形以與背接觸窗口118A和前部接觸窗口118B緊密配合。連接器402包括兩個觸點403,每一個分別被裝入背接觸窗口118A和前部接觸窗口118B中,借助機械壓力,觸點403將所需的電源供給彈性EL燈300內的EL系統。
在最佳實施例中,觸點403包括導電硅橡膠接觸焊盤,該焊盤將柔軟母線401的終端連接到背接觸窗口118A和前部接觸窗口118B內的電接觸接點上。當用熱粘合劑將彈性EL燈300粘貼于襯底上時這種設置特別有利。用于將轉移件粘貼于襯底上的熱壓產生機械壓力,以增強硅橡膠接觸焊盤與在觸點403上且在接觸窗口118A和118B內的電接觸接點表面之間的電接觸。在接觸表面之間涂敷硅粘合劑還可進一步增強電接觸。用Chromerics可制造賦能(enabling)硅橡膠接觸焊盤,制造者稱其為“導電硅橡膠”。賦能硅粘合劑是Chromerics 1030。
使用硅橡膠接觸焊盤的具體優點是,它們有吸收彈性EL燈300與連接器402的相對剪切位移的趨勢。例如,與環氧樹脂膠機械接合點相比。在轉移件300與連接器402之間的粘附本身是非常強的,但是如此有剛性和不易彎折,以便在轉移件300與連接器402之間的相對剪切位移不能直接轉移到這兩個部件或其中之一上。最終,環氧樹脂膠界面(環氧樹脂/轉移件300或環氧樹脂/連接器402)中總有一個界面很可能被切斷。
可是,相反,硅橡膠接觸焊盤的彈性使提供的硅橡膠界面由此吸收這樣的相對剪切位移而不使焊盤或電機械接合變劣。使因電接觸點遭受災難性的剪切應力而過早損失功率。
另一個將電功率供給本發明的彈性EL燈的優選裝置示于圖5中。在這種情況下,當印刷正面匯流條107和背面電極層112時(正如參照圖1所述的那樣),也在其上超過彈性EL燈300的邊界延伸印刷并達到拖尾印刷母線501上。用于拖尾印刷母線501的適當襯底可以是例如從第一外殼層104或第二外殼層114延伸出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的“拖尾”。顯然,如果需要,印刷母線501的導體也可密封在第一外殼層104或第二外殼層114的拖尾延伸內。然后利用拖尾印刷母線501從轉移件300遠端連接電功率。
應該指出,在優選實施例中的電源使用具有非常小的外形的電池/逆變器印刷電路。例如,以硅芯片為基礎的逆變器配置非常小的外形和尺寸。這些電源部分可容易、安全和不唐突地隱藏于其上使用本發明彈性EL燈的產品中。例如,在衣服中,這些電源部件可有效地隱藏于專門的衣袋中。為安全起見可密封該衣袋(例如假襯里)。諸如本領域中標準的6V鋰電池之類的電源也將提供可延展性和柔軟性使電池隨衣服折疊和彎曲。還可看出,可容易地密封如圖4所示那樣的柔軟母線401或諸如圖5所示那樣的拖尾印刷母線501,以提供徹底的電隔離然后方便地隱藏于產品結構中。
返回到印刷技術,本發明還公開了在EL燈印刷技術方面的改進,發展了EL燈(包括彈性EL燈),其無源自然光外觀設計成與有源電致發光外觀互補。這種互補包括設計該EL燈的無源自然光外觀看起來大體與有源電致發光外觀相同,從而至少在圖象和色調方面,無論EL燈是否發光或不發光看起來都是相同的。另外,也可設計燈,顯示不變的圖象,但當與不發光相反而發光時,其一部分可改變色調。另外,可設計EL燈的外觀,以便它發光時改變外觀。
可結合以產生這些效果的印刷技術包括(1)改變用于電致發光層108中的熒光體的種類(發光顏色中),(2)選擇染色,用其使曬印在電致發光層108上的層著色,和(3)使用點尺寸印刷技術,實現發光和不發光EL燈的明顯色調的逐漸改變。
圖6展示這些技術。彈性EL燈300的部分切掉部分601展示電致發光層108。在部分切掉部分601中,已曬印三個分離的電致發光區域602B、602W和602G,各印刷的區域使用包括發射不同顏色光(分別為藍、白和綠)的熒光體的電致發光材料。應該指出,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絲網印刷技術能夠曬印三個分離的區域602B、602W和602G。以這種方式,可曬印發射不同顏色光的各種區域,如果需要,可與不發光(即沒有曬印電致發光材料)的區域組合,當激勵電致發光層108時可展示要顯示的任何設計、標志圖符或信息。
選擇著色(最好通過染色)介于電致發光層108與EL燈前部之間的其它層,從而當受到激勵時,還可改變電致發光層108的外觀。通過僅在電致發光層108上的所選區域中曬印著色的層還可控制這種選擇著色。
再次參見圖6,彈性EL燈300具有位于電致發光層108上的第一外殼層104,如圖1和2所示,第二外殼層104通過疊置多層中間層可印刷達到要求的厚度。這些層中的一個或多個可包括被染色為預定顏色并曬印的外殼層材料,從而所述著色可由此補充期望的激活光外觀。這是EL燈交替發光和不發光時所要求的整體組合結果。
例如。在圖6中,假設區域603B染色為藍色,區域603X未染色,603R染色為紅色和區域603P染色為紫色。彈性EL燈300的自然光外觀大體應該為具有藍邊界606的紅色和紫色條形圖案605。紅色區域603R和紫色區域603P將改變在下面的區域602W的白色色調,未染色區域603X將保留下面的區域602B的米色色調不變,藍色區域603B將改變下面的區域602G的淺綠/米色色調,變為有些深的藍色的外觀。應該認識到,還可選擇區域603B的藍色色調,以便當與下面的區域602G的綠色組合時,自然光外觀大體是相同的藍色。
可是,當激勵彈性EL燈300時,區域603R、603P和603X將分別保持紅色、紫色和藍色,當用區域603B的藍色色調改變來自下面的深綠色熒光體發射光時,白色區域603B將變為青綠色。這樣,產生作為示例的效果,即盡管因激勵,圖象的一部分改變了外觀,但無論彈性EL燈300發光或不發光,圖象的另一部分被設計為看起來相同。
顯然,通過曬印各種著色熒光體區域并結合以上的各種染色區域,使燈的發光和不發光外觀相互關連的可能的設計方案是沒有限制的。應該理解,在傳統EL制造技術中不能利用這種發光/不發光外觀設計適應性和范圍,在該技術中難以精確地印刷各種著色“區域”或作為在單片式厚度內的中間層。還應明白,借助本發明和在先的發明(上述美國專利申請“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IN MONOLITHIC STRUCTURE”),用絲網印刷技術曬印整個EL系統、燈和印版,能夠實現這種發光/不發光外觀設計適應性和范圍。
還應強調,在上述色調技術中,熒光著色染料最好混入將要調色的材料中,例如與上色或其它著色層的情況相反。這樣的染色有助于在反射自然光和激活EL光中從視覺上實現等效的色調。通過“反復試驗”或用本技術領域公知的例如相對混入上色更傳統的計算機計算的顏色混入,能夠實現顏色混入。
