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開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發電開關,該發電開關謀求小型化并進行穩定的發電。該發電開關具備:殼體;卷繞線圈的鐵芯;與上述鐵芯磁性結合的磁鐵;配設上述磁鐵的磁軛;支撐上述磁軛,并且通過彈性變形使上述磁鐵相對于上述鐵芯位移的彈性部件;通過被操作而移動的開關部件;以及磁軛驅動機構,其通過進行上述開關部件與上述磁軛的配合與配合解除,通過上述彈性部件的彈性力使上述磁軛在上述鐵芯與上述磁鐵形成第一磁通狀態的第一位置以及上述鐵芯與上述磁鐵形成與上述第一磁通狀態不同的磁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專利說明】
發電開關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發電開關。
【背景技術】
[0002]例如,作為使照明器械等的電器設備接通/斷開的開關已知無線開關。無線開關由于可以將開關放置在身邊,相比較于固定于墻壁等的固定開關更便利。
[0003]作為該無線開關的電源考慮使用干電池,在使用干電池的情況下,其更換麻煩且使用性差。因此,提議在無線開關內設置發電裝置、提高無線開關的使用性(參照專利文獻
Do
[0004]—直以來,作為搭載于這樣的小型電子設備中的發電開關,知曉在如專利文獻I中所表示的線圈的內部中通過旋轉圓盤狀的磁鐵旋轉而使貫穿線圈的磁通變化,由此進行發電的發電開關。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號公報
[0007]在發電開關中通過在線圈內瞬間進行磁通變化而產生感應電力。在專利文獻I中所公開的發電開關中為了產生穩定的感應電力,以快的旋轉速度使與線圈連接的軸旋轉,需要在線圈內快速地旋轉磁鐵。
[0008]作為將該發電開關適用于開關,通過開關操作者的操作力使軸旋轉的結構時,由于由操作者施加的操作力存在波動,所以存在不能夠得到穩定的感應電力這樣的問題。另夕卜,操作者用手指操作開關,該手指的力度在成為開關電源的感應電力之前瞬間使軸旋轉是困難的。而且,在使用在多個線圈內部使磁鐵旋轉的發電開關的情況下,也存在發電開關大型化這樣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某方案所舉例說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謀求小型化并能進行穩定發電的發電開關。
[0010]根據本發明的某方案,其具備,
[0011]殼體20;
[0012]卷繞線圈81A、81B的鐵芯82A、82B;
[0013]與上述鐵芯82A、82B磁性結合的磁鐵94?97;
[0014]配設上述磁鐵94?97的磁軛91,
[0015]支撐上述磁軛91,并且,通過彈性變形使上述磁鐵94?97相對于上述鐵芯82A、82B位移的彈性部件92;
[0016]通過被操作而移動的開關部件40;以及
[0017]磁軛驅動機構110,其通過進行上述開關部件40與上述磁軛91的配合與配合解除,利用上述彈性部件92的彈性力使上述磁軛91在上述鐵芯82A、82B與上述磁鐵94?97形成第一磁通狀態的第一位置、上述鐵芯82A、82B與上述磁鐵94?97形成與上述第一磁通狀態不同的磁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0018]并且,上述參照符號只不過是參考,由此,并不限定于保護范圍的記載。
[0019]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0020]根據本發明的某方案能夠謀求小型化并進行穩定的發電。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分解立體圖。
[0022]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立體圖。
[0023]圖3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A)是俯視圖,(B)是主視圖,(C)是右側視圖。
[0024]圖4是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頂蓋卸下的狀態的立體圖。
[0025]圖5是將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頂蓋卸下的狀態的俯視圖。
[0026]圖6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殼體主體的立體圖。
[0027]圖7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開關單元,(A)是從上方觀察的立體圖,(B)是從下方觀察的立體圖。
[0028]圖8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開關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0029]圖9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磁鐵單元的立體圖。
[0030]圖10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磁鐵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0031]圖11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發電原理的圖(其一),(A)是線圈單元以及磁鐵單元的俯視圖,(B)是沿(A)中的A-A線的剖視圖。
[0032]圖12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發電原理的圖(其二),(A)是線圈單元以及磁鐵單元的俯視圖,(B)是沿(A)中的A-A線的剖視圖。
[0033]圖13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發電原理的圖(其三),(A)是線圈單元以及磁鐵單元的俯視圖,(B)是沿(A)中的A-A線的剖視圖。
