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主要運用于輸電線路站所進出線處、用戶受電處及不宜采用架空運行的電纜線路兩端的桿塔上專供電纜引上桿塔時固定電纜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35kV及以上的輸電線路桿塔一直沿用著前蘇聯、美國等世界發達國家的設計、應用技術,且以角鋼材質的鐵塔為輸電結構設計的主要使用形式。這種結構主要考慮的是架空運行時導、地線的綜合荷載,而并未到電纜引上(下)鐵塔時在塔身上增設電纜設備及安裝平臺、電纜固定裝置、引線裝置等結構所產生的垂直附加荷載,而這些增加的設備中,尤其以電纜設備及其平臺的自身重量及冰雪荷載最大,但目前輸電線路電纜塔運行時恰恰把這些附加的荷載全部懸掛在鐵塔塔身上,原來這種平臺結構不但加工工藝、安裝要求非常苛刻,而且給線路的運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它不僅能夠減少占用面積,而且可以避免附加荷載引起的安全隱患,提高線路運行的安全性。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它包括:
[0005]基礎部分,所述基礎部分埋設于地下;
[0006]副桿立柱,所述副桿立柱的底端與基礎部分連接;
[0007]電纜設備安裝座,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安裝在副桿立柱的頂端;
[0008]多個電纜抱箍支架,多個電纜抱箍支架由下往上呈并列狀安裝在副桿立柱的正面,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用于連接由下至上的電力電纜。
[0009]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副桿立柱的具體結構,所述副桿立柱的底端設置有底法蘭,所述副桿立柱的頂端設置有頂法蘭,所述基礎部分與副桿立柱的底法蘭連接,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與副桿立柱的頂法蘭連接。
[0010]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基礎部分的具體結構,基礎部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11]進一步,基礎部分的直徑為1200mm,高度為6m。
[0012]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副桿立柱的具體結構,副桿立柱為表面熱鍍鋅的鋼管結構。
[0013]進一步為了方便架設電力電纜及其設備,副桿立柱的背面安裝有攀爬裝置。
[0014]進一步,副桿立柱的正面設置有和電纜抱箍支架相對應的插口,所述電纜抱箍支架插接并緊固在相對應的插口上。
[0015]進一步,電纜抱箍支架上設置有與電纜卡子配套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上連接同一根電力電纜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處于同一條豎直線上。
[0016]進一步,每個電纜抱箍支架上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設置有三組,并且分別位于電纜抱箍支架的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
[0017]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的基礎部分、副桿立柱、電纜設備安裝座均按順序安裝好后,電力電纜通過地下埋管通道敷設到副桿立柱周圍,穿過電纜抱箍支架的固定鋼管后繼續往上引,在每層電纜抱箍支架上都用電纜卡子固定好,到達電纜設備安裝座后與電纜設備相接,通過鐵塔上導線引線與電力電纜連通,從而達到目前鐵塔塔身電纜平臺的等同作用,既消除了鐵塔的安全隱患,又節省了使用空間。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1]如圖1、2所示,一種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它包括:
[0022]基礎部分I,基礎部分I埋設于地下;
[0023]副桿立柱2,副桿立柱2的底端與基礎部分I連接;
[0024]電纜設備安裝座3,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3安裝在副桿立柱2的頂端;
[0025]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由下往上呈并列狀安裝在副桿立柱2的正面,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用于連接由下至上的電力電纜。電纜抱箍支架4可以是熱鍍鋅槽鋼。
[0026]如圖1、2所示,副桿立柱2的底端設置有底法蘭21,所述副桿立柱2的頂端設置有頂法蘭22,所述基礎部分I與副桿立柱2的底法蘭21連接,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3與副桿立柱2的頂法蘭22連接。
[0027]電纜設備安裝座3由多根熱鍍鋅槽鋼通過高強度螺栓連接而成,再與副桿立柱2的頂法蘭22的預留孔螺栓連接。
[0028]基礎部分I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并由C25混凝土跟HRB335鋼筋組成。
[0029]基礎部分I的直徑為1200mm,高度為6m。
[0030]副桿立柱2為表面熱鍍鋅的鋼管結構。副桿立柱2的直徑為377mm、高度為7m ;
[0031]如圖1、2所示,副桿立柱2的背面安裝有攀爬裝置5。攀爬裝置5由小口徑熱鍍鋅鋼管跟圓鋼焊接而成,通過普通鍍鋅螺栓與副桿立柱2背面預留的安裝孔連接安裝。
[0032]如圖1、2所示,副桿立柱2的正面設置有和電纜抱箍支架4相對應的插口,電纜抱箍支架4插接并緊固在相對應的插口上。
[0033]如圖1、2所示,電纜抱箍支架4上設置有與電纜卡子配套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上連接同一根電力電纜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處于同一條豎直線上。電纜固定安裝孔組有2孔,并且孔間距與電纜卡子配套。
[0034]如圖1、2所示,每個電纜抱箍支架4上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設置有三組,并且分別位于電纜抱箍支架4的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
[003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6]本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的基礎部分1、副桿立柱2、電纜設備安裝座3均按順序安裝好后,電力電纜通過地下埋管通道敷設到副桿立柱2周圍,穿過電纜抱箍支架4的固定鋼管后繼續往上引,在每層電纜抱箍支架4上都用電纜卡子固定好,到達電纜設備安裝座3后與電纜設備相接,通過鐵塔上導線引線與電力電纜連通,從而達到目前鐵塔塔身電纜平臺的等同作用,既消除了鐵塔的安全隱患,又節省了使用空間。
[0037]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基礎部分(1),所述基礎部分(1)埋設于地下; 副桿立柱(2),所述副桿立柱(2)的底端與基礎部分(1)連接; 電纜設備安裝座(3),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3)安裝在副桿立柱(2)的頂端; 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由下往上呈并列狀安裝在副桿立柱(2)的正面,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用于連接由下至上的電力電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桿立柱(2)的底端設置有底法蘭(21),所述副桿立柱(2)的頂端設置有頂法蘭(22),所述基礎部分(1)與副桿立柱(2)的底法蘭(21)連接,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3)與副桿立柱(2)的頂法蘭(22)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部分(1)為鋼筋混凝土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部分⑴的直徑為1200mm,高度為6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桿立柱(2)為表面熱鍍鋅的鋼管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桿立柱(2)的背面安裝有攀爬裝置(5)。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桿立柱(2)的正面設置有和電纜抱箍支架(4)相對應的插口,所述電纜抱箍支架(4)插接并緊固在相對應的插口上。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抱箍支架(4)上設置有與電纜卡子配套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4)上連接同一根電力電纜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處于同一條豎直線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電纜抱箍支架(4)上的電纜固定安裝孔組設置有三組,并且分別位于電纜抱箍支架(4)的左端部、中部和右端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輸電線路電纜上塔副桿結構,它包括:基礎部分,所述基礎部分埋設于地下;副桿立柱,所述副桿立柱的底端與基礎部分連接;電纜設備安裝座,所述電纜設備安裝座安裝在副桿立柱的頂端;多個電纜抱箍支架,多個電纜抱箍支架由下往上呈并列狀安裝在副桿立柱的正面,并且多個電纜抱箍支架用于連接由下至上的電力電纜。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減少占用面積,而且可以避免附加荷載引起的安全隱患,提高線路運行的安全性。
【IPC分類】H02G7/20
【公開號】CN205029291
【申請號】CN201520826574
【發明人】楊興富, 高國清, 是強
【申請人】常州凌峰潤源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