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配線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安裝于排列多個具有正極和負極的電極端子(12)的單電池(11)而成的單電池組(10)的電池配線模塊(20)具備:多個母線(21),與電極端子(12)連接;以及絕緣樹脂制的樹脂保護件(30),具有保持母線(21)的第二保持部(83)。母線(21)具有倒角狀的角部(21A)。在第二保持部(83)設有包圍母線(21)的周緣的包圍壁(84)。在包圍壁(84)的內壁突出形成有第二防脫突部(85),在第二防脫突部(85)設有以覆蓋母線(21)的倒角狀的角部(21A)的方式配置來防止母線(21)脫出的能夠撓曲變形的彈性片(85B)。
【專利說明】電池配線模塊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電池配線模塊。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動機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用的電池模塊中,排列配置有具有正極和負極的電極端子的多個單電池。在這樣的電池模塊中,通過母線等連接部件將正極的電極端子(正極端子)與負極的電極端子(負極端子)連接起來,從而將多個單電池電連接。
[0003]為了將多個單電池電連接,例如,采用專利文獻I記載的電池配線模塊。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8955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8]在上述專利文獻I記載的電池配線模塊中,具備多個樹脂制的保持單元,所述保持單元具有保持母線的保持部。母線形成為從上方插入到保持單元的保持部而被收納,將收納母線的保持單元配置在形成有單電池的電極端子的端子形成面并將各母線與電極端子連接。
[0009]在該電池配線模塊中,在保持單元的保持部設有用于防止從上方插入的母線脫出的卡定突部(參照專利文獻I的圖3)。該卡定突部形成于在形成于保持部的上下方向的兩根狹縫之間形成的彈性片的端部。即,在保持部設有狹縫,因此在狹縫部分,將母線等連接部件保持成露出的狀態。因此,擔心因露出狀態的連接部件與配置在電池周邊的由導電性材料構成的部件等的接觸而導致短路的發生。
[0010]本發明基于以上情況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配線模塊,防止了因連接部件與在單電池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011]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2]作為解決上述課題的方案,本發明為一種電池配線模塊,安裝于排列多個具有正極和負極的電極端子的單電池而成的單電池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配線模塊具備與所述電極端子連接的多個連接部件以及具有保持所述連接部件的保持部的絕緣樹脂制的樹脂保護件,所述連接部件具有倒角狀的角部,在所述保持部設有包圍所述連接部件的周緣的包圍壁,在所述包圍壁的內壁突出形成有防脫突部,在所述防脫突部設置有以覆蓋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倒角狀的角部的方式配置來防止所述連接部件脫出的能夠撓曲變形的彈性片。
[0013]在本發明中,在樹脂保護件的保持部的包圍壁的內壁形成有防脫突部,在所述防脫突部設有以覆蓋連接部件的倒角狀的角部的方式配置的彈性片。即,在本發明中,在突出形成于包圍壁的內壁的防脫突部設有彈性片,因此即使在包圍壁的外壁未形成狹縫等缺口部分,也能夠設置用于防止連接部件的脫出的結構。其結果是,根據本發明,連接部件不會從樹脂保護件的保持部露出,因此能夠提供一種電池配線模塊,防止了因連接部件與在單電池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014]而且,在本發明中,與連接部件的倒角狀的角部對應地形成有防脫突部,因此只要將連接部件的角部形成為倒角狀,并且形成為使保持部的內壁中與連接部件的倒角狀的角部對應的部分突出的形狀即可。因此,根據本發明,不僅連接部件不需要特別的加工,而且節省空間。
[0015]本發明可以為以下的結構。
[0016]優選的是,在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包圍壁,設有以覆蓋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角部以外的部分的方式配置的防脫部,在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包圍壁的外側,與所述防脫部對應地形成有保持所述連接部件的絕緣狀態的絕緣保持部。
[0017]通過這樣的結構,即使為了在保持部設置用于防止連接部件脫出的防脫部而在保持部的包圍壁形成狹縫、缺口部分等,由于保持了連接部件的絕緣狀態,因此能夠既實現防脫,又防止因連接部件與在單電池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而且,通過上述結構,在保持部設有多個用于防脫的結構,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連接部件脫出。
[0018]優選的是,在所述保持部能夠與所述連接部件一起收納電壓檢測端子,在所述包圍壁的內壁突出設置或者凹陷設置有通過卡定所述電壓檢測端子來防止所述連接部件脫出的端子卡定部。
[0019]通過這樣的結構,通過將電壓檢測端子卡定在形成于包圍壁的端子卡定部,防止連接部件相對于保持部脫出,因此能夠使一個部件具備兩種功能。而且,端子卡定部突出設置或者凹陷設置于包圍壁的內壁,因此連接部件和電壓檢測端子不會從包圍壁露出,因此既能夠保持絕緣性,又能夠防止因與在單電池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020]發明效果
[0021]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電池配線模塊,防止了以連接部件與在電池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實施方式I的電池模塊的俯視圖。
[0023]圖2是第二保持單元的立體圖。
[0024]圖3是第二保持單元的俯視圖。
[0025]圖4是示出第二保持單元的卡定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體圖。
[0026]圖5是第一保持單元的立體圖。
[0027]圖6是第一保持單元的俯視圖。
[0028]圖7是第一保持單元的側視圖。
[0029]圖8是插入連接部件前的第一保持單元的俯視圖。
[0030]圖9是插入連接部件前的第一保持單元的后視圖。
[0031]圖10是圖6的A-A線的剖視圖。
[0032]圖11是圖6的B-B線的剖視圖。
[0033]圖12是插入連接部件前的第一保持單元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0034]圖13是插入連接部件前的第一保持單元的主要部分放大后視圖。
[0035]圖14是圖6的C-C線的剖視圖。
[0036]圖15是第一保持單元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實施方式1>
[0038]參照圖1至圖15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I。本實施方式的電池配線模塊20安裝于由具有正極和負極的電極端子12的多個單電池11排列而成的單電池組10。另外,在圖1中,示出了單電池組10的一部分(7個單電池)。以下,將正極的電極端子12稱為正極端子12A,將負極的電極端子12稱為負極端子12B,在統稱兩者時稱為電極端子12。
[0039]將本實施方式的電池配線模塊20安裝在單電池組10而成的電池模塊M例如作為電動機動車或者混合動力機動車等車輛(未圖示)的驅動源使用。構成單電池組10的多個單電池11通過借助電池配線模塊20將不同的單電池11的正極端子12A和負極端子12B電連接而串聯連接在一起。在下面的說明中,將圖4、圖7、圖10和圖11中的上方作為上方、下方作為下方。