[0034]圖14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動作的圖(其一),(A)是剖視圖,(B)是將操作部件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035]圖15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動作的圖(其二),(A)是剖視圖,(B)是將操作部件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036]圖16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動作的圖(其三),(A)是剖視圖,(B)是將操作部件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037]圖17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動作的圖(其四),(A)是剖視圖,(B)是將操作部件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038]圖18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動作的圖(其五),(A)是剖視圖,(B)是將操作部件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039]圖19是用于說明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動作的圖(其六),(A)是剖視圖,(B)是將操作部件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040]圖20是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立體圖。
[0041]圖21是將第二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重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分解立體圖。
[0042]圖22是第三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立體圖。
[0043]圖23是將第三實施方式中的發電開關的重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分解立體圖。
[0044]圖中:1A?1C—發電開關,20—殼體,21—殼體主體,22—頂蓋,23—底蓋,25—開關單元安裝部,26A、26B—線圈單元安裝部,27—磁鐵單元安裝部,28A、28B—立設壁,29A、29B—傾斜壁,30A、30B—軸承部,33—臂安裝空間,40、40A、40B—開關單元,41一桿部件,42—操作部件,43—連結軸,44 一導向軸,46—輥,47—扭力彈簧,48—螺旋彈簧,49 一按壓部,50A、50B—軸部,51A、51B—軸承部,60—輥安裝部,68A、68B—配合部,73A、73B—卷繞部,74A、74B—端部,75—連結部,80A、80B—線圈單元,81A、81B—線圈,82A、82B—鐵芯,90—磁鐵單元,91一磁軛,92—彈簧部件,94?97—磁鐵對,99 一彈簧固定部,100—三角凹部,101、102—磁鐵安裝部,103—鉤部,105—底座部,106—三角彈簧部,107—支架部,110 一磁輒驅動機構,114 一底座部件,120—電路基板,130—開關按鈕,131 —棍,132 一導向軸,134A、134B—螺旋彈簧,138A、138B—彈簧支架,139A、139B—彈簧安裝部,140A、140B—爪部,141A、141B—支架安裝部,150—開關按鈕,151—輥,152—輥保持部件,153A、153B—螺旋彈簧,156A、156B—安裝銷,157A、157B—傾斜槽,MGN、MGS—磁鐵。
【具體實施方式】
[0045]其次,參照附圖關于本發明中未限定的示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46]并且,在附加的全部圖紙中的記載中,在相同或對應的構件或部件上,標注相同或對應的參照符號,省略重復的說明。另外,圖中只要未特別指定,不將表示構件或部件間的對比作為目的。因此,具體的尺寸按照以下未限定的實施方式,能夠由用戶來確定。
[0047]另外,以下所說明的實施方式不是限定發明的內容,是舉例說明,記載于實施方式中的全部特征或其配合必然未限定為發明中本質性的內容。
[0048]圖1?圖3是說明發電開關的一實施方式的圖。
[0049]圖1是發電開關1A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不發電開關1A的外觀的立體圖,圖3(A)是發電開關1A的俯視圖,圖3(B)是發電開關1A的主視圖,圖3(C)是發電開關1A的右側視圖。
[0050]發電開關1A具備殼體20、開關單元40、線圈單元80A、80B、磁鐵單元90、磁軛驅動機構110、電路基板120。
[0051 ] 發電開關1A為通過操作開關單元40而用線圈單元80A、80B以及磁鐵單元90進行發電,在電路基板120中使用已發的電力進行通信的結構。以下,關于發電開關1A的各結構進行說明。
[0052]殼體20是樹脂成型件,具備殼體主體21、頂蓋22以及底蓋23。
[0053]殼體主體21如圖6中擴大所示,形成開關單元安裝部25、線圈單元安裝部26A、26B、磁鐵單元安裝部27、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構成磁軛驅動機構110的一部分)。
[0054]在開關單元安裝部25的一端部(圖中,箭頭X2方向側的端部)的兩側形成軸承部30A、30B。另外,在開關單元安裝部25的另一端部(圖中,箭頭Xl方向側的端部)形成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另外,在殼體主體21的四角位置形成螺紋孔31。
[0055]圖4以及圖5表示搭載開關單元40、線圈單元80A、80B、磁鐵單元90、磁軛驅動機構110等的殼體主體21。
[0056]在開關單元安裝部25中安裝開關單元40。在線圈單元安裝部26A中安裝線圈單元80A,在線圈單元安裝部26B中安裝線圈單元80B。在磁鐵單元安裝部27中安裝磁鐵單元90。
[0057]頂蓋22由一對頂蓋半體22A、22B構成。在頂蓋半體22A、22B中形成貫穿孔34,通過在該貫穿孔34中穿入螺釘35并擰緊于殼體主體21的螺紋孔31中,頂蓋半體22A、22B被固定于殼體主體21。
[0058]以頂蓋半體22A、22B被固定于殼體主體21上的狀態,在頂蓋半體22A與頂蓋半體22B之間(頂蓋22的中央位置)形成臂安裝空間33。開關單元40安裝于該臂安裝空間33中。
[0059]底蓋23在底座部件114以及電路基板120搭載于殼體主體21的背面之后被固定于殼體主體21的背面。
[0060]底座部件114與磁鐵單元90—起使用固定螺釘112固定于殼體主體21(之后詳細敘述)。電路基板120使用固定螺釘123固定于殼體主體21。
