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底座及具有該底座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電子裝置正不斷往小型化及輕薄化的方向發展。部分電子裝置如瘦客戶端常常采用主機與底座結合的連接方式,通過在底座內設置一些電子元件來減小主機的體積。然而,這種主機與底座的結合結構通常較為復雜,不便于拆卸,從而給用戶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技術實現要素: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底座及具有該底座的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底座,用于固定一電子裝置的本體,該底座包括一殼體,該底座還包括一部分外露于殼體的連接器,該連接器與電子裝置本體上的觸點電性連接;該底座還包括部分外露于該殼體的一第一卡勾部與一第二卡勾部,該第一卡勾部與第二卡勾部外露于該殼體的部分卡合于電子裝置的本體。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本體及上述的底座,該本體的底部設置有多個觸點,該多個觸點與該底座上的連接器電性連接。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底座及具有該底座的電子裝置采用卡勾結構使電子裝置的本體與底座固定連接,結構簡單且便于拆卸,給用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的電子裝置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電子裝置的本體的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電子裝置的底座的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電子裝置的底座的分解圖。圖5為圖3中的電子裝置的底座的內部示意圖。圖6為圖1中的電子裝置沿圖1中v-v方向的部分截面圖。圖7為圖3中的電子裝置的底座沿圖3中vii-vii方向的截面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電子裝置1本體10底部11觸點110開口111擋板112底座20殼體21上表面210側壁211收容槽212底殼213連接器22彈簧頂針220第一卡勾部23推動部230凹槽2300第一連接板231第一通孔2310第一卡勾232第三卡勾233第二卡勾部24第二連接板240第二通孔2400狹槽2401底板2402開口2403第二卡勾241第四卡勾242按鍵25操作部250抵持部251第二彈簧252連動部26第一固定柱260第二固定柱261插銷27第一彈簧270卡持部271連接部272頂部273第三彈簧28彈塊29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考圖1,其示出了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的電子裝置1的整體示意圖。該電子裝置1包括一本體10及一用于固定該本體10的底座20。請一并參考圖2及圖3,該本體10在底部11上設置有多個觸點110。該底座20包括一殼體21及一連接器22。該連接器22收容于殼體21內并部分外露于該殼體21。該多個觸點110與該連接器22電性連接,從而使得該本體10與該底座20電性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器22包括多個部分外露于該殼體21的彈簧頂針220。該本體10上的每一觸點110與該連接器22上的一彈簧頂針220接觸。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彈簧頂針220與該觸點110的數量均為十個。該本體10的底部11上還開設有兩個開口111及用于遮蓋開口111的兩個擋板112。該擋板112的一端與該開口111的邊緣樞軸連接。該底座20還包括一第一卡勾部23及一第二卡勾部24。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收容于該殼體21內并部分外露于該殼體21。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外露于該殼體21的部分分別穿過一開口111而卡合于該本體10,從而將該本體10固定于該底座20上。請一并參考圖3及圖4,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底座20的殼體21呈凹型,其包括一上表面210、兩個側壁211及一底殼213。當該本體10固定于該底座20上時,該本體10的底部11與該殼體21的上表面210接觸。該殼體21在一側壁211上開設有一收容槽212。該第一卡勾部23包括一推動部230、一第一連接板231及一第一卡勾232。該第二卡勾部24包括一第二連接板240及一第二卡勾241。該第一卡勾232及該第二卡勾241均部分外露于該殼體21,且分別穿過該本體10的底部11上的開口111而與該本體10的底部11卡合。