[0040](單電池11)
[0041]單電池11形成為扁平的長方體形狀。如圖1所示,在單電池11的上表面IlA形成有正極端子12A和負極端子12B。電極端子12具備由金屬板材構成的底座(未圖示)和從底座朝向上方呈圓桿狀地突出的電極柱13B。在電極柱13B的表面形成有未圖示的螺紋牙。
[0042]多個單電池11以使相鄰的單電池11的電極端子12的極性不同的方式(以正極端子12A與負極端子12B交替地配置的方式)排列。電極柱13B插通于母線21 (連接部件的一例)的貫通孔23,通過未圖示的螺紋部件的螺合而固定于母線21。而且,這些多個單電池11以構成單電池組10的方式由未圖示的保持件固定。
[0043](電池配線模塊20)
[0044]電池配線模塊20安裝在單電池組10的沿圖1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列的兩列電極端子12的列。電池配線模塊20具備:多個母線21,具有一對貫通孔23,所述一對貫通孔23供單電池11的正極端子12A和負極端子12B的電極柱13B分別插通并連接;多個電壓檢測端子25,與母線21連接并檢測單電池11的電壓;以及絕緣樹脂制的樹脂保護件30,具有保持母線21的保持部32、60、83。
[0045](樹脂保護件30)
[0046]樹脂保護件30將具有保持部32、60、83的保持單元31如圖1所示地沿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排列連結起來。對于保持單元31的連結結構的詳情在后面敘述。
[0047]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保持單元31由配置于端部的第一保持單元31A和第一保持單元31A以外的第二保持單元31B構成。配置在圖1的右端部的保持單元31為第一保持單元31A,圖1所示的其他保持單元31為第二保持單元31B。以下,按照第二保持單元31B、第一保持單元31A的順序進行說明。
[0048](第二保持單元31B)
[0049]如圖2和圖3所示,第二保持單元31B具備:保持部32,收納并保持母線21和電壓檢測端子25 ;導出槽45,導出與電壓檢測端子25連接的檢測電線W ;電線收納部50,收納從導出槽45導出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檢測電線W ;第一蓋部41,覆蓋保持部32 ;以及第二蓋部55,覆蓋電線收納部50。這些部件一體地形成。以下,對第二保持單元31B的各部件進行說明。
[0050](第二保持單元3IB的保持部32)
[0051]如圖3所示,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向上方開口,并且具備:壁部33(33A、33B、33C),以能夠收納母線21的方式保持圖2中的左側以外的三側;以及底壁33D,用于放置母線21。
[0052]如圖2所示,底壁33D部分地設于保持部32的大致中央部分、圖示左端部和圖示右端部,設置成既放置母線21的一部分又不妨礙母線21與電極端子12的電連接。
[0053]雖未詳細圖示,壁部33的高度尺寸被設定為,在電池配線模塊20與單電池組10連接的狀態下,比電極端子12的上端部高。由此,能夠抑制工具等與正極端子12A和負極端子12B接觸而使正極端子12A與負極端子12B經由工具等短路。
[0054]壁部33由下述部分構成:后壁33A,沿母線21的長度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2中的進深側的側緣配置;前壁33B,沿母線21的長度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2中的近前側的側緣配置;以及右側壁33C,沿母線21的寬度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2中的右側的側緣配置。在前壁33B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以貫通導出槽45的方式設置有將前壁33B分成兩部分的開口部333。以被開口部333分成兩部分的前壁33B中的圖2中右側的前壁33B作為右前壁331、圖2中左側的前壁33B作為左前壁332。
[0055]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保持部32,在母線21的短邊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2中的左側的側緣(左側緣21A)配置的部分成為未形成壁部33的敞開端34 (參照圖3)。從該敞開端34能夠將母線21沿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插入,從而作為母線插入部34發揮作用。
[0056]保持部32的右側壁33C作為保持與由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保持的母線21的絕緣狀態的絕緣壁33C發揮作用。
[0057]如圖2和圖3所示,在前壁33B和后壁33A的內壁分別向內側方向突出形成有多個防脫部35,所述多個防脫部35限制插入的母線21向上下方向的移動來進行防脫。
[0058]如圖2所示,在比后壁33A的中央靠敞開端34側(圖2中的左側)的區域,突出形成有引導部36,所述引導部36將從保持部32的敞開端34插入到保持部32內的母線21向插入方向的前方(右側壁33C側)引導。
[0059]在比后壁33A的中央靠右側壁33C側(圖2中的右側)的區域突出形成有端子卡定片37,所述端子卡定片37限制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上方的移動以及向母線21插入方向的前方(圖示右方)的移動。端子卡定片37沿母線21插入方向突出設置,在其下側能夠配置母線21和電壓檢測端子25。在端子卡定片37的母線21插入方向的前端設有卡定突部
38,通過該卡定突部38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詳情將后述)卡定。
[0060]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保持部32的后壁33A并未形成狹縫等供母線21露出到保持部32的外側的部分。因此,沿單電池的排列方向配置的后壁33A形成為能夠將母線21保持成不從保持部32露出的狀態,從而能夠防止因與工具等、周圍的金屬部件等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0061]如圖4所示,在保持部32的右前壁331從下端部向上方延伸地形成有兩條狹縫39B,在其間形成有彈性卡合片39A。在該彈性卡合片39A上下并列地設有卡定電壓檢測端子25的端子卡定爪39C以及卡定母線21的母線卡定爪39D。母線卡定爪39D相對于端子卡定爪39C偏向母線21插入方向的后方(在圖4中為右側)設置,但端子卡定爪39C和母線卡定爪39D以一部分彼此重疊的方式設置。
[0062]端子卡定爪39C通過與從上方插入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一突片28A (詳情將后述)抵接而向壁部33的外側方向彈性變形,但當電壓檢測端子25配置在比端子卡定爪39C的下端部靠下側時彈性復原,由此限制了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上方的移動。
[0063]母線卡定爪39D在從敞開端34插入的母線21的伸出部22A通過時向壁部33的外側方向彈性變形,但當配置母線21的凹部24時,母線卡定爪39D容納于該凹部24內而彈性復原,由此,母線21被母線卡定爪39D卡定。在本實施方式中,配置在母線21的凹部24的正上方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凹部29也被母線卡定爪39D卡定。
[0064](第一蓋部41)
[0065]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在保持部32經由從后壁33A的上端起相連的鉸接部40一體地設有第一蓋部41。第一蓋部41能夠以鉸接部40為軸中心轉動,在關閉第一蓋部41時,整個保持部32和一部分導出槽45被覆蓋。