[0061]在電路基板120的規定位置上形成貫穿孔122,還在殼體主體21的背面形成貫穿孔122所螺紋結合的螺紋孔(未圖示)。通過將固定螺釘123穿入貫穿孔122中并擰緊于形成于殼體主體21的背面的螺紋孔,將電路基板120固定于殼體主體21的背面。
[0062]電路基板120搭載構成高頻通信電路的各種電子部件121。電路基板120相對于搭載于殼體主體21的表側上的線圈單元80A、80B的線圈81A、81B通過端子83電連接。
[0063]因此,由線圈81A、81B產生的感應電力通過端子83向電路基板120供給,通過該感應電力,電子部件121進行動作。通過高頻通信電路進行動作,發電開關1A向電器元件(例如,照明元件等)發送如2.4GHz帶的電波。
[0064]通過如上述在殼體主體21的表側安裝頂蓋22,在背側安裝底蓋23,如圖2以及圖3所示,殼體20整體為矩形形狀的箱體。另外,在組裝狀態中,開關單元40的桿部件41從頂蓋22的上面突出。
[0065]為了驅動發電開關10A,按壓操作從開關單元40的頂蓋22突出的按壓部49。通過按壓操作按壓部49,如后述在線圈81A、81B中產生感應電力,向電氣設備等發送電波。
[0066]其次,關于開關單元40進行說明。
[0067]圖7以及圖8表示開關單元40。開關單元40具備桿部件41、操作部件42、連結軸43、導向軸44、棍46、扭力彈簧47。
[0068]桿部件41是樹脂成型件,軸部50A、50B、軸承部51A、51B、鉤掛部53A、53B、停止器54A、54B等一體形成。桿部件41在俯視圖中為大致矩形形狀。并且,桿部件41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樹脂,也可以使用金屬等的樹脂以外的材料。
[0069]軸部50A、50B形成于桿部件41的一端部(箭頭X2方向側的端部)。軸部50A、50B以從桿部件41的側部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0070]軸部50A、50B在開關單元40安裝于殼體主體21時被安裝于形成于殼體主體21上的軸承部30A、30B。通過軸部50A、50B安裝于軸承部30A、30B,開關單元40為可在殼體主體21上旋轉的狀態。
[0071]軸承部51A、51B相對于軸部50A、50B的形成位置形成于相反側的端部(箭頭Xl方向側的端部)。軸承部51A與軸承部51B離間配置,各自形成貫穿孔52A、52B。在貫穿孔52A、52B中插入軸支撐操作部件42的連結軸43。
[0072]操作部件42是樹脂成型件,具備輥安裝部60、第一貫穿孔61、第二貫穿孔62、突起63。并且,操作部件42的材料并不限定于樹脂,也可使用金屬等的樹脂以外的材料。
[0073]操作部件42在圖8中的下方位置上形成輥安裝部60以及第二貫穿孔62,在上方位置形成第一貫穿孔61。
[0074]輥安裝部60是安裝輥46的凹部。輥46在安裝于輥安裝部60之后通過在第二貫穿孔62中插入導向軸44而被軸支撐于操作部件42。輥46在安裝于操作部件42的狀態下,以一部分從操作部件42的一端部突出的方式構成。
[0075]為上述結構的操作部件42安裝在形成于桿部件41的軸承部51A、51B,通過在貫穿孔52A、52B以及第一貫穿孔61中插入連結軸43而被軸支撐于桿部件41。因此,通過操作部件42軸支撐于桿部件41,操作部件42為相對于桿部件41以連結軸43為中心可向圖7(A)中箭頭B1、B2所示方向旋轉的結構。
[0076]連結軸43以及導向軸44具備凸緣部66、69以及槽部67、70。
[0077]在將連結軸43插入貫穿孔52A、52B以及第一貫穿孔61中的狀態下,為凸緣部66抵接于軸承部51A的側壁、槽部67位于軸承部51B的外側(Yl方向)的狀態。在該槽部67中安裝開口墊片71(參照圖8)。由此,能夠防止連結軸43從桿部件41上脫落,伴隨此也能夠防止操作部件42從桿部件41的脫離。
[0078]而且,在連結軸43安裝于桿部件41的狀態下,連結軸43的插入部65A、65B以從軸承部51A、51B向外方突出的方式構成。
[0079]另外,在將導向軸44插入第二貫穿孔62以及輥46中的狀態下,凸緣部69抵接于操作部件42的一方的側壁,槽部70從操作部件42的另一方的側壁向Yl方向突出。在該槽部70中安裝開口墊片72(參照圖8)。由此,能夠防止導向軸44從操作部件42上脫落,伴隨此也能夠防止輥46從操作部件42脫離。
[0080]而且,在導向軸44安裝于操作部件42的狀態下,作為導向軸44的兩端部的配合部68A、68B以從操作部件42的兩側壁向外方突出的方式構成。
[0081 ]扭力彈簧47為使用彈簧線材使卷繞部73A、73B、端部74A、74B、連結部75—體形成的結構。扭力彈簧47在將操作部件42安裝于桿部件41上時,與操作部件42—起安裝于桿部件41 ο
[0082]在安裝于桿部件41上的狀態下,扭力彈簧47的卷繞部73A、73B安裝于連結軸43的插入部65A、65B。另外,端部74A被鉤掛于桿部件41的鉤掛部53A,端部74B被鉤掛于鉤掛部53B。而且,連結部75配合于形成于操作部件42上的槽部64。
[0083]通過扭力彈簧47配設于桿部件41與操作部件42之間,扭力彈簧47向內側(圖中,箭頭B2方向)對操作部件42彈性加力。可是,在操作部件42向側方突出形成突起63,并且在軸承部51A、51B的下方(Z2方向)上形成突出部51A-1、52B-1。通過突起63抵接于突出部51A-1、52B-1,限制操作部件42過于向內側(B2方向)旋轉。
[0084]在突起63抵接于突出部51A-U52B-1的狀態下,操作部件42以相對于桿部件41向大致直角方向延伸的方式構成。
[0085]為上述結構的開關單元40通過桿部件41的軸部50A、50B安裝于殼體主體21的軸承部30A、30B而安裝于殼體主體21。在開關單元40安裝于殼體主體21時,在桿部件41的下面與殼體主體21之間安裝螺旋彈簧48。
[0086]螺旋彈簧48以軸部50A、50B為中心在相對于殼體主體21的底面離開的方向上對桿部件41彈性加力。可是,在桿部件41的兩側部形成停止器54A、54B,通過該停止器54A、54B抵接于頂蓋半體22A、22B的背面而能夠限制過度的旋轉。
[0087]其次,關于線圈單元80A、80B進行說明。
[0088]線圈單元80A、80B如圖1、圖5、圖1l(A)所示,具備線圈81A、81B以及鐵芯82A、82B。線圈81A、81B為在樹脂制支架上將用絕緣材料包裹的銅線多圈纏繞的結構。另外,鐵芯82A、82B由磁性體金屬板構成,在俯視的狀態下為將橢圓形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狀(大致Ω形狀)。
[0089]線圈81A、81B、鐵芯82A、82B以及后述的磁鐵(MGN、MGS)構成磁力回路。
[0090]線圈單元80A、80B安裝于殼體主體21的線圈單元安裝部26A、26B。在安裝狀態下,以線圈81A、81B位于殼體主體21的外側的方式構成。
[0091]另外,在安裝狀態下,鐵芯82A、82B的規定部分為與后述的磁鐵單元90相對的狀態。因此,線圈單元80A與線圈單元80B為隔著磁鐵單元90而配設的結構。
