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25714閱讀:33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特別是涉及天線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背景技術
天線是無線通信領域中常用的元件,天線用以接收或發送電磁波。在現在射頻技術發達的情況下,應用于無線網絡的天線需求與日俱增。無線網絡常用的技術是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多輸入多輸出技術可利用多天線進行數據傳輸。然而,在天線的設計上,利用不同極化且極化正交的電磁波特性增加傳輸效能。因此,天線的設計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用以接收/發送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包括接地面、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一接地網絡、第一饋入網絡、八個第一輻射部與八個第二輻射部。第一接地網絡設置于位于接地面的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的第一平面上,第一接地網絡具有第一接地端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第一饋入網絡設置于位于第一接地網絡的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第一饋入網絡具有第一饋入端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八個第一輻射部位于第二平面上,八個第一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相連接。八個第二輻射部位于第一平面上,八個第二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相連接。每一個第一輻射部以及每一個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二輻射部與每一個第一輻射部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二接地網絡、第二饋入網絡、八個第三輻射部與八個第四輻射部。第二接地網絡設置于位于第一饋入網絡的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的第三平面上,第二接地網絡具有第二接地端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第二饋入網絡設置于位于第二接地網絡的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的第四平面上,第二饋入網絡具有第二饋入端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八個第三輻射部位于第四平面上,八個第三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相連接。八個第四輻射部位于第三平面上,八個第四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相連接。八個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八個第四輻射部中每一個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八個第三輻射部中每一個與八個第四輻射部中每一個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每一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每一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且以第一頻率操作,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與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進一步地,相鄰的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進一步地,第一頻率介于4. 9GHz與5. 9GHz之間。[000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接地面、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第一基板平行設置于接地面的上方并與接地面間隔第一預設距離。第二基板平行設置于第一基板的上方并與第一基板間隔第二預設距離。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一饋入網絡、第一接地網絡、八個第一輻射部與八個第二輻射部。第一饋入網絡具有第一饋入端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第一饋入網絡設置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第一接地網絡具有第一接地端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第一接地網絡設置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八個第 一輻射部設置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八個第一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相連接。八個第二輻射部設置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八個第二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相連接。每一個第一輻射部與每一個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二輻射部與每一個第一輻射部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二饋入網絡、第二接地網絡、八個第三輻射部與八個第四輻射部。第二饋入網絡具有第二饋入端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第二饋入網絡設置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第二接地網絡具有第二接地端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第二接地網絡設置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設置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相連接。八個第四輻射部設置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八個第四輻射部分別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相連接。每一個第三輻射部與每一個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四輻射部與每一個該第三輻射部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且以第一頻率操作,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與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進一步地,相鄰的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進一步地,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處的位置與接地面之間的距離為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進一步地,第一頻率介于4. 9GHz與5. 9GHz之間。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具有上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對應元件一接地面、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其中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均為多個。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還具有第一饋入元件與第二饋入元件。第一饋入元件的饋入端與第一饋入網絡的第一饋入端相連接,第一饋入元件的接地端與第一接地網絡的第一接地端相連接。第二饋入元件的饋入端與第二饋入網絡的第二饋入端相連接,第二饋入元件的接地端與第二接地網絡的第二接地端相連接。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以一第一頻率操作,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與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進一步地,相鄰的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進一步地,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處的位置與接地面之間的距離為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001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可收發兩個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作任何的限制。