[0066]如圖2和圖3所示,從第一蓋部41中的合蓋時配置在下側的面突出設置有一對第—^定片42。第—^定片42與第—^定槽46卡定,所述第—^定槽46形成于與設于導出槽45的寬度方向兩側的第二卡定槽47 (后述)相鄰的位置。在與一對第—^定片42相鄰的位置分別設有對相鄰的保持單元31的第一蓋部41進行連結的蓋部連結卡合片43和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詳情將后述。
[0067](導出槽45)`[0068]導出槽45是配置從保持部32導出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筒部26B和壓接于筒部26B的檢測電線W的部件,即將保持部32和電線收納部50連通的槽狀的部件。導出槽45形成為凹狀,其設于與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詳細來說,導出槽45被設置成貫通保持部32的前壁33B的開口部333而與保持部32連通,并且貫通電線收納部50的后側槽壁部52A (詳情將后述)的開口部52C而與電線收納部50連通。
[0069](電線收納部5O)
[0070]電線收納部50由沿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對槽壁部52和連接一對槽壁部52的底壁部53構成為剖面呈凹狀。通過將保持單元31彼此連結,電線收納部50連結在一起,形成在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上連通的一條槽(電線收納槽51)。
[0071]從各保持單元31的導出槽45導出的各檢測電線W彎曲成大致直角,并且被沿電線收納部50的延伸設置方向收納。收納于電線收納部50的多條檢測電線W被向未圖示的監控E⑶側導出。
[0072]在此,監控ECU搭載有微型計算機、元件等,是具有進行單電池11的電壓/電流/溫度等的檢測、進行單電池11的監控控制等的功能的公知的結構的ECU。
[0073]以一對槽壁部52中的導出槽45側的槽壁部52作為后側槽壁部52A,以另一個槽壁部52作為前側槽壁部52B。后側槽壁部52A與保持部32的前壁33B對應地設置,并且形成為即使母線21、電壓檢測端子25從形成于彈性片39A的兩側的狹縫39B、彈性片39A的下端與底壁33D之間的狹縫狀的缺口部分露出,也不會與配置在周邊的導電性的部件等接觸。
[0074]在后側槽壁部52A設有將后壁槽壁部分成兩部分的開口部52C,導出槽45貫通該開口部52C。在前側槽壁部52B經由鉸接部54相連地設置有覆蓋電線收納部50的第二蓋部55。
[0075](第二蓋部55)
[0076]如圖2和圖3所示,在電線收納部50經由從前側槽壁部52B的側面起相連的鉸接部54 —體地設有第二蓋部55。第二蓋部55能夠以鉸接部54為軸中心轉動,在關閉第二蓋部55時,整個電線收納部50被覆蓋(參照圖1)。在第二蓋部55的側緣延伸設置有延伸蓋部56,所述延伸蓋部56在合蓋時從上方覆蓋導出槽45,并且在該延伸蓋部56設有將第二蓋部55卡定的一對第二卡定片57。第二卡定片57從延伸蓋部56的寬度方向的兩側緣突出設置。第二卡定片57被設于導出槽45的寬度方向兩側的第二卡定槽47卡定。
[0077]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關閉第二蓋部55后關閉第一蓋部41時,第二蓋部55的延伸蓋部56的一部分與第一蓋部41的一部分重合,導出槽45成為由第二蓋部55的延伸蓋部56和第一蓋部41兩重加蓋的狀態。由此,能夠維持保持單元31的上部整個區域由蓋部41、55覆蓋的狀態。
[0078](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連結結構)
[0079]接下來,對用于將相鄰的保持單元31彼此連結的連結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和圖3所示,在與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一對第一卡定槽46相鄰的位置,設有將相鄰的保持單元31彼此連結的連結卡合爪48和能夠與連結卡合爪48卡合的連結卡合凹部49。在圖示右側的第—^定槽46的右側設有連結卡合爪48,在圖示左側的第—^定槽46的左側設有連結卡合凹部49。`[0080]當將相鄰的保持單元31中一個保持單元31的連結卡合爪48形成的一對彈性片48A插入到另一個保持單元31的連結卡合凹部49時,一對彈性片48A向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地被插入,當插入到連結卡合凹部49內的預定位置時,彈性片48A彈性復原,從而進行卡
八
口 ο
[0081]而且,如圖2和圖3所示,在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的一對第一^^定片42的兩側,設有將相鄰的保持單元31的第一蓋部41彼此連結的蓋部連結部43、44。在第一蓋部41的圖4中的右端部形成有蓋部連結卡合片43,在第一蓋部41的圖4中的左端部設有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
[0082]在蓋部連結卡合片43的端部形成有與作為相對方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68的連結卡合孔44B、68B卡合的連結卡合突部43A。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具備:卡合片插通部44A,以使蓋部連結卡合片43、91能夠插通的方式沿保持單元31的連結方向貫通;以及連結卡合孔44B,與卡合片插通部44A相鄰設置,能夠容納蓋部連結卡合片43、91的連結卡合突部43A并與之卡合。使蓋部連結卡合片43插通于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的卡合片插通部44A,并使連結卡合突部43A卡合于連結卡合孔44B,從而能夠將彼此相鄰的第一蓋部41彼此連結。
[0083](母線21)
[0084]保持于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的母線21是將由銅、銅合金、不銹鋼、鋁等金屬構成的板材沖壓加工成預定形狀而成的。可以在母線21的表面鍍敷錫、鎳等金屬。母線21的長度方向(圖3和圖4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根據相鄰的單電池11的電極端子12A、12B之間的尺寸來設定。
[0085]如圖2所示,在母線21隔開預定的間隔地形成有一對貫通孔23。單電池11的電極端子12的電極柱13B分別插通于一對貫通孔23A內。本實施方式中的貫通孔23形成為以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作為長度方向的橢圓狀。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橢圓狀的貫通孔23,能夠吸收由單電池11的制造公差、組裝公差導致的相鄰的電極端子12A、12B之間的間距的偏差。
[0086]而且,如圖3所示,母線21形成為將長方形狀的平板的四個角部21A倒角了的形狀,即形成為具有四個倒角狀的角部21A的形狀,從而能夠順暢地插入到各保持單元31的保持部32內。
[0087]如圖2所示,在母線21的長度方向的一對端面的兩端部形成有在母線21的寬度方向(短邊的方向)上伸出的俯視呈梯形形狀的伸出部22。在母線21的長度方向的一對端面與梯形形狀的伸出部22相鄰地形成有凹部24。
[0088]形成于母線21的圖2中的近前側的兩個伸出部22中的右側的伸出部22A被容納于相鄰的凹部24的保持部32的母線卡定爪39D卡定。
[0089](電壓檢測端子25)
[0090]在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如圖3所示,在母線21上重合的電壓檢測端子25具備平板狀的主體部26A和與主體部26A相連并壓接有檢測電線W的筒部26B。在主體部26A的中心部貫通形成有插通孔27,所述插通孔27以與母線21的一對貫通孔23的任意一方重合的方式配置,并且能夠供插通于母線21的一個貫通孔23的電極端子12的電極柱13B插通。插通孔27形成為比母線21的貫通孔23稍大。
