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馬達、使用了微型馬達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以及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能夠高精度且高效地生產的極小徑的微型馬達。微型馬達(10)為,具備:筒狀的馬達殼體(11);馬達軸(12),支承在該馬達殼體(11)內而進行驅動旋轉;以及連接部件(16),堵塞上述馬達殼體(11)的一方的開口部,并且使上述馬達軸(12)插通而朝外部突出,能夠將馬達軸(12)的旋轉朝分體的行星齒輪機構(被驅動單元)(20)傳遞,其中,在連接部件(16)上一體地加工有將馬達軸(12)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軸承部(16c)以及能夠相對于行星齒輪機構(20)的筒狀的外殼(21)進行連接的輸出側連接部(16a)。
【專利說明】
微型馬達、使用了微型馬達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以及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例如在DCA(Direct1nal Coronary Atherectomy:定向冠狀動脈內斑塊切除術)導管、0CT(0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導管、其他醫療設備、實驗設備、工業設備等中使用的微型馬達、使用了微型馬達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以及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這種發明中,例如,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發明那樣,具有將微型馬達(I)與行星齒輪機構(9)連接在同軸上,并將上述微型馬達的旋轉傳遞至上述行星齒輪機構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
[0003]在該現有技術中,微型馬達具備:轉子磁鐵(6);能夠一體旋轉地設置在該轉子磁鐵(6)的軸心上的馬達軸(5);設置于上述轉子的周圍且能夠通電的定子線圈(7);覆蓋上述轉子磁鐵以及上述定子線圈的周圍的筒狀的馬達殼體(3A);連接部件,堵塞上述馬達殼體的一方的開口部,并且使上述馬達軸插通而朝外部突出,在內部支承有軸承(4a);以及固定于上述馬達軸的突出部分的驅動齒輪(8)。
[0004]此外,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具備:在內周面具有內齒輪(16)的筒狀的外殼(3B);與上述內齒輪嚙合并且還與上述驅動齒輪嚙合的多個行星齒輪(14);以及在將這些行星齒輪分別支承為能夠旋轉的狀態下被支承為能夠自轉的支承旋轉體(13)。
[0005]然而,根據上述現有技術,微型馬達與行星齒輪機構經由大致筒狀的連接部件連接,該連接部件成為在內部嵌合有分體的軸承(4a)的構造。因而,需要對上述連接部件的內周面、軸承(4a)的外周面以及內周面等多個周面高精度地進行加工,而防止同軸度的增大。
[0006]尤其地,在外徑為3mm以下的極小徑的微型馬達的情況下,存在難以對上述多個周面高精度地進行加工,并且上述連接部件與上述軸承(4a)的組裝作業也變得困難的傾向。
[0007]現有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第4789280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0]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1]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現有情況而進行的,其課題在于提供能夠高精度且高效地生產的極小徑的微型馬達、使用了微型馬達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以及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3]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一個手段為,一種微型馬達,具備:筒狀的馬達殼體;馬達軸,支承在該馬達殼體內而進行驅動旋轉;以及連接部件,堵塞上述馬達殼體的一方的開口部,并且使上述馬達軸插通而朝外部突出,該微型馬達能夠將上述馬達軸的旋轉傳遞至分體的被驅動單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連接部件上一體地加工有將上述馬達軸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軸承部、以及能夠相對于上述被驅動單元的筒狀的外殼進行連接的輸出側連接部。