仍參照圖6,圖6還示出了區域603B和603X之間的過渡區域620。過渡區域620表示其中區域603B的深藍色色調(當彈性EL燈300被激勵時)逐漸轉變為區域603X的淺藍色色調的區域。這是通過制造本發明和在先發明的EL系統利用的絲網印刷技術引起的新的和意料之外的效果。
“點印刷”是印刷行業中標準化的。并且,認為用絲網印刷容易實施該“點印刷”技術。已知“點印刷”能夠使兩個印刷的相鄰區域的邊界“合并”在一起,形成明顯過渡的區域。通過使各點從各相鄰區域延伸到過渡區域中,并當這些點伸入過渡區域中時減小點尺寸和增加點之間的間隔便可形成過渡區域。因而,當過渡區域中的點圖形重疊或疊加時,從一個相鄰區域通過過渡區域進入相鄰的區域其效果逐漸改變。
應該理解,根據本發明可容易地實現該效果。再參照圖6,曬印在區域603B中提供特殊色調的染色層,其具有延伸入過渡區域620中的點,其中當所述點伸入過渡區域620中時所述點減小尺寸和增加點之間的間隔。然后用相應的方式曬印在區域603X中提供特殊色調的染色層,其具有延伸入過渡區域620中的點。在自然光和激勵發光中獲得的效果是,過渡區域620呈現從一種色調到另一種色調的漸變。
盡管已經詳細說明了本發明和其優點,但應該指出,可以進行各種變更、變換和更替而不會脫離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彈性電致發光燈,包括電致發光系統;和外殼,電致發光系統設置在外殼內,組合的電致發光系統與外殼具有膜的特性。
2.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多層,使用絲網印刷工藝沉積所述層中的所選層。
3.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是單片式的。
4.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多層,使用單元載體沉積所述的層。
5.如權利要求4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載體是乙烯基樹脂。
6.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外殼包括多層,使用絲網印刷工藝沉積所述層中的所選層。
7.如權利要求6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層中的所選層的預選區域被著色為預定的色調。
8.如權利要求7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預定所述色調和預選所述區域,以便未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時與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協調。
9.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外殼由聚氨基甲酸乙酯構成。
10.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外殼包括第一外殼層和第二外殼層,電致發光系統設置于第一外殼層和第二外殼層之間。
11.如權利要求10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氧化銦錫(ITO)層和正面母線條,其中ITO設置于第一外殼層和正面母線條之間。
12.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電致發光系統與遠端電源的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在電致發光系統與連接裝置之間提供電耦合的電接觸接點,這樣設置電接觸接點,以便在保持所述電耦合時吸收彈性電致發光燈與連接裝置之間的相對剪切位移。
13.如權利要求12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接觸接點包括導電性硅界面。
14.如權利要求1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粘合劑,所述粘合劑設置于外殼上,用于使彈性電致發光燈粘貼于襯底上。
15.一種彈性電致發光燈,包括電致發光系統,電致發光系統包括多層電致發光層,使用單元載體承載所述所述電致發光層,使用絲網印刷工藝沉積所述電致發光層中的所選層;和外殼,電致發光系統設置在外殼內,外殼具有膜的特性,該外殼包括多層外殼層,使用絲網印刷工藝沉積所述外殼中的所選層。
16.如權利要求15的彈性電致發光燈,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電致發光系統與遠端電源的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在電致發光系統與連接裝置之間提供電耦合的電接觸接點,這樣設置電接觸接點,以便在保持所述電耦合時吸收彈性電致發光燈與連接裝置之間的相對剪切位移。
17.如權利要求16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接觸接點包括導電性硅界面。
18.如權利要求15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層中的所選層的預選區域被著色為預定的色調。
19.如權利要求18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預定所述色調和預選所述區域,以便未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時與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協調。
20.如權利要求15的彈性電致發光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粘合劑,所述粘合劑設置于外殼上,用于使彈性電致發光燈粘貼于襯底上。
21.一種構成彈性電致發光燈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配置第一外殼層;(b)將電致發光系統配置在第一外殼層上,電致發光系統包括正面母線條和背面電極;和(c)在整個電致發光系統上配置第二外殼層,以便密封在第一和第二外殼層之間的電致發光系統,組合的第一和第二外殼層與電致發光系統具有膜的性能。
