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像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夠基于拍攝圖像中包括的被攝體的距離信息進行模糊校正的攝像設備。
背景技術:
在相關技術中,日本特開公開了一種攝像設備,該攝像設備可以在光電轉換單元的像素組之間分散分布焦點檢測像素,并且可以基于來自焦點檢測像素的信號計算被攝體距離(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如果使用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結構,可以獲得與拍攝圖像中包括的被攝體有關的距離分布。作為復原模糊圖像并生成模糊復原后的圖像的方法,例如,使用利用Wiener濾波器、普通逆濾波器或投影濾波器的方法。日本特開2000-20691公開了用于使用上述方法校正模糊的技術(以下稱為“專利文獻2”)。通過使用專利文獻2中所述的技術,可以通過基于拍攝條件的物理分析或者基于來自攝像設備中的測量裝置的輸出的估計,計算劣化函數,并且可以使用被稱為反卷積的圖像復原算法復原模糊圖像。通常,可以通過拍攝時的聚焦狀態確定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為此,在拍攝之后不能改變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然而,如果使用專利文獻1中所述的技術獲得拍攝圖像中的被攝體距離分布,并且使用專利文獻2中所述的模糊校正技術進行模糊校正,則可以在拍攝之后改變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
發明內容
然而,在將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述的技術應用于攝像設備時,拍攝者難以確認拍攝圖像。如果使用專利文獻1和2所述的技術,則在拍攝之后,根據被攝體距離切換模糊校正,以改變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然而,拍攝鏡頭的調焦透鏡移動范圍受限,并且,如果模糊量過大,則在復原模糊圖像時執行極端轉換處理,并且可能生成噪聲。結果,可以校正模糊的被攝體距離范圍或者模糊量受到限制。為此,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或模糊量也被限制在預定范圍內。拍攝者在拍攝之后立即查看確認圖像顯示,并且估計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的范圍。然而,根據對特定被攝體距離聚焦的圖像,很難掌握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的范圍。不管在拍攝之后可以通過模糊校正處理獲得要聚焦的圖像的區域如何,都假定在沒有進行聚焦的狀態下顯示拍攝之后的拍攝圖像確認顯示這一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該區域中生成并非拍攝者希望的失敗部分,也以模糊狀態顯示拍攝圖像確認顯示。結果, 拍攝者不能在拍攝之后立即確認失敗部分,并且在拍攝之后校正模糊時才初次確認失敗部分。考慮到上述問題做出本發明,并且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拍攝者容易地確認拍攝圖像的、具有模糊校正單元的攝像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包括拍攝鏡頭,用于形成被攝體圖像;光電轉換單元,其被配置在所述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處;顯示單元,用于顯示所述光電轉換單元所獲得的拍攝圖像;圖像顯示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光電轉換單元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之后,利用所述顯示單元顯示所述拍攝圖像;距離信息獲取單元,用于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距離信息;以及模糊校正單元,用于基于所述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對所述拍攝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對拍攝圖像中的多個距離聚焦的拍攝圖像。本發明的另一攝像設備包括拍攝鏡頭,用于形成被攝體圖像;光電轉換單元,其被配置在所述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處;顯示單元,用于顯示所述光電轉換單元所獲得的拍攝圖像;圖像顯示控制單元,用于在所述光電轉換單元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之后,將所述拍攝圖像顯示在所述顯示單元上;距離信息獲取單元,用于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距離信息; 以及模糊校正單元,用于基于所述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對所述拍攝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能夠對模糊進行校正的范圍。本發明的攝像設備可以顯示校正了存在于從拍攝圖像中的第一距離到第二距離的范圍中的多個距離處的被攝體模糊的拍攝圖像,作為緊接著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也就是說,該攝像設備可以顯示對拍攝圖像中的多個距離聚焦的模糊校正后的圖像,以顯示拍攝者可以容易地掌握模糊能校正范圍的確認圖像。根據本發明的模糊校正后的圖像,可以容易地發現可以獲得要聚焦的圖像的區域中的拍攝的失敗部分。通過顯示要重疊在模糊校正后的拍攝圖像上的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拍攝者可以容易地掌握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如此,根據本發明,可以實現使拍攝者容易地確認拍攝圖像的攝像設備。通過以下參考附圖對典型實施例的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將顯而易見。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照相機的結構的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照相機中使用的攝像元件的電路的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像素部的截面圖;圖4A和4B分別是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攝像像素的平面圖和截面圖;圖5A和5B分別是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焦點檢測像素的平面圖和截面圖;圖6A和6B分別是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另一焦點檢測像素的平面圖和截面圖;圖7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光瞳分割狀態的概念圖;圖8是示出本發明中所獲得的距離信息的概念圖;圖9是示出本發明中的被攝體距離和模糊能校正距離之間的關系的圖;圖10是示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被攝體距離成像面位置和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位置之間的關系的圖;圖11是示出進行根據本發明的模糊校正之前的拍攝圖像的圖;圖12A和12B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拍攝圖像的模糊校正的圖;圖13A和1 是示出緊接著拍攝之后所顯示的根據本發明的確認圖像的圖;圖1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的操作的流程5