[0014]發明的效果
[0015]本發明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構成,因此能夠高精度且高效地生產極小徑的微型馬達。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一例的截面圖。
[0017]圖2是該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立體圖,對主要部分進行剖切而表示。
[0018]圖3是對于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其他例子將行星齒輪機構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圖。
[0019]圖4是對于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其他例子將行星齒輪機構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圖。
[0020]圖5表示分隔部件的一例,(a)是平面圖,(b)是截面圖。
[0021 ]圖6表示分隔部件的其他例子,(a)是平面圖,(b)是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本實施方式的第一特征為,一種微型馬達,具備:筒狀的馬達殼體;馬達軸,支承在該馬達殼體內而進行驅動旋轉;以及連接部件,堵塞上述馬達殼體的一方的開口部,并且使上述馬達軸插通而朝外部突出,該微型馬達能夠將上述馬達軸的旋轉傳遞至分體的被驅動單元,在該微型馬達中,在上述連接部件上一體地加工有將上述馬達軸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軸承部、以及能夠相對于上述被驅動單元的外殼進行連接的輸出側連接部。
[0023]根據該構成,軸承部以及輸出側連接部被高精度地一體加工,因此不需要對用于嵌合分體的軸承的被嵌合面進行加工的工序、組裝分體的軸承的工序等,尤其對于高精度且高效地生產外徑為3_以下的極小徑的微型馬達來說是有效的。
[0024]另外,上述“一體地加工”意味著:通過對加工前的基材實施規定的加工(例如,切削加工、鍛造加工、鑄造加工、成型加工等),由此一體地形成上述軸承部以及上述輸出側連接部。另外,上述“一體地加工”不包括對軸承托架等組裝分體的軸承部、輸出側連接部而一體化的構成。
[0025]作為第二特征,為了有效地減輕旋轉部分的旋轉不穩定、軸偏擺等,上述軸承部構成在周方向的多個部位局部地產生較高的潤滑膜壓力的動壓軸承。
[0026]作為第三特征,為了提高潤滑油的保持性能,在上述連接部件的內徑側,設置相對于上述軸承部在軸向上鄰接并包圍上述馬達軸的外周面的環狀空間,在上述環狀空間中保持潤滑油。
[0027]作為第四特征,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潤滑油的保持性能,將上述軸承部靠近上述連接部件整體的軸向的中央而設置,并且以與上述軸承部的兩側鄰接的方式配設兩個上述環狀空間。
[0028]作為第五特征,為了提高相對于被驅動單元的連接性,微型馬達能夠將上述輸出側連接部相對于上述被驅動單元的上述外殼進行連接,將上述輸出側連接部形成為能夠與上述外殼的端部側嵌合的筒狀。
[0029]作為第六特征,為了提高該微型馬達的組裝性,上述連接部件在一端側具有上述輸出側連接部,并且在其另一端側具有與上述馬達殼體嵌合的馬達側連接部。
[0030]另外,第五以及第六特征中的上述“嵌合”包含具有游隙的狀態的嵌合、壓入嵌合,在前者的情況下,優選夾設有粘接劑。
[0031]作為第七特征,作為高精度地傳遞回轉力的具體方式,在上述輸出側連接部連接作為上述被驅動單元的行星齒輪機構,將從上述馬達軸傳遞的回轉力通過上述行星齒輪機構進行變速而輸出。
[0032]作為第八特征,為一種高精度且高效的上述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對于上述連接部件一體地加工上述軸承部以及上述輸出側連接部的工序。
[0033]實施例1
[0034]接著,基于附圖對具有上述特征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0035]圖1以及圖2表示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
[0036]該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構成為,將微型馬達10與行星齒輪機構(被驅動單元)20連接在同軸上,將微型馬達10的旋轉傳遞至行星齒輪機構20。
[0037]微型馬達10具備:筒狀的馬達殼體11;支承在馬達殼體11內而進行驅動旋轉的馬達軸12;固定于馬達軸12的外周的轉子13;相對于轉子13的外周面隔開規定的間隙而設置為筒狀的線圈14;朝線圈14通電電力的基板15;以及堵塞上述馬達殼體11的一方(根據圖1為左側)的開口部并且使馬達軸12插通而使其朝外部突出的連接部件16,微型馬達10構成內轉子類型的無刷DC馬達。
