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子設備及其卡托按鍵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子設備及其卡托按鍵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電子設備(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行業的飛速發展,用戶在追求終端性能的同時,對其外觀整體性、簡潔性和美觀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0003]對于電子設備來說,傳統的S頂卡的插拔設計通常有兩種:
[0004]第一種,將S頂卡槽設計在電池蓋的下面。這樣,安裝或取出S頂卡時,都需要先用手推開電池蓋、或者通過旋松螺母以取下電池蓋,才可以對S頂卡進行操作。采用這種結構,裝取S頂卡的過程較為繁雜,給用戶使用帶來不便。
[0005]第二種,將S頂卡槽或存儲卡槽設置在電子設備的殼體側壁上。安裝或取出S頂卡或存儲卡時,需要將卡槽打開進行插拔。
[0006]采用這種結構,雖然一定程度上簡化了裝取S頂卡或存儲卡的步驟,但是這種單獨設置的卡槽破壞了電子設備的外觀整體性和簡潔性,不符合日益發展的電子設備的設計要求。
[0007]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專利CN103929516A公開了一種一體式卡托按鍵模組,如圖1和圖2所示,該一體式卡托按鍵模組包括殼體11'、按鍵12'、卡托13'、主板14'和撥桿15'。
[0008]殼體11'的側面形成按鍵孔IIP和頂針孔112',殼體1P的內側壁上、位于按鍵孔IIP和頂針孔1C之間設有向內延伸的支撐柱113',在支撐柱113'上設有軸部1131'。
[0009]按鍵12'設于按鍵孔IIP中,包括透過按鍵孔IIP外露于殼體IP表面的第一按壓部12。、第二按壓部122',且在第一按壓部12。背側設有第一凸起槽123',在第二按壓部122'背側形成第二凸起槽124',以配合按壓開關的凸起觸點,按鍵12'還包括形成于兩個按壓部的背側并位于按壓部中部的支點部125',支點部125'上設有轉軸1251'。
[0010]卡托13'包括卡托架本體13P和活動連接轉軸125P的軸孔132'。
[0011]主板14'包括電路板主體141',和設置于電路板主體141'上、用于容設卡托架本體13P的卡座142'。對應第一按壓部12P、第二按壓部122'分別設置有第一按壓開關143'、第二按壓開關144',且第一按壓開關143'、第二按壓開關144'分別具有套設于第一凸起槽123'、第二凸起槽12^的第一凸起觸點143P、第二凸起觸點144P。
[0012]撥桿157設于殼體1P內側,包括軸孔部15P、壓桿1527和撬桿1537,軸孔部151r軸接于軸部113P,壓桿152' —體成型于軸孔部15P —側并對應頂針孔1C設置,撬桿153' —體成型于軸孔部151'的另一側、可推抵按鍵12'。
[0013]請參考圖3,圖3為上述一體式卡托按鍵模組中撥桿的工作過程示意圖,其中,方向A為頂針W的頂針部162'按壓壓桿152'的方向,方向B為當壓桿152'被按壓時,撬桿153'的運動方向,方向C為當壓桿152'被按壓時,軸孔部15P配合軸部113。的旋轉方向,如圖2中順時針方向。
[0014]當用戶想取出S頂卡時,手持頂針W的手持部16P,利用針尖部162'穿過外露于殼體1P側面的頂針孔112',以所述方向A按壓撥桿15'的壓桿152',且通過軸部113。與軸孔部15。的配合,帶動撥桿15'以方向C即順時針方向運動,進而帶動撬桿153'以B方向運動,撬桿153'的端部推抵按鍵C,按鍵C向殼體1P外側方向運動,凸起槽與凸起觸點逐漸脫離,按鍵C拖動卡托13' —并被取出,再用手直接拉出按鍵C和卡托137,實現取卡。
[0015]裝上S頂卡17'后,直接用手捏住按鍵C從按鍵孔IIP中推入,使帶有S頂卡的卡托13'被推入卡座142'中,且第一凸起槽123'套設第一凸起觸點143P,第二凸起槽12^套設第二凸起觸點1441',實現裝卡。
[0016]上述一體式卡托按鍵模組可以減少電子設備外殼的開槽,使電子設備的設計簡潔美觀,然而,分析其具體結構可知,該一體式卡托按鍵模組存在如下技術缺陷:
[0017]首先,結合圖1和圖2,撬桿153'的端部V對應設在按鍵C的底端與電路板主體141'之間的位置,當第二按壓部122'向內按壓時,撬桿153'的端部b'會頂住第二按壓部122',以阻止第二按壓部122'向內移動,導致第二按壓部122'無法正常工作。
[0018]其次,上述撬桿153'設于按鍵C與卡托13'之間,取卡時撬桿153'向外推動按鍵C,再通過按鍵C拉動卡托13'向外移動,也即取卡時力的傳遞順序依次為撬桿153' —按鍵12' —卡托13',該過程中力的傳遞方向變化較多,因此力傳遞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損失,導致取卡較為費力。另外,由于按鍵12'會因為按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小幅移動,因而,按鍵12'與卡托13'的連接存在向內或向外移動或傾斜的活動余量,而卡托13r與卡座142'則是方向唯一的穩定插接,通過活動的按鍵C向外拉動插裝穩定的卡托13'容易使卡托13'發生傾斜而卡住等現象,也會導致取卡不暢。