[0091]在電壓檢測端子25的形成筒部26B的端緣和與該端緣相對的端緣分別形成有向外側方向伸出的突片28。形成于筒部26B側的端緣的兩個突片28中圖2的右側的突片28A (第一突片28A)被保持部32的端子卡定爪39C卡定,由此限制了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上方的移動。在形成于筒部26B側的端緣的兩個突片28之間,通過缺口形成凹部29,該電壓檢測端子25的凹部29以與對應的母線21的凹部24的一部分重合的方式配置,從而能夠容納母線卡定部39D。
[0092]形成于與筒部26B側的端緣相對的端緣的突片28 (第二突片28B)被保持部32的端子卡定爪37卡定,由此限制了電壓檢測端子25的上下方向的移動。
[0093]電壓檢測端子25是將銅、銅合金、不銹鋼、鋁等金屬板材沖壓加工成預定形狀而成的。可以在電壓檢測端子25的表面鍍敷錫、鎳等金屬。
[0094]與電壓檢測端子25連接的檢測電線W被收納于保持單元31的電線收納部50,并與設于圖1的右方的監控ECU連接。
[0095](第一保持單元31A)
[0096]接下來對第一保持單元31A進行說明。如圖1、圖5和圖6所示,第一保持單元31A具備下述部件各兩個:保持部60、83,收納并保持母線21和電壓檢測端子25 ;導出槽72、92,導出與電壓檢測端子25連接的檢測電線W ;以及電線收納部76、95,收納從導出槽72、92導出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檢測電線W。在第一保持單元31A中,兩個電線收納部76、95通過形成于第一保持單元31A的大致中央的連結部98相連,兩個保持部60、83分別由蓋部66、69、89覆蓋。并且,這些部件一體地形成。
[0097]以下,對第一保持單元31A的各部件進行說明。以第一保持單元31A的兩個保持部60、83中在圖1中進深側示出的保持部60作為第一保持部60、在圖1中近前側示出的保持部83作為第二保持部83。
[0098](第一保持單元3IA的第一保持部60)
[0099]在第一保持部60收納有用于將電極端子12與外部設備(未圖示)連接的外部連接母線80。通過在該第一保持部60的左側配置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的右側壁84D,將保持于該第二保持單元31B的母線21與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連接母線80保持成非接觸狀態。
[0100]如圖5所示,第一保持部60向上方開口,并且具備:圖6中近前側的壁(前壁61A)和圖6中進深側的壁(后壁61B),形成為能夠保持外部連接母線80 ;以及底壁61C,用于放置外部連接母線80。
[0101]如圖8所示,底壁61C部分地設于第一保持部60的右側部分、圖示左端部。前壁61A和后壁61B的高度尺寸被設定為,在電池配線模塊20與單電池組10連接的狀態下,比電極端子12的上端部高,防止了因電極端子12與工具等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102]在前壁61A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將前壁61A分成兩部分的開口部613以貫通第一導出槽72的方式設置。以由開口部613分成兩部分的前壁61A中圖2中右側的前壁61A作為右前壁611、圖6中左側的前壁61A作為左前壁612。
[0103]在后壁61B的圖6中左側的端部,從后壁61B的內壁面突出設置有俯視呈三角形狀的第一防脫突部62。在該第一防脫突部62的側面形成有兩條狹縫62A和彈性片62B,所述彈性片62B形成于兩條狹縫62A之間并限制外部連接母線80向上方的移動。該彈性片62B在與從第一保持部60的上方插入的外部連接母線80的端部抵接時向第一防脫突部62內彈性變形,在外部連接母線80放置于底壁61C后彈性復原,限制外部連接母線80的上下方向的移動來進行防脫。
[0104]在后壁61B與第一防脫突部62相鄰的位置設有端子卡定部63,所述端子卡定部63從后壁61B的內壁面突出設置,容納并卡定電壓檢測端子的第二突片。第一防脫突部62和端子卡定部63從后壁61B的內壁突出設置,并且形成為外部連接母線80不從后壁61B露出,因此,能夠防止因與工具等、周圍的金屬部件等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105]在左前壁612從下端部向上方延伸地形成有兩條狹縫(未圖示),在其間形成有防止外部連接母線80脫出的第一防脫片64。該第一防脫片64在與從第一保持部60的上方插入的外部連接母線80的端部抵接時向前壁61A的外側方向彈性變形,在外部連接母線80放置于底壁61C后彈性復原,限制外部連接母線80的上下方向的移動來進行防脫。
[0106]如圖5和圖6所示,在第一保持部60經由從后壁61B的上端起相連的鉸接部65分別設有兩個蓋部66、69。兩個蓋部66、69各自形成為能夠以鉸接部65為軸中心轉動。
[0107]當將設于圖6的左側的左蓋部66關閉后,第一保持部60的左側一半的區域、第一導出槽72、第一電線收納部76的一部分被覆蓋。
[0108]如圖5和圖6所不,從左蓋部66中在合蓋時配置于下側的面突出設置有一對左蓋卡定片67。左蓋卡定片67與設于第一導出槽72的寬度方向兩側的第三卡定槽73 (后述)卡定。
[0109]在與一對左蓋卡定片67相鄰的位置設有能夠容納在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形成的蓋部連結卡合片43并與之卡合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68。蓋部連結被卡合部68為與在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形成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相同的結構,其具備:卡合片插通部68A,以使在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形成的蓋部連結卡合片43能夠插通的方式沿保持單元31的連結方向貫通;以及連結卡合孔68B,與卡合片插通部68A相鄰設置,能夠容納蓋部連結卡合片43的連結卡合突部43A并與之卡合。
[0110]在設于圖6的右側的右蓋部69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能夠供螺栓狀的外部連接端子82插通的連接端子插通孔71,所述外部連接端子82插通到保持于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連接母線80的外部端子連接孔81A。如圖5和圖6所示,從右蓋部69中在合蓋時配置于下側的面突出設置有右蓋卡定片70。右蓋卡定片70與設于第三卡定槽73旁邊的第四卡定槽74(后述)卡定。在將右蓋部69關閉的狀態下,第一保持部60的右半部的區域被覆蓋,但外部連接端子82從連接端子插通孔71突出。
[0111](第一導出槽72)
[0112]第一導出槽72是配置從第一保持部60導出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筒部26B和壓接于筒部26B的檢測電線W的部件,即將第一保持部60和第一電線收納部76連通的槽狀的部件。第一導出槽72形成為凹狀,設于與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詳細來說,第一導出槽72被設置成貫通第一保持部60的前壁61A的開口部613而與第一保持部60連通,并且貫通第一電線收納部76的后側槽壁部77A的開口部77C而與第一電線收納部76連通。
[0113]如圖5和圖6所示,在第一導出槽72的兩側形成有容納并卡定一對左蓋卡定片67的一對第三卡定槽73,在與右側的第三卡定槽73相鄰的位置形成有容納并卡定右蓋卡定片70的第四卡定槽74。
