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達。
【背景技術】
[0002]公知一種例如在日本公開公報第號公報中所示的馬達,該馬達的支承轉子的旋轉軸的一側的軸承保持于匯流條保持架,另一側的軸承保持于容納匯流條保持架的機殼。
[0003]上述那樣的馬達中,由于匯流條保持架由樹脂制成,因此匯流條保持架與金屬制的機殼的熱膨脹系數的差值較大。因此,例如具有如下情況:若在低溫時匯流條保持架熱收縮,則機殼與匯流條保持架之間產生間隙,導致匯流條保持架的固定不牢固。其結果是,存在如下顧慮:在驅動馬達時產生振動或噪音,使馬達的使用壽命降低。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一種方式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形成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在大溫度范圍內穩定工作的馬達。
[0005]本發明的馬達的一種方式包括:轉子,其具有以在一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線為中心的軸;定子,其包圍所述轉子,并使所述轉子繞所述軸旋轉;第一軸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一個方向的第一側,并支承所述軸;第二軸承,其配置在所述定子的與所述第一側相反的第二側,并支承所述軸;匯流條單元,其對所述定子提供驅動電流;以及機殼部,其呈筒狀,并由金屬制成,且所述匯流條單元被壓入在所述機殼部的內側,所述機殼部保持所述定子和所述第一軸承,所述機殼部具有:底部,其為圓形,且具有貫通孔;以及第一軸承保持部,其沿所述一個方向延伸,并保持所述第一軸承,所述機殼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側開口的輸出軸孔,所述第一軸承保持部具有所述輸出軸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軸的在所述第一側的端部通過所述貫通孔從所述輸出軸孔向所述機殼部的外部突出,所述匯流條單元具有:匯流條,其與所述定子電連接;以及匯流條保持架,其由樹脂制成,并支承所述匯流條,所述匯流條保持架具有:保持所述第二軸承的第二軸承保持部;以及筒狀的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具有沿周向包圍所述中心軸線的筒狀的外殼部,所述外殼部具有被壓入所述機殼部中的機殼容納外周部,所述馬達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殼容納外周部的外周面設置有接觸部以及非接觸部,所述接觸部與所述機殼部的內周面接觸,并承受來自所述機殼部的內周面的應力,所述非接觸部與所述機殼部的內周面分離。
[0006]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方式,通過將匯流條保持架與機殼部的內周面局部接觸而將匯流條保持架壓入機殼部的內周面,從而例如易使匯流條保持架的接觸部彈性變形,并且能夠增大變形量。由此,易通過匯流條保持架的彈性變形吸收熱膨脹或熱收縮引起的移位。具體來說,例如,即使在匯流條保持架熱收縮的情況下,通過匯流條保持架中的彈性變形的接觸部向返回原形的方向變形,從而能夠抑制匯流條保持架與機殼部之間產生間隙。因此,例如能夠抑制在熱收縮時匯流條保持架的固定不充分。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形態,能夠獲得在大溫度范圍內穩定工作的馬達。
[0007]對于本發明的前述及其他要素、特征、手段、效果以及特性,通過參考附圖以及以下優選的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使其更加明確。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馬達的剖視圖。
[0009]圖2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前機殼部的立體圖。
[0010]圖3是不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前機殼部的俯視圖。
[0011]圖4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前機殼部的主視圖。
[0012]圖5是不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機殼部的立體圖。
[0013]圖6是不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機殼部的仰視圖。
[0014]圖7是不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后機殼部的主視圖。
[0015]圖8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匯流條單元的立體圖。
[0016]圖9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匯流條單元的俯視圖。
[0017]圖10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匯流條單元的側視圖。
[0018]圖11(A)、圖11⑶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突出部的俯視圖。
[0019]圖12(A)、圖12⑶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實施方式的匯流條單元的其他例的俯視圖。
[0020]圖13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匯流條單元的立體圖。
[0021]圖14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的匯流條單元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馬達進行說明。另外,本發明的范圍并不限于以下實施方式,可以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范圍內任意地變更。并且,為了便于理解各結構,在以下附圖中,存在使各結構的比例尺、數量等與實際的結構不同的情況。
[0023]并且,在附圖中,將XYZ坐標系適當地作為三維正交坐標系表示,將Z軸方向作為圖1所示的軸31的軸向(一個方向),將X軸方向作為圖1所示的匯流條單元60的長度方向,即作為圖1的左右方向,將Y軸方向作為匯流條單元60的寬度方向,即作為與X軸方向以及Z軸方向兩者正交的方向。并且,在以下說明中,將Z軸方向的正的一側(+Z側)作為后側(第二側),將Z軸方向的負的一側(-Z側)作為前側(第一側)。并且,將繞軸31的軸線的周向作為ΘΖ方向。并且,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在以下說明中的軸向意味著軸31的軸向。
