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鐵集能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新能源領域、環保集能機領域、制冷機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火力發電機產生二氧化碳污染;化學能源不能連續循環地消耗-再生。核發電機產生更加可怕的核污染。珀耳帖熱轉電效應:電子流將進入N型半導體的空氣紅外線,催化成克服N型半導體電結構能阻力的附加電動勢。歷史;熱力學第一定律;兵器工業出版社、1992年8月等I版、日本東京電機大學編著、邸元春譯《最新電工原理》;靜電感應實驗;電磁鐵。
【發明內容】
[0003]發明目的:
[0004]大規模地集中(開采)和利用紅外線能,實現國家的無碳發展宏偉目標。
[0005]發明思路:
[0006]新熱力學第二定律:
[0007]可以從用各種能量催化方法創造的可控局限空間的人造低溫熱源,向常溫熱源、高溫熱源獲取熱能;并且將此熱能轉化成需要的能量形式(例如:電能)。
[0008]能量催化方法不做功或者很少做功。近代人和很多現代人不知道能量催化方法。人、催化物可以做紅娘,能量為什么不可以做紅娘?
[0009](詹承鎮,2010年6月16日一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0010]我的重大發現:《最新電工原理》第545頁?546?頁;圖55 ;靜電感應實驗。書中說,帶電體B靠近導體A,致使導體A的二面出現異號電荷。這個事實說明,帶電體B產生的外靜電場,將進入導體A中的空氣紅外線,催化成對抗帶電體B外靜電場的導體A內靜電場。書中說,拿開帶電體B后,導體A兩端的電荷立即消失。這個事實說明,此時導體A中的電吸力致使新電能又變成了空氣紅外線。人們不知道用此方法集能發電。書中說,“可是,當產生圖55.5所示的靜電感應時,用手去觸摸一下導體A,再將帶電體B拿開,導體A便帶上了正電……導體A的負電荷便通過人體流入大地,”。說明導體A儲存了由空氣紅外線轉化成的新電能。可是日本東京電機大學和各國科學家,卻沒有發現這個實驗中的,將空氣紅外線催化成電能的重大的(盲目)成功事實。
[0011]十萬伏特靜電感應,致使被感應人的全部頭發豎直。證明十萬伏特靜電感應力的催化作用,致使空氣紅外線轉化成頭發中的電力,因為人體不會向頭發提供電力。
[0012]催化劑(第三能量)的推動力和引導作用,領導和大大加快了化學變化進程;每個物體(包括空氣層)都是天然儲能器,因此必然存在從每個天然儲能器中存取能量的方法。每個作為天然儲能器的物體,都日夜不停地接收、幅射紅外線能量。靜能量是處于能量動態收支平衡的能量。
[0013]阻止作為物體的機器幅射紅外線能量,將紅外線能量催化成機器的電能,就發明了電磁鐵集能機。
[0014]熟鐵、不銹鐵、鎳屬于無剩磁體。當永磁體接近無剩磁體時,無剩磁體被磁化;當永磁體離開無剩磁體時,無剩磁體被退磁。由于永磁體中的電磁能是被束縛能量,因此在上述過程中永磁體絕對無法向無剩磁體提供能量。上述過程的本質是:永磁體的感應催化作用致使空氣紅外線能轉化成無剩磁體電磁能,無剩磁體電磁能轉化成空氣紅外線能。
[0015]同理,設A永磁體接近B無剩磁體;A永磁體的轉軸不平行其磁軸;A永磁體的轉動式電磁感應,使無剩磁體B中的被感應電磁場的方向,反復地發生其頻率與A永磁體轉動頻率相同的180度變化。這一現象的本質同樣是:永磁體的轉動式感應催化作用,致使空氣紅外線能轉化成無剩磁體電磁能,無剩磁體電磁能轉化成空氣紅外線能。
[0016]因此永磁體和非永磁體一無剩磁體,一對寶貝“弟兄”,便變成了我的電磁鐵集能機(發電機)寶貝的核心部件!