[0114]而且,如圖5和圖6所示,在與形成于第一導出槽72的左側的第三卡定槽73相鄰的位置,設有能夠與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連結卡合爪48卡合的連結卡合凹部75。當將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連結卡合爪48形成的一對彈性片48A插入到第一保持單元31A的連結卡合凹部49時,一對彈性片48A向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地被插入,當插入到連結卡合凹部75內的預定位置時,彈性片48A彈性復原,從而進行卡合。
[0115](第一電線收納部76)
[0116]第一電線收納部76由沿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對槽壁部77 (后側槽壁部77A、前側槽壁部77B)和連接一對槽壁部77的底壁部78構成為剖面呈凹狀。通過與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連結,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電線收納部50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電線收納部76連結在一起,形成在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上連通的一條槽(電線收納槽51)。
[0117]從第一導出槽72導出的檢測電線W與其他檢測電線W —起彎曲成大致直角,收納于第一電線收納部76,并且被向監控E⑶側導出。
[0118]第一導出槽72側的后側槽壁部77A與第一保持部60的前壁61A對應地設置,并且形成為即使外部連接母線80、電壓檢測端子25從在第一防脫片64的兩側形成的狹縫、第一防脫片64的下端與底壁61C之間的狹縫狀的缺口部分露出,也不會與配置在周邊的導電性的部件等接觸。[0119](外側連接母線80)
[0120]如圖6所示,保持于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連接母線80在左側形成有供電極端子12的電極柱13B插通的貫通孔81A,在右側突出形成有能夠供與外部設備連接的螺栓狀的外部連接端子82插通的外部端子連接孔81B。外部連接母線80的貫通孔81A也與母線21的貫通孔23同樣地,形成為以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圖1中的左右方向)為長度方向的橢圓狀,從而能夠吸收由單電池11的制造公差、組裝公差導致的相鄰的電極端子12A、12B之間的間距的偏差。外部連接母線80由與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單元3IB的保持部32的母線21相同的材料構成。
[0121](電壓檢測端子25)
[0122]保持于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的電壓檢測端子25與保持于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電壓檢測端子25結構相同。在第一保持部60,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容納并卡定于第一保持部60的后壁61B的端子卡定部63。
[0123](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
[0124]在第二保持部83 (保持連接部件的保持部的一例)收納有對電極端子12、12之間進行連接的母線21。在該第二保持部83的左側配置有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敞開端34。然而,在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設有包圍母線21的周緣的包圍壁84 (包圍壁的一例),因此該母線21與保持于第二保持單元31B的母線21為非接觸狀態。
[0125]如圖5和圖6所示,第二保持部83向上方開口,并且具備:包圍壁84(84A、84B、84C、84D),包圍母線21的大致整個周緣;以及底壁84E,用于放置母線21。
[0126]如圖8所示,底壁84E部分地設于第二保持部83的圖示左右的端部和中央部分,設置成既放置母線21的一部分又不妨礙母線21與電極端子12的電連接。
[0127]雖未詳細圖示,包圍壁84的高度尺寸被設定為,在電池配線模塊20與單電池組10連接的狀態下,比電極端子12的上端部高。由此,能夠抑制工具等與正極端子12A和負極端子12B接觸而使正極端子12A與負極端子12B經由工具等短路。
[0128]包圍壁84由下述部分構成:后壁84B,沿母線21的長度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6中的進深側的側緣配置;前壁84A,沿母線21的長度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6中的近前側的側緣配置;右側壁84D,沿著母線21的短邊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6中右側的側緣配置;以及左側壁84C,沿著母線21的短邊方向的一對側緣中配置于圖6中左側的側緣配置。
[0129]在后壁84B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以貫通第二導出槽92的方式設置有將后壁84B分成兩部分的開口部843。以由開口部843分成兩部分的后壁84B中圖6中右側的后壁84B作為右后壁841、圖6中左側的后壁84B作為左后壁842。
[0130]如圖5、圖10和圖11所示,在右后壁841和左后壁842從下端部向上方延伸地形成有兩條狹縫87A,在兩條狹縫87A之間分別形成有防止母線21脫出的第二防脫片87 (防脫部的一例)。該第二防脫片87在與從第二保持部83的上方插入的母線21的端部抵接時向后壁84B的外側方向彈性變形,在母線21放置于底壁84E后彈性復原,限制母線21的上下方向的移動來進行防脫。
[0131]在比前壁84A的中央靠圖6中左側的區域設有端子卡定部86,所述端子卡定部86從前壁84A的內壁面突出設置,容納并卡定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形成于前壁84A的第二防脫突部85和端子卡定部86從前壁84A的內壁突出設置,并且形成為母線21不從前壁84A露出,因此,能夠防止因與工具等、周圍的金屬部件等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132]這樣,如圖6、圖8和圖12所示,在前壁84A的圖6中右側的端部,從內壁面向第二保持部83內突出設置有俯視呈三角形狀的第二防脫突部85 (防脫突部的一例)。在第二防脫突部85設有彈性片85b和形成于彈性片85B的周緣中上緣以外的部分的狹縫85A(參照圖13和圖14)。彈性片85B配置成在與從第二保持部83的上方插入的母線21的端部抵接時向第二防脫突部85內彈性變形,在母線21放置于底壁84E后彈性復原并覆蓋母線21的倒角狀的角部21A,限制母線21的上下方向的移動來進行防脫(參照圖14和圖15)。
[0133]如圖5?圖8所示,在第二保持部83經由從前壁84A的上端起相連的鉸接部88設有第三蓋部89。第三蓋部89形成為能夠以鉸接部88為軸中心轉動。當將第三蓋部89關閉后,第二保持部83的所有區域、第二導出槽92、第二電線收納部95被覆蓋。
[0134]如圖5和圖7所示,從第三蓋部89中在合蓋時配置于下側的面突出設置有一對第三蓋部卡定片90。第三蓋部卡定片90與設于第二導出槽92的寬度方向兩側的第五卡定槽93 (后述)卡定。
[0135]在與一對第三蓋部卡定片90相鄰的位置設有容納于在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形成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的蓋部連結卡合片91。蓋部連結卡合片91為與在第二保持單元31B31A的第一蓋部41形成的蓋部連結卡合片43相同的結構,在蓋部連結卡合片91的端部形成有連結卡合突部91A,所述連結卡合突部91A與在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形成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的連結卡合孔44B卡合。
