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wen)檔序號:10689781閱讀(du):453來源:國知(zhi)局
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甚至在致動裝置膨脹時也不會損壞連接器的平整性。一種連接器(1)包括:接合部(25),用于接合形成于各端子(4)的上臂部(42)上的多個鉤部(43);一致動裝置(2),具有分別形成于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對的兩側的兩個端面(21)上的兩個接壓部(22);以及一基座(3),具有在左右兩側彼此相對并挾持致動裝置(2)的兩個保持部。保持部(31)壓靠致動裝置(2)在一第二位置時的接壓部(22)且保持部(31)不壓靠致動裝置(2)在一第一位置時的接壓部(22),當接合部(25)接合鉤部(43)時致動裝置(2)的位置為所述第一位置,而當接合部(25)未接合鉤部(43)時致動裝置(2)的位置為所述第二位置。
【專利說明】
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和專利文獻2公開了一種連接器及一種連接器的制造方法,所述連接器用于從前側連接扁平配線(flat wiring)(在專利文獻I中為一柔性基板)。一部分(在專利文獻I中為安裝凹部110)形成于連接器(在專利文獻I中為本體100)的基座上,以收容一致動裝置(在專利文獻I中為致動裝置300)。
[0003]在連接器的制造過程中,存在將致動裝置插入到基座的一步驟。形成于致動裝置的左右方向的相對兩側的端面上的接壓部(諸如專利文獻I中的突起部350)壓靠基座的左右方向的相對兩側上的保持部(諸如專利文獻I中的安裝凹部110的左右內壁),以便于實現致動裝置的暫時保持(下面被稱為臨時保持)。
[0004]在連接器的制造過程中,還存在致動裝置插入基座后將一支持元件(稱為一釘或保持器)插入基座的一步驟。插入的支持元件從下方壓動致動裝置,這樣致動裝置在基座內被向上推動,且致動裝置移動到該產品的規定位置(proper posit1n)。當致動裝置移動到規定位置后,致動裝置接合預先插入基座內的端子的鉤部,以可靠地保持致動裝置并防止致動裝置與連接器脫離。由于致動裝置接合端子的鉤部,所以鉤部必須能夠在上下方向上繞與鉤部接合的接合部(有時稱為一凸輪)旋轉。
[0005][專利文獻I]特許公開號JP
[0006][專利文獻2]特許公開號JP
[0007]在致動裝置移動到規定位置后的一個回流焊(reflow)工序中連接器安裝到一基板上。當構成基座的材料與構成致動裝置的材料不同且將連接器安裝到基板上時,連接器自身由于基座的左右側面的上部沿使上述側面相互遠離的方向傾斜而翹曲成一弧形,且產品無法保證處于足夠的平整性狀態。更具體地,當構成致動裝置的材料的熱膨脹系數高于構成基座的材料的熱膨脹系數時,回流焊過程產生的高溫導致致動裝置膨脹。結果,致動裝置的接壓部過度壓擠基座的保持部,且連接器變得翹曲。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及一種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其甚至在致動裝置膨脹時也不會損壞連接器的平整性。
[0009]本發明為一種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能夠收容從前側插入的扁平配線;多個端子,保持在所述基座內,各端子具有設置在所述扁平配線上方的一臂部;以及一致動裝置,用于下壓在所述扁平配線上。所述致動裝置具有:接合部,用于接合形成于各臂部的一鉤部;以及兩個接壓部,形成于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對的兩側的兩個端面上。所述基座具有在相對的左右兩側挾持所述致動裝置的兩個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分別壓靠所述致動裝置處于一第二位置時的接壓部但所述保持部不會壓靠所述致動裝置處于一第一位置時的接壓部,當所述接合部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為所述第一位置,而所述接合部未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為所述第二位置。這樣,甚至當所述致動裝置膨脹時所述連接器也能保持平整性。
[0010]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致動裝置的接合部位于所述鉤部的下側并被所述鉤部捕捉,且所述第二位置定義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