[0092]并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在線圈單元80A的鐵芯82A中有時將與磁鐵單元90(磁鐵安裝部101)相對的部分稱為相對部82A-U82A-2。另外,在線圈單元80B的鐵芯82B中有時將與磁鐵單元90(磁鐵安裝部102)相對的部分稱為相對部82Β-1、82Β-2。
[0093]其次,關于磁鐵單元90進行說明。
[0094]圖9以及圖10表示磁鐵單元90。磁鐵單元90具備磁軛91、彈簧部件92、磁鐵對94?97ο
[0095]磁鐵單元90在殼體主體21的大致中央位置以箭頭Xl、Χ2為長邊方向的方式配設。另外,磁鐵單元90配設于開關單元40的配設位置的下部。
[0096]S卩,在開關單元40與磁鐵單元90安裝于殼體主體21的狀態下,以在磁鐵單元90的上部(Zl方向側)重疊開關單元40的狀態配置。
[0097]磁軛91是由磁性體金屬構成的大致方柱狀的部件。該磁軛91與在中央形成彈簧固定部99,并且在該彈簧固定部99的兩側形成磁鐵安裝部101、102。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表示將彈簧固定部99與磁鐵安裝部101、102—體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分別形成彈簧固定部99與磁鐵安裝部101、102,并將這些連接的結構。
[0098]彈簧固定部99在俯視的狀態(在Υ2方向上觀察的狀態)下形成具備三角形狀的三角凹部100。在彈簧固定部99的三角凹部100的兩側部高度方向(Zl、Ζ2方向)上形成螺紋孔117。
[0099]磁鐵安裝部101、102以從彈簧固定部99向兩側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該磁鐵安裝部101、102上固定磁鐵對94?97。
[0100]另外,在磁鐵安裝部101的跟前方向的端部(XI方向側的端部)上形成鉤部103。該鉤部103供開關單元40的操作部件42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鉤部103為臺階部。可是,如后述如果是與操作部件42可配合的結構,也可以是其他形狀。
[0101]彈簧部件92是通過沖壓加工彈簧板材而一體化形成的部件。彈簧部件92為底座部105、三角彈簧部106、支架部107—體形成的結構。
[0102]底座部105是固定于殼體主體21上的部位。底座部105在箭頭Yl、Υ2方向上離開地設置一對。在各底座部105上形成貫穿孔111。該貫穿孔111的形成位置以與殼體主體21的貫穿孔32的形成位置對應的方式設定。
[0103]三角彈簧部106以將一對底座部105的中央位置連結的方式設置。因此,底座部105與三角彈簧部106在俯視的狀態(在箭頭Zl方向觀察的狀態)為大致H字形狀。
[0104]三角彈簧106截面為三角形狀。在三角彈簧部106的中央形成向側方延伸的支架部107。另外,在支架部107上形成貫穿孔109。
[0105]上述磁軛91的彈簧固定部99固定于支架部107上。為了將磁軛91固定于彈簧部件92,以三角凹部100與三角彈簧部106配合的方式、且以彈簧固定部99與支架部107配合的方式將磁軛91安裝于彈簧部件92上。在該安裝狀態中,以形成于支架部107的貫穿孔109與形成于彈簧固定部99上的螺紋孔117—致的方式構成。
[0106]其次,從支架部107的下方將固定螺釘108插入貫穿孔109中,擰緊于形成于彈簧固定部99上的螺紋孔117中。由此,磁軛91與彈簧部件92被固定。在磁軛91固定于彈簧部件92的狀態中,磁軛91的長邊方向與三角彈簧106的延長方向為正交的狀態。
[0107]并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在開關單元40以及磁鐵單元90安裝于殼體主體21的狀態中,將磁軛91的長邊方向(圖中箭頭Xl、X2所示的方向)稱為縱深方向,另外將正交于縱深方向的三角彈簧部106的延伸方向(圖中箭頭Yl、Y2方向)稱為寬度方向,將同時正交于縱深方向以及寬度方向的方向(圖中箭頭Zl、Ζ2方向)稱為上下方向。
[0108]而且,在縱深方向上,將鉤部103所處的方向(XI方向)稱為跟前方向,將形成軸承部30Α、30Β的方向(Χ2方向)稱為里方向。另外,在寬度方向上將線圈單元80Α所處的方向(Υ2方向)稱為右方向,將線圈單元80Β所處的方向(Yl方向)稱為左方向。而且,在上下方向中將桿部件41的按壓桿部件41的方向(Ζ2方向)稱為下方向,將由按壓解除而桿部件41復位的方向(Zl方向)稱為上方向。
[0109]磁鐵對94?97由一對各自磁性不同的磁鐵MGN與磁鐵MGS構成。各磁鐵對94?97在上方向側排列磁鐵MGN、在下方側排列磁鐵MGS而配設。
[0110]磁鐵對94被固定于磁鐵安裝部101的Υ2方向側。磁鐵對95被固定于磁鐵安裝部102的Υ2方向側。磁鐵對96被固定于磁鐵安裝部101的Yl方向側。磁鐵對97被固定于磁鐵安裝部102的Yl方向側。
[0111]磁鐵對94至磁鐵對97固定于磁鐵安裝部101、102使用如粘合劑進行。
[0112]上述結構的磁鐵單元90使用固定螺釘112與底座部件114(參照圖1)固定于殼體主體21 ο
[0113]底座部件114如圖1所示配設于殼體主體21的背面側。該底座部件114由具備保持磁鐵單元90所需要的規定強度的金屬或樹脂制成。底座部件114在與貫穿孔32以及貫穿孔111的形成位置對應的位置上形成螺紋孔115。
[0114]在將磁鐵單元90安裝于殼體主體21的磁鐵單元安裝部27上的狀態中,以形成于底座部105的貫穿孔111與形成于殼體主體21上的貫穿孔32—致的方式構成。
[0115]繼續,在殼體主體21的背面配置底座部件114。此時,底座部件114以形成于底座部件114上的螺紋孔115與貫穿孔32、111 一致的方式定位。
[0116]如上述,進行殼體主體21、磁鐵單元90、底座部件114的定位時,通過貫穿孔32、111將固定螺釘112擰緊于螺紋孔115中(參照圖1)。由此,磁鐵單元90為被固定于殼體主體21上的狀態。
[0117]在此,著眼于磁鐵單元90被固定于殼體主體21上的狀態中的磁軛91的動作。
[0118]磁軛91安裝于形成于彈簧部件92上的三角彈簧部106上。另外,三角彈簧部106在寬度方向(箭頭Yl、Y2方向)上延伸。因此如圖9所示,磁軛91能夠限制繞縱深方向(箭頭X1、Χ2方向)的軸的旋轉(旋轉,用圖中箭頭Ε1、Ε2表示)以及繞上下方向的軸的旋轉(偏擺,用圖中箭頭D1、D2表示)。
[0119]對于此,關于繞寬度方向(箭頭Y1、Y2方向)的軸的旋轉(起伏,用圖中箭頭C1、C2表示),通過三角彈簧部106彈性變形可旋轉。因此,配設于磁軛91上的磁鐵對94?97也可繞寬度方向上的軸旋轉(箭頭Cl、C2方向的旋轉)。
[0120]如上述,磁軛91為通過被支撐于彈簧部件92而可向圖中箭頭C2、C2方向旋轉的結構。可是,三角彈簧部106在磁軛91為水平狀態即平行于殼體主體21的底面的狀態下不產生彈性力(以下,將該狀態稱為操作前狀態)。