圖I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圖I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圖IC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圖3C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形成一正方形投影的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圖4C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6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電壓駐波比隨著頻率變化的波形圖。圖8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平面的輻射場型圖。圖S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V平面的輻射場型圖。圖SC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平面的輻射場型圖。[0035]圖8D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V平面的輻射場型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2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0、20 :接地面11,21 :第一基板12、22 :第二基板PA、PA’ 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13、23 :第一接地網絡131,231 :第一接地端132,232 :第一接地導體14,24 :第一饋入網絡141、241 :第一饋入端142,242 :第一饋入導體15,25 :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1,251 :第一輻射部152、252 :第二輻射部PB、PB’ 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16、26 :第二接地網絡161、261 :第二接地端162,262 :第二接地導體17、27 :第二饋入網絡171、271 :第二饋入端172,272 :第二饋入導體18,28 :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1,281 :第三輻射部182、282 :第四輻射部291 :第一饋入元件292 :第二饋入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實施例〕請同時參照圖1A、圖1B、圖1C,圖I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圖I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圖IC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在說明本實施例的細部元件結構之前,先說明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大致結構。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可以包括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與細部饋入網絡(或接地網絡)與輻射部。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的上下表面皆具有饋入網絡(或接地網絡)與輻射部。詳細的部分,請參照下面的進一步說明。[0065]請參照圖2k、圖2B、圖3A與圖3B,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其包括接地面
10、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包括第一接地網絡13、第一饋入網絡14、八個第一輻射部151與八個第二輻射部152。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包括第二接地網絡16、第二饋入網絡17、八個第三輻射部181與八個第四輻射部182。值得一提的是,下面對于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的說明方式是先敘述靠近接地面10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再說明距離接地面10較遠的第二極化偶極陣 列單元PB。復參照圖3A與圖3B,第一接地網絡13設置于接地面10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的第一平面上(如圖3B所示的平面,即第一基板11的背面),且具有第一接地端131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132。第一饋入網絡14設置于第一接地網絡13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的第二平面上(如圖3A所示的平面,即第一基板11的正面),且具有第一饋入端141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142。八個第一輻射部151位于第二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一饋入導體142。八個第二輻射部152位于第一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一接地導體132。每一個第一輻射部151以及每一個第二輻射部152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如圖所示的水平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二輻射部152與每一個第一輻射部151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饋入端141與第一接地端131可以用以饋入信號(例如射頻信號)。例如第一饋入端141與第一接地端131分別與同軸傳輸線的中心導體與接地導體連接。或者,第一饋入端141與第一接地端131分別與SMA (SubMiniature version A)接頭的中心導體與接地導體連接。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信號饋入的方式。復參照圖2A與圖2B,第二接地網絡16設置于第一饋入網絡14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的第三平面上(如圖2B所示的平面,即第二基板12的背面),具有第二接地端161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162。第二饋入網絡17設置于第二接地網絡16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的第四平面上(如圖2A所示的平面,即第二基板12的正面),具有第二饋入端171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172。八個第三輻射部181位于第四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二饋入導體172。八個第四輻射部182位于第三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二接地導體162。每一個第三輻射部181與每一個第四輻射部182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如圖所示的垂直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三輻射部181與每一個第四輻射部182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請參照圖3C,圖3C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形成一正方形投影的示意圖。每一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的極化方向與每一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且操作在第一頻率,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在平行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如圖3C所示。更詳細的說,相鄰的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之間的距離可以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第二偶極化天線18之間的距離也可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可用于無線保真(WiFi)通信系統,例如第一頻率可以介于4. 9GHz與5. 9GHz之間,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也可用于其他的類型無線通信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分別承載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接地面10與第一基板11之間,以及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可以用導電度低的介電質材料(例如空氣、塑料、 保麗龍(發泡聚苯乙烯)等)作為疊構元件。換句話說,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可以利用導電度低的介電質材料進行疊構。例如為使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可以具有較高的增益與輻射效率,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介電質材料可以是空氣。此時,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固定方式可以通過常用的組件支撐結構(或機構)來完成。只要使用常見與固定電路基板(如印刷電路板)的卡扣件即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可輕易推知固定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相對位置的方式,不再贅述。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可以是玻璃纖維基板(例如常用的FR-4基板)、塑料基板等其他基板。第一極偶極化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可以通過印刷電路板工藝形成于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上。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相對距離,可以依據設計需要而改變。例如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處的位置與接地面10之間的距離可以約為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較佳。另外,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也可直接以金屬板以線切割方式制成,使得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可以被移除(或替換為空氣基板),只要有其他外部元件(例如卡扣件)可以維持接地面10、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之間的間隔距離即可,本領域具的普通技術人員應可輕易推知接地面10、第一極偶極化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固定方式,不再贅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另一實施例〕請同時參照圖4A、圖4B與圖4C,圖4A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圖4C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大致上來說,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與前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I相同的地方是,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包括接地面20、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與細部饋入網絡(或接地網絡)與輻射部。關于更詳細的結構,請參照下面的說明。