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源轉換插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及其周邊產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源轉換插頭。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出門旅游或者出差的人都會帶上各類電子產品,包括電腦、手機、照相機、攝影機、GPS等,有了電子產品就必然要帶上相應的充電器。然而,由于各個國家的電源插座、插頭的形狀以及供電電壓情況等不同,國內配備的充電設備不能直接接國外的電源插座,因此,需要攜帶適合目的地國家的轉換插座或轉換插頭,方可使用。
[0003]早期市面上轉換插頭大多數轉換插頭在組裝時都是采用鎖螺絲的方式,這種方式操作起來較為麻煩,生產效率較低,而且螺絲容易生銹、老化,易造成松脫,存在安全隱患,并使電源轉換插頭的使用壽命縮短。針對這一不足,近期有相關文獻指出,通過安裝有插頭端子的第一本體、安裝有轉換端子的第二本體和設置有旋轉式插頭的第三本體三者組合連接來實現電源轉換插頭,具體的,在第二本體上設置插接部,在該第三本體上設置與該插接部形狀吻合的容納部,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通過卡扣方式扣接,第三本體的旋轉式插頭與第二本體的插接部可拔插式連接。可根據各國電源插孔情況,在第二本體上匹配不同類型的第一本體。但是,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之間通過卡扣連接,這樣的連接形式會在多次使用后產生松動和接觸不良而影響使用;另外,三個本體在使用的過程中,遺失的可能性變大。
[0004]也就是說,現有技術中存在通過三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本體數量多而易遺失,以及本體間采用卡扣連接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現松脫和內部接觸不良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提供一種電源轉換插頭,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三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本體數量多而易遺失,以及本體間采用卡扣連接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現松脫和內部接觸不良的技術問題,實現了通過兩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減少本體數量,不易丟失,并且避免采用卡扣連接,且兩個本體間采用加強型的插拔結構,多次插拔也不會出現形變、松脫或接觸不良。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源轉換插頭,包括: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設置有至少一 USB接口、具有至少兩個插頭端子的旋轉式插頭和用于收置所述旋轉式插頭的收容部;還包括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具有用于與外接電源連接的轉換插頭組件和用于與所述第一本體可插拔式連接的連接部;所述轉換插頭組件和所述連接部一體成型固定連接;
[0007]所述轉換插頭組件包括固定部和與所述固定部連接的轉換插頭端子;所述連接部包括與所述旋轉式插頭的每一所述插頭端子對應適配連接的插孔;每一所述插孔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與所述轉換插頭端子相背的一側。
[0008]可選的,所述收容部設置有用于收置所述至少兩個插頭端子的至少兩個收容槽,以及位于相鄰兩個收容槽之間的凸部;
[0009]所述連接部還包括間隔且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個凸條和位于相鄰兩個凸條之間的凹部;每一所述凸條上開設有一所述插孔;
[0010]所述至少兩個收容槽與所述至少兩個凸條形狀匹配,所述凹部用于在所述第一本體和所述第二本體連接時容納所述凸部。
[0011]可選的,每一所述收容槽中設置有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旋轉式插頭收置于所述收容部時將每一對應的插頭端子限制在每一所述收容槽的中部。
[0012]可選的,每一所述收容槽的內側壁上設置有插槽,每一所述凸條的外側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插槽對應的插接翼。
[0013]可選的,每一所述收容槽與相應的凸條對插連接的接口處為外擴弧面。
[0014]可選的,所述轉換插頭端子設置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側面上,所述至少兩個凸條和所述凹部設置于所述固定部的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上;所述凹部上設置有至少一凸塊,所述凸部上設置有與所述至少一凸塊對應的至少一凹槽。
[0015]可選的,每一所述凸塊兩側分別開設有貫穿所述第二側面的條孔,所述條孔與所述凸條平行。
[0016]可選的,每一所述凸塊設置為坡面。
[0017]本實用新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0018]由于在本實用新型中,電源轉換插頭包括: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其中,第一本體設置有至少一 USB接口、具有至少兩個插頭端子的旋轉式插頭和用于收置所述旋轉式插頭的收容部;第二本體具有用于與外接電源連接的轉換插頭組件和用于與所述第一本體可插拔式連接的連接部;所述轉換插頭組件和所述連接部一體成型固定連接;所述轉換插頭組件包括固定部和與所述固定部連接的轉換插頭端子;所述連接部包括與所述旋轉式插頭的每一所述插頭端子對應適配連接的插孔;每一所述插孔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與所述轉換插頭端子相背的一側。也就是說,通過將轉換插頭組件和連接部一體成型固定連接設置在一個本體(即第二本體)上,再通過第二本體上與具有USB接口的第一本體可插拔式連接來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三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本體數量多而易遺失,以及本體間采用卡扣連接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現松脫和內部接觸不良的技術問題,實現了通過兩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減少本體數量,不易丟失,并且避免采用卡扣連接,且兩個本體間采用加強型的插拔結構,多次插拔也不會出現形變、松脫或接觸不良。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轉換插頭的第一本體和第二本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轉換插頭的第一本體的單面示意圖;