[0121]對于此,當從操作前狀態向磁軛91施加外力,使磁軛91向箭頭Cl方向或向C2方向旋轉,則三角彈簧部106彈性變形,伴隨此在三角彈簧部106中積蓄彈性力。該彈性力作為使磁軛91返回操作前狀態的位置的力而起作用。
[0122]其次,關于磁軛驅動機構110進行說明。
[0123]磁軛驅動機構110具備構成開關單元40的一部分的操作部件42、形成于殼體主體21上的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
[0124]操作部件42如圖14(A)所示在與磁軛91的鉤部103相對的位置上具備輥46。該輥46以通過按壓桿部件41的按壓部49而與磁軛91的鉤部103配合的方式構成。
[0125]操作部件42配合于鉤部103之后,再次按壓操作桿部件41時,鉤部103被操作部件42按壓,磁軛91向箭頭Cl方向旋轉(參照圖16)。此時,支撐磁軛91的彈簧部件92伴隨磁軛91的旋轉,三角彈簧部106彈性變形而積蓄彈性力。
[0126]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如圖14(B)所示形成于與設置于操作部件42上的導向軸44的配合部68A、68B配合的位置上。
[0127]立設壁28A、28B相對于殼體主體21的底面向直角方向延伸。另外,傾斜壁29A、29B具備隨著向跟前方向(XI方向)進行寬度逐漸變寬的傾斜。配合部68A與立設壁68A以及傾斜壁29A配合,配合部68B與立設壁28B以及傾斜壁29B配合。
[0128]另外,立設壁28A與傾斜壁29A、以及立設壁28B與傾斜壁29B為連續地連接的結構。因此,配合部68A在立設壁28A與傾斜壁29A之間移動,配合部68B在立設壁28B與傾斜壁29B之間移動。
[0129]如上述操作部件42通過扭力彈簧47被向箭頭B2方向加力,因此,配合部68A、68B為被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推壓的狀態。因此,伴隨桿部件41的旋轉操作部件42在上下方向(Z1、Z2方向)上移動時,配合部68A、68B準確地被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引導并移動。
[0130]在配合部68A、68B與立設壁28A、28B配合的狀態下,操作部件42相對于桿部件41維持大致直角的狀態。另外,在操作部件42相對于桿部件41為大致直角的狀態下,輥46維持與鉤部103相對的狀態。
[0131]對于此,在配合部68A、68B與傾斜壁29A、29B配合的狀態下操作部件42向下方向(Z2方向)移動時,配合部68A、68B被傾斜壁29A、29B引導,向殼體主體21的跟前方向(箭頭Xl所示方向)被移動加力。
[0132]如上述,由于操作部件42通過連結軸43被軸支撐于桿部件41上,因此,通過導向軸44向殼體主體21的跟前方向被移動加力,操作部件42向圖14(B)中箭頭BI所示的方向旋轉。
[0133]通過操作部件42向BI方向旋轉,輥46向離開鉤部103的方向移動。并且,在操作部件42到達規定位置之前向BI方向旋轉時,輥46從鉤部103脫離。通過輥46從鉤部103脫離,磁軛91通過積蓄于三角彈簧部106中的彈性力在C2方向上瞬間旋轉。
[0134]如上述,磁軛驅動機構110能夠起到下述功能:在桿部件41被按壓操作時,通過使操作部件42 (輥46)與磁軛91配合而使磁軛91向Cl旋轉,在桿部件41被按壓到規定位置時輥46從鉤部103脫離,從而使磁軛91向C2方向旋轉。
[0135]其次,關于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A的發電原理進行說明。
[0136]圖11?圖13是用于說明發電開關1A的發電原理的圖。圖11?圖13為了圖示以及說明的便利,將線圈單元80A、80B與磁鐵單元90放大表示。
[0137]另外,圖1l(A)?圖13(A)是線圈單元80A、80B以及磁鐵單元90的俯視圖,圖11(B)?圖13⑶是沿圖1l(A)?圖13⑷中的A-A線的剖視圖。因此,在圖11⑶?圖13⑶中,為磁鐵對94、95以及線圈單元80A的鐵芯82A位于磁軛91的背面側的圖(磁鐵對94、95以及線圈單元80A用虛線表示)。
[0138]并且,發電開關1A的配設于A-A線右側的磁鐵對94、95的動作與配設于A-A線左側的磁鐵對96、97的動作相同。因此,在圖11 (B)?圖13(B)中,僅關于磁鐵對94、95的動作圖示并進行說明,關于磁鐵對96、97的動作省略圖示,將磁鐵對96、97的符號括在括號內進行說明。
[0139]圖11表示操作前狀態的線圈單元80A(80B)以及磁鐵單元90。在操作前狀態中,磁軛91為水平狀態。
[0140]另外,在操作前狀態中,鐵芯82A(82B)的相對部82A-1(82B-1)以磁鐵對94(96)的磁鐵MGN與磁鐵MGS的邊界位置相對的方式構成。同樣,鐵芯82A(82B)的相對部82A-2(82B-2)以磁鐵對95 (97)的磁鐵MGN與磁鐵MGS的邊界位置相對的方式構成。
[0141]并且,磁鐵MGN是與相對部82Α-1、82Α-2、82Β-1、82Β-2相對側的極性為正極(N極)的磁鐵。另外,磁鐵MGS是與相對部824-1、824-2、828-1、828-2相對側的極性為負極(3極)的磁鐵。
[0142]圖12表示通過鉤部103被按壓操作而使磁軛91向箭頭Cl方向旋轉的狀態(以下,將該狀態稱為操作狀態)。
[0143]通過磁軛91向Cl方向旋轉,被固定于磁軛91上的磁鐵對94 (96)、95(97)也移動。另夕卜,通過磁軛91向Cl方向旋轉,磁鐵單元90的三角彈簧部106彈性變形,伴隨此積蓄彈性力。
[0144]在該操作狀態中,如圖12(B)所示,磁鐵對94(96)的磁鐵MGN與鐵芯82A的相對部82A-1(82B-1)相對。另外,磁鐵對95(97)的磁鐵MGS與鐵芯82A的相對部82A-2(82B-2)相對。
[0145]磁力化結合于相對部82A-1(82B-1)的磁鐵MGN與磁力化結合于相對部82A-2(82B-2)的磁鐵MGS是逆磁極。因此,在鐵芯82A(82B)中產生從相對部82A-U82B-1)向相對部82A-2(82B-2)的磁通的流動(圖12(A)中用粗箭頭表示各磁通的流動)。
[0146]從圖12中所示的操作狀態解除磁軛91的按壓時,磁軛91通過積蓄于三角彈簧部106中的彈性力瞬間向箭頭C2方向旋轉。通過磁軛91向C2方向旋轉,磁軛91再次返回操作前狀態。可是,磁軛9并不是馬上在操作前狀態的位置停止,如圖13所示,通過慣性力經過操作前狀態向箭頭C2方向旋轉(以下,將該狀態稱為過移動狀態)。
[0147]在該過移動狀態中,如圖13(B)所示,磁鐵對94(96)的磁鐵MGS與鐵芯82A(82B)的相對部82A-1(82B-1)相對。另外,磁鐵95(97)的磁鐵MGN與鐵芯82A(82B)的相對部82A-2(82B-2)相對。