[0136]因此,使第三蓋部89的蓋部連結卡合片91插通于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的卡合片插通部44A,并使連結卡合突部91A卡合于連結卡合孔44B,從而能夠將第三蓋部89與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第一蓋部41連結。
[0137](第二導出槽92)
[0138]第二導出槽92是配置從第二保持部83導出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筒部26B和壓接于筒部26B的檢測電線W的部件,即將第二保持部83和第二電線收納部95連通的槽狀的部件。第二導出槽92形成為凹狀,其設于與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詳細來說,第二導出槽92被設置成貫通第二保持部83的后壁84B的開口部843而與第二保持部83連通,并且貫通第二電線收納部95的前側槽壁部96B的開口部96C而與第二電線收納部95連通。
[0139]如圖5和圖6所示,在與形成于第二導出槽92的左側的第五卡定槽93相鄰的位置,設有能夠與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連結卡合凹部49卡合的連結卡合爪94。連結卡合爪94與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連結卡合爪48同樣地,形成于一對彈性片94A的端部。當將該一對彈性片94A插入到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連結卡合凹部49時,一對彈性片94A向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地被插入,當插入到連結卡合凹部49內的預定位置時,彈性片94A彈性復原,從而進行卡合。
[0140](第二電線收納部95)
[0141]第二電線收納部95由沿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對槽壁部96和連接一對槽壁部96的底壁部97構成為剖面呈凹狀。通過將第一保持單元31A與相鄰的第二保持單元31B連結,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電線收納部50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電線收納部76連結在一起,形成在單電池11的排列方向上連通的一條槽(電線收納槽51)。
[0142]從第二導出槽92導出的檢測電線W與其他檢測電線W —起彎曲成大致直角,收納于第二電線收納部95,并且被向監控E⑶側導出。
[0143]第二導出槽92側的前側槽壁部96B與第二保持部83的后壁84B對應地設置,并且形成為即使母線21、電壓檢測端子25從在第二防脫片87的兩側形成的狹縫87A、第二防脫片87的下端與底壁84E之間的狹縫狀的缺口部分露出,也不會與配置在周邊的導電性的部件等接觸(第二電線收納部95的前側槽壁部96B是絕緣保持部的一例)。
[0144](母線21)
[0145]如圖1和圖6所示,保持于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母線21與保持于第二保持單元31B的母線21形狀大小相同,由相同材料構成。
[0146](電壓檢測端子25)
[0147]保持于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電壓檢測端子25與保持于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電壓檢測端子25及保持于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的電壓檢測端子25是相同結構。保持于第二保持部83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容納并卡定于第二保持部83的前壁84A的端子卡定部86。
[0148](電池配線模塊20的組裝方法)
[0149]接著,對電池配線模塊20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
[0150]首先,在第二保持單元31B安裝母線21,在第一保持單元31A安裝母線21和外部連接母線80。
[0151]當將母線21從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的敞開端34插入到保持部32內時,母線21由在保持部32的后壁33A形成的引導部36向圖2中的右方引導。當母線21的伸出部22k與在前壁33B形成的母線卡定爪39D抵接時,母線卡定爪39D向壁部33的外側方向撓曲變形。
[0152]接著,將母線21向前方(圖2中的右方)插入,當母線21的凹部24到達母線卡定爪39D時,將母線卡定爪39D容納到母線21的凹部24內,母線卡定爪39D彈性復原,通過母線21的伸出部22A的端面與母線卡定爪39D的抵接,限制母線21的向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動。而且,母線21由設于壁部33的防脫部35限制了向上下方向的移動而進行防脫。
[0153]當將外部連接母線80從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的上方插入到第一保持部60內時,外部連接母線80與在后壁61B的第一防脫突部62形成的彈性片62B和在左前壁612形成的第一防脫片64抵接,彈性片62B在第一防脫突部62內撓曲變形,第一防脫片64向第一保持部60的外側方向撓曲變形。在繼續插入外部連接母線80而將其放置于底壁61C時,彈性片62B和第一防脫片64彈性復原,外部連接母線80由第一防脫突部62和第一防脫片64限制了上下方向的移動而進行防脫。
[0154]當將母線21從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上方插入到第二保持部83內時,母線21與在突出設置于第二保持部83內的第二防脫突部85形成的彈性片85B、在右后壁841形成的第二防脫片87以及在左后壁842形成的第二防脫片87抵接,彈性片85B在第二防脫突部85內撓曲變形,各第二防脫片87向第二保持部83的外側方向撓曲變形。在繼續插入母線21而將其放置于底壁84E時,彈性片85B和兩個第二防脫片87彈性復原,母線21由第二防脫突部85的彈性片85B和兩個第二防脫片87限制了上下方向的移動而進行防脫(參照圖14和圖15)。
[0155]接下來,將相鄰的保持單元31彼此連結。在各保持單元31的蓋部(第一蓋部41、第二蓋部55、第三蓋部89、右蓋部69、左蓋部66)打開的狀態下,當將在保持單元31的連結卡合爪48、94形成的一對彈性片48A、94A插入到相鄰的保持單元31的連結卡合凹部49、75時,一對彈性片48A、94A向靠近的方向彈性變形地被插入,當插入到連結卡合凹部49、75內的預定位置時,彈性片48A、94A彈性復原,從而進行卡合,將保持部32、60、83與電線收納部50、76、95分別連結在一起。
[0156]在端部,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保持部60、以及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32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連結。而且,在端部,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電線收納部50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一電線收納部76、以及第二保持單元31B的電線收納部50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電線收納部95連結。