[0022]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轉換插頭的第二本體的俯視圖;
[0023]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轉換插頭的第二本體的前視圖;
[0024]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本體在上方時的電源轉換插頭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本體在上方時的電源轉換插頭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三角形的第二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棱柱形的第二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本申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電源轉換插頭,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三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本體數量多而易遺失,以及本體間采用卡扣連接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現松脫和內部接觸不良的技術問題,實現了通過兩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減少本體數量,不易丟失,并且避免采用卡扣連接,且兩個本體間采用加強型的插拔結構,多次插拔也不會出現形變、松脫或接觸不良。
[0029]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0030]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源轉換插頭,包括: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設置有至少一 USB接口、具有至少兩個插頭端子的旋轉式插頭和用于收置所述旋轉式插頭的收容部;還包括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具有用于與外接電源連接的轉換插頭組件和用于與所述第一本體可插拔式連接的連接部;所述轉換插頭組件和所述連接部一體成型固定連接;所述轉換插頭組件包括固定部和與所述固定部連接的轉換插頭端子;所述連接部包括與所述旋轉式插頭的每一所述插頭端子對應適配連接的插孔;每一所述插孔形成在所述固定部的與所述轉換插頭端子相背的一側。
[0031]可見,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通過將轉換插頭組件和連接部一體成型固定連接設置在一個本體(即第二本體)上,再通過第二本體上與具有USB接口的第一本體可插拔式連接來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三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本體數量多而易遺失,以及本體間采用卡扣連接在多次使用后易出現松脫和內部接觸不良的技術問題,實現了通過兩個本體組裝實現電源轉換插頭,減少本體數量,不易丟失,并且避免采用卡扣連接,且兩個本體間采用加強型的插拔結構,多次插拔也不會出現形變、松脫或接觸不良。
[0032]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應當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具體特征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詳細的說明,而不是對本申請技術方案的限定,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3]首先,請參考圖1-圖6,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源轉換插頭,包括:
[0034]如圖1、圖2和圖5所示,第一本體I設置有至少一 USB接口 11、具有至少兩個插頭端子121的旋轉式插頭12和用于收置旋轉式插頭12的收容部13 ;第一本體I上的USB接口 11可為多個,且各自輸出不同的電流信號,用于不同電子設備插接充電;
[0035]如圖1、圖3和圖4所示,第二本體2具有用于與外接電源連接的轉換插頭組件21和用于與第一本體I可插拔式連接的連接部22 ;轉換插頭組件21和連接部22 —體成型固定連接;轉換插頭組件2包括固定部211和與固定部211連接的轉換插頭端子212 ;連接部22包括與旋轉式插頭12的每一插頭端子121對應適配連接的插孔221-1 ;每一插孔221-1形成在固定部211的與轉換插頭端子212相背的一側。
[0036]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請參考圖1和圖2,收容部13設置有用于收置至少兩個插頭端子121的至少兩個收容槽131,以及位于相鄰兩個收容槽131之間的凸部132 ;仍請參考圖1、圖3和圖4,連接部22還包括間隔且對稱設置的至少兩個凸條221和位于相鄰兩個凸條221之間的凹部222 ;每一凸條221上開設有一插孔221-1 ;至少兩個收容槽131與至少兩個凸條221形狀匹配,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