該推動部230上開設有一v字型的凹槽2300。如圖4所示,該底座20還包括一按鍵25、一收容于該殼體21內的連動部26及部分外露于該殼體21的插銷27。該按鍵25收容于該收容槽212內。該按鍵25包括一操作部250及一抵持部251。該操作部250用于供用戶按壓。該抵持部251與該凹槽2300內的一斜面相抵觸。該抵持部251上還套設有一第二彈簧252。該連動部26的一端固定于該第一卡勾部23上,另一端固定于該第二卡勾部24上。具體的,該連動部26的一端設置有一第一固定柱260,另一端設置有一第二固定柱261。該第一卡勾部23的第一連接板231上開設有一第一通孔2310,該第二卡勾部24的第二連接板240上開設有一第二通孔2400。該第一固定柱260穿過該第一通孔2310而固定于該第一卡勾部23上,該第二固定柱261穿過該第二通孔2400而固定于該第二卡勾部24上。請一并參考圖4及圖5,該插銷27與一第一彈簧270固定連接。當該第一卡勾232與第二卡勾241卡合于電子裝置1的本體10時,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相配合而卡持住該插銷27并壓縮該第一彈簧270。具體的,該插銷27包括一卡持部271、一連接部272及一頂部273。該卡持部271設置于該連接部272的底端。該頂部273從該殼體21的上表面210外露于該殼體21,并與該主體10的底部11接觸。該第一彈簧270的一端與該卡持部271固定連接,另一端固定于該底殼213上。該第二卡勾部24的第二連接板240上還開設有一狹槽2401。該狹槽2401包括一底板2402及一開口2403。該第一連接板231及該底板2402共同卡持該卡持部271,并將該第一彈簧270向靠近該底殼213的方向壓縮。請參考圖6,進一步地,該第一卡勾部23在該第一連接板231的下表面設置有一第三卡勾233,該第二卡勾部24在該第二連接板240的下表面設置有一第四卡勾242。該底座20還包括一第三彈簧28。該第三彈簧28的一端套設于該第三卡勾233上,另一端套設于該第四卡勾242上。如圖3所示,進一步地,該底座20還在該殼體21的上表面210上設置有多個彈塊29。其中,該多個彈塊29由彈性材料制成。當該本體10固定于該底座20上時,對該多個彈塊29施加有壓力。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彈塊29的數量為四個。請一并參考圖5、圖6及圖7,當用戶需要將該本體10從該底座20上拆卸下來時,可施加一按壓力于該按鍵25的操作部250上,該按鍵25的抵持部251在該按壓力的作用下驅動該第一卡勾部23向右移動。該第一卡勾部23向右移動可帶動該連動部26與該第一固定柱260對應的一端向右移動。由于該連動部26同時固定于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上,從而該連動部26與該第二固定柱261對應的一端可驅動該第二卡勾部24向左移動。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背向移動直至該第一卡勾232與該第二卡勾241脫離與該本體10的卡合。此時,該第一卡勾部23的第一連接板231與該第二卡勾部24的底板2402不再卡持該插銷27的卡持部271,同時也不再壓縮該第一彈簧270。然后,用戶可放松該按鍵25,該按鍵25在第二彈簧252的彈力作用下復位。該插銷27在該第一彈簧270恢復形變的彈力作用下從該第二卡勾部24的開口2403處向上移動而抵持住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使得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保持開啟狀態,同時還將該本體10向上頂起。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多個彈簧頂針220與該多個彈塊29也可產生恢復形變的彈力而輔助頂起該本體10。在該插銷27、該多個彈簧頂針220與該多個彈塊29將該本體10頂起后,用戶可將該本體10從該底座20上取出。當用戶需要將本體10固定安裝于該底座20上時,可將該本體10的擋板112分別對準該第一卡勾232及該第二卡勾241并下壓。該第一卡勾232及該第二卡勾241可推開該擋板112而從該本體10的開口111處進入該本體10。該本體10在下壓的過程中驅動該插銷27向下移動而不再抵持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此時用戶可松開該本體10,由于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在背向移動時拉伸了該第三彈簧28,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可在該第三彈簧28恢復形變的彈力作用下相向移動直至該第一卡勾232及該第二卡勾241卡合于該本體10。此時,該第一卡勾部23及該第二卡勾部24繼續共同卡持該插銷27并壓縮該第一彈簧270。此時,該本體10被固定安裝于該底座20上。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