圖15是示出被攝體距離映射(distance map)生成子例程的流程圖;圖16是示出拍攝子例程的流程圖;圖17是示出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的流程圖;圖18是示出模糊校正子例程的流程圖;圖19是示出模糊函數生成例程的流程圖;圖20是示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被攝體距離成像面位置和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位置之間的關系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圖1 19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將使用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功能。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的結構的圖,其示出電子照相機,其中,該電子照相機包括具有攝像元件的照相機機體138和分離式拍攝鏡頭137,并且能夠對于照相機機體138更換拍攝鏡頭137。首先說明拍攝鏡頭137的結構。保持被配置在拍攝光學系統(攝像光學系統)前端的第一透鏡組101在光軸方向上可前后移動(前進和后退)。光圈102調節光圈直徑,并且調節拍攝時的光量。附圖標記103表示第二透鏡組。光圈102和第二透鏡組103相互被集成在一起,并且在光軸方向上前后移動,而且與第一透鏡組101的移動操作連動地進行放大操作(變焦功能)。第三透鏡組105在光軸方向上前后移動,并且進行焦點調節。變焦致動器111轉動凸輪筒(cam barrel)(未示出),并且在光軸方向上向前移動第一透鏡組101和第二透鏡組103、或者使第一透鏡組101和第二透鏡組103返回,并且進行放大操作。光圈致動器 112控制光圈102的光圈直徑,并且調節拍攝光量。調焦致動器114在光軸方向上向前移動第三透鏡組105或使第三透鏡組105返回,并且進行焦點調節操作。照相機通信電路136向照相機發送鏡頭的信息、或者接收照相機的信息。鏡頭的信息包括變焦狀態、光圈狀態、聚焦狀態和鏡頭框信息。照相機通信電路136將該信息發送給設置在照相機側的鏡頭通信電路135。接著說明照相機機體138。光學低通濾波器106是用于緩解拍攝圖像的偽色或摩爾紋(moire)的光學元件。攝像元件107包括C-MOS傳感器及其外圍電路。作為攝像元件,使用二維單板彩色傳感器(光電轉換單元),在其中,在橫向和縱向上的mXn光接收像素上形成片上式拜耳陣列的原色彩色馬賽克濾波器。快門單元139在拍攝靜止圖像時進行曝光時間控制。快門致動器140啟動快門 139。作為拍攝時的被攝體照明電子閃光燈115,使用氙管的閃光照明設備是適用的,但是可以使用包括連續發光的LED的照明裝置。AF輔助光學單元116通過投影透鏡將具有預定開口圖案的掩模的圖像投影至視野,并且增強針對暗被攝體或具有低對比度的被攝體的焦點檢測能力。
CPU 121是照相機中內置的CPU,用于對照相機機體進行各種控制操作,CPU 121 具有操作單元、R0M、RAM、A/D轉換器、D/A轉換器和通信接口電路。CPU 121基于存儲在ROM 中的預定程序驅動照相機的各種電路,并且執行諸如AF、拍攝、圖像處理和記錄等的一系列操作。電子閃光燈控制電路122控制與拍攝操作同步接通照明單元115。輔助光驅動電路123控制與焦點檢測操作同步接通AF輔助光學單元116。攝像元件驅動電路IM控制攝像元件107的攝像操作,對所獲得的圖像信號進行A/D轉換,并且將圖像信號發送給CPU 121。圖像處理電路125對通過攝像元件107所獲得的圖像執行諸如伽馬轉換、顏色插值和 JPEG壓縮等的處理。調焦驅動電路1 基于焦點檢測結果控制調焦致動器114的驅動,在光軸方向上向前移動第三透鏡組105或使第三透鏡組105返回,并且進行焦點調節。光圈驅動電路1 控制光圈致動器112的驅動,并且控制光圈102的開口。變焦驅動電路1 根據拍攝者的變焦操作驅動變焦致動器111。鏡頭通信電路135與拍攝鏡頭137中的照相機通信電路136 通信。快門驅動電路145驅動快門致動器140。作為諸如LCD等的顯示裝置的顯示裝置131顯示照相機的拍攝模式的信息、拍攝之前的預覽圖像和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以及檢測焦點時的聚焦狀態顯示圖像。操作開關組132包括電源開關、釋放(拍攝觸發器)開關、變焦操作開關和拍攝模式選擇開關。可拆卸閃速存儲器144記錄所拍攝的圖像。內置存儲器144存儲用于由CPU 121所進行的操作所需的各種數據。圖2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示意性電路結構。例如,可以使用本申請所應用的日本特開平9-046596所述的技術來構成攝像元件。為了便于說明,圖2僅示出二維 C-MOS區域傳感器的2列X4行的像素結構。然而,在實際攝像元件中,配置了多個示出的像素30-11 30-42,并且可以獲得高清晰度圖像。在本實施例中,攝像元件是這樣的攝像元件像素間距為2 μ m,有效像素數為橫向3000列X縱向2000行=6000000,并且攝像畫面大小為橫向6mmX縱向4mm。在圖2中,附圖標記1表示光電轉換元件的光電轉換單元,其中,光電轉換元件包括MOS晶體管柵極和該柵極下面的耗盡層,附圖標記2表示光柵(photo gate),附圖標記 3表示轉換開關MOS晶體管,附圖標記4表示用于復位的MOS晶體管,附圖標記5表示源極跟隨器放大器MOS晶體管,附圖標記6表示水平選擇開關MOS晶體管,附圖標記7表示源極跟隨器的負載MOS晶體管,附圖標記8表示暗輸出轉換MOS晶體管,附圖標記9表示光輸出轉換MOS晶體管,附圖標記10表示暗輸出累積電容CTN,附圖標記11表示光輸出累積電容 CTN,附圖標記12表示水平轉換MOS晶體管,附圖標記13表示水平輸出線復位MOS晶體管, 附圖標記14表示差動輸出放大器,附圖標記15表示水平掃描電路,并且附圖標記16表示垂直掃描電路。圖3示出光電轉換像素的截面圖。在圖3中,附圖標記17表示P型阱,附圖標記 18表示柵極氧化膜,附圖標記19表示第一多晶硅層,附圖標記20表示第二多晶硅層,并且附圖標記21表示η+浮動擴散單元(FD)。FD單元21通過另一轉換MOS晶體管與另一光電轉換單元連接。在圖3中,兩個轉換MOS晶體管3和FD單元21共同使用漏極,并且通過FD 單元21的電容量的微小化和減小來增強靈敏度。然而,可以通過AL布線來連接FD單元21。 圖4A、4B以及圖5A和5B示出攝像像素和焦點檢測像素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采用拜耳陣列,其中,在2行X2列的四個像素中,將具有G(綠色)光譜靈敏度的像素配置為對角配置的兩個像素,并且將分別具有R(紅色)和B (藍色)光譜靈敏度的像素配置為其它兩個像素。在拜耳陣列中,根據預定規則配置焦點檢測像素。由于用于在攝像像素間分散配置焦點檢測像素的技術是專利文獻1中所述的已知技術,所以沒有給出對其的說明。
