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纜收放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船舶岸電是電能替代的重要應用,可減少靠岸船舶因使用柴油發電而造成的港口污染,起到良好的環保效益。目前船舶岸電系統在沿海地區得到廣泛應用,海港型岸電為直壁式岸電,電纜卷筒裝設在岸邊,電纜沿岸壁敷設,由于海水落差較小,可以很容易通過控制電纜卷筒收放電纜實現電纜長度隨水位的調節,同時因為電纜垂直施放,在收短或放長電纜時電纜基本不會受到摩擦,外層絕緣受到的破壞也較小,電纜使用壽命較長,基本不需人工搬動。
[0003]然而,海港型岸電系統的電纜收放部分在內河岸電中不在適用。內河港口岸邊水深不足,為了保證較大船舶停靠,需要增加船舶停靠處水深,一般會通過跳船和躉船過渡,舶船與躉船相連,保證舶船安全可靠停靠和船上用品的有效補給。由于在內河港口中施放岸電電纜會由于船一一岸距離較遠,電纜只能在跳船和躉船上施放,一方面水位變化引起舶船和河岸水平距離的變化,需要及時調整電纜長度,保證電纜合理受力,另一方面采用電纜直接敷設在跳船上的方式,在跳船上拖動電纜以及跳船隨著水流擺動時都會對電纜外層絕緣造成損害,不利于電纜長期使用和安全供電,另外由于內河岸電普遍采用低壓(400V)供電方式,選擇電纜時為了滿足負荷要求,電纜直徑較粗,通常采用150mm2以上電纜,單位重量過大,人工拖放難度很大甚至在電纜長度較長時根本無法實現。采用簡單機械收放的方式無法解決電纜在收放過程中的磨損問題,這種情況使得在內河港口應用岸電系統面臨很大障礙。因此需要設計一種適用于內河船舶岸電的可機械收放且可有效減少移動過程中摩擦的電纜收放系統,解決長距離、粗直徑電纜的收放問題,提高內河岸電的可行性,有利于船舶岸電技術在內河的推廣,從而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有效的減少了移動過程中電纜受到的摩擦,同時提高了內河岸電的可行性,有利于船舶岸電技術在內河的推廣。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本發明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包括躉船、跳船和浮橋以及設置在所述躉船上的電纜卷筒,所述躉船的邊側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且所述邊沿導輪組由兩個垂直導輪和兩個水平導輪組成,所述跳船的兩側均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所述跳船的中心處固定設有中間導輪,所述躉船與所述跳船之間固定設有所述浮橋。
[0007]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兩個所述水平導輪由兩個高低不同的相同規格導輪組成,且靠近船邊沿的所述水平導輪位置較低。
[0008]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纜卷筒、所述邊沿導輪組和所述中間導輪均設置在同一條水平直線上。
[0009]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跳船設置有若干個。
[0010]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在跳船和躉船上裝設電纜導輪組,電纜全部敷設在導輪上,極大減少電纜在拖動過程中與跳船和躉船甲板和船邊沿的摩擦;裝設在船邊沿的電纜導輪組減少電纜與船邊沿的摩擦,通過將船邊沿電纜導輪組兩個水平滑輪的設計成不同高度,減少電纜的彎曲程度,防止電纜曲率過大造成電纜和銅芯斷裂;兩個垂直導輪用于控制電纜水平位置,有效減少船體擺動過程中電纜在甲板上的摩擦,降低對電纜絕緣的損害;中間導輪主要用于減少電纜拖動過程中與跳船甲板的摩擦,減少收放電纜時的阻力,同樣可以降低對電纜的損害;另外,在舶船側和岸側各裝設一臺恒張力電纜卷筒,兩臺電纜卷筒協同工作,共同負責電纜收放,保證電纜處于張緊狀態且其所受拉力在允許范圍內,同時根據舶船與河岸距離的變化依靠機械調整電纜長度,無需人工搬動電纜。
【附圖說明】
[0011]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2]圖1是本發明的主觀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本發明的邊沿導輪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本發明的邊沿導輪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是本發明的中間導輪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5是本發明的中間導輪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6是本發明的電纜卷筒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7是本發明的電纜卷筒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躉船;2、跳船;3、電纜卷筒;4、邊沿導輪組;5、中間導輪;6、浮橋;7、垂直導輪;8、水平導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1]實施例1