[0157]并且,在使蓋部連結卡合片43、91插通于相鄰的保持單元31的蓋部連結被卡合部44,68的卡合片插通部44A、68A后,使連結卡合突部43A、91A與連結卡合孔44B、68B卡合。這樣一來,彼此相鄰的第一蓋部41彼此、相鄰的第一蓋部與第三蓋部89以及相鄰的第一蓋部41與左蓋部66連結在一起。
[0158]通過將多個保持母線21的第二保持單元31B連結在一起,在配置于相鄰位置的母線21之間配置保持單元31的絕緣壁33C,因此即使在保持部32設置敞開端34,母線21彼此也不會接觸。
[0159]而且,通過將第二保持單元31B與第一保持單元31A連結在一起,在圖1所示的進深側相鄰的母線21與外部連接母線80之間配置第二保持單元31B的絕緣壁33C,因此母線21與外部連接母線80不會接觸。
[0160]進而,通過將第二保持單元31B與第一保持單元31A連結在一起,在圖1所示的近前側相鄰的母線21之間配置第一保持單元31A的左側壁84C,因此母線21彼此不會接觸。
[0161]接下來,將電壓檢測端子25嵌入到收納于保持部32的母線21的上方,并且從導出槽45將壓接于電壓檢測端子25的檢測電線W向電線收納部50 (電線收納槽51)導出,從而安裝電壓檢測端子25。
[0162]同樣地,將電壓檢測端子25分別嵌入到收納于第一保持部60的外部連接母線80的上方和收納于第二保持部83的母線21的上方,并且從各導出槽(第一導出槽72和第二導出槽92)將壓接于電壓檢測端子25的檢測電線W向第一電線收納部76和第二電線收納部95 (電線收納槽51)導出,從而安裝電壓檢測端子25。
[0163]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安裝于保持部32時,首先,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插入到端子卡定片37的下方后,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端子卡定片37的卡定突部38限制向上方和母線21的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動而被定位。
[0164]并且,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筒部25B側的端緣從上方壓入保持部32。這樣,電壓檢測端子25與彈性卡合片39A的端子卡定爪39C抵接,端子卡定爪39C向壁部33的外側方向撓曲變形。并且,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下方壓入而將電壓檢測端子25配置得比端子卡定爪39C的下端部靠下側后,端子卡定爪39C彈性復原并伸出到電壓檢測端子25的上方,從而限制了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上下方向的移動。[0165]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安裝于第一保持部60時,首先,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插入到端子卡定部63后,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端子卡定部63限制向上方和母線21的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動而被定位。并且,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筒部25B側的端緣從上方壓入第一保持部60。這樣一來,電壓檢測端子25與第一防脫片64抵接,第一防脫片64向第一保持部60的外側方向撓曲變形。并且,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下方壓入而將電壓檢測端子25配置得比第一防脫片64的下端部靠下側后,第一防脫片64彈性復原并伸出到電壓檢測端子25的上方,從而限制了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上下方向的移動。
[0166]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安裝于第二保持部83時,首先,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插入到端子卡定片86后,電壓檢測端子25的第二突片28B由端子卡定部86限制向上方和母線21的插入方向的前后方向的移動而被定位。并且,將電壓檢測端子25的筒部25B側的端緣從上方壓入第二保持部83。這樣一來,電壓檢測端子25與左后壁842的第二防脫片87抵接,第二防脫片87向第二保持部83的外側方向撓曲變形。并且,在將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下方壓入而將電壓檢測端子25配置得比第二防脫片87的下端部靠下側后,第二防脫片87彈性復原并伸出到電壓檢測端子25的上方,從而限制了電壓檢測端子25向上下方向的移動。在所有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安裝作業完成后,電池配線模塊20完成。
[0167]接著,將電池配線模塊20組裝到單電池組10。以使相鄰的單電池11的相鄰的電極端子12極性不同的方式排列而制作單電池組10,將電池配線模塊20組裝于單電池組10。具體來說,使單電池11的電極端子12(電極柱13B)插通于各母線21的貫通孔23、外部連接母線80的貫通孔8IA及與所述貫通孔23、81A重合的電壓檢測端子25的插通孔27。使外部連接端子82插通于外部連接母線80的外部端子連接孔80B。
[0168]此時,在第二保持單元31B,母線21沿單電池11的排列向插入,并且由防脫部35保持成被限制相對于保持部32向上下方向移動的狀態,因此,即使電池配線模塊20與單電池11的電極柱13B、上表面IlA(端子形成面)碰撞,母線21也不易被頂起,能夠順暢地推進作業。
[0169]以使電極柱13B插通貫通孔23或插通貫通孔23和插通孔27而使母線21與電極端子12的底座接觸的方式配置,將未圖示的螺紋部件螺合并固定于各電極柱13B。此時,各保持單元31的壁部33的高度形成得比電極柱13B高,因此即使用于將螺紋部件與電極柱13B螺合的作業的工具落下、接觸,也不會發生短路。
[0170]重復上述的作業,當將螺紋部件固定于電極柱13B完成后,單電池組10能夠電連接。接著,將電池配線模塊20的第二蓋部55和第一蓋部41按照此順序關閉,并且在關閉第三蓋部89、左蓋部66和右蓋部69后完成電池模塊M。
[0171](本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172]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進行說明。
[0173]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樹脂保護件30的保持部83 (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包圍壁84的內壁形成有第二防脫突部85,所述第二防脫突部85設有以覆蓋母線21的倒角狀的角部21A的方式配置的彈性片85B(參照圖15)。即,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出形成于包圍壁84的內壁的第二防脫突部85設有彈性片85B,因此即使在包圍壁84的外壁未形成狹縫等缺口部分,也能夠設置用于防止母線21脫出的結構。其結果是,根據本實施方式,母線21不會從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露出,因此能夠提供一種電池配線模塊20,防止了因母線21與在單電池11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174]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與母線21的倒角狀的角部21A對應地形成有第二防脫突部85,因此只要將母線的角部21A形成為倒角狀,并且形成為使第二保持部83的內壁中與母線的倒角狀的角部21A對應的部分突出的形狀即可。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不僅母線21不需要特別的加工,而且節省空間。