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包括接地面20、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多個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第一基板21設置于接地面20的上方,并與接地面20間隔第一預設距離。第二基板22設置于第一基板的上方,并與該第一基板間隔第二預設距離。所述第一與設距離與第二與設距離可以依據設計需要而調整。請同時參照圖5A、圖5B、圖6A與圖6B,圖5A與圖5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與背面示意圖。圖6A與圖6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與背面示意圖。如圖6A與圖6B所示,多個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包括第一饋入網絡24、第一接地網絡23、八個第一輻射部251、八個第二輻射部252、第一饋入元件291與第二饋入元件292。如圖5A與圖5B所示,多個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包括第二饋入網絡27、第二接地網絡26、八個第三輻射部281與八個第四輻射部282。如圖6A所示,第一饋入網絡24具有第一饋入端241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242,設置于第一基板21的上表面。八個第一福射部251設置于第一基板21的上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一饋入導體242。如圖6B所示,第一接地網絡23具有第一接地端231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232,設置于第一基板21的下表面。八個第二福射部252設置于第一基板21的下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一接地導體232。每一個第一輻射部251與每一個第二輻射部252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如圖示的水平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二輻射部251與每一個第一輻射部252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5。如圖5A所示,第二饋入網絡27具有第二饋入端271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272,設置于第二基板22的上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281設置于第二基板22的上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如圖5B所示,第二接地網絡26具有第二接地端261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262,設置于第二基板22的下表面。八個第四輻射部282設置于第二基板22的下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二接地導體262。每一個第三輻射部281與每一個第四輻射部282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如圖所示的垂直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個第四輻射部282與每一個第三輻射部281形成第二極偶極化天線28。如圖6A與圖6B所示,第一饋入元件291的饋入端(即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1)的中心導體)連接第一饋入網絡24的第一饋入端241,第一饋入元件291的接地端(即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1)的外層接地導體)連接第一接地網絡23的第一接地端231。如圖5A與圖5B所示,第二饋入元件292的饋入端(B卩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2)的中心導體)連接第二饋入網絡27的第二饋入端271,第二饋入元件292的接地端(S卩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2)的外層接地導體)連接第二接地網絡26的第二接地端261。值得一提的是,當第一饋入元件291或第二饋入元件292為圖6B的SMA接頭時,第二饋入元件292的饋入端(SMA接頭的中心導體)會穿過第二基板22以與第二饋入網絡27的第二饋入端271連接,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因此限定。第一饋入元件291或第二饋入元件292未必要穿過第一基板21或第二基板22。第一饋入元件291或第二饋入元件292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饋入元件,例如同軸電纜線。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5的極化方向與第二極化偶極天線28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5與第二極化偶極天線28操作在第一頻率,相鄰的兩個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8與相鄰的兩個第二極化偶極天線28在平行接地面20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相鄰的第一極偶極化天線25之間的距離可以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且相鄰的第二偶極化天線28之間的距離可以小于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雙極偶極化天線陣列2可以例如用于無線保真(WiFi)通信系統。所述第一頻率可以介于4. 9GHz與5. 9GHz之間。接地面20、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的相對距離,可以依據設計需要而改變。例如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處的位置與接地面20之間的距離可以約為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較佳。請參照圖7,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電壓駐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隨著頻率變化的波形圖。當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的操作頻率(第一頻率)在4. 9GHz與5. 9GHz之間時,電壓駐波比皆小于2. O。波形Pl是由第一饋入元件291所得到(看進去)的電壓駐波比圖。波形P2是由第二饋入元件292所得至IJ (看進去)的電壓駐波比圖。請同時參照圖8A與圖8B,圖8A與圖8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 ( Horizontal)平面與V (Vertial)平面的福射場型圖。雙極偶極化天線陣列2的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約為20dBi。在一優選實施例中,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至少約為20dBi。當天線的陣列尺寸愈大,增益也可能進一步提聞。請同時參照圖8C與圖8D,圖8C與圖8D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平面與V平面的輻射場型圖。雙極偶極化天線陣列2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約為20dBi。在一優選實施例中,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至少約為20dBi。當天線的陣列尺寸愈大,增益也可能進一步提高。〔實施例的可能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上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可收發兩條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在垂直于接地面的方向上的主輻射束的增益最強,且旁波瓣小,具有提升增益的顯著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 一接地面; 一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 一第一接地網絡,所述第一接地網絡設置于位于所述接地面的上方且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接地網絡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一接地導體; 一第一饋入網絡,所述第一饋入網絡設置于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網絡的上方且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饋入網絡具有一第一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一饋入導體;八個第一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上,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一饋入導體相連接;以及 八個第二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相連接; 其中,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分別沿著一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一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 一第二接地網絡,所述第二接地網路網絡設置于位于所述第一饋入網絡的上方且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三平面上,所述第二接地網路網絡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二接地導體; 一第二饋入網絡,所述第二饋入網絡設置于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網絡的上方且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一第四平面上,所述第二饋入網絡具有一第二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八個第三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位于所述第四平面上,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二饋入導體相連接;以及 八個第四輻射部,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位于所述第三平面上,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相連接; 其中,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分別沿著一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形成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 其中,每一個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每一個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每一個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每一個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以一第一頻率操作,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頻率介于·4.9GHz 與 5. 9GHz 之間。