[0148]磁力化結合于相對部82A-1(82B-1)的磁鐵MGS與磁力化結合于相對部82A-2(82B-2)的磁鐵MGN是逆磁極。因此,在鐵芯82A(82B)中產生從相對部82A-2(82B-2)向相對部82A-1(82B-10)磁通的流動(在圖13(A)中用粗箭頭表示各磁通的流動)。
[0149]如此,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A以在操作狀態中流經鐵芯82A(82B)的磁通的方向、在過移動狀態中流經鐵芯8 2A(82B)的磁通的方向為逆方向的方式構成。
[0150]因此,在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A中,按壓鉤部103磁軛91移動至操作狀態之后解除按壓力時,通過三角彈簧部106的彈性力,磁軛91沿C2方向瞬間從操作狀態的位置移動至過移動狀態的位置。伴隨該磁軛91 (磁鐵對94?97)的移動,流經鐵芯82A(82B)的磁通反轉。因此,在鐵芯82A(82B)中瞬間產生大的磁通變化,在安裝于鐵芯82A(82B)的線圈81A(81B)中產生大的感應電力。
[0151]并且,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磁軛91的瞬間移動”是指磁軛91以能在線圈81A、81B中產生感應電力速度移動。
[0152]其次,基于上述發電的原理,關于發電開關1A的動作進行說明。
[0153]圖14?圖19是用于說明發電開關1A的動作的圖。圖14(A)?圖19(A)是在縱深方向(X1、X2方向)上切斷發電開關1A的剖視圖,圖14(B)?圖19(B)是將操作部件42的動作放大表示的圖。
[0154]圖14(A)、(B)表示操作前狀態。
[0155]在操作前狀態中,桿部件41通過螺旋彈簧48以軸部50A、50B為中心使桿部件41向相對于殼體主體21的底面離開的方向(Zl方向)移動。另外,構成磁軛驅動機構110的操作部件42為相對于桿部件41向直角下方向(Z2方向)的結構。
[0156]另外,如圖14(A)所示,輥46為從鉤部103離開的狀態。因此,在磁軛91上不會施加外力,磁軛91維持為水平狀態。另外,由于磁軛91為水平狀態,因此在彈簧部件92的三角彈簧部106不會產生彈性變形。而且,如圖14(B)所示,形成于導向軸44的兩端部上的配合部68A、68B與形成于殼體主體21的立設壁28A、28B配合。
[0157]相對于操作前狀態的發電開關10A,操作者按壓操作開關單元40的按壓部49時,桿部件41以軸部50A、50B為中心向下方向(Z2方向)旋轉。并且,在圖14中,用箭頭F表示操作者的操作力。
[0158]通過桿部件41的旋轉,操作部件42向鉤部103移動。伴隨該操作部件42的移動,配合部68A、68B被立設壁28A、28B引導而向下方向(Z2方向)移動。通過配合部68A、68B被立設壁28A、28B引導并移動,操作部件42以不會位移且穩定的狀態向鉤部103移動。
[0159]伴隨桿部件41的旋轉,操作部件42的輥46馬上與鉤部103配合。圖15(A)、(B)表示輥46與鉤部103配合的狀態。即使在該狀態中,配合部68A、68B也能夠維持與立設壁28A、28B配合的狀態。
[0160]操作者再次按壓按壓部49時,操作部件42向下方向(Z2方向)移動并按壓鉤部103。通過按壓鉤部103,磁軛91向Cl方向旋轉。
[0161]磁軛91向Cl方向旋轉時,在鐵芯82A、82B中流動在圖12中用粗箭頭表示的磁通。因此,發電開關1A為操作狀態。
[0162]圖16(A)、(B)以及圖17(A)、(B)表示為操作狀態的發電開關10A。而且圖16(A)、(B)表示配合部68A、68B移動至立設壁28A、28B與傾斜壁29A、29B的邊界位置的狀態。
[0163]立設壁28A、28B相對于殼體主體21的底面向直角方向延伸。因此,導向軸44的配合部68A、68B被立設壁28A、28B引導期間,在操作部件42上不會產生以連結軸43為中心的旋轉,因此,輥46維持為與鉤部103配合的狀態。
[0164]圖17(4)、0)表示配合部684、688與傾斜壁294、298配合的狀態。
[0165]以配合部68A、68B與傾斜壁29A、29B配合的狀態按壓操作桿部件41時,配合部68A、68B被傾斜壁29A、29B的傾斜面引導,因此,配合部68A、68B向殼體主體21的跟前方向(XI方向)被移動加力。
[0166]通過配合部68A、68B向殼體主體21的跟前方向被移動加力,操作附件42向用箭頭BI所表示的方向旋轉,由此,輥46向從鉤部103脫離的方向旋轉。
[0167]圖18(A)、(B)表示輥46即將從鉤部103脫離之前的狀態。從該圖18(A)、(B)的狀態再次按壓桿部件41,配合部68A、68B被傾斜壁29A、29B引導向跟前方向移動時,伴隨此操作部件42也向BI方向轉動,輥46從鉤部103脫離。
[0168]圖19表示輥46從鉤部103脫離的狀態。
[0169]通過輥46從鉤部103脫離,磁軛91向箭頭Cl方向的按壓解除,磁軛91通過積蓄于三角彈簧部106中的彈性力瞬間向C2方向旋轉。
[0170]通過磁軛91向C2方向旋轉,如圖13所示,磁鐵對94、96的磁鐵MGS與鐵芯82A、82B的相對部82A-1、82B-1相對,磁鐵對95、97的磁鐵MGN與鐵芯82A、82B的相對部82A-2、82B-2相對。由此,在鐵芯82A、82B中產生圖13中用粗線箭頭表示的磁通的流動,因此發電開關1A為過移動狀態。
[0171]如上述,在操作狀態中流經鐵芯82A、82B的磁通的方向與在過移動狀態中流經鐵芯82A、82B中的磁通的方向為逆方向。另外,磁軛91通過三角彈簧部106的彈性力瞬間從操作狀態的位置移動至過移動狀態的位置。因此,伴隨磁軛91的瞬間移動,在鐵芯82A、82B中瞬間產生大的磁通變化,在線圈81A、81B中產生大的感應電力(進行發電)。
[0172]并且,移動至過移動狀態的磁軛91其后通過彈簧部92的彈性力返回至操作狀態(水平狀態)。
[0173]如上述,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A為通過用磁軛驅動機構110驅動配設磁鐵對94?97的磁軛91而進行發電的結構。具備磁軛91以及磁鐵對94?97的磁鐵單元90由于相比較于利用現有的電機等的發電機能夠實現小型化以及薄型化,能夠謀求發電開關10的小型化以及薄型化。
[0174]另外,由于驅動磁軛91的磁軛驅動機構110由安裝于桿部件41上的連結軸43、在殼體主體21上一體化形成的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構成,因此能夠謀求部件數量的減少以及構造的簡單化,并能夠謀求發電開關1A的低成本化。
[0175]其次,關于作為第二以及第三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0B、10C進行說明。