[0022]如圖1-圖7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包括躉船1、跳船2和浮橋6以及設置在躉船1上的電纜卷筒3,躉船1的邊側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4,且邊沿導輪組4由兩個垂直導輪7和兩個水平導輪8組成,跳船2的兩側均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4,跳船2的中心處固定設有中間導輪5,躉船1與跳船2之間固定設有浮橋6。
[0023]進一步,兩個水平導輪8由兩個高低不同的相同規格導輪組成,且靠近船邊沿的水平導輪8位置較低,內側的水平導輪8位置較高的樣式可以利用兩導輪的傾斜角度使電纜順勢下垂,對彎曲部位形成較強支撐,減小電纜在船邊沿的彎曲程度,提高電纜使用壽命ο
[0024]電纜卷筒3、邊沿導輪組4和中間導輪5均設置在同一條水平直線上,減少電纜彎曲,保證電纜收放過程順暢。
[0025]跳船2設置有若干個,便于電纜放出與跳船2相互配合,及時將新放出的電纜布置在導輪上或便于將多余電纜一點點的由電纜卷筒3收入,防止電纜在收放的過程中發生混舌L。
[0026]本發明通過固定在船邊的邊沿導輪組4主要用于控制電纜收放時的滑動方向和減少船邊沿對電纜損害的作用。兩個垂直導輪7用于控制電纜水平方向的位置,在跳船2及躉船1隨水流前后移動時,可防止電纜擺動,電纜在收放時不偏離水平導輪8設定的軌道,充分利用水平導輪8的滾動減少了電纜與船體的摩擦對電纜的損害,同時也降低了收放時的阻力,提高收放效率;通過固定在跳船2中間的水平導輪5起到支撐作用,使電纜離開船面,避免其在拖動時與甲板摩擦,實際設計中,可以根據跳船2的寬度和電纜下垂程度選擇不同個數的水平導輪5均勻的布置在甲板上;通過跳船2設有的數量,便于水面波浪對船沖擊造成的電纜長度變化時,可通過電纜卷筒的自動調節功能來對電纜長度進行微調,當水面明顯下落時,為維持一定的吃水深度,需要增加跳船2個數,延長舶船到河岸距離,此時需要增加電纜長度,該過程可以通過三步完成:1、船側電纜卷筒3收起電纜,同時岸側電纜卷筒3以相同的速度放出電纜,保證電纜所受拉力在允許范圍內,直到船側電纜卷筒3收起和岸側電纜卷筒3放出的電纜長度等于需要增加的電纜長度,第一步完成;2、保持岸側電纜卷筒3不轉動,控制船側電纜卷筒3反轉,放出第一步中收起的電纜,放出電纜時應分段放出,將需要增加的跳船2逐個放入預定位置,電纜放出與跳船2增加過程應相互配合,及時將新放出的電纜布置在導輪上;3、當水面明顯上漲時,為了減少水流對舶船的沖擊,需要減少跳船2個數縮短,舶船到河岸距離,此時需要減少電纜長度,逐個移除需要減少的跳船2,保持舶船側電纜卷筒3不動,配合跳船2移出搬動,控制岸側電纜卷筒3收起電纜,直到需要移除的跳船2全部移除,多余電纜由電纜卷筒3收入。
[002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包括躉船(1)、跳船(2)和浮橋¢)以及設置在所述躉船(1)上的電纜卷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躉船(1)的邊側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4),且所述邊沿導輪組⑷由兩個垂直導輪(7)和兩個水平導輪⑶組成,所述跳船(2)的兩側均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4),所述跳船(2)的中心處固定設有中間導輪(5),所述躉船(1)與所述跳船(2)之間固定設有所述浮橋(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水平導輪(8)由兩個高低不同的相同規格導輪組成,且靠近船邊沿的所述水平導輪(8)位置較低。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卷筒(3)、所述邊沿導輪組(4)和所述中間導輪(5)均設置在同一條水平直線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船(2)設置有若干個。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內河船舶岸電電纜收放系統,包括躉船、跳船和浮橋以及設置在躉船上的電纜卷筒,躉船的邊側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跳船的兩側均固定設有邊沿導輪組,跳船的中心處固定設有中間導輪,躉船與跳船之間固定設有浮橋。本發明通過在跳船和躉船上裝設電纜導輪組,電纜全部敷設在導輪上,極大減少電纜在拖動過程中與跳船和躉船甲板和船邊沿的摩擦;裝設在船邊沿的電纜導輪組減少電纜與船邊沿的摩擦;另外,在舶船側和岸側各裝設一臺恒張力電纜卷筒,兩臺電纜卷筒協同工作,共同負責電纜收放,保證電纜處于張緊狀態且其所受拉力在允許范圍內,同時根據舶船與河岸距離的變化依靠機械調整電纜長度,無需人工搬動電纜。
【IPC分類】H02G11/02, B65H75/40
【公開號】CN105356406
【申請號】CN201510868171
【發明人】李哲, 李俊杰, 宋忠友, 高晉, 李 杰, 徐瑞林, 陳濤
【申請人】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國家電網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