圖4A和4B示出攝像像素的配置和結構。圖4A是2行X 2列的攝像像素的平面圖。已知在拜耳陣列中,將G像素配置在對角方向上,并且將R像素和B像素分別配置為其它兩個像素。重復配置2行X2列的結構。圖4B示出圖4A的截面4B-4B。附圖標記ML表示被配置在各像素的最前面的片上微透鏡,附圖標記CFR表示R(紅色)顏色濾波器,并且附圖標記Cre表示G (綠色)顏色濾波器。附圖標記PD示意性示出圖3中示出的C-MOS傳感器的光電轉換單元,并且附圖標記 CL表示用于形成信號線以在C-MOS傳感器中傳送各種信號的布線層。附圖標記TL示意性示出拍攝光學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攝像像素的片上微透鏡ML和光電轉換單元PD用于盡可能有效地接收透過拍攝光學系統TL的光束。也就是說,拍攝光學系統TL的出射光瞳EP和光電轉換單元PD通過微透鏡ML處于共軛關系,并且將光電轉換單元的有效面積設計為大面積。在圖4B中,示出R像素的入射光束。然而,G像素和B (藍色)像素具有相同結構。因此,與用于攝像的各個RGB像素相對應的出射光瞳EP具有大的直徑,并且有效接收來自被攝體的光束,而且提高圖像信號的S/N比。圖5A和5B示出用于在拍攝鏡頭的水平方向(橫向)上進行光瞳分割的焦點檢測像素的配置和結構。圖5A是包括焦點檢測像素的2行X2列的像素的平面圖。當獲得射線信號時,G像素構成亮度信息的主成分。由于人的圖像識別特征是對亮度信息敏感,所以, 如果G像素缺陷,則人可能識別到圖像質量下降。另外,R像素或B像素是獲得顏色信息的像素。然而,由于人對顏色信息不敏感,所以,即使在獲得顏色信息的像素中生成微小缺陷, 也難以識別到圖像質量下降。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2行X2列的像素中,G像素保持作為攝像像素,而使用R像素和B像素作為圖5A中的SHA和SHB所示的焦點檢測像素。圖5B示出圖5A的截面5B-5B。微透鏡ML和光電轉換單元PD具有與圖4B中所示的攝像像素相同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不使用焦點檢測像素的信號作為拍攝圖像的信號,所以代替顏色分離的顏色濾波器,配置透明膜CFW(白色)。由于通過攝像元件進行光瞳分割,所以布線層CL的開口的位置相對于微透鏡ML的中心線在一個方向上偏離。具體地,由于像素SHA和開口 OPHA的位置向右偏離,所以接收透過拍攝鏡頭TL的左出射光瞳 EPHA的光束。同樣,由于像素SHB的開口 OPHB的位置向左偏離,所以接收透過拍攝鏡頭TL 的右出射光瞳EPHB的光束。因此,假定通過在水平方向上規則配置像素SHA所獲得的被攝體圖像為圖像A,并且假定在水平方向上規則配置像素SHB所獲得的被攝體圖像為圖像B。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檢測圖像A和圖像B的相對位置來檢測拍攝鏡頭137的離焦量。在這種情況下,微透鏡ML執行生成一對光學圖像的鏡頭元件的功能,該一對光學圖像是由透過拍攝鏡頭TL的左出射光瞳EPHA的光束所形成的圖像A的光學圖像和由透過拍攝鏡頭TL的右出射光瞳EPHB的光束所形成的圖像B的光學圖像。在像素SHA和SHB中,對于在拍攝畫面的橫向上具有亮度分布,例如縱線的被攝體,能夠進行焦點檢測。然而,對于在縱向上具有亮度分布的橫線,不能進行焦點檢測。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拍攝畫面的垂直方向(縱向)上也包括進行光瞳分割的像素,使得對于橫線能夠進行焦點檢測。圖6A和6B示出用于在拍攝畫面的垂直方向上進行光瞳分割的焦點檢測像素的配置和結構。圖6A示出包括焦點檢測像素的2行X2列的像素的平面圖。與圖5A相同,G像素保持作為攝像像素,而使用R像素和B像素作為圖6A中的SVC和SVD所示的焦點檢測像
ο圖6B示出圖6A的截面6B-6B。除了圖5B的像素在橫向進行光瞳分割,而圖6B 的像素的光瞳分割方向變成縱向以外,圖5B的像素結構與圖6B的像素結構相同。也就是說,由于像素SVC的開口 OPVC的位置向下方偏離,所以接收透過拍攝鏡頭TL的上出射光瞳 EPVC的光束。同樣,由于像素SVD的開口 OPVD的位置向上方偏離,所以接收透過拍攝鏡頭 TL的下出射光瞳EPVD的光束。因此,假定通過在垂直方向上規則配置像素SVC所獲得的被攝體圖像為圖像C,并且通過在垂直方向上規則配置像素SVD所獲得的被攝體圖像為圖像 D。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檢測圖像C和圖像D的相對位置來檢測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亮度分布的被攝體圖像的離焦量。圖7概念性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的光瞳分割狀態。附圖標記TL表示拍攝鏡頭,附圖標記107表示配置在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上的攝像元件,附圖標記OBJ表示被攝體,并且附圖標記IMG表示被攝體圖像。如圖4A和4B所示,攝像像素接收透過拍攝鏡頭的整個出射光瞳區域EP的光束。 另外,如圖5A、5B、6A和6B所示,焦點檢測像素具有光瞳分割功能。具體地,在從攝像平面觀看鏡頭的后端時,圖5A和5B中示出的焦點檢測像素SHA接收透過左光瞳的光束,即,透過圖7的光瞳EPHA的光束。同樣,焦點檢測像素SHB、SVC和SVD接收透過光瞳EPHB、EPVC 和EPVD的光束。如果配置焦點檢測像素以使得分布在攝像元件107的整個區域,則使得在攝像區域的整個區域上都能夠進行焦點檢測。用作距離信息獲取單元的CPU 121基于焦點檢測信息和諸如焦距等的鏡頭信息,計算被攝體距離。圖8示出通過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在根據本發明的攝像元件 107中,由于圖5A、5B、6A和6B中示出的焦點檢測像素SHA、SHB、SHC和SHD分布在整個區域上,所以可以獲得拍攝畫面的任意位置處的被攝體距離。如果對在所獲得的被攝體距離的分布中、被攝體距離近的區域進行結合和分組,則可以提取拍攝畫面中所包括的被攝體的輪廓。Targetl、Target2和Target3表示所提取的被攝體區域,并且BackGroundl表示背景區域。Distl、Dist2、Dist3和Dist4表示被攝體距離。Distl表示被攝體區域Targetl 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2表示被攝體區域Target2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3表示被攝體區域 Target3中的被攝體距離,并且Dist4表示背景區域Backgroundl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l 最近,Dist2第二近,并且Dist3第三近。另外,Dist4最遠。CPU 121根據從焦點檢測像素所獲得的被攝體距離的分布提取被攝體,并且獲得各被攝體的區域和距離。在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中,基于距離信息來校正拍攝圖像的模糊。可以根據攝像設備特性或拍攝鏡頭特性來估計模糊生成過程。定義對模糊生成過程建模的模糊函數, 并且利用諸如Wiener濾波等的通常被稱為反卷積的圖像復原算法來復原模糊圖像,從而校正模糊。由于專利文獻2中說明了模糊校正方法,所以這里不再給出對其的說明。圖9示出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Dist3和Dist4與模糊能校正距離之間的關系。軸表示被攝體距離Dist。