[0017]終于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傳統發電機的“妹妹”——其線圈不切割轉子磁力線的電磁鐵集能機誕生了!
[0018]技術方案:
[0019]圖1 ;電磁鐵集能機由負載群1、3個電磁鐵2、電磁鐵架、交流電源、小功率電動機、永磁器組成。
[0020]方案1:
[0021]永磁器由轉柄4、轉子3組成。轉柄4垂直轉子3 ;轉柄4水平安裝;轉柄4中心線連接轉子3中心線中點。3個電磁鐵2的角度差——相位是180度;轉子3接近3個電磁鐵2近端;3個電磁鐵2線圈并聯負載群I。電磁鐵架結構同傳統發電機定子架結構。
[0022]電磁鐵集能機與傳統發電機的區別是:1、(3個)電磁鐵2都是立方體。2、(3個)電磁鐵2的線圈繞制方向垂直傳統發電機的定子線圈——電磁鐵線圈繞制方向,即(3個)電磁鐵2的線圈繞制方向平行轉子3內磁力線。
[0023]方案2:
[0024]3個電磁鐵2中沒有線圈。3個電磁鐵2無剩磁體并聯負載群I。方案2的其余結構同方案I。
[0025]電磁鐵集能機的其余結構同傳統發電機,所以不再重述。
[0026]用熟鐵、不銹鐵、鎳之類無剩磁金屬制成;轉子3用稀土磁金屬制成;電動機是機械阻力很小的優質電動機。
[0027]傳統發電機的特征是其磁力線平行線圈中心線,因此傳統發電機工作時其線圈切割轉子磁力線。電磁鐵集能機的特征是其磁力線垂直線圈中心線,因此電磁鐵集能機工作時其線圈不切割轉子磁力線。因此傳統發電機是“哥哥”,電磁鐵集能機是“妹妹”。
[0028]電磁鐵集能機的“醉人”之意是電磁鐵2中的無剩磁體。
[0029]工作時,交流電源、電動機(轉軸)、轉柄4,驅動轉子3轉動;由于轉柄4、轉子3互相垂直地連接成永磁器,轉子3內磁力線垂直電磁鐵2線圈中心線,即平行線圈繞制方向;轉子3靠近電磁鐵2 ;因此一方面電磁鐵2線圈工作時不切割轉子3磁力線,不增加電動機功率;另一方面轉子3的轉動式電磁感應,使電磁鐵2中的無剩磁體中的被感應電磁場的方向,反復地發生其頻率與轉子3轉動頻率相同的180度變化。由于轉子3中的電磁能是被束縛能量,轉子3在上述工作中絕對無法向無剩磁體提供其靜電磁場能量。因此這一現象的本質同樣是:轉子3的(轉動式)感應催化作用,致使空氣紅外線能轉化成無剩磁體電磁能,無剩磁體電磁能轉化成線圈電磁能。因此當電磁鐵集能機工作時,負載群I便轉化、使用或者存儲了來自3個電磁鐵2線圈的紅外線電能。
[0030]由于1、小功率電動機是機械阻力很小的優質電動機;2、轉子3在空氣中或者真空箱(圖省略)中轉動。因此電磁鐵2紅外線發電功率 >> 小功率電動機有功催化功率。由于電磁鐵2中的無剩磁體是導體,所以電動機中的少量傳遞電能無功功率轉化成電磁鐵2中的少量傳遞電能功率。轉子3和電磁鐵2鐵芯之間的磁拉力,在電動機中產生第二部分電動機傳遞電能無功功率;第二部分電動機傳遞電能無功功率轉化成電磁鐵2線圈第二部分傳遞電能功率。
[0031]電動機總功率=電動機損耗有功功率+少量電動機傳遞電能無功功率+第二部分電動機傳遞電能無功功率;
[0032]電磁鐵集能機總功率=紅外線電能功率+少量傳遞電能功率+第二部分傳遞電能功率》電動機損耗有功功率。
[0033]電磁鐵集能機的發電功率,和無剩磁體的被感應最大可能頻率(被感應電磁場方向變化頻率),即被感應靈敏度成正比;也和無剩磁體的剩磁率的倒數成正比。剩磁率=剩磁強度/滿磁強度。
[0034]結論:電磁鐵集能機既能致冷又能集能發電。
[0035]電磁鐵集能機克服了火力發電機產生二氧化碳污染,核發電機產生更加可怕的核污染的缺點;象循環使用水一樣循環使用潔凈的空氣紅外線能量;集能發電、制冷兩不誤;電磁鐵集能機能夠吸收、集中空氣紅外線能量,將巨量空氣紅外線能量轉化成電磁鐵集能機中的巨量電能!電磁鐵集能機還具有結構簡單、設備效率高、設備成本低、集能成本低,安全性高,等最大優點。因此電磁鐵集能機是新能源領域、環保集能機領域、制冷機領域中的21世紀世界重大發明!
