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同軸電纜用接頭以及終端處理方法

文檔序號:7003835閱讀:28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同軸電纜用接頭以及終端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同軸電纜用接頭以及終端處理方法。特別涉及壓接同軸電纜中具備的內部導體以及電介質的接頭的構造、以及使用了該接頭的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同軸電纜是為了傳送電信號而被規定了特性阻抗的不平衡型的屏蔽電線。同軸電纜的特征在于,能夠防止電磁波向外部泄漏,且能夠以某種程度彎曲,被廣泛用作將電視接收機或無線機等與天線連接的供電線。關于同軸電纜,通過聚乙烯等電介質(絕緣體)來包覆配置在中心部的內部導體。 該電介質被由編織線構成的外部導體覆蓋,進而通過包層(保護包覆層)覆蓋該外部導體。在將接頭接線到這樣的同軸電纜的終端時,利用具有用于壓接外部導體的導體筒 (conductor barrel)和用于壓接包層的絕緣夾頭(insulation grip)的外部導體用接頭, 與外部導體電連接。在利用導體筒壓接外部導體的情況下,如果其壓接力較強,則電介質將發生變形而被壓毀,在傳送電信號時,會對阻抗變動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在利用導體筒壓接外部導體的情況下,如果其壓接力較弱,則外部導體用接頭與同軸電纜之間的固著力小,當作用了使外部導體用接頭與同軸電纜相離的張力時,有時會相對于彼此而脫落。為了防止上述缺陷,例如在日本特開2006-3028 號公報(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 中,公開了一種具有通過導體筒來壓接外部導體的外部導體用接頭的同軸電纜用連接器, 其中,在電介質上插嵌圓筒狀的金屬制套管,在該套管上包覆外部導體,通過導體筒來進行壓接。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套管的特征在于,混合形成有以下兩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形成為這樣的錐面該錐面沿徑向傾斜成,使得該套管的圓周方向的作為接縫的對接端緣中的一個端緣壓到另一個端緣上;第二部分形成為這樣的錐面該錐面沿徑向傾斜成,滑入另一個端緣下,并且,與該一個端緣相對的另一個端緣形成為能夠沿著錐面滑動的倒錐面。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套管給出了以下提示在將外部導體用接頭連接到應對高頻的同軸電纜上時,能夠抑制同軸電纜的變形,得到良好的高頻特性、電線固著力以及電連接。根據專利文獻1的第1實施方式,分別構成了內部導體用接頭(內導體端子20)、 外部導體用接頭(外導體端子50)以及套管(圓筒狀套管30),因此,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步驟(處理時間)繁多。因此,很難降低用于將同軸電纜用連接器安裝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的、所謂線束(wiring harness)的制造成本。根據專利文獻1的第2實施方式,雖然外部導體用接頭(外導體端子51)與套管 (圓筒狀套管30)構成為一體,但是為了連接外部導體用接頭(外導體端子51)和編織線 (屏蔽導體16),需要用到外殼(與屏蔽導體壓接部M以及包層壓接部56相伴地使用的額
4外的遮蔽部件58)。因此,在專利文獻1的第2實施方式的終端處理步驟中,也與專利文獻1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很難降低用于將同軸電纜用連接器安裝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的、線束的制造成本。另外,在專利文獻1的第1以及第2實施方式中都存在如下問題由于構成為需要分別安裝內部導體用接頭(內導體端子20)和套管(圓筒狀套管30),因此,相對于內部導體用接頭,套管在電介質(絕緣體14)上的安裝位置不可靠。如果套管未相對于內部導體用接頭安裝在規定的位置處而導致位置偏差的變動大,則由信號的反射引起的、作為設計值的電壓駐波比(VSWR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發生變動,而當VSWR較高時,在接收側可能會產生噪聲等障礙。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縮短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步驟,且能夠抑制VSWR的變動的同軸電纜用接頭以及終端處理方法。本發明的第1方式是一種同軸電纜用接頭,其安裝在同軸電纜的終端上,該同軸電纜具有配置于中心部的內部導體、覆蓋該內部導體的電介質、覆蓋該電介質的編織線以及覆蓋該編織線的包層,其中,該同軸電纜用接頭具有與對方側接頭連接的接頭部;以及從該接頭部的基端部延伸出來而與所述同軸電纜的終端進行接線的長條的接線部,所述接線部具有開口成U字狀的導體筒,其配置在所述接頭部的基端部側,能夠壓接所述內部導體;開口成U字狀的開口式壓接筒,其與該導體筒相鄰,能夠以圓筒狀地圍住所露出的所述電介質的方式,壓接該電介質;以及寬度窄的結合帶,其以橋接的方式結合所述導體筒的端緣的一部分與相鄰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的端緣的一部分,所述結合帶形成為,在對所述導體筒以及所述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能夠切斷該結合帶的兩端部,使得該導體筒與該開口式壓接筒斷開。