[0038]馬達殼體11由磁性材料(例如坡莫合金等)形成為兩端開口的圓筒狀,其作用為,使轉子13所具有的磁鐵的磁通集中而形成磁路,對在線圈14中流動電流時產生的電磁力進行加強。
[0039]在該馬達殼體11的前端側固定有連接部件16,在后端側固定有基板15以及軸承部件15a。而且,在該馬達殼體11的后端側連接有具有可撓性的長條筒狀的護套30。在護套30內收納有與基板15連接的供電配線、傳感器用的配線等。
[0040]馬達殼體11的外徑為,與后述的行星齒輪機構20的筒狀的外殼21的外徑大致相同,優選設定為Φ 3mm以下,根據圖示例,設為Φ 2mm。另外,上述外徑是該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的最大徑。
[0041]馬達軸12被支承為在馬達殼體11的中心部進行旋轉,使前端側(根據圖1為左端偵D朝行星齒輪機構20側突出,在該突出部分固定有驅動齒輪12a。驅動齒輪12a作為從中心側與后述的多個行星齒輪22嚙合的太陽齒輪起作用。
[0042]此外,在該突出部分的比驅動齒輪12a靠馬達側的部分,固定有定位套筒12b。該定位套筒12b與后述的連接部件16的前端面滑動接觸,限制馬達軸12朝后方(根據圖1為右方)移動。
[0043]轉子13形成為比馬達殼體11短且外徑小的圓筒狀,固定于馬達軸12的外周部。該轉子13具有永久磁鐵,通過與線圈14直徑的磁作用而旋轉。
[0044]另外,圖中的符號13a、13a是以從前后兩側夾著轉子13的方式固定于馬達軸12的環狀的定位部件。
[0045]線圈14形成為編織了導電性纖維而成的大致筒狀,位于相對于轉子13的外周面隔開規定的間隙的位置,以不能夠旋轉的方式固定于馬達殼體11的內周面。
[0046]基板15為圓環狀的多層基板,將通過供電配線從外部供給的電力供給至線圈14。馬達軸12的后端側經由大致圓筒狀的軸承部件15a旋轉自如地支承于該基板15的中心側。此外,根據需要,在該基板15上設置有對馬達軸12的旋轉角進行檢測的傳感器等(未圖示)。
[0047]連接部件16形成為大致圓筒狀,將后端側嵌合于馬達殼體11內并且使另一端側從馬達殼體11朝前方突出。
[0048]預先通過切削加工在該連接部件16上一體地形成有:在軸向的一端側連接行星齒輪機構20的輸出側連接部16a;在另一端側連接微型馬達10的馬達殼體11的馬達側連接部16b;在內徑側旋轉自如地支承馬達軸12的軸承部16c ;相對于該軸承部16c在軸向的兩側鄰接的環狀空間16d、16d;以及用于配置定位套筒12b的定位空間部16e。
[0049]即,該連接部件16為,在一體地加工了上述輸出側連接部16a、馬達側連接部16b、軸承部16c、環狀空間16d、16d、以及定位空間部16e等之后,從前方側相對于馬達殼體11嵌入口 ο
[0050]該連接部件16的材質例如是黃銅等切削加工性良好的金屬材料即可,但也能夠是其他金屬材料、合成樹脂材料等硬質材料。
[0051]輸出側連接部16a是與后述的行星齒輪機構20的外殼后端側嵌合的部位,使其圓筒狀的外周面與內齒輪21a的齒頂齒面接觸或者接近地嵌合。
[0052]在該輸出側連接部16a的外周面與內齒輪21a之間,為了提高連接強度而夾設有粘接劑。另外,作為其他例子,也能夠構成為將輸出側連接部16a的外周面壓入內齒輪21a的齒頂齒面。
[0053]馬達側連接部16b是與微型馬達10的馬達殼體11的前端側嵌合的部位,將其外周面形成為能夠與馬達殼體11的內周面嵌合的圓筒面狀。在馬達側連接部16b的外周面與馬達殼體11的內周面之間根據需要而夾設有粘接劑。另外,作為其他例子,也能夠構成為,將馬達側連接部16b壓入馬達殼體11的內周面。
[0054]在該輸出側連接部16a與馬達側連接部16b之間,形成有朝徑向外側突出的環狀凸部16f。該環狀凸部16f與行星齒輪機構20以及微型馬達10的外形為大致相同直徑,并夾在行星齒輪機構20的外殼21與微型馬達10的馬達殼體11之間。
[0055]軸承部16c為,在連接部件16整體的軸向的中央側朝徑向內側呈環狀突出,使其內周面與馬達軸12的外周面滑動接觸,將馬達軸12支承為旋轉自如。如果對圖示例進行詳細說明,則該軸承部16c的截面形狀成為朝向徑向內側而使軸向的寬度縮窄的截面梯形狀(參照圖1)。
[0056]該軸承部16c在內周面上具有多個用于保留潤滑油的槽(未圖示),構成在周方向的多個部位局部地產生較高的潤滑膜壓力的動壓軸承。
[0057]環狀空間16d、16d分別是遍及馬達軸12的整周朝周方向連續的環狀的空間,保持潤滑油。環狀空間16d、16d內的上述潤滑油浸透到軸承部16c與馬達軸12的外周面之間。另夕卜,在該微型馬達10的制造過程中,上述潤滑油被涂布或者注入到馬達軸12的前端側、連接部件16內等。
[0058]定位空間部16e是比環狀空間16d靠前側的大徑環狀的空間,內置有定位套筒12b。定位套筒12b被固定于馬達軸12,通過與筒狀部件16抵接來限制馬達軸12朝與行星齒輪機構20側相反的方向(根據圖示例為右方向)移動。
[0059]此外,行星齒輪機構20具備:筒狀的外殼21,在兩端側具有開口端,并且具有遍及軸向的全長連續的內齒輪21a;多個行星齒輪22、22’,與內齒輪21a嚙合,并且通過驅動齒輪12a的回轉力而旋轉;支承旋轉體24、24’、24”,將這些行星齒輪22、22’支承為能夠旋轉,并且被支承為能夠自轉;分隔部件25,供驅動齒輪12a以具有游隙的狀態插入,并且在連接部件16與行星齒輪22之間遍及整周地相對于外殼21的周壁進行接觸;以及前端側封閉部件26,堵塞外殼21的前端開口,并且使輸出軸24b”插通而朝前方突出(參照圖1)。