【附圖說明】
[0036]圖1是電磁鐵集能機示意圖。忽略圖1中各傳統部件的形狀、結構、安裝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圖1:電磁鐵集能機由負載群1、電磁鐵2、電磁鐵架、交流電源、小功率電動機、永磁器組成。永磁器由轉柄4、轉子3組成。
[0038]電磁鐵2高10米、寬5米、長5米;無剩磁體高10米、寬5米、長5米;線圈的線,寬I毫米高3毫米,環繞4.5千圈。轉子3長10米、寬3米、高3米;轉子3的磁通量是100萬Wb ;轉子3磁軸中心線與轉子3 (沿長的方向的)中心線重合;轉子3的二端的形狀,是以轉子3頂端到轉柄4中心線距離為半徑的、垂直轉柄4的部分圓柱面;轉子3與電磁鐵2的間隔是2毫米。小功率電動機的轉速是2000轉/分。
[0039]【具體實施方式】的其余工作方法、原理、步驟同技術方案或者傳統技術。有關電磁鐵集能機的傳統細節,由實施電磁鐵集能機工程的優秀技術人員決定。
【主權項】
1.電磁鐵集能機由負載群(1)、3個電磁鐵(2)、電磁鐵架、交流電源、小功率電動機、永磁器組成;其特征是: 方案1: 永磁器由轉柄⑷、轉子⑶組成;轉柄⑷垂直轉子⑶;轉柄⑷水平安裝;轉柄(4)中心線連接轉子(3)中心線中點;3個電磁鐵(2)的角度差——相位是180度;轉子(3)接近3個電磁鐵⑵近端;3個電磁鐵⑵線圈并聯負載群⑴;電磁鐵架結構同傳統發電機定子架結構; 電磁鐵集能機與傳統發電機的區別是:①3個電磁鐵(2)都是立方體?’②3個電磁鐵(2)的線圈繞制方向垂直傳統發電機的定子線圈——電磁鐵線圈繞制方向,即3個電磁鐵(2)的線圈繞制方向平行轉子(3)內磁力線; 方案2: 3個電磁鐵(2)中沒有線圈;3個電磁鐵(2)無剩磁體并聯負載群(I);方案2的其余結構同方案(I)。
【專利摘要】電磁鐵集能機屬于新能源領域、環保集能機領域、制冷機領域。它克服了火力發電機產生二氧化碳污染的缺點。其主要技術特征是:(3個)電磁鐵2的線圈繞制方向平行轉子3內磁力線。電磁鐵集能機大規模地集中(開采)和利用紅外線能,實現國家的無碳發展宏偉目標。
【IPC分類】H02N11-00
【公開號】CN104868789
【申請號】CN201410079478
【發明人】詹承鎮
【申請人】詹承鎮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