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配電電路板結構和配電盒。
背景技術:
在申請號為:CN200810233022,名為“一種配電盒”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配電盒,該配電盒根據電源分配中電源功率的大小,將配電盒中的電源部分分為大功率電源電路部分和小功率電源電路部分。其中小功率電源即二級電源電路部分,采用PCB板式接線方式實現,將與PCB相連的金屬端子和外部插線式接插件的引腳接通,進行輸出。
由于在PCB上連接的金屬端子各自獨立焊接在PCB板上,在生產中,各個端子需要逐一放置在PCB板上,然后再進行焊接,導致生產效率較低。在人工放置金屬端子時,其位置、高度等不能完全保證一致,導致金屬端子的位置不統一,容易造成殘次品。而且由于金屬端子直接焊接固定在PCB板上,其與外部接插件對接時,受到的力傳遞至PCB板上,PCB板有受力變形的風險,一旦發生變形極易影響端子與接插件端子的接觸,最終造成接觸不良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配電電路板結構和配電盒,旨在現有技術中的配電盒在裝配時多個端子難以保持一致性,以及在使用中端子受力容易導致PCB板變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配電電路板結構,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設有多個用于提供電連接的端子,還包括與所述PCB板緊貼層疊設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多個可供所述端子穿過的孔位,各所述孔位處設有用于固定所述端子的固定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端子中部設有用于抵接所述隔板的限位部。
進一步地,所述端子為條形結構,其中部彎折后構成所述限位部。
進一步地,所述端子經過兩次彎折后形成依次相互垂直的上端部、限位部以及下端部;所述固定結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孔位邊沿一側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設有可供所述上端部嵌入并形成過盈配合的第一固定槽;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隔板上端面,所述下端部穿過所述孔位。
進一步地,于所述隔板上端面設有多個可供各所述限位部置入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一端連接至所述第一固定槽,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孔位。
進一步地,所述隔板與所述PCB板之間通過螺釘相互固定。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配電盒,包括盒體,和上述的配電電路板結構。
進一步地,包括多個依次層疊設置的所述配電電路板結構,相鄰所述PCB板之間通過公母插接件相互導通,各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可供所述公母插接件穿過的通孔。
進一步地,相鄰隔板之間通過卡扣相互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內設有多個可供所述隔板固定的安裝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提供的配電電路板結構和配電盒,采用隔板固定端子,可以批量焊接端子并且保證每個端子的高度、位置一致性,而且在使用中與外部插接時,端子受到的力傳遞至隔板而不會影響PCB板,避免其變形引起的接觸不良等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電路板結構中隔板的軸測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電路板結構中端子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電路板結構中隔板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盒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配電盒內相鄰配電電路板結構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施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配電電路板結構1,包括相互緊貼層疊設置的隔板11和PCB板(未標出)。PCB板上設有多個用于提供電連接的端子12。隔板11上開設有多個可供端子12穿過的孔位111,在各個孔位111處設有固定結構13,端子12被固定結構13固定后無法與隔板11發生相對位移。
配電電路板結構1在裝配時,先將各個端子12裝入隔板11上對應的位置中,并且被固定結構13固定,然后將隔板11對準PCB板安裝,各個端子12穿過隔板11上的孔位111后,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PCB板上合適的位置。由于裝配的過程中,無需逐一放置焊接,不僅能提高裝配效率,而且避免了各個端子12高度、位置不能完全保持一致的問題,具有良品率高、人力成本低等優點。
配電電路板結構1在使用中,需要與外部的插接件對接時,端子12受力后,由于其被固定結構13固定在隔板11上,無法自由位移,所以其將受到的力傳遞至隔板11,而不會傳遞至PCB板,從而避免了PCB板發生變形的可能,不僅保護了PCB板,而且可大大降低插接力導致接觸不良的問題。
在本實施例中,端子12的中部設有限位部122,端子12安裝完成后其限位部122抵接在隔板11上,當端子12在插接時受到外部的力,限位部122可以有效的將力傳遞至隔板11。
端子12上限位部122的具體結構可有多種,例如在端子12中部焊接一凸塊等,具體地,本實施中的端子12為條形結構,其中部彎折后構成限位部122,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要彎折出不同的形狀并對應設計固定座13實現固定,例如彎折四次后,形成外凸的矩形框體等。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端子12經過兩次彎折,形成一近似“Z”形結構,具有依次相互垂直的上端部121、限位部122以及下端部123,容易理解的是,在實際中并非需要絕對的垂直,近似垂直或者其他適合實際需要的角度均可。
如圖1至圖4所示,固定結構13包括設置在孔位111邊一側的固定座13,固定座13上設有第一固定槽131。端子12的上端部121可嵌入第一固定槽131并形成過盈配合,實現固定座13與端子12的固定。端子12安裝至固定座13后,其限位部122抵接于隔板11上端面,下端部123穿過孔位111并連接至PCB板。
為了進一步固定端子12的位置,在隔板11上端面各個對應固定座13與孔位111之間的位置處,設有可供限位部122置入的第二固定槽(未標出,可參見圖2中限位部122位置理解)。第二固定槽的一端連接至第一固定槽131,另一端連接至孔位111。端子12安裝完成后,其限位部122置入第二固定槽內固定其位置,最終保證端子12的垂直度和相對位置符合設計要求,能精確的進行焊接。優選的,第二固定槽與限位部122之間也可以設置為過盈配合,進一步提高對端子12的固定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隔板11與PCB板之間通過螺釘相互固定。在裝配時,先將多個端子12安裝至隔板11,然后將隔板11與PCB板對齊安裝,再通過螺釘將隔板11和PCB板相互固定,然后對多個端子12進行焊接,使多個端子12和PCB板一次性裝配到位,而無需單個裝配。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還提供了一種配電盒2,包括盒體21和上述的配電電路板結構1。
采用本實施例中的配電盒2,由于其內部的端子12固定在隔板11上并且與PCB板電連接,特別是與插接頭數量很多的護套配合時,能夠防止因插入力過大引起的PCB板變形,從而導致配電盒2與護套連接失效的問題。而且,在裝配中可批量裝配端子12,保證較高的良品率。
配電盒2包括多個依次層疊設置配電電路板結構1,即多組隔板11、PCB板結構,在各個隔板11上按照需要開設有指定形狀、數量的通孔,相鄰的兩配電電路板結構1種,二者的PCB板之間通過公母插接件23相互導通,公母插接件23穿過隔板11上的通孔相互插接連接。
相鄰隔板11之間通過卡扣相互固定,能夠方便的相互拆卸,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直接焊接、螺絲固定等。
如圖1和圖5所示,盒體21包括內腔,其內腔開口處還安裝有上蓋22。在盒體21的內腔設有多個可供隔板11固定的安裝位,在實際使用中可以選擇不同數量的配電電路板結構1,以滿足不同車型的需求,可實現配電盒2的平臺化,提高產品的利用率和延長產品使用周期。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安裝位數量為4個。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