[0011]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各保持部具有:一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致動裝置的一端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相對所述第一表面凹設(indented)。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致動裝置的各接壓部壓靠保持部的第一表面,而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致動裝置的各接壓部不會壓靠保持部的第一表面并遠離保持部的第二表面。
[0012]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第二表面形成于相應的第一表面的上方。
[0013]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各保持部還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前方且沿遠離所述致動裝置的接壓部的方向傾斜的一斜面。
[0014]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致動裝置的各接壓部從所述端面突出。
[0015]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致動裝置還具有從各端面突出的一突起部,且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長度小于所述接壓部的突出長度,且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致動裝置的各突起部不會壓靠保持部的第一表面而是與所述第一表面分離。
[0016]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基座還具有在各保持部上側的一凸部,且當所述致動裝置向上移動時,所述致動裝置的接壓部壓靠一凸部。
[0017]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驟:將多個端子插入一基座,各端子具有設置于扁平配線上方的一臂部,所述基座能夠收容從前側插入的扁平配線且在左右兩側具有彼此相對的兩個保持部;插入一致動裝置,所述致動裝置用于下壓在所述扁平配線上且具有:接合部,用于接合形成于所述臂部的多個鉤部;以及兩個接壓部,分別形成于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對的兩側的兩個端面上;所述致動裝置被插入到所述基座內的一第二位置;以及將所述致動裝置推動到所述基座內的一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為當所述接合部未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且為當所述保持部壓靠所述接壓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位置為當所述接合部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且為當所述保持部未壓靠所述接壓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的一連接器的一立體圖。
[0019]圖2是連接器的一俯視圖。
[0020]圖3是連接器的一放大的俯視圖。
[0021]圖4是致動裝置的一側視圖。
[0022]圖5是連接器的端子的一剖視圖。
[0023]圖6是連接器的支持元件的一剖視圖。
[0024]圖7是連接器的一放大的前視圖
[0025]圖8是基座的一剖視圖。
[0026]圖9是連接器制造方法的一流程圖。
[0027]圖10是連接器在制造過程中的一放大的前視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29]1:連接器
[0030]2:致動裝置
[0031]9:開口
[0032]21:端面
[0033]22:接壓部
[0034]23:突起部
[0035]25:接合部
[0036]26:前表面
[0037]28:接觸面
[0038]3:基座
[0039]30:收容部
[0040]31:保持部
[0041]32:壁面
[0042]33:曲面
[0043]34:斜面
[0044]35:收容凸部
[0045]4:端子
[0046]42:上臂部
[0047]43:鉤部
[0048]44a、44b:下臂部
[0049]45a、45b:接觸點
[0050]5:支持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51]下面參照圖1至圖10對實施本發明的方式(下面稱為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在各圖中,Xl和X2表示的方向分別為左方和右方,Yl和Y2表示的方向分別為前方和后方,Zl和Z2表示的方向分別為上方和下方。