[0176]圖20以及圖21是用于說明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B的圖。另外,圖22以及圖23是用于說明作為第三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C的圖。并且,在圖20?圖23中,關于與圖1?圖19所示結構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符號,其說明省略。
[0177]首先,使用圖20以及圖21關于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B進行說明。
[0178]圖20是表不發電開關1B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1是發電開關1B的重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開關單元40A存在特征,其他結構與涉及第一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A相同。因此,在圖21中主要表示構成開關單元40A的構成要素,省略其他結構的圖不O
[0179]開關單元40A具備開關按鈕130、輥131、螺旋彈簧134A、134B、彈簧支架138A、138B。
[0180]開關按鈕130為按鍵。因此,開關按鈕130為相對于殼體20在上下方向(Z1、Z2方向)上移動的結構。
[0181]輥131被軸支撐于導向軸132上。輥131配設于導向軸132的中央位置上,導向軸132的兩側部為與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配合的配合部135A、135B。而且,在導向軸132的兩端部上連接螺旋彈簧134A、134B的跟前側的一端部(XI方向的端部)。
[0182]螺旋彈簧134A、134B在縱深方向(X1、X2方向)上延伸。該螺旋彈簧134A、134B安裝于彈簧支架138A、138B上。
[0183]彈簧支架138A、138B形成在縱深方向延伸的彈簧安裝部139A、139B。另外,在彈簧安裝部139A、139B的里方向側形成爪部140A、140B。
[0184]在安裝于彈簧支架134A、134B上的狀態中,螺旋彈簧134A、134B載置于彈簧安裝部139A、139B。另外,螺旋彈簧134A、134B的端部136A、136B鉤掛在爪部140A、140B。而且,連接于螺旋彈簧134A、134B的跟前側的導向軸132以在安裝狀態中位于比彈簧安裝部139A、139B的端部更靠近跟前側(X方向側)的方式構成。
[0185]一對彈簧支架138A、138B之間夾持磁鐵單元90并安裝于殼體主體21上。在彈簧支架138A、138B安裝于殼體主體21上的狀態中,以輥131與鉤部103相對、配合部135A、135B配合于立設壁28A、28B的方式構成。而且,以通過頂蓋22配設于殼體主體21,開關按鈕130與配合部135A、135B配合的方式構成。
[0186]在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B中,按壓操作開關按鈕130時,開關按鈕130向下方按壓配合部135A、135B。由此,導向軸132使螺旋彈簧134A、134B伸長并向下方(Z2方向)移動。此時,由于螺旋彈簧134A、134B伸長,所以在螺旋彈簧134A、134B中積蓄彈性力。
[0187]通過開關按鈕130的按壓操作,輥131向下方移動。此時,導向軸132通過螺旋彈簧134A、134B的彈性力向立設壁28A、28B被按壓。因此,導向軸132的配合部135A、135B維持配合于立設壁28A、28B的狀態并移動,能夠使輥131向鉤部103以穩定的狀態移動。
[0188]通過開關按鈕130的按壓操作,輥131與鉤部103抵接,向下方按壓鉤部103。由此,磁軛91從操作前狀態的水平位置進行旋轉,因此,發電開關1B切換為操作狀態。
[0189]再次按壓開關按鈕130時,伴隨著導向軸132向下方向移動,配合部135A、135B配合于傾斜壁29A、29B。因此,由于配合部135A、135B被傾斜壁29A、29B引導,因此輥131向跟前方向(XI方向)被移動加力。
[0190]并且,還通過按壓操作開關按鈕130,輥131從鉤部103脫離。由此,磁軛91通過積蓄于彈簧部件92中的彈性力瞬間從操作狀態移動至過移動狀態,用線圈單元80A、80B進行發電。然后,輥131通過積蓄于螺旋彈簧134A、134B中的彈性力移動至操作前狀態的位置。
[0191]在涉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B中,由于為在頂蓋22上部僅開關按鈕130突出的結構,因此能夠使發電開關1B尤其頂蓋22的上面的結構小型化。
[0192]其次,使用圖22以及圖23,關于作為第三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C進行說明。
[0193]圖22是表示發電開關1C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3是發電開關1C的重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并且,本實施方式在開關單元40B中有特征,其他結構與涉及第一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A相同。因此,在圖23中主要表示構成開關單元40B的構成要素,省略其他結構的圖不O
[0194]開關單元40B具備開關按鈕150、輥151、輥保持部件152、螺旋彈簧153A、153B。
[0195]開關按鈕150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為在上下方向(Zl、Z2方向)上移動的按鍵。
[0196]輥151被軸支撐于輥保持部件152上。輥151配設于輥保持部件152的中央位置上。另外,在輥保持部件152的輥151的配設位置的兩側位置上形成配合部154A、154B。該配合部154A、154B與立設壁28A、28B以及傾斜壁29A、29B配合,并且,也與開關按鈕150配合。
[0197]另外,在輥保持部件152的兩端部上連接螺旋彈簧153A、153B的一端部。在本實施方式中,螺旋彈簧153A、153B在左右方向(Y1、Y2方向)上延伸。
[0198]線圈153Α的左方向(Yl方向)的端部連接于輥保持部件152,右方向的端部(Υ2方向)的端部155連接于立設于殼體主體21上的安裝銷156Α。另外,螺旋彈簧153Β的右方向(Υ2方向)的端部連接于輥保持部件152上,左方向(Yl方向)的端部155Β連接于立設于殼體主體21上的安裝銷156Β。
[0199]另外,在與殼體主體21的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Α、153Β相對的位置上形成槽部157。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Α、153Β以在后述的輥151移動時插入槽部的方式構成。