[0019]再次,如圖4所示,撥桿15'的撬桿153'的端部b'對應設于按鍵12'的底端,因此,當頂針W推頂壓桿152'時,撬桿153'對按鍵C底端施加向外的推力,而對于按鍵12'的頂端幾乎沒有施加推力,也即撬桿153'向按鍵12'施加的外力很不平衡,必然會引起按鍵12'的底端向外傾斜、頂端向內傾斜,這樣,導致取卡困難。
[0020]最后,如圖1和圖2所示,由于頂針孔112'設于按鍵孔IIP底端的殼體1廣上,這導致一體式卡托按鍵的整個豎向尺寸較大,結構不夠緊湊、占用空間較大。
[0021]有鑒于此,亟待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對現有技術中的一體式卡托按鍵做進一步優化設計,同時保證按鍵的正常工作和S頂卡的順利插取,并減小卡托按鍵的占用空間,使其結構緊湊、空間布局合理。
【實用新型內容】
[002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一體式卡托按鍵,該卡托按鍵保證按鍵的正常工作和SIM卡的順利插取,并減小卡托按鍵的占用空間,使其結構緊湊、空間布局合理。在此基礎上,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應用上述一體式卡托按鍵的電子設備。
[002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的卡托按鍵結構,包括:
[0024]殼體側壁,設有按鍵孔,且設有向內延伸的支撐部;
[0025]按鍵,包括鍵帽、設于所述鍵帽內側的接觸部,所述鍵帽安裝于所述按鍵孔中,所述接觸部貫穿所述殼體側壁、與所述電子設備的按鍵電路對應設置;還包括內外貫穿所述鍵帽及其對應的殼體側壁的頂針孔;
[0026]卡托,包括托體和設于所述托體外側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鍵帽連接,所述托體插裝于所述電子設備的卡座內;
[0027]撥桿,與所述支撐部在水平面內可轉動連接,且轉動點的一側為壓桿、另一側為撬桿,所述壓桿的端部與所述頂針孔對應設置,當所述壓桿相對所述轉動點向內旋轉時,所述撬桿的端部產生的向外的推頂力作用于所述連接部。
[0028]采用這種結構,當需要將SIM卡或者存儲卡從卡托中取出時,采用頂針插入頂針孔,頂針內端推動撥桿的壓桿,使其繞轉動點向內轉動,從而帶動撥桿的撬桿繞轉動點向外轉動,撬桿的端部產生的向外的推頂力作用于連接部,也即撬桿對連接部施加向外的推力,以使連接部推動按鍵一起通過按鍵孔向外彈出,即可取出S頂卡或存儲卡。當需要重新裝入SIM卡或存儲卡時,只需先將卡安裝至托體的對應位置,然后將卡托、鍵帽整體組件再通過按鍵孔向內推入,以使托體重新插裝于卡座中,即可完成SIM卡或存儲卡的安裝。
[0029]由上述工作過程可知,采用上述卡托按鍵結構,由于撬桿的端部作用于連接部,而非作用于按鍵上,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撬桿在工作過程中絲毫不會影響按鍵的按壓,因此這種結構的卡托按鍵結構能兼顧按鍵的正常按壓和SIM卡的順利插取。
[0030]此外,由于取卡所需要的就是使卡托向外移動,也即卡托為取卡時的目標受力部件,上述撬桿直接向連接部卡托的一部分施加向外的推頂力,由連接部推動按鍵共同向外移動,使得推頂力直接作用于目標受力部件,且力傳遞的方向均為一致,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力傳遞過程中多次改變方向而傳力受損的現象。
[0031]另外,如【背景技術】所述,卡托插裝于卡座的方向唯一,因此其向外移動的路徑也唯一,撬桿直接作用于連接部能準確、快速地推動卡托沿唯一路徑向外移動,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由活動安裝的按鍵拉動卡托向外移動的方案,很大程度地避免了卡托因發生傾斜而卡在卡座內等現象,保證取卡順暢。
[0032]更為重要的是,采用頂針孔同時貫穿鍵帽上、殼體側壁的結構,與現有技術中頂針孔設于殼體側壁的結構相比,相當于將頂針孔向豎向中部移動,這使得一端與頂針孔對應設置的撥桿的整體長度較短,即減小了撥桿占用的空間,也即減小了卡托按鍵結構的整體尺寸,進而減小電路板上需要容納卡托按鍵結構的空間。因此,能使電路板為容納其他功能的電路而預留更多的空間。對于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來說,電路板上空間的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