[0024]<第一實施方式>
[0025]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馬達10的剖視圖。
[0026]本實施方式的馬達10為無刷馬達。如圖1所示,馬達10包括機殼部20、具有軸31的轉子30、定子40、匯流條單元60、多個0形圈、前軸承(第一軸承)51、后軸承(第二軸承)52以及油封80。多個0形圈包括前側0形圈(第一 0形圈)71和后側0形圈(第二 0形圈)72。
[0027][機殼部]
[0028]機殼部20為在內側壓入有匯流條單元60的筒狀的金屬制部件。機殼部20具有前機殼部(第一機殼部)21和后機殼部(第二機殼部)22。在機殼部20的內側保持有轉子30、定子40、匯流條單元60、前軸承51、后軸承52、前側0形圈71、后側0形圈72以及油封
80 ο
[0029](前機殼部)
[0030]圖2至圖4是示出前機殼部21的圖。圖2是立體圖。圖3是俯視圖,即從后側(+Ζ側)觀察的圖。圖4是主視圖。
[0031]如圖1至圖3所示,前機殼部21呈兩端具有前側開口部24和輸出軸孔27的多節圓筒形狀。即機殼部20具有輸出軸孔27。
[0032]前機殼部21從前側開口部24側(+Ζ側)沿軸向(Ζ軸方向)依次具有前側凸緣部28、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第一筒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軸承保持部(第一軸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換言之,機殼部20具有前側凸緣部28、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軸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21a、定子保持部21b、前軸承保持部21c以及油封保持部21d呈同心圓筒狀,且直徑依次變小。
[0033]前側凸緣部28從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21a的在后側(+Z側)的端部向徑向外側擴展。如圖2和圖3所示,前側凸緣部28具有貫通厚度方向(Z軸方向)的貫通孔28a、28b、28c。貫通孔28a至28c的俯視(XY面視圖)形狀并未特殊限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例如為圓角長方形。
[0034]如圖1所示,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21a從軸31的徑向外側包圍匯流條單元60的在前側(-Z側)的端部。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21a具有前側開口部24。
[0035]如圖1和圖3所示,定子保持部21b具有底部21e,在具有貫通孔21f的俯視觀察(XY面視圖)時,底部21e是圓形的。換言之,機殼部20具有底部21e。貫通孔21f與輸出軸孔27連通。在定子保持部21b的內周面23嵌合有定子40的外周面。由此,定子40保持于前機殼部21。
[0036]前軸承保持部21c保持前軸承51。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軸承保持部21c的內周面與前軸承51的外周面嵌合。前軸承保持部21c沿軸向(Z軸方向)延伸。
[0037]油封保持部21d在內部保持油封80。油封保持部21d比前軸承保持部21c更朝向軸向(Z軸方向)的前側(-Z側)延伸。
[0038]輸出軸孔27由前軸承保持部21c的內部和油封保持部21d的內部構成。換言之,前軸承保持部21c與油封保持部21d分別具有輸出軸孔27的至少一部分。
[0039](后機殼部)
[0040]如圖1所示,后機殼部22設置于前機殼部21的匯流條單元60側(+Z側),即設置于后側。
[0041]圖5至圖7是示出后機殼部22的圖。圖5是立體圖。圖6是仰視圖,即從前側(-Z側)觀察的圖。圖7是主視圖。
[0042]如圖5至圖7所示,后機殼部22具有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第二筒部)22a、蓋部22b以及后側凸緣部29。
[0043]如圖1以及圖5至圖7所示,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呈具有朝向前側(-Z側)開口的后側開口部25的筒狀。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從軸31的徑向外側包圍匯流條單元60,更詳細地說,包圍后述匯流條單元60的主體部61a的在后側(+Z側)的端部。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通過前側凸緣部28和后側凸緣部29而同前機殼部21中的匯流條保持架插入部21a的在后側(+Z側)的端部連接。
[0044]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的俯視(XY面視圖)形狀為圓形接矩形的形狀。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的內周面包括圓柱面狀的壓入用內周面25a。在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中的矩形部分中具有一部分被沿軸向(Z軸方向)切掉而成的缺口部25b。即后機殼部22具有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的一部分被沿軸向(Z軸方向)切掉的缺口部25b。
[0045]蓋部22b與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的在后側(+Z側)的端部連接。蓋部22b覆蓋主體部61a的在后側(+Z側)的端部。蓋部22b封堵后述外殼部62的在軸向(Z軸方向)上的后側(+Z側)。蓋部22b的在前側(-Z側)的面與后側0形圈72的整周接觸。
[0046]后側凸緣部29從匯流條保持架壓入部22a的在前側(-Z側)的端部向徑向外側擴展。如圖5和圖6所示,后側凸緣部29具有貫通厚度方向(Z軸方向)的貫通孔29a、29b、29c。貫通孔29a至29c的俯視(XY面視圖)形狀并未特殊限定,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為圓形。
[0047]如圖1所示,前機殼部21與后機殼部22通過將前側凸緣部28同后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