[0200]開關單元40Β安裝于殼體主體21時,輥151與磁軛91的鉤部103相對,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Α、153Β與槽部157相對,配合部154Α、154Β與立設壁28Α、28Β配合。
[0201]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Α、153Β大致直線狀地配置。并且,在將開關單元40Β安裝于殼體主體21上時,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Α、153Β為沿殼體主體21的跟前側的側壁的狀態。
[0202]并且,安裝銷156Α、156Β的形成位置為比立設壁28Α、28Β以及傾斜壁29Α、29Β的形成位置更向里方向(Χ2方向)偏移的位置。另外,以在將開關單元40Β安裝在殼體主體21上的時候,螺旋彈簧153Α、153Β稍微伸長而產生彈性力的方式構成。
[0203]因此,通過將開關單元40Β安裝在殼體主體21上,通過螺旋彈簧153Α、153Β的彈性力,配合部154Α、154Β被立設壁28Α、28Β按壓。
[0204]在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C中,按壓操作開關按鈕150時,開關按鈕150向下方按壓配合部154Α、154Β。由此,輥保持部件152拉長螺旋彈簧153六、1538并向下方(22方向)移動。此時,由于螺旋彈簧153Α、153Β拉長,所以在螺旋彈簧153Α、153Β中積蓄彈性力。
[0205]輥保持部件152向下方移動時,輥151與鉤部103抵接,向下方按壓鉤部103。由此,磁軛91從操作前狀態的水平位置進行旋轉,因此發電開關1C切換為操作狀態。
[0206]再次按壓開關按鈕150時,伴隨著輥保持部件152的向下方移動,配合部154Α、154Β配合于傾斜壁29Α、29Β。因此,由于配合部154Α、154Β被傾斜壁29Α、29Β引導,因此輥151向跟前方向(XI方向)被移動加力。
[0207]并且,通過再次按壓操作開關按鈕150,輥151從鉤部103脫離。由此,磁軛91通過積蓄于彈簧部件92中的彈性力瞬間從操作狀態移動至過移動狀態,用線圈單元80Α、80Β進行發電。然后,輥151通過積蓄于螺旋彈簧153A、153B中的彈性力,移動至操作前狀態的位置。
[0208]并且,在按壓操作開關按鈕150至輥151從鉤部103脫離的位置時,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A、153B插入形成于殼體主體21上的槽部157內。因此,能夠可靠地使輥151移動至輥151從鉤部103脫離的位置。
[0209]如上述,即使在涉及第三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C中也與涉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B相同,由于為在頂蓋22的上部僅開關按鈕150突出的結構,因此能夠使頂蓋22的上面的結構小型化。
[0210]另外,在涉及本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C中,由于不需要在涉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發電開關1B中所需要的彈簧支架138A、138B,所以能夠削減部件數量。
[0211]而且,由于輥保持部件152以及螺旋彈簧153A、153B沿殼體主體21的跟前側的側壁配設,所以能夠謀求殼體主體21內的開關單元40B的配設空間的省空間化。
[0212]以上,關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敘述,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實施方式,在記載于保護圍內的本發明的重點范圍內可有多種變形.變更。
[0213]例如,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為在操作部件42與鉤部103配合的部分設置輥46的結構,但可以不設置輥46、操作部件42與鉤部103直接配合的結構。此時,也可以為通過將操作部件42與鉤部103配合的部位的形狀作為球面、彎曲面、傾斜面等而提高操作部件42與鉤部103的配合性的結構。
【主權項】
1.一種發電開關,其特征在于, 具備: 殼體; 卷繞線圈的鐵芯; 與上述鐵芯磁性結合的磁鐵; 配設上述磁鐵的磁軛; 支撐上述磁軛,并且通過彈性變形使上述磁鐵相對于上述鐵芯位移的彈性部件; 通過被操作而移動的開關部件;以及 磁軛驅動機構,其通過進行上述開關部件與上述磁軛的配合與配合解除,通過上述彈性部件的彈性力使上述磁軛在上述鐵芯與上述磁鐵形成第一磁通狀態的第一位置以及上述鐵芯與上述磁鐵形成與上述第一磁通狀態不同的磁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電開關,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軛驅動機構具備: 能在上述開關部件上移動,并且能與上述磁軛配合地設置的操作部件;以及以在上述磁軛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時,上述操作部件從上述磁軛脫離的方式對上述操作部件進行移動加力的移動加力部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電開關,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動加力部件是形成于上述殼體的傾斜壁。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發電開關,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件在與上述磁軛配合的位置具備輥。
【文檔編號】H02K35/02GK106067719SQ201610258675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2日 公開號201610258675.5, CN 106067719 A, CN 106067719A, CN 201610258675, CN-A-106067719, CN106067719 A, CN106067719A, CN201610258675, CN201610258675.5
【發明人】恒吉信貴
【申請人】三美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