22.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絲網印刷進行步驟(a)、(b)和(c)中選定的一些步驟。
23.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d)在第二外殼層上配置粘合劑;和(e)用所述粘合劑將彈性電致發光燈粘貼于襯底上。
24.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d)設置窗口,以便在正面母線條和背面電極上露出電接觸點;和(e)在所述電接觸點和連接遠端電源的連接裝置之間提供電耦合,這樣設置電接觸接點,以便在保持所述電耦合時吸收彈性電致發光燈與連接裝置之間的相對剪切位移。
25.如權利要求2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耦合包括導電性硅界面。
26.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外殼層各自包括多個中間外殼層,所述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d)將所述中間外殼層中選定的一些在其預選的區域中染色成預定的顏色,其中,未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時與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一致。
27.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是單片式的。
28.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多層,利用單元載體沉積所述層。
29.如權利要求2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單元載體包括凝膠形式的乙烯基樹脂。
30.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殼由聚氨基甲酸乙酯構成。
31.如權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氧化銦錫(ITO)層和正面母線條,其中,在第一外殼層和正面母線之間設置ITO層。
32.一種構成彈性電致發光燈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設置第一外殼層;(b)將電致發光系統設置在第一外殼層上,該電致發光系統包括正面母線條和背面電極;(c)在電致發光系統上設置第二外殼層,以便將電致發光系統密封在第一和第二外殼層之間,組合的第一和第二外殼層與電致發光系統具有膜的性能;(d)設置窗口,以便在正面母線和背面電極上露出電接觸點;(e)在所述電接觸點和連接遠端電源的連接裝置之間提供電耦合,這樣設置電接觸接點,以便在仍然保持所述電耦合時吸收彈性電致發光燈與連接裝置之間的相對剪切位移;(f)在第二外殼層上設置粘合劑;和(g)用所述粘合劑將彈性電致發光燈粘貼在襯底上。
33.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絲網印刷進行步驟(a)、(b)和(c)中選定的一些步驟。
34.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耦合包括導電的硅界面。
35.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外殼層各自包括多個中間外殼層,所述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h)將所述中間層中選定的一些在其預選的區域中染色成預定的色彩,其中,未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時與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協調。
36.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是單片式的。
37.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殼由聚氨基甲酸乙酯構成。
38.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氧化銦錫(ITO)層和正面母線,其中,在第一外殼層和正面母線之間設置ITO層。
39.如權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電致發光系統包括多層,利用單元載體沉積所述層,單元載體包括凝膠形式的乙烯基樹脂。
40.一種構成彈性電致發光燈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設置第一外殼層;(b)將電致發光系統設置在第一外殼層上,該電致發光系統包括正面母線和背面電極;(c)在電致發光系統上設置第二外殼層,以便將電致發光系統密封在第一和第二外殼層之間,組合的第一和第二外殼層與電致發生系統具有膜的性能;和(d)將所述中間外殼層中選定的一些在其預選的區域中染色成預定的色彩,其中,未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與受激勵時彈性電致發光燈的視覺外觀協調。
全文摘要
一種彈性電致發光(EL)燈,其中按彈性結構設置最好是單片式電致發光系統。結果,燈薄、易彎曲和為膜狀。最好通過絲網印刷將第一外殼層涂敷于轉移剝離紙上。然后,最好通過絲網印刷EL系統涂敷于第一外殼層上,然后涂敷第二外殼層,將EL系統密封在外殼內。切割適當的窗口或保留開口,以與EL系統電接觸。如果燈以轉印形式使用,那么可以涂敷光學粘合劑層,將燈粘貼于襯底上。此外,燈可用作安裝于另一產品中的獨立彈性部件。
文檔編號H05B33/00GK1263429SQ9912545
公開日2000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15日
發明者K·布爾洛斯 申請人:E·L·專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