4.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 一接地面; 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平行設置于所述接地面的上方并與所述接地面間隔一第一預設距離; 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平行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并與所述第一基板間隔一第二預設距離; 一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 一第一饋入網絡,所述第一饋入網絡具有一第一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一饋入導體,所述第一饋入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 一第一接地網絡,所述第一接地網絡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一接地導體,所述第一接地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 八個第一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八個第一 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一饋入導體相連接;以及 八個第二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相連接; 其中,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分別沿著一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 一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 一第二饋入網絡,所述第二饋入網絡具有一第二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二饋入導體,所述第二饋入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 一第二接地網絡,所述第二接地網絡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二接地導體,所述第二接地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 八個第三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二饋入導體相連接;以及 八個第四輻射部,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相連接; 其中,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第四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分別沿著一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形成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 其中,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以一第一頻率操作,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所述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處的位置與所述接地面之間的距離為所述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頻率介于4. 9GHz 與 5. 9GHz 之間。
8.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 一接地面; 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設置于所述接地面的上方并與所述接地面間隔一第一預設距離; 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方并與所述第一基板間隔一第二預設距離; 多個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 一第一饋入網絡,所述第一饋入網絡具有一第一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一饋入導體,所述第一饋入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 一第一接地網絡,所述第一接地網絡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一接地導體,所述第一接地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 八個第一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一饋入導體相連接;以及 八個第二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表面,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相連接; 其中,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分別沿著一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個第二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八個第一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 多個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 一第二饋入網絡,所述第二饋入網絡具有一第二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二饋入導體,所述第二饋入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 一第二接地網絡,所述第二接地網絡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二接地導體,所述第二接地網絡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 八個第三輻射部,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二饋入導體相連接;以及 八個第四輻射部,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下表面,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分別與所述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相連接; 其中,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以及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分別沿著一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所述八個第四輻射部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八個第三輻射部中的每一個形成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以及 一第一饋入元件,所述第一饋入元件的一饋入端與所述第一饋入網絡的所述第一饋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饋入元件的一接地端與所述第一接地網絡的所述第一接地端相連接;以及 一第二饋入元件,所述第二饋入元件的一饋入端與所述第二饋入網絡的所述第二饋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二饋入元件的一接地端與所述第二接地網絡的所述第二接地端相連接;其中,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以一第一頻率操作,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與所述接地面平行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所述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 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處的位置與所述接地面之間的距離為所述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專利摘要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接地面、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除了接地網絡與饋入網絡之外,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八個第一輻射部與八個第二輻射部。第一輻射部以及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位于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上方,包括八個第三輻射部與八個第四輻射部。第三輻射部與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相鄰的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平行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本實用新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廉,可收發兩條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
文檔編號H01Q9/16GK202797297SQ20122035621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0日
發明者林作華, 黃鈞麟 申請人: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