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模具用電磁加熱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加熱的電磁加熱管。
技術背景目前在模具加熱行業,普遍使用遠紅外電加熱管,這種遠紅外電加熱管的加熱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熱效率低,由于遠紅外電加熱管是一種電阻熱的發熱方式,發熱效率低;另外,由于傳導方式是電阻絲→絕緣層→管壁→模具,故熱損失大,熱效率僅為20%-30%,能源浪費嚴重。2、由于測溫元件僅靠發熱元件(遠紅外電加熱管),其測量和控制的溫度與模具內溫度相差較大,其溫度誤差為10℃-20℃左右,影響了產品質量。3、遠紅外電加熱管屬易損元件,損壞率較高,在一支或多支加熱管損壞情況下,也難以及時發現,造成加熱模具溫度不均,而使產品報廢;其維修量和維修費用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即采用電磁加熱管對模具進行加熱,通過電磁加熱管中的磁芯和感應線圈,形成強烈的交變磁場,使磁場內的磁力線通過模具產生回路,并在模具內形成許多渦旋感應電流,該電流是通過模具的電阻而轉化成熱能。使模具內的溫度迅速升高。電磁加熱管是由金屬管體、電磁線圈裝置、接線柱和瓷塞構成,電磁線圈裝置是包括鐵氧體磁芯、固定座、定位銷和線圈;其鐵氧體磁芯為“山”字狀,磁芯設置在固定座內,線圈繞在磁芯上,磁芯的兩個間隔空間內設置定位銷;金屬管體內均布著電磁線圈裝置,管體的兩端依次設置瓷塞和接線柱,電磁線圈裝置中的磁芯從內向外伸出;金屬管體上設有用于磁力線通過的槽溝或均布的窗口或均布的通孔,金屬管體的形狀為直管狀或曲線管狀。由于電磁加熱管直接對模具加熱,因而減少了熱傳導過程中的熱損失,而且電磁加熱方式的發熱機理使得本身的熱效率高,所以電磁加熱管的熱效率達85%以上,比模具中遠紅外電加熱管的熱效率提高二至三倍,節約能源顯著。測溫元件所處位置與模具所處位置接近,溫度檢測和控制準確度較高,檢測溫度與模具實際溫度的溫差<±2℃,保證了產品質量,電磁加熱管采用特制線圈和半導體器材,元件不易損壞,節約了運行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電磁加熱管是由不銹鋼管體1、電磁線圈裝置、接線柱6和瓷塞7組成;電磁線圈裝置是包括鐵氧體磁芯2、固定座3、定位銷4和線圈5;其磁芯2為“山”字狀,磁芯2是設置在固定座3內,線圈5繞在磁芯2上,在磁芯2的兩個間隙空間內設置定位銷4,不銹鋼管體1為直管狀,在管體1上開有一條用于磁力線通過的槽溝,磁芯2從內向外伸出;電磁線圈裝置均布在不銹鋼管體1內,管體1的兩端依次設置瓷塞7和接線柱6。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對模具進行加熱,電磁加熱管通過交變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內的磁力線作用于放在電磁加熱管上的鋼質模具而構成磁回路,當交變磁場的磁力線穿過模具時,會在模具內形成許多渦旋狀感應電流,該電流通過模具的電阻轉化成熱能,使模具升溫。在模具內設置測溫元件,從而控制模具溫度,根據所設定的溫度,通過改變電磁線圈的電流來控制電磁加熱溫度。
權利要求1.一種模具用電磁加熱管,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模具用電磁加熱管是由金屬管體(1)、電磁線圈裝置、接線柱(6)和瓷塞(7)構成,所述的電磁線圈裝置是包括鐵氧體磁芯(2)、固定座(3)、定位銷(4)和線圈(5);其鐵氧體磁芯(2)為“山”字狀,磁芯(2)設置在固定座(3)內,線圈(5)繞在磁芯(2)上,磁芯(2)的兩個間隔空間內設置定位銷(4);B、所述的金屬管體(1)內均布著電磁線圈裝置,管體(1)的兩端依次設置瓷塞(7)和接線柱(6),電磁線圈裝置中的磁芯(2)從內向外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用電磁加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管體(1)上設有用于磁力線通過的槽溝或均布的窗口或均布的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模具用電磁加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管體(1)為直管狀或曲線管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加熱電磁加熱管。它由金屬管體、電磁線圈和瓷塞及接線柱組成,管體上開有用于磁力線通過的槽溝或窗口,磁芯從內向外伸出,線圈繞在磁芯上,其磁力線直接作用于模具中。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采用電磁加熱管對模具進行加熱,通過磁芯和感應線圈,形成強烈的交變磁場,使磁力線通過模具產生回路而形成感應電流,該電流通過模具的電阻而轉化成熱能,使模具內的溫度迅速升高,電磁加熱管對模具加熱,減少了傳導過程中的熱損失,其電磁加熱方式的發熱機理使本身的熱效率高,熱效率達85%以上,比模具中遠紅外電加熱管的熱效率提高2至3倍,電磁加熱管采用特制線圈和半導體器件,保證了產品質量,節約了運行成本。
文檔編號H05B6/10GK2483933SQ0124922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4日
發明者陳榮才 申請人:陳榮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