[0000]該行星齒輪機構20呈多級狀地配置行星齒輪22、22’以及支承旋轉體24、24’、24”,而構成多級式行星齒輪機構,將馬達軸12側的回轉力階段性地減速而從輸出軸24b”輸出。即,相對于微型馬達10,行星齒輪機構20成為被驅動單元。
[0061]外殼21通過金屬材料等硬質材料形成為長條圓筒狀,在其內周面具有內齒輪21a。
[0062]內齒輪21a形成為,朝周方向交替地配置有構成齒頂以及齒底等的凸部與凹部,并使這些凹凸部遍及外殼21的內周面的軸向全長連續。即,內齒輪21a遍及外殼21的微型馬達側的開口端與相反側的開口端之間連續。而且,在內齒輪21a的微型馬達側的開口端側嵌合有連接部件16的輸出側連接部16a。
[0063I行星齒輪22、22’圍繞軸心配置有多個,分別是與內齒輪21a嚙合的正齒輪狀的齒輪。在圖示例中,符號22表示靠近微型馬達10的四級量的行星齒輪,符號22’表示輸出側的一級量的行星齒輪。
[0064]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優選的一例,輸出側的行星齒輪22’為了提高強度而與其他行星齒輪22相比軸向長度形成得更長。
[0065]行星齒輪22、22’分別在周方向上隔開規定間隔地配設有多個。這些行星齒輪22、22’中,最靠微型馬達10側的多個行星齒輪22與驅動齒輪12a嚙合,從驅動齒輪12a接受回轉力。
[0066]在多個支承旋轉體24、24’、24”中,符號24表示靠近微型馬達10的三級量的支承旋轉體,符號24’表示從微型馬達10側起第四級的支承旋轉體,符號24”表示最靠輸出側的支承旋轉體。
[0067]支承旋轉體24由將在周方向上排列的多個行星齒輪22分別支承為旋轉自如的支承板24a、以及從支承板24a的中心部朝輸出側突出而與周圍的行星齒輪22嚙合的太陽齒輪部24b—體地構成。
[0068]支承旋轉體24’由將從馬達側起第四級的多個行星齒輪22分別支承為旋轉自如的支承板24a,、以及從支承板24a ’的中心部朝輸出側突出而與周圍的行星齒輪22 ’嚙合的太陽齒輪部24b’一體地構成。與行星齒輪22’和行星齒輪22直徑的關系相同,太陽齒輪部24b’與行星齒輪22的太陽齒輪部24b相比在軸向上形成得更長。
[0069]支承旋轉體24”由將從馬達側起第五級的多個行星齒輪22’分別支承為旋轉自如的支承板24a”、以及從支承板24a”的中心部朝輸出側突出的輸出軸24b” 一體地構成。
[0070]在輸出軸24b”上固定有環狀的定位套筒23。該定位套筒23經由墊圈23a與前端側封閉部件26的端面滑動接觸,限制輸出軸24b”朝微型馬達10側移動。
[0071 ]另外,在圖中,符號23b是夾設在支承板24a”與前端側封閉部件26之間、對支承板24a”的摩擦阻力進行緩和的墊圈。
[0072]分隔部件25為,在外周部具有對內齒輪21a進行仿形的凹凸狀的嵌合齒25a(參照圖5),通過使該嵌合齒25a與內齒輪21a嵌合,由此在外殼21的內周面側阻止潤滑油朝軸向外側流動。另外,在行星齒輪機構20的制造過程中,上述潤滑油被涂布或者注入到行星齒輪
22、22 ’以及支承旋轉體24、24 ’、24”等。
[0073]此外,在分隔部件25的中心部設置有供驅動齒輪12a以具有游隙的狀態插入的貫通孔25b(參照圖5)。貫通孔25b的內徑被設定為,能夠供驅動齒輪12a以具有游隙的狀態插入且定位套筒12b不能插通的程度。
[0074]前端側封閉部件26是將分體的軸承部件26b向圓筒狀的軸承托架26a的內徑側壓入而形成的。
[0075]軸承托架26a具有:圓筒狀的連接部26al,與外殼21的前端側嵌合;以及環狀凸緣部26a2,在該連接部26al的前端側被擴徑,而壓接于外殼21的前端面。
[0076]連接部26al為,與內齒輪21a的齒頂齒面接觸或者接近地嵌合,由此相對于內齒輪21a呈同軸狀地組裝。在該連接部26al與內齒輪21a之間夾設有粘接劑。另外,作為其他例子,也能夠構成為,將連接部26al壓入內齒輪21a的齒頂齒面。
[0077]根據上述構成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在對微型馬達10與行星齒輪機構20進行連接的連接部件16上,一體地具有軸承部16c、馬達側連接部16b以及輸出側連接部16a等,因此能夠省去對用于嵌合分體的軸承的被嵌合面進行加工的工序、組裝分體的軸承的工序等,并且能夠提高軸承部16c與馬達側連接部16b以及輸出側連接部16a的同軸度,尤其能夠高精度且高效地生產外徑為3_以下的極小徑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
[0078]并且,與連接部件16成為一體的軸承部16c構成動壓軸承,因此能夠有效地減輕旋轉部分的旋轉不穩定、軸偏擺等,而且能夠通過在該軸承部16c的兩側確保的環狀空間16d、16d來提高潤滑油的保持性能。
[0079]此外,能夠通過分隔部件25來防止行星齒輪機構20側的潤滑油朝微型馬達10側流動、或者從連接部件16的連接部分的間隙朝外部泄漏。
