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干電池擴充套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813222閱讀:236來源:國知(zhi)局
專利名稱:干電池擴充套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擴大干電池適用范圍的干電池擴充套組,由此可令小號干電池套入與較大干電池同徑的筒體內,使之適用于較大的電池槽,以增加小號干電池的使用范圍,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由于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物品均利用電力來做其動力來源,而部份較小形的物品,如收錄音機、時鐘、手電筒…等物品,因為各自的需要而使用已貯存電能的干電池,其中,為了配合各種物品的大小,因此一般圓柱形干電池常見的型號有1號電池(國際通用標準SIZE D)、2號電池(C)、5號電池(AA)及7號電池(AAA)等,而不論型號為何其電壓均相等(約為1.5V),且各型號的干電池不論是直徑或高度均不一樣,故一般干電池無法用于不同型號的電池槽內。
由于目前各種電器中以使用5、7號電池為主,因此一般家庭均會備有這兩種規格的電池,但當使用者需臨時使用1、2號電池時,卻常常因此無法使用,而需另行出門購買,如遇臺風天或深夜停電時,外出購買不僅不方便且易發生危險,且由于目前生活方式趨向于批量購售,以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因此當有些使用者購買了整盒的5、7號電池,由于小號電池無法運用于大號電池槽,故使用者需為部份器具購買大號電池,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擴大小號電池使用范圍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主要是由數個外徑配合不同型號干電池的筒體所組成,且各筒體的內徑恰可供較外徑小一號的干電池穿置,又其中大、小號筒體底部形成有一穿設導電片的底板,而底板的厚度恰可令2號、7號電池于套入大、小號筒體后,與1號及5號干電池等高,藉此令較小號的干電池套設于不同的筒體后,可有效的運用于較大的電池槽內,令小號電池可獲得充分的利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數個大小不一的筒體所組成,其中筒體的外徑與相應的干電池相同,且筒體內部形成有一與較小干電池等徑的內孔,又部份筒體內孔底部形成有底板,而底板的厚度恰可令置入內孔的干電池與相應干電池等高。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優點和積極效果非常明顯。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經本實用新型可令小號干電池套設于不同筒體的特殊設計,可使較小號干電池有效的運用于較大的干電池槽內,除可有效降低干電池的購買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之外,同時具有下列優點及實用價值,如(一)便于取出干電池等由于各廠電池大小直徑不一,易造成使用者不易取出深孔式干電池孔內干電池的困擾,而本實用新型于筒體周緣上形成有貫穿的長弧槽,藉此令使用者可以尖物插入,而將內部的干電池推出。
(二)便于辨認筒體周緣設有點字槽,可供盲人有效的辨別出電池的型號,減少其錯誤組裝的可能性。
(三)便于選擇一般干電池器具,因設計者所設計的電池槽僅能供相對尺寸的干電池使用,如1號的電池槽即無法使用2號、5號及7號的干電池,而令使用者使用干電池時受限于器具本身的設計,而無法靈活使用干電池,而本實用新型即針對此項缺陷,讓使用者能依自己所使用的時間、用法及手上所擁有的干電池,能多重選擇,減少干電池損失。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特征及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式樣及其相對關系。
圖2是本實用新型2號電池筒體的實施例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5號電池筒體的實施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7號電池筒體的實施例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使用7號干電池的一實施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使用7號干電池的另一實施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使用5號干電池的一實施例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2號電池筒體另一型態的立體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2號電池筒體另一型態的實施例剖視圖。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可令小號電池擴充至大號電池的干電池擴充套組,首先請參看圖1所示,該擴充套組主要是由數個大小不一的筒體1、2及3所組成;請同時參看圖1、2所示,其中大筒體1的外徑與1號干電池的外徑相同,且該中空大筒體1內部形成有一內孔11,該內孔11恰可供套設中筒體2,且該內孔11的內徑較2號干電池4的外徑略大,而令2號干電池4恰可設置于大筒體1的內孔11中,又該大筒體1于內孔11底部形成有一底板12,該底板12的厚度恰可令2號干電池4套入后的高度與1號干電池等高,該底板12夾設有一上、下連通的導電片13,供相鄰干電池的正、負極相互連通,而令2號干電池4可運用于1號的干電池槽內,另該大筒體1的周緣形成有一軸向的貫穿長弧槽14,該長弧槽14的底部恰與底板13上緣平齊,用以供使用者將大筒體1內的2號干電池4推出,又大筒體1外周緣形成有一內凹的點字槽15,該點字槽15內形成有點字凸點,供盲人辨別干電池型號之用。