根據拍攝鏡頭137覆蓋的距離確定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由于難以預測沒有聚焦的距離的模糊形狀,所以模糊能校正距離也被限制在差不多與該距離相等的距離的范圍內。因此,CPU121根據通過拍攝鏡頭137所覆蓋的距離來計算用于校正模糊的距離的范圍。 將用于校正模糊的最近側距離的一端稱為第一距離Distil,并且將無限遠側距離的一端稱為第二距離Distl2。模糊校正單元可以在第一距離Distil和第二距離Distl2的范圍內對被攝體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基于拍攝鏡頭137的最近側距離的一端確定第一距離,并且基于無限遠側距離的一端確定第二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拍攝鏡頭137的制造誤差、調焦透鏡停止精度和模糊校正的差異,以對于拍攝鏡頭137的最近側距離一端和無限遠側一端具有微小余量來設置第一距離和第二距離。在圖8中示出的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Dist3和Dist4中,被攝體距離Distl 3位于第一距離Distil和第二距離Distl2的范圍內,并且被攝體距離Dist4位于該范圍外。圖10示出與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Dist3和Dist4相對應的成像面的位置和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的位置之間的關系。軸表示從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的位置的離焦量Def。在這種情況下,離焦量Def的正方向對應于后聚焦方向。“0”表示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的位置,并且將偏移量表示為“0”。DefU Def2、 Def3和Def4分別表示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Dist3和Dist4的成像面的位置處的離焦量。Defll和Defl2表示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的成像面的位置處的離焦量。另外,Def21和Def22表示與能夠進行模糊校正的模糊量相對應的離焦量。當模糊量過大時,在復原模糊圖像時執行極端轉換處理,并且可能生成噪聲。為此,在校正模糊時,模糊量最好包括在Def21和Def22的范圍內。在圖10中,與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 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的成像面的位置處的離焦量Defll和Defl2相比,與能夠進行模糊校正的模糊量相對應的離焦量Def21和Def22更靠近外側。為此,不更新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圖11示出在通過模糊校正單元進行模糊校正之前的拍攝圖像。圖11中的拍攝圖像與圖8的拍攝圖像相同。如下面的操作流程所述,焦點檢測位置優先從最近側開始,并且將所提取的被攝體中位于最近側的被攝體的位置設置為焦點檢測位置。為此,通過模糊校正單元進行模糊校正之前的拍攝圖像變成對最近側的被攝體區域Targetl聚焦的狀態,如圖11所示。不對其它被攝體區域Target2、Target3和Backgroundl聚焦。圖12A和12B示出通過模糊校正單元校正拍攝圖像的模糊的情況。圖12A和12B 中的攝像圖像與圖8和11中的攝像圖像相同。圖12A示出基于被攝體區域Target2的被攝體距離Dist2對拍攝圖像的整個區域進行模糊校正的圖像。根據與被攝體區域Target2 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2相對應的攝像設備特性信息和拍攝鏡頭信息,定義模糊函數。如果對拍攝圖像的整個區域執行基于該模糊函數的校正處理,則校正被攝體區域Target2的模糊,并且相應圖像變成要聚焦的圖像。另外,如果對除被攝體區域Target2以外的區域執行該圖像校正處理,則再現下面的模糊在對被攝體距離Dist2聚焦的狀態下生成拍攝鏡頭 137的焦點位置。這樣,可以僅根據被攝體區域Target2獲得要聚焦的圖像,如圖12A所示。圖12B示出基于被攝體區域Target3的被攝體距離Dist3對拍攝圖像的整個區域進行模糊校正的圖像。根據與被攝體區域Target3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3相對應的攝像設備特性信息和拍攝鏡頭信息,定義模糊函數。如果對拍攝圖像的整個區域執行基于該模糊函數的校正處理,則校正被攝體區域Target3的模糊,并且相應圖像變成要聚焦的圖像。另外,如果對除被攝體區域Target3以外的區域執行圖像校正處理,則再現下面的模糊在對被攝體距離Dist3聚焦的狀態下生成拍攝鏡頭137的焦點位置。這樣,可以僅根據被攝體區域Target3獲得要聚焦的圖像,如圖12B所示。如使用圖11、12A和12B所述,在能夠進行基于被攝體距離信息的模糊校正的攝像設備中,如果基于包括各被攝體的距離和區域的距離信息來進行模糊校正,則可以選擇要聚焦的被攝體。然而,如圖11、12A和12B所示,由于對要聚焦的被攝體設置了自由度,所以拍攝者難以確認拍攝的圖像。通過上述模糊校正,可以在拍攝之后改變要聚焦的被攝體的距離。然而,模糊能校正被攝體距離的范圍受限。為此,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也被限制在預定范圍內。拍攝者在拍攝之后立即觀察確認圖像,并且估計要聚焦的被攝體距離的范圍。然而,通過對任意被攝體距離聚焦的圖像來掌握要聚焦的范圍是非常困難的。不管在拍攝之后可以通過模糊校正處理獲得要聚焦的圖像的區域如何,都假定在非聚焦狀態下顯示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這一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在該區域中生成并非拍攝者想要的失敗部分,也以模糊狀態顯示確認圖像。結果,拍攝者在拍攝之后不能立即確認失敗部分,并且在拍攝之后校正模糊時才初次確認失敗部分。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中,當將可通過模糊校正單元校正模糊的最近側距離設置為第一距離,并且將可通過模糊校正單元校正模糊的無限遠側距離設置為第二距離時,在緊接著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顯示中,對校正了從第一距離到第二距離的范圍的模糊的拍攝圖像進行顯示。也就是說,顯示最大可能地校正了模糊的圖像。圖13A和1 示出本發明中緊接著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顯示。圖13A和1 中的拍攝圖像與圖8、11、12A和12B的拍攝圖像相同。圖13A示出顯示聚焦被攝體區域Targetl 3的圖像的情況。圖1 示出聚焦被攝體區域Targetl 3、并且以重疊的方式顯示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的情況。在圖13A中,由于被攝體區域Targetl 3的被攝體距離Distl 3存在于可以校正模糊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第二距離Distl2的范圍中,所以能夠進行模糊校正。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中,在緊接著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顯示中,對被攝體區域 Targetl 3進行模糊校正。通過基于與被攝體區域Targetl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l相對應的攝像設備特性信息和拍攝鏡頭信息來執行校正處理,校正被攝體區域Targetl的模糊,并且相應圖像變成要聚焦的圖像。通過基于與被攝體區域Target2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2相對應的攝像設備