[0080]接著,對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其他例子進行說明。
[0081]另外,以下所示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是對上述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的一部分進行變更而得到的,因此僅對其變更部分進行詳細說明,對于與上述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82]實施例2
[0083]圖3是對于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其他例子、將行星齒輪機構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圖。
[0084]該微型齒輪傳動馬達2構成為,相對于上述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將連接部件16置換成連接部件16’。
[0085]相對于上述連接部件16,連接部件16’將軸承部16c前后的空間形狀進行變形。
[0086]軸承部16c前側的環狀空間16g作為保持潤滑油的空間起作用。在該環狀空間16g中根據需要也可以內置定位套筒12b(參照圖1)。
[0087]此外,軸承部16c后側的環狀空間16h與上述環狀空間16d(參照圖1)相同,作為保持潤滑油的空間起作用。
[0088]因此,根據圖3所示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2,能夠起到與上述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0089]實施例3
[0090]圖4是對于本發明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的其他例子、將行星齒輪機構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圖。
[0091]該微型齒輪傳動馬達3構成為,相對于上述微型齒輪傳動馬達2,將分隔部件25置換成分隔部件27,并將連接部件16’置換成連接部件16”。
[0092]分隔部件27由供驅動齒輪12a以具有游隙的狀態插入的圓板部27a、從圓板部27a的外徑側朝微型馬達10側突出的圓筒部27b、以及從圓筒部27b的微型馬達10側的端部朝擴徑方向突出的環狀凸緣部27c呈一體狀地形成(參照圖4以及圖5)。
[0093]在圓板部27a的中心部,設置有供驅動齒輪12a以具有游隙的狀態插入的貫通孔27al(參照圖5)。貫通孔27al的內徑被設定為,能夠供驅動齒輪12a以具有游隙的狀態插入且定位套筒12b不能插通的程度。
[0094]圓筒部27b被插入到外殼21的后端側,并使其圓筒狀的外周面與內齒輪21a的齒頂齒面接觸或者接近地嵌合。在該圓筒部27b的外周面與內齒輪21a之間,根據需要而夾設有粘接劑。另外,作為其他例子,也能夠構成為,將圓筒部27b壓入內齒輪21a的齒頂齒面。
[0095]環狀凸緣部27c位于外殼21的后端面,防止外殼21內的潤滑油朝外部泄漏。
[0096]相對于上述連接部件16’(參照圖3),連接部件16”變更為使輸出側連接部16a的外徑與分隔部件27的圓筒部27b的內周面嵌合。
[0097]在輸出側連接部16a的外周面與圓筒部27b的內周面之間,為了增強其連接強度而夾設有粘接劑。
[0098]因此,根據上述構成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2,起到與上述微型齒輪傳動馬達I以及2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0099]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微型齒輪傳動馬達1、2或者3中,在連接部件16、16’或者16”與外殼21之間具備分隔部件25(或者27),但也可以省去該分隔部件25(或者27)。在該情況下,在微型齒輪傳動馬達3中,成為將上述連接部件16”相對于外殼21直接連接的構造即可。
[0100]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行星齒輪機構20前端側的前端側封閉部件26成為將分體的軸承部件26b壓入的構造,但該前端側封閉部件26也可以與連接部件16相同,成為對軸承部進行了一體加工的構造。
[0101]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連接部件16、16’或者16”內,將用于保持潤滑油的環狀空間16d、16g或者17h設置在軸承部16c的兩側,但作為其他例子,也能夠成為將上述環狀空間16d、16g或者17h設置在軸承部16c的單側的方式。
[0102]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對于微型馬達10作為被驅動單元而連接了行星齒輪機構20,但作為其他例子,也能夠對于該微型馬達10連接行星齒輪機構20以外的被驅動單元。在該情況下,作為上述被驅動單元的具體例,能夠列舉0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用設備、攝像裝置、具有鏡等的反射裝置、具有切斷器等的切除裝置、旋轉工具、上述方式以外的動力傳遞機構等。