又請同時參看圖1、3所示,該中筒體2的外徑與2號干電池4的外徑相同,使筒體2恰可設置于大筒體1的內孔11中,又該中空筒體2內部形成有一內孔21,其中內孔21的內徑較5號干電池5的外徑略大,而令5號干電池5恰可設置于中筒體2的內孔21,而令5號干電池5可運用于2號的干電池槽內,又中筒體2外周緣形成有一內凹的點字槽22,該點字槽22內形成有點字凸點,供盲人辨別干電池型號之用。
另請同時參看圖1、4所示,其中小筒體3的外徑與5號干電池5的外徑相同,且恰可設置于筒體2的內孔21內,又該中空小筒體3內部形成有一內孔31,其中內孔31的內徑較7號干電池6的外徑略大,而令7號干電池6恰可設置于小筒體3的內孔31,又該小筒體3于內孔31底部形成有一底板32,又該底板32的厚度恰可令7號干電池6套入后的高度與5號干電池等高,該底板32夾設有一上、下連通的導電片33,令7號干電池6可運用于5號的干電池槽內,另該小筒體3的周緣形成有一軸向的貫穿長弧槽34,該長弧槽34的底部恰與底板33上緣平齊,用以供使用者將小筒體3內的7號干電池6推出,又小筒體3外周緣形成有一內凹的點字槽35,該點字槽35內形成有點字凸點,作用同上。
又本實用新型并可令7號干電池運用于2號的干電池槽,其如圖5所示,將7號干電池置于小筒體3內,再將中筒體2置于小筒體3外,而令其與2號干電池的外徑及高度相同,并通過筒體3底板32的導電片33與相鄰正、負極互通,而令7號干電池6可當2號干電池用。
再者,本實用新型亦可令7號干電池運用于1號的干電池槽中,其如圖6所示,將7號干電池置于小筒體3內,再將中筒體2置于小筒體3外,再將中筒體2置于大筒體1內,而令其與1號干電池的外徑及高度相同,并通過大、小筒體1、3底板12、32的導電片13、33與相鄰正、負極互通,而令7號干電池6可當1號干電池用。
另,本實用新型并可令5號干電池運用于1號的干電池槽內,其如圖7所示,將5號干電池置于中筒體2內,再將中筒體2置于大筒體1內,而令其與1號干電池的外徑及高度相同,并通過大筒體1底板12的導電片13與相鄰正、負極互通,而令干電池5可當1號干電池用。
又本實用新型的中筒體2亦可有另一型態的實施方式,如圖8所示,中筒體2環壁底面形成有一嵌環槽25,該嵌環槽25用來供嵌設一導電板26,其中導電板26是由其周緣的嵌環片260插設于中筒體2的嵌環槽25上,藉以增加5號干電池置于中筒體2內的導電面積,以防止因負極彈簧較大,而不與干電池底部連通的問題,如圖9所示,即為其組成后的剖視圖,另導電板26底面形成有一穿孔27,便于使用者由底部將干電池推出。
權利要求1.一種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數個大小不一的筒體所組成,其中筒體的外徑與相應的干電池相同,且筒體內部形成有一與較小干電池等徑的內孔,又部份筒體內孔底部形成有底板,而底板的厚度恰可令置入內孔的干電池與相應干電池等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大筒體的外徑與1號干電池的外徑相同,且該大筒體內部形成恰可供套設2號干電池的內孔,又該大筒體底部形成有一底板,而底板的厚度恰可令2號干電池套入后的高度與1號干電池等高,且該底板上設一貫穿的導電片,供相鄰的干電池正、負極相互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中筒體的外徑與2號干電池的外徑相同,且該中筒體恰可設置于大筒體內,又該中筒體內部形成有一內孔,其中內孔恰可供5號干電池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小筒體的外徑與5號干電池的外徑相同,且恰可設置于中筒體內,又小筒體內恰可供7號干電池設置,又該筒體底部形成有一底板,而該底板的厚度恰可令7號干電池套入后的高度與5號干電池等高,且該底板夾設有一上、下連通的導電片,供相鄰的干電池正、負極相互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大、小筒體的周緣形成有一軸向的貫穿長弧槽,且該長弧槽底部與大、小筒體底板上緣平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大、中及小筒體外周緣形成有一內凹的點字槽,該點字槽內形成有點字凸點。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中筒體環壁底面可形成有一嵌環槽,且嵌環槽可供插設一具嵌環片的導電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特征在于其中中筒體導電板的底面形成有一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干電池擴充套組,尤指一種可令較小號干電池套用于較大號電池槽的干電池擴充套組,其主要是由數個大小不一且呈圓柱形的中空筒體所構成,各筒體內、外徑恰與不同的干電池同徑,且外徑恰較內徑大一號,又部分筒體底部形成有一穿設銅片的底板,且底板的厚度恰可令較小號干電池套入對應筒體后,使其高度與較大號干電池等高,藉此令較小的干電池可套用于較大的干電槽內,提高小號干電池的適用范圍。
文檔編號H01M2/10GK2254590SQ9620849
公開日1997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1996年3月29日
發明者王在清 申請人:王在清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