11特性信息和拍攝鏡頭信息來執行校正處理,校正被攝體區域Target2的模糊,并且相應圖像變成要聚焦的圖像。通過基于與被攝體區域Target3中的被攝體距離Dist3相對應的攝像設備特性信息和拍攝鏡頭信息來執行校正處理,校正被攝體區域Target3的模糊,并且相應圖像變成要聚焦的圖像。也就是說,以聚焦狀態顯示位于能夠校正模糊的距離范圍中的所有被攝體區域Targetl、被攝體區域Target2和被攝體區域Target3。換句話說,顯示對多個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和Dist3聚焦的圖像,作為緊接著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顯示。以模糊狀態顯示處于能夠校正模糊的距離范圍外的背景BackGroimdl。圖1 示出以將其重疊在要聚焦的被攝體區域Targetl 3上的方式顯示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的樣子。SIl是表示被攝體區域Targetl的位置的被攝體位置顯示。顯示大于被攝體區域Targetl的輪廓的輪廓,這表示被攝體區域Targetl的位置。同樣,SI2是表示被攝體區域Target2的位置的被攝體位置顯示,并且SI3是表示被攝體區域 Target3的位置的被攝體位置顯示。SI4是表示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數量的被攝體數量顯示。因而,當在拍攝之后顯示確認圖像時,拍攝者可以容易地掌握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通過將圖13A和1 所示的圖像顯示為拍攝之后的確認圖像,可以實現如下具有拍攝圖像功能的攝像設備,其中,拍攝者可以容易地確認拍攝的圖像。從而,拍攝者可以容易地掌握模糊能校正范圍。可以容易地發現可通過模糊校正獲得要聚焦的圖像的區域中的失敗部分。通過顯示要重疊在模糊校正后的拍攝圖像上的、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在拍攝之后顯示確認圖像時,拍攝者可以容易地掌握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圖14 19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的操作的流程圖。圖1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的主流程圖。根據該主流程圖的操作是CPU 121根據存儲在ROM中的程序所執行的處理。如果拍攝者接通照相機的電源開關(SlOl),則CPU 121確認照相機中的各致動器或攝像元件的操作,初始化存儲器內容或執行程序,并且執行拍攝準備操作(Sl(^)。在步驟S103,CPU通過鏡頭通信電路135與拍攝鏡頭中的照相機通信電路進行鏡頭通信。CPU通過鏡頭通信確認鏡頭的操作,初始化鏡頭中的存儲器內容或執行程序,并且執行準備操作。 CPU獲得用于焦點檢測或攝像所需的鏡頭的各種屬性數據,并且將屬性數據保持在內置存儲器144中。在步驟S104,CPU開始攝像元件的攝像操作,并且輸出用于預覽的低分辨率運動圖像。在步驟S105,CPU通過設置在照相機背面的顯示單元131顯示所讀取的運動圖像, 并且拍攝者觀察預覽圖像并判斷拍攝時的構圖。在步驟S106,CPU識別在用于預覽的運動圖像中是否存在面部。通過用于預覽的運動圖像,CPU檢測面部即被攝體的數量、位置和大小,并且將被攝體記錄在內置存儲器 144中。由于日本特開公開了用于識別面部的技術,并且該技術眾所周知,所以這里沒有給出說明。在步驟S107,當識別出在拍攝區域中存在面部時,處理進入步驟S108,并且將焦點調節模式設置成面部AF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面部AF模式表示這樣的AF模式添加拍攝區域的面部的位置和在步驟S200所生成的被攝體距離映射,并且進行調焦。另外,在步驟S107,當識別出在拍攝區域中不存在面部時,處理從步驟S107進入步驟S109,并且將焦點調節模式設置為多點AF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多點AF模式表示下面的模式將拍攝區域分成3X5 = 15,基于根據被攝體距離映射計算出的各分割區域中的焦點檢測結果和被攝體亮度信息,推斷主被攝體,并且使相應區域處于聚焦狀態。如果在步驟S108或S109確定了 AF模式,則在步驟S110,CPU判斷是否接通了拍攝準備開關。當判斷為沒有接通拍攝準備開關時,處理進入步驟S116,并且判斷是否斷開了
主開關。在步驟S110,當接通拍攝準備開關時,處理進入步驟S200,并且執行被攝體距離映射生成子例程。在步驟Slll,CPU基于在步驟S200計算出的被攝體距離映射判斷焦點檢測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在檢測位置判斷方法中,將最近側設置為優先,并且將在步驟S200所獲得的被攝體中位于最近側的被攝體的位置設置為焦點檢測位置。在步驟Sl 12,CPU根據在步驟S200所獲得的離焦映射計算在步驟Slll所確定的焦點檢測位置處的離焦量,并且判斷所獲得的離焦量是否在允許值以下。當離焦量大于允許值時,CPU將判斷結果判斷為失焦,并且在步驟S113驅動調焦透鏡。然后,處理返回到步驟S110,并且判斷是否按下了拍攝準備開關。在步驟S112,當判斷為狀態變成聚焦狀態時, CPU在步驟Sl 14進行聚焦顯示,并且處理進入步驟Sl 15。在步驟S115,CPU判斷是否接通了拍攝開始開關。當判斷為沒有接通拍攝開始開關,則在步驟S115保持拍攝等待狀態。在步驟S115,當接通拍攝開始開關時,處理進入步驟 S300,并且執行拍攝子例程。當步驟S300的拍攝子例程結束時,處理進入步驟S116,并且判斷是否斷開了主開關。當判斷為沒有斷開主開關時,處理返回到步驟S103。當判斷為斷開主開關時,CPU結束這一系列操作。圖15是示出被攝體距離映射生成子例程的流程圖。同樣通過CPU 121執行被攝體距離映射生成子例程的一系列操作(獲取距離信息的功能)。如果處理從主流程的步驟S200跳到相應子例程的步驟S200,CPU在步驟S201 設置焦點檢測區域。CPU從所有焦點檢測區域中判斷焦點檢測區域,并且執行下面的步驟 S202的處理。在步驟S202,CPU讀取在步驟S201所設置的焦點檢測區域的焦點檢測像素的信號。在步驟S203,CPU生成用于相關運算的兩個圖像。如果排列在步驟S202所讀取的各個焦點檢測像素的信號,則信號變成用于相關運算的兩個圖像A和B的信號。在步驟S204,CPU基于所獲得的圖像信號進行相關運算,并且計算這兩個圖像A和 B的相位差。在步驟S205,CPU判斷相關運算結果的可靠性。在這種情況下,可靠性表示圖像A和B的一致度,并且當圖像A和B的一致度高時,焦點檢測結果的可靠性通常高。因此,CPU可以基于一致度是否超過閾值來判斷相位差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并且當選擇多個焦點檢測區域時,可以優選使用具有高可靠性的信息。在步驟S206,CPU將在步驟S204所獲得的圖像A和B的相位差乘以轉換系數,以將相位差轉換成離焦量,從而運算離焦量。