[0103]符號的說明
[0104]1、2、3:微型齒輪傳動馬達;10:微型馬達;11:馬達殼體;12:馬達軸;12a:驅動齒輪;13:轉子;14:線圈;15:基板;15a:軸承部件;16、16’、16”:連接部件;16a:輸出側連接部;16b:馬達側連接部;16c:軸承部;16d、16g、16h:環狀空間;16e:定位空間部;16f:環狀凸部;20:行星齒輪機構(被驅動單元);21:外殼;21a:內齒輪;22、22’:行星齒輪;23:套筒;23a、23b:墊圈;24、24’、24”:支承旋轉體;24a、24a,、24a”:支承板;24b、24b’:太陽齒輪部;24b”:輸出軸;25、27:分隔部件;25a:嵌合齒;25b、27al:貫通孔;26:前端側封閉部件;26a:軸承托架;26al:連接部;26a2:環狀凸緣部;26b:軸承部件;27a:圓板部;27b:圓筒部;27c:環狀凸緣部;30:護套。
【主權項】
1.一種微型馬達,具備:筒狀的馬達殼體;馬達軸,支承在該馬達殼體內而進行驅動旋轉;以及連接部件,堵塞上述馬達殼體的一方的開口部,并且使上述馬達軸插通而朝外部突出,該微型馬達能夠將上述馬達軸的旋轉傳遞至分體的被驅動單元,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連接部件上一體地加工有將上述馬達軸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軸承部以及能夠相對于上述被驅動單元的外殼進行連接的輸出側連接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 上述軸承部構成在周方向的多個部位局部地產生高潤滑膜壓力的動壓軸承。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連接部件的內徑側,設置有相對于上述軸承部在軸向上鄰接并包圍上述馬達軸的外周面的環狀空間,在上述環狀空間中保持潤滑油。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 將上述軸承部靠近上述連接部件整體的軸向的中央而設置,并且以與上述軸承部的兩側鄰接的方式配設兩個上述環狀空間。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 該微型馬達能夠將上述輸出側連接部相對于上述被驅動單元的上述外殼進行連接, 上述輸出側連接部形成為能夠與上述外殼的端部側嵌合的筒狀。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微型馬達,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接部件在一端側具有上述輸出側連接部,并且在其另一端側具有與上述馬達殼體嵌合的馬達側連接部。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微型齒輪傳動馬達,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輸出側連接部連接作為上述被驅動單元的行星齒輪機構,將從上述馬達軸傳遞的回轉力通過上述行星齒輪機構進行變速而輸出。8.—種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是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微型馬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對于上述連接部件一體地加工上述軸承部以及上述輸出側連接部的工序。
【文檔編號】H02K7/116GK106063091SQ201580012175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0日 公開號201580012175.7, CN 106063091 A, CN 106063091A, CN 201580012175, CN-A-106063091, CN106063091 A, CN106063091A, CN201580012175, CN201580012175.7, PCT/2015/59879, PCT/JP/15/059879, PCT/JP/15/59879, PCT/JP/2015/059879, PCT/JP/2015/59879, PCT/JP15/059879, PCT/JP15/59879, PCT/JP15059879, PCT/JP1559879, PCT/JP2015/059879, PCT/JP2015/59879, PCT/JP2015059879, PCT/JP201559879
【發明人】福島繪理, 佐藤晃, 古川武志
【申請人】并木精密寶石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