[0052]圖1是連接器I的一立體圖。如圖所示,連接器I包括一致動裝置2以及一基座3。致動裝置2可由例如尼龍基樹脂制成,且保持在一基座3內部。基座3可由例如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制成,且包括在前側的一收容部30,收容部30為收容致動裝置2的一空間。基座3能夠從前方收容扁平配線(未示出)。
[0053]圖2是連接器I的一俯視圖。如圖所示,多個端子4沿左右方向以一設定的間距并排插設。兩個支持元件5也插入到挾持所述多個端子4的左右的外側。所述多個端子4和所述兩個支持元件5可由金屬制成。
[0054]由于致動裝置2在上下方向挾持在所述多個端子4和所述兩個支持元件5之間,所以避免致動裝置2與連接器I脫離。這里,致動裝置2能夠繞接合部25轉動,接合部25接合下述的端子4的鉤部43。操作者能夠向上拉動致動裝置2,然后向下推致動裝置2到前方。更具體地,下推致動裝置2以使致動裝置2與基座3大體平行并收容于基座3的收容部30內(閉合姿勢,參照圖1和圖2),或者拉出致動裝置2以使致動裝置2與基座3大體垂直(打開姿勢,圖中未示出)。處于閉合姿勢的致動裝置2由插入基座3的支持元件5從下方支持。
[0055]圖3是圖2的一部分的一放大圖。如圖所示,端面21包括:一接壓部22,從端面21突出;一突起部23,其突出長度小于接壓部22的突出長度,且突起部23也從端面21突出。盡管圖中未示出,一接壓部22和一突起部23也形成于致動裝置2的相對側的端面21上。換句話說,致動裝置2具有兩個接壓部22和兩個突起部23,致動裝置的左右方向的相對側的兩個端面21上均形成一個接壓部22和一個突起部23。
[0056]圖4是致動裝置2的一側視圖。如圖所示,形成于致動裝置2的一端面21的各突起部23位于接壓部22的下方的后側。
[0057]如圖3和圖4所示,各接壓部22具有沿面向端面21的方向且以一斜度向后延伸的一傾斜部22a。各突起部23也具有沿面向端面21的方向且以一斜度向后延伸的一傾斜部23a。在連接器I的制造過程中,致動裝置2從基座3的前側插入。此時,形成于致動裝置2的左右兩側的接壓部22和突起部23分別具有將致動裝置2導引到基座3的收容部30中的傾斜部22a和傾斜部23a。換句話說,這些斜面使致動裝置2更容易地被插入。
[0058]圖5是連接器I的一剖視圖,且該剖視圖沿圖2的線V-V作出。如圖所示,所述多個端子4插入基座3。各端子4具有:一支柱部(未示出),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設置于基座3的后側;一上臂部42,從支柱部向前延伸;以及下臂部44a、44b,設置于上臂部42下側且從支柱部向前延伸。
[0059]一鉤部43形成于各端子4的上臂部42的前端。致動裝置2具有用于接合鉤部43的接合部25,且接合部25設置于上臂部42的下側以被鉤部43捕捉。在下面的說明中,各接合部25的至少一部分已進入形成于各鉤部43下側的凹部的狀態稱為接合狀態。另外,各接合部25未進入各鉤部43的凹部的狀態稱為脫離狀態。
[0060]當致動裝置2的接合部25已接合端子4的鉤部43時,致動裝置2能夠繞接合部25旋轉。然后操作者能夠將致動裝置2下推到閉合姿勢或向上拉動到打開姿勢。在以下的說明中,當接合部25接合端子4的鉤部43且致動裝置2自身處于閉合位置時致動裝置2所處的位置稱為連接器I這個產品的規定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的規定位置對應于本發明的第一位置。
[0061]一開口 9形成于基座3的前側,且開口 9能夠收容已插入的扁平配線(未示出)。當扁平配線插入基座3后。各上臂部42處于所述扁平配線的上方,而各下臂部44a、44b處于所述扁平配線的下方。下臂部44a、44b分別具有用于接觸所述扁平配線的接觸點45a、45b。
[0062]所述扁平配線被插入到基座3內,將致動裝置2從打開姿勢下推到閉合姿勢,且所述扁平配線被下推到與致動裝置2的前表面26壓靠。這樣,固定所述扁平配線并防止所述扁平配線與連接器I脫離,且從下方接觸所述扁平配線的觸點45a、45b與連接器I建立電連接。
[0063]圖6是連接器I的一剖視圖,且該剖視圖沿圖2的線V1-VI作出。如圖所示,支持元件5插入到基座3內。支持元件5設置于致動裝置2的端面21附近的下側,且通過在端面21處與相對于端面21大體垂直擴展(widen)的接觸面28接觸而從下方支持致動裝置2。這樣,處于該產品的規定位置的致動裝置2經由接合部25被端子4的鉤部43從上側鉤住且由支持元件5從下側支持,從而使致動裝置2被固定在基座3內。
[0064]圖7是從連接器I前方觀察到的一部分的一放大圖。另外,圖8是基座3的一剖視圖,且該剖視圖沿圖7的線VII1-VIII作出。如圖7所示,各接壓部22沿遠離端面21的方向類似于山形突出。從端面21到所述山形的頂點的長度(接壓部22的突出長度)大于突起部23的突出長度。