在步驟S207,CPU判斷是否對于所有焦點檢測區域都完成了離焦量的計算。當判斷為沒有對于所有焦點檢測區域完成該計算時,處理返回到步驟S201,并且從剩余焦點檢測區域中選擇焦點檢測區域,并且設置焦點檢測區域。在步驟S207,當判斷為對于所有焦點檢測區域都完成了該計算時,處理進入步驟S208。在步驟S208,CPU根據通過重復步驟S201 S207的處理所獲得的所有焦點檢測區域中的離焦量生成離焦量映射。在這種情況下,離焦量映射是將拍攝畫面上的位置和離焦量相互關聯的分布數據。在步驟S209,對于在步驟S208所獲得的離焦映射,考慮在步驟S103通過鏡頭通信從拍攝鏡頭137所獲得的鏡頭信息,CPU進行從離焦量向被攝體距離的轉換。從而,可以獲得將拍攝畫面上的位置和被攝體距離相互關聯的分布數據。在步驟S210,CPU基于被攝體距離的分布數據提取被攝體。CPU對所獲得的被攝體距離的分布中、被攝體距離近的區域進行結合和分組,并且提取拍攝畫面中所包括的被攝體的輪廓。從而,獲得將各被攝體的區域和被攝體距離相互關聯的被攝體距離映射(距 1 fn 息)ο如果完成步驟S210的處理,則CPU結束被攝體距離映射生成子例程,并且處理進入主流程的步驟Slll。圖16是示出拍攝子例程的流程圖。CPU 121根據上述程序執行拍攝子例程的一系列操作。在步驟S301,CPU驅動光量調節光圈,并且對定義曝光時間的機械快門的開口進行控制。在步驟S302,CPU讀取用于拍攝高分辨率靜止圖像的圖像,即讀取所有像素的信號。在步驟S303,CPU對讀取的圖像信號進行缺陷像素插值。也就是說,焦點檢測像素的輸出不具有用于拍攝的RGB顏色信息,并且在獲得圖像時,焦點檢測像素對應于缺陷像素。因此,CPU通過插值,根據周圍攝像像素的信息生成圖像信號。在步驟S304,CPU對圖像執行諸如伽馬校正、顏色轉換和邊緣強調等的圖像處理。 在步驟S305,CPU將拍攝圖像記錄在閃速存儲器133中。將在步驟S305所記錄的拍攝圖像設置成沒有校正模糊的圖像。當再現和顯示所記錄的圖像時,校正模糊并顯示圖像。從而, 減輕了攝像設備的運算負荷。通過CPU 121執行步驟S305的記錄拍攝的圖像的處理。在步驟S306,與在步驟S305中所記錄的拍攝圖像相對應,將照相機機體138的特性信息記錄在閃速存儲器133和內置存儲器144中。在這種情況下,照相機機體138的特性信息包括諸如攝像元件107的攝像像素和焦點檢測像素的光接收靈敏度分布信息、照相機機體138中的拍攝光束的漸暈信息、從照相機機體138和拍攝鏡頭137的裝配面到攝像元件107的距離信息、以及制造誤差信息等的光學特性。由于由片上微透鏡ML和光電轉換單元PD確定攝像元件107的攝像像素和焦點檢測像素的光接收靈敏度分布信息,所以可以記錄該信息。在步驟S307,與在步驟S305所記錄的拍攝圖像相對應,將拍攝鏡頭137的特性信息記錄在閃速存儲器133和內置存儲器144中。在這種情況下,拍攝鏡頭137的特性信息包括諸如出射光瞳EP的信息、框信息、拍攝時的F值信息、像差信息、以及制造誤差信息等的光學特性。在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中,如步驟S305 S307所示,將沒有進行模糊校正的拍攝圖像、以及與拍攝圖像相對應的拍攝鏡頭特性信息和攝像設備特性信息記錄在閃速存儲器133中。從而,在拍攝之后,可以基于拍攝鏡頭特性信息和攝像設備特性信息來校正拍攝圖像的模糊。可以減輕記錄拍攝圖像時的運算負荷。通過CPU 121進行在步驟S305 S307所進行的拍攝圖像、拍攝鏡頭特性信息和攝像設備特性信息的記錄。如果完成步驟S307的處理,則處理進入步驟S400的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如果結束步驟S400的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則CPU結束步驟S300的拍攝子例程,并且處理進入主例程的步驟S116。圖17是示出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的流程圖。同樣通過CPU 121執行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的一系列操作。權利要求書中的圖像顯示控制單元對應于CPU 121。在步驟S401,CPU獲得在步驟S200所生成的被攝體距離映射。在步驟S402,CPU設置校正模糊的被攝體區域和被攝體距離。如步驟S200的被攝體距離映射生成子例程所示,從被攝體距離映射獲得將被攝體區域和被攝體距離相互關聯的信息。如圖9所示,通過拍攝鏡頭137確定模糊能校正距離范圍,并且改變作為能夠校正模糊的最近側距離的第一距離Distil和作為最遠側距離的第二距離Distl2。因此,設置被攝體距離存在于由拍攝鏡頭137所確定的模糊能校正距離范圍(從第一距離Distil到第二距離Distl2)的被攝體,從而校正模糊。因此可以設置各被攝體區域和校正該區域的模糊時所使用的被攝體距離。再次設置定義模糊能校正距離范圍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第二距離Distl2,使得從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位置的偏移量變成預定量以下。從而,可以將模糊量保持在預定量以下,并且可以進行良好的模糊校正。如果完成步驟S402的模糊校正區域和距離設置,則處理進入步驟S500的模糊校正子例程。在步驟S403,CPU通過顯示單元131將在步驟S500校正了模糊的圖像顯示持續預定時間。此時,作為所顯示的圖像,如圖13A所示,僅顯示模糊校正后的圖像,或者如圖1 所示,以重疊在模糊校正后的圖像上的方式顯示被攝體的位置和數量。根據拍攝者通過操作開關132所輸入的設置值切換顯示。如果完成步驟S403的處理,則CPU結束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并且處理返回到拍攝子例程。圖18是示出模糊校正子例程的流程圖。同樣通過CPU 121進行模糊校正子例程的一系列操作。權利要求書中的模糊校正單元對應于CPU 121。在步驟S501,CPU 121獲得表示圖像處理電路125中的轉換處理的內容的轉換信
肩、ο在步驟S502,CPU 121判斷在轉換從圖像處理電路125所提供的圖像信息時所使用的轉換方法。具體地,CPU 121基于在步驟S501所獲得的轉換信息(除轉換信息以外, 如果必要,還有在步驟S306所獲得的攝像設備特性信息或在步驟S307所獲得的拍攝鏡頭特性信息)判斷轉換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所確定的轉換方法是轉換圖像信息使得曝光值和像素值成正比關系、以確保與專利文獻2所述的圖像復原處理的算法的前提條件相對應的線性關系的方法。例如,當通過圖像處理電路125執行伽馬校正時,CPU在步驟S502執行基于伽馬校正的轉換的逆轉換。從而,可以再現轉換之前的圖像,并且可以獲得具有線性關系的圖像。同樣,當通過圖像處理電路125執行顏色轉換時,在步驟S502執行基于顏色轉換的轉換的逆轉換。從而,可以獲得具有線性關系的圖像。如此,在步驟S502,確定與圖像處理電路125的轉換處理的逆轉換相對應的轉換方法。在步驟S503,通過圖像處理電路125獲得拍攝圖像。在步驟S504,根據在步驟S502 所確定的轉換方法轉換所獲得的拍攝圖像。如果在步驟S504完成轉換處理,則處理進入步驟S600,并且生成模糊函數。在步驟S505,CPU進行在步驟S600所生成的模糊函數的逆轉換,并且對在步驟 S504轉換后的拍攝圖像執行模糊校正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被稱為反卷積處理的圖像復原算法執行模糊校正處理。從而,可以獲得校正了預定被攝體的模糊的模糊校正后的圖像。由于專利文獻2說明了通過執行模糊函數的逆轉換處理來校正模糊的方法,所以這里沒有給出對其的說明。