[0175]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保持部83的包圍壁84設有第二防脫片87(防脫部),所述第二防脫片87以覆蓋母線的倒角狀的角部21A以外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在第二保持部83的包圍壁84的外側,與第二防脫片87對應地形成有作為保持母線21的絕緣狀態的絕緣保持部發揮作用的前側槽壁部96B。
[0176]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即使為了在第二保持部83設置用于防止母線21脫出的第二防脫片87而在包圍壁84形成狹縫等,由于保持了母線21的絕緣狀態,因此能夠既實現防脫,又防止因母線21與在單電池11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在第二保持部83設有多個用于防脫的結構,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母線21脫出。
[0177]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保持部83能夠與母線21 —起收納電壓檢測端子25,在包圍壁84的內壁突出設置有通過將電壓檢測端子25卡定來防止母線21脫出的端子卡定部86。其結果是,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將電壓檢測端子25卡定在形成于包圍壁84的端子卡定部86,防止母線21相對于第二保持部83脫出,因此能夠使一個部件具備兩種功能。而且,端子卡定部86突出設置于包圍壁84的內壁,因此母線21和電壓檢測端子25不會從包圍壁84露出,因此也能夠防止因與在單電池11周邊配置的部件的接觸而導致的短路。
[0178]〈其他實施方式〉
[0179]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根據上述記載以及【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的實施方式,例如以下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范圍內。
[0180](I)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多個保持單元31連結而成的樹脂保護件30,但也可以是具有多個保持部的一體式的樹脂保護件。
[0181](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配置于端部的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的包圍壁84設置防脫突部85的例子,但也可以在配置于端部以外的保持單元的保持部設置包圍壁,形成向內壁側突出的防脫突部。
[0182](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第二保持部83連接的母線21和與第二保持單元31B的保持部連接的母線21為相同形狀,但兩個母線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狀。
[0183](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電線收納部95的前側槽壁部96B作為與第一保持單元31A的包圍壁84的第二防脫片87對應形成的絕緣保持部發揮作用的例子,但也可以與第二防脫片對應地配置與電線收納部不同的絕緣板。
[0184](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突出設置于包圍壁84的內壁側的端子卡定部86,但也可以通過挖空成不貫通包圍壁的一部分的程度等來形成端子卡定部。而且,也可以是第一保持單元具備沒有端子卡定部的保持部。
[0185](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具有母線21的插入方向不同的兩種保持單元31A、31B的樹脂保護件30,但也可以使所有保持部都是能夠將母線21從保持單元的組裝方向插入的保持部。
[0186](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僅在母線21的形成為倒角狀的角部之一具備設有防脫突部85的保持部(第二保持部)的結構,然而也可以設置與母線21的形成為倒角狀的所有角部對應的防脫突部。
[0187]標號說明
[0188]M:電池模塊;
[0189]10:單電池組;
[0190]11:單電池;
[0191]IlA:上表面;
[0192]12:電極端子;
[0193]12A:正極端子;
[0194]12B:負極端子;
[0195]20:電池配線模塊;
[0196]21:母線(連接部件);
[0197]21A:倒角狀的角部;
[0198]25:電壓檢測端子;
[0199]28B:第二突片;
[0200]W:檢測電線;
[0201]30:樹脂保護件;
[0202]31A:第一保持單元;
[0203]31B:第二保持單元;
[0204]32:保持部;
[0205]35:防脫部;
[0206]37:端子卡定片;
[0207]38:卡定突部;
[0208]60:彈性卡合片;
[0209]60:第一保持部;
[0210]80:外側連接母線;
[0211]83:第二保持部;
[0212]84:包圍壁;
[0213]84A:前壁;
[0214]84B:后壁;
[0215]841:右后壁;
[0216]842:左后壁;
[0217]84C:左側壁;
[0218]84D:右側壁;
[0219]85:第二防脫突部(防脫突部);
[0220]85A:狹縫;
[0221]85B:彈性片;[0222]86:端子卡定部;
[0223]87:第二防脫片(防脫部);
[0224]87A:狹縫;
[0225]95:第二電線收納部;
[0226]96:槽壁部;
[0227]96A:后側槽壁部;
[0228]96B:前側槽壁部(絕緣保持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配線模塊,安裝于排列多個具有正極和負極的電極端子的單電池而成的單電池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池配線模塊具備與所述電極端子連接的多個連接部件以及具有保持所述連接部件的保持部的絕緣樹脂制的樹脂保護件, 所述連接部件具有倒角狀的角部, 在所述保持部設有包圍所述連接部件的周緣的包圍壁, 在所述包圍壁的內壁突出形成有防脫突部,在所述防脫突部設置有以覆蓋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倒角狀的角部的方式配置來防止所述連接部件脫出的能夠撓曲變形的彈性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配線模塊,其中, 在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包圍壁,設有以覆蓋所述連接部件的所述角部以外的部分的方式配置的防脫部, 在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包圍壁的外側,與所述防脫部對應地形成有保持所述連接部件的絕緣狀態的絕緣保持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池配線模塊,其中, 在所述保持部能夠與所述連接部件一起收納電壓檢測端子, 在所述包圍壁的內壁突出設置或者凹陷設置有通過卡定所述電壓檢測端子來防止所述連接部件脫出的端子卡定部。
【文檔編號】H01M2/20GK103931014SQ201280055190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木下優子, 森田光俊 申請人:株式會社自動網絡技術研究所, 住友電裝株式會社, 住友電氣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