[0065]如圖7和圖8所示,基座3在收容部30內側的相互面對的左右面上具有兩個保持部31。更具體地,各保持部31具有:一壁面32,面向在閉合姿勢時的致動裝置2的一端面21; —斜面32a,從壁面32向前且沿遠離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的方向傾斜;以及一曲面33,從壁面32凹設。這里,曲面33形成于壁面32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壁面32對應于本發明的“第一表面”,而曲面33對應于本發明的“第二表面”。
[0066]在閉合姿勢時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的位置沿左右方向遠離基座3的曲面33,且在閉合姿勢時致動裝置2的突起部23的位置沿左右方向遠離基座3的壁面32。換句話說,基座3的保持部31形成為當致動裝置2在規定位置時使接壓部22和突起部23不會受到壓力。
[0067]由于在閉合姿勢時形成于致動裝置2的左右側的接壓部22和突起部23不會壓靠在形成于基座3的左右側的保持部31上,所以當致動裝置2由于回流焊過程產生的高溫而臨時膨脹到基座3內時,接壓部22和突起部23不會過度擠壓保持部31。換句話說,避免基座3上的兩個保持部31相互遠離地移動且保持連接器I的平整性。
[0068]即使當致動裝置2由于振動向收容部30內部的左右側移動時,致動裝置2的突起部23接觸設置于基座3的保持部31上的壁面32,且阻止致動裝置2在收容部30內移動過大。
[0069]一收容凸部35形成于基座3上的各保持部31的上方,且各收容凸部35沿致動裝置2在閉合姿勢時的方向突出。當操作者將致動裝置2上推到打開姿勢(S卩,向上移動致動裝置2)時,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接觸收容凸部35,然后向上移動并越過收容凸部35的上方。因為當致動裝置2由于振動而在收容部30內部豎直地上下移動時,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接觸收容凸部35,所以致動裝置2保持收容在收容部30內(即保持在閉合姿勢)。
[0070]另外,在連接器I的制造過程中,致動裝置2從前側插入基座3。因為此時壓靠在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上的保持部31具有斜面32a,所以致動裝置2能被容易地導引到收容部30內。換句話說,致動裝置2能夠被容易地插入。
[0071]以下為連接器I的制造方法的詳細說明。圖9是示出連接器I的制造方法的一流程圖。如圖所示,連接器I的制造方法包括將端子4插入基座3內的步驟(步驟S01)、將致動裝置2插入基座3內的步驟(步驟S02)以及將致動裝置2上推的步驟(步驟S03)。
[0072]在將致動裝置2插入基座3內的步驟(步驟S02)中,致動裝置2插入到基座3中的一臨時保持位置。
[0073]圖10是連接器I在制造過程中的一前視圖的一部分的一放大圖。如圖所示,在步驟S02中,基座3收容插入的致動裝置2的臨時保持位置定義為處于致動裝置2在閉合姿勢(SP,規定位置)的位置的下方。換句話說,臨時保持位置為當致動裝置2的接合部25(參照圖5)未接合端子4的鉤部43(參照圖5)時致動裝置2的位置。這里,基座3的保持部31(更具體地,為壁面32)形成為使當致動裝置2在臨時保持位置時,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壓靠保持部31。
[0074]然后,在步驟S03中,致動裝置2從基座3中的臨時保持位置被向上推動,且移動到接合部25接合鉤部43(參照圖7)的規定位置。更具體地,在步驟S03中,插入臨時保持位置的致動裝置2被插入基座3中的支持元件5從下方向上推動。
[0075]在致動裝置2插入到臨時保持位置(參照圖10)后,致動裝置2的接合部25不會立即接合端子4上的鉤部43。然而,因為致動裝置2經由兩個接壓部22被兩個保持部31(各保持部31形成于基座3的左右兩側,各接壓部22形成于致動裝置2的左右端面21上)壓靠,所以致動裝置2被臨時保持在臨時保持位置且避免與連接器I脫離。
[0076]當致動裝置2被上推到所述規定位置時(參照圖7),基座3的保持部31不再壓靠致動裝置2的接壓部22。結果,當致動裝置2在基座3內膨脹時接壓部22不會過度擠壓保持部31,保持連接器I的平整性。
[0077]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還可以有多種的變形。本說明書中公開的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且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作出保持本發明的精神并在本發明的范圍內的變形。附圖中各部件的寬度、厚度及形狀都是示意的表示,且不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解釋。
【主權項】