如果完成步驟S505的處理,則CPU結束模糊校正子例程,并且處理進入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的步驟S403。圖19是示出模糊函數生成子例程的流程圖。同樣通過CPU121進行模糊函數生成子例程的一系列操作。在步驟S601,CPU獲得在拍攝時在步驟S306記錄在內置存儲器144中的照相機機體138的特性信息。在步驟S602,CPU獲得在拍攝時在步驟S307記錄在內置存儲器144中的拍攝鏡頭 137的特性信息。在步驟S603,CPU獲得在定義模糊函數時所使用的參數。根據拍攝鏡頭137和攝像元件107之間的光傳輸特性判斷模糊函數。根據諸如照相機機體138的特性信息、拍攝鏡頭137的特性信息、拍攝圖像中的被攝體區域的位置、以及被攝體距離等的因素,改變光傳輸單元。因此,CPU把將這些因素和定義模糊函數時所使用的參數相互關聯的表數據存儲在內置存儲器144中。如果執行步驟S603的處理,則CPU 121基于這些因素,從內置存儲器144獲得定義模糊函數時所使用的參數。在步驟S604,CPU基于在步驟S603所獲得的模糊參數定義模糊函數。模糊函數的例子包括高斯分布,其中,將模糊現象看作為遵循正態分布法則。如果將從中心像素的距離定義為r,并且將正態分布法則的任意參數定義為0 2,則如下給出模糊函數h(r)
1( 2 Λ
1rh(r)=——=rrexp---
σ^2π 、σ y如果完成步驟S604的處理,則CPU結束模糊函數生成子例程,并且處理進入模糊校正子例程的步驟S505。在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中,示例性說明可以更換拍攝鏡頭的照相機,但是本發明可應用于所謂的鏡頭裝配型照相機,其中,將拍攝鏡頭包括在照相機中。即使在鏡頭裝配型照相機中,也存在過去的問題。如本發明所述,可以通過顯示模糊校正后的拍攝圖像獲得相同效果。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攝像設備,可以實現使拍攝者容易地確認拍攝圖像的、具有模糊校正單元的攝像設備。第二實施例圖20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下面將使用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處理
16操作。在第一實施例中,與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的成像面位置處的離焦量Defll和Defl2相比,與能夠校正模糊的模糊量相對應的離焦量 Def21和Def22更靠近外側。為此,不更新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 Distl2。另外,在第二實施例中,與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 Distl2的成像面位置處的離焦量Defll和Defl2相比,與能夠校正模糊的模糊量相對應的離焦量Def21和Def22更靠近內側。為此,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根據離焦量 Def21和Def22更新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圖20示出與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Dist3和Dist4相對應的成像面位置和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位置之間的關系。軸表示從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位置的離焦量Def。 在這種情況下,離焦量Def的正方向對應于后聚焦方向。“0”表示拍攝鏡頭137的成像面位置,并且將偏移量表示為“0”。DefUDef2,Def3 和Def4分別表示被攝體距離Distl、Dist2、Dist3和Dist4的成像面位置處的離焦量。 Defll和Defl2分別表示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的成像面位置處的離焦量。另外,Def21和Def22分別表示與能夠校正模糊的模糊量相對應的離焦量。當模糊量過大時,在復原模糊圖像時執行極端轉換處理,并且可能生成噪聲。為此,在校正模糊時,優選將模糊量包括在Def21和Def22的范圍中。由于Defll和Defl2存在于Dif21和 Def22外側,所以不能很好地校正模糊。因此,校正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使得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處的離焦量 Defll變成與離焦量Def21相對應的離焦量。同樣,校正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使得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處的離焦量Defl2變成與離焦量Def22相對應的離焦量。從而,可以減輕如下情況時所發生的問題在模糊量過大的情況下,在復原模糊圖像時執行極端轉換處理,并生成噪聲。也就是說,能夠進行良好的模糊校正。在拍攝后確認圖像顯示子例程的步驟S402,進行用于根據離焦量Def21和Def22 更新最近側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無限遠側的第二距離Distl2的操作(參考圖17)。在圖17的步驟S402,設置校正模糊的被攝體區域和被攝體距離。如步驟S200的被攝體距離映射生成子例程所述,從被攝體距離映射獲得將被攝體區域和被攝體距離相互關聯的信息。設置被攝體距離存在于由拍攝鏡頭137所確定的模糊能校正距離范圍(從第一距離Distil到第二距離Distl2)中的被攝體,從而進行模糊校正。再次設置該距離,使得在存在于模糊能校正距離范圍中的第一距離Distil和第二距離Distl2中,從拍攝鏡頭 137的成像面位置的偏移量變成預定量以下。從而,可以將模糊量保持在預定量以下,并且可以進行良好的模糊校正。由于第二實施例中的攝像設備和攝像元件的結構、以及像素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所以不再重復對其的說明。另外,由于通過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被攝體距離、模糊能校正距離和距離信息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所以不再重復對其的說明。另外, 由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攝像設備的操作流程與第一實施例的相同,所以不再重復對其的說明。
17
