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接地防視頻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雙接地防視頻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
背景技術:
同時具備視頻線路、控制線、電源線路防雷保護的三合一集成式視頻信號防雷器(下稱“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是按照防雷要求和監控系統中攝像機的具體特點量身打造的防雷產品,適用于監控系統中智能高速球機、帶云臺的攝像機等設備的電源線路、控制線、視頻線路的防雷保護。目前市場上的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當攝像機與主機采取獨立 接地時,由于主機的接地和攝像機的不同獨立接地體之間會存在電位差,可能幾十伏,甚至上百伏,而防雷器本身的接地系統使得主機接地和攝像機接地之間形成了電氣連接,從而可能會造成視頻圖像出現條紋、扭曲、抖動等嚴重的圖像干擾,甚至設備燒毀現象。上述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的這種缺陷,需要通過技術改進予以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阻隔攝像機與主機之間電氣連接,防止視頻圖片受干擾的防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雙接地防視頻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包括防雷器本體,其特征在于防雷器本體的一側有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之間通過含有氣體放電管的電子線路模塊連接;所述的防雷器本體兩側有BNC接口、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和電源線路接口。這兩側是防雷器的輸入端和輸出端,BNC接口連接視頻線路,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連接控制線路,而氣體放電管有泄放雷電暫態過電流和限制過電壓的作用。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能適用于以下的兩種情況第一,當攝像機采用獨立接地方式安裝時,將接地端一連接獨立接地體,如接地樁設備,將接地端二連接攝像機外殼,接地端一與接地端二之間設有含氣體放電管的電子線路模塊,此模塊對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這兩個獨立的接地系統起電氣隔離作用,既保證了雷電的及時泄放,也防止攝像機和主機之間產生電氣作用,導致視頻圖像產生干擾。第二,當攝像機采用非獨立接地方式安裝,既攝像機和主機采用同一接地系統時,將接地端二連接至攝像機外殼,再一并連接到主機的接地系統中即可,而接地端一則屏蔽不使用,其防雷原理與現有技術相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雙接地功能,既能適用攝像機獨立接地安裝的情形,也能適用于攝像機非獨立安裝的情形,適用范圍廣,且能有效的防止視屏圖像受干擾。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接地電路原理圖。圖3為攝像機獨立接地時本實用新型接地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結合圖1,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雙接地防視頻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包括防雷器本體I、接地端一 2、接地端二 3、BNC接口 4、電源線路接口 5、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6 ;接地端一 2與接地端二 3設置在防雷器本體I的一側,BNC接口 4、電源線 路接口 5以及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6設置在防雷器本體I與接地端所在的一側垂直兩端,BNC接口 4連接視頻線路,電源線路接口 5也為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連接電源線路;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6連接控制線路,結合圖3,接地端一與接地端二之間通過含氣體放電管的電子線路模塊連接。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分兩種情況當攝像機采取獨立接地方式安裝時,接地端二 3連接攝像機外殼,接地端一 2連接獨立接地體,如接地樁設備,接地端一 2與接地端二 3之間的電子線路模塊起到電氣隔離的作用;當攝像機采用非獨立接地的方式安裝時,接地端二 3連接攝像機外殼,再一同連接到主機的接地系統,接地端一 2屏蔽不使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取雙接地技術,適用范圍廣,防止圖像發生干擾。
權利要求1. 一種雙接地防視頻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包括防雷器本體,其特征在于防雷器本體的一側有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之間通過含有氣體放電管的電子線路模塊連接;所述的防雷器本體兩側有BNC接口、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和電源線路接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接地防視頻圖像干擾型視頻信號三合一防雷器,包括防雷器本體,其特征在于防雷器本體的一側有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接地端一和接地端二之間通過含有氣體放電管的電子線路模塊連接;所述的防雷器本體兩側有BNC接口、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和電源線路接口。這兩側是防雷器的輸入端和輸出端,BNC接口連接視頻線路,連接485通訊線路的接線柱連接控制線路,而氣體放電管有泄放雷電暫態過電流和限制過電壓的作用。本實用新型采取雙接地技術,能有效消除攝像機與主機之間的電位差,防止圖像發生干擾。
文檔編號H04N5/225GK202503276SQ20122006611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4日
發明者何余仁, 劉寶泉, 楊毅, 高茂洋 申請人:杭州鴻爾泰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