1.一種連接器,包括: 一基座,能夠收容從前側插入的扁平配線; 多個端子,保持在所述基座內,各端子具有設置在所述扁平配線上方的一臂部;以及 一致動裝置,用于下壓在所述扁平配線上,所述致動裝置具有:接合部,用于接合形成于各臂部的一鉤部;以及兩個接壓部,形成于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對的兩側的兩個端面上; 所述基座具有在相對的左右兩側挾持所述致動裝置的兩個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分別壓靠所述致動裝置處于一第二位置時的接壓部但所述保持部不會壓靠所述致動裝置處于一第一位置時的接壓部,當所述接合部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為所述第一位置,而所述接合部未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為所述第二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致動裝置的接合部位于所述鉤部的下方并被所述鉤部捕捉,且所述第二位置定義在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 各保持部具有:一第一表面,面向所述致動裝置的一端面;以及一第二表面,相對所述第一表面凹設; 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致動裝置的各接壓部壓靠保持部的第一表面,而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致動裝置的各接壓部不會壓靠保持部的第一表面并遠離保持部的第二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第二表面形成于相應的第一表面的上方。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各保持部還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前方且沿遠離所述致動裝置的接壓部的方向傾斜的一斜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致動裝置的各接壓部從所述端面突出。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致動裝置還具有從各端面突出的一突起部,且所述突起部的突出長度小于所述接壓部的突出長度,且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致動裝置的各突起部不會壓靠保持部的第一表面而是與所述第一表面分離。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基座還具有在各保持部上側的一凸部,且當所述致動裝置向上移動時,所述致動裝置的接壓部壓靠一凸部。9.一種連接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驟: 將多個端子插入一基座,各端子具有設置于扁平配線上方的一臂部,所述基座能夠收容從前側插入的扁平配線且在左右兩側具有彼此相對的兩個保持部; 插入一致動裝置,所述致動裝置用于下壓在所述扁平配線上且具有:接合部,用于接合形成于所述臂部的多個鉤部;以及兩個接壓部,分別形成于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對的兩側的兩個端面上;所述致動裝置被插入到所述基座內的一第二位置;以及 將所述致動裝置推動到所述基座內的一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為當所述接合部未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且為當所述保持部壓靠所述接壓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以及 所述第一位置為當所述接合部接合所述鉤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且為當所述保持部未壓靠所述接壓部時所述致動裝置的位置。
【文檔編號】H01R43/20GK106058572SQ201610196259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公開號201610196259.7, CN 106058572 A, CN 106058572A, CN 201610196259, CN-A-106058572, CN106058572 A, CN106058572A, CN201610196259, CN201610196259.7
【發明人】淺沼純一
【申請人】莫列斯有限公司
網(wang)友詢問(wen)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