如上所述,即使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也可以實現使拍攝者容易地確認拍攝圖像的、具有模糊校正單元的攝像設備。已經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做出各種修改和改變。盡管參考典型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明不局限于所公開的典型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包含所有這類修改、等同結構和功能。還可以利用讀出并執行記錄在存儲器裝置上的程序以進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系統或設備的計算機(或者CPU或MPU等裝置)和通過下面的方法實現本發明的各方面, 其中,利用系統或設備的計算機通過例如讀出并執行記錄在存儲器裝置上的程序以進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來進行上述方法的各步驟。為此,例如,通過網絡或者通過用作存儲器裝置的各種類型的記錄介質(例如,計算機可讀介質)將該程序提供給計算機。本申請要求2009年5月12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包含于此。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像設備,包括拍攝鏡頭(101、103和105),用于形成被攝體圖像; 光電轉換單元(107),其被配置在所述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處; 顯示單元(131),用于顯示所述光電轉換單元所獲得的拍攝圖像; 圖像顯示控制單元(121),用于在所述光電轉換單元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之后,利用所述顯示單元顯示所述拍攝圖像;距離信息獲取單元(121),用于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距離信息;以及模糊校正單元(121),用于基于所述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對所述拍攝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對拍攝圖像中的多個距離聚焦的拍攝圖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記錄單元(121),用于記錄所述拍攝圖像;拍攝鏡頭特性信息,其包括所述拍攝鏡頭的光學特性;以及攝像設備特性信息,其包括所述攝像設備的光學特性,其中,在所述記錄單元中記錄有沒有校正模糊的拍攝圖像、所述拍攝鏡頭特性信息和所述攝像設備特性信息。
3.一種攝像設備,包括拍攝鏡頭(101、103和105),用于形成被攝體圖像; 光電轉換單元(107),其被配置在所述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處; 顯示單元(131),用于顯示所述光電轉換單元所獲得的拍攝圖像; 圖像顯示控制單元(121),用于在所述光電轉換單元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之后,利用所述顯示單元顯示所述拍攝圖像;距離信息獲取單元(121),用于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距離信息;以及模糊校正單元(121),用于基于所述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對所述拍攝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根據所述拍攝圖像中的所述距離信息、在從第一距離到第二距離的范圍中利用所述模糊校正單元校正了模糊的拍攝圖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離是基于所述拍攝鏡頭的最近側距離端而確定的,以及所述第二距離是基于所述拍攝鏡頭的無限遠側距離端而確定的。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離和所述第二距離的范圍被設置成使得所述第一距離和所述第二距離各自的成像面位置與所述拍攝鏡頭的成像面位置的差量在預定量以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被攝體檢測單元(121),用于檢測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被攝體;以及被攝體位置顯示單元,用于利用所述顯示單元以重疊在所述拍攝圖像上的方式顯示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被攝體檢測單元(121),用于檢測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被攝體;以及被攝體數量顯示單元,用于將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數量顯示在所述顯示單元上。
8.一種攝像設備,包括拍攝鏡頭(101、103和105),用于形成被攝體圖像; 光電轉換單元(107),其被配置在所述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處; 顯示單元(131),用于顯示所述光電轉換單元所獲得的拍攝圖像; 圖像顯示控制單元(121),用于在所述光電轉換單元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之后,將所述拍攝圖像顯示在所述顯示單元上;距離信息獲取單元(121),用于獲得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距離信息;以及模糊校正單元(121),用于基于所述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對所述拍攝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能夠對模糊進行校正的范圍。
9.根據權利要求1、3和8中任一項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糊校正是基于所述拍攝鏡頭和所述光電轉換單元之間的光傳輸特性的反卷積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被攝體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被攝體,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以重疊在所述拍攝圖像上的方式顯示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位置。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被攝體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拍攝圖像中的被攝體,其中,所述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所述被攝體檢測單元所檢測到的被攝體的數量。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攝像設備,其具有模糊校正單元,模糊校正單元具有使拍攝者容易地確認拍攝圖像的顯示功能。攝像設備包括拍攝鏡頭,用于形成被攝體圖像;光電轉換單元,其被配置在拍攝鏡頭的預測成像面上;顯示單元,用于顯示光電轉換單元所獲得的拍攝圖像;圖像顯示控制單元,用于在光電轉換單元獲得拍攝圖像之后,利用顯示單元顯示拍攝圖像;距離信息獲取單元,用于獲得拍攝圖像中的距離信息;以及模糊校正單元,用于基于距離信息獲取單元所獲得的距離信息,對拍攝圖像進行模糊校正。圖像顯示控制單元顯示對拍攝圖像中的多個距離聚焦的拍攝圖像。
文檔編號H04N5/232GK102422630SQ20108002129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2日
發明者追川真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