上述第1方式中記載的導體筒和開口式壓接筒中的“筒(barrel) ”,表示用于構成接頭的壓接部位,而“對筒進行壓接”,表示為了得到良好的連接,而對筒進行成形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在第1方式中,將導體筒壓接在內部導體上,從而能夠將導體筒保持在內部導體上,同時實現電連接。伴隨與此,將開口式壓接筒壓接在電介質上,從而能夠將開口式壓接筒保持在電介質上。在上述第1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中,通過結合帶來規定導體筒與開口式壓接筒之間的間隔距離。因此,即使在分別對導體筒與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之后,分離了結合帶,兩者之間的間隔距離也會得到保持。本發明的第2方式是一種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安裝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該同軸電纜具有配置于中心部的內部導體、覆蓋該內部導體的電介質、 覆蓋該電介質的編織線以及覆蓋該編織線的包層,其中,該同軸電纜用接頭具有與對方側接頭連接的接頭部;以及從該接頭部的基端部延伸出來而與所述同軸電纜的終端進行接線的長條的接線部,所述接線部具有開口成U字狀的導體筒,其配置在所述接頭部的基端部側,能夠壓接所述內部導體;開口成U字狀的開口式壓接筒,其與該導體筒相鄰,能夠以圓筒狀地圍住所露出的所述電介質的方式,壓接該電介質;以及寬度窄的結合帶,其結合所述導體筒的端緣的一部分與相鄰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的端緣的一部分,該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切斷及剝離步驟,調整所述同軸電纜的長度尺寸而切斷該同軸電纜的終端,之后,從所述內部導體的端面,按規定長度階段性地剝離所述電介質、所述編織線以及所述包層;編織線翻折步驟,將所述編織線翻折成覆蓋所述包層;以及壓接及切斷步驟,在針對所述導體筒以及所述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切斷所述結合帶的兩端部,使得該導體筒與該開口式壓接筒斷開。在上述第2方式的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中,還包括以下步驟編織線復原步驟,使所述編織線復原,用該編織線覆蓋已壓接后的圓筒狀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以及外部導體用接頭安裝步驟,使用具有第1壓接部以及第2壓接部的外部導體用接頭,通過所述第 1壓接部從所述編織線的上方對已壓接后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并且通過所述第 2壓接部對所述包層進行壓接。在本發明的同軸電纜用接頭中,包含接頭部和導體筒的內部導體用的接頭與保護電介質不發生變形的套管(對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之后的套管)構成為一體。由此,能夠提高安裝到同軸電纜上的容易性、可靠性以及精度中的至少一項。而且,本發明的同軸電纜用接頭有助于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步驟(處理時間)的縮短以及線束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主視圖。圖3A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的立體圖,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之前的狀態圖。圖IBB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的立體圖,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之后的狀態圖。圖4的㈧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主視圖,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之前的狀態圖;圖4的(B)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主視圖,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并去掉了結合帶后的狀態圖。圖5A 5E是分別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的終端的處理步驟的圖。圖6A及圖6B是分別用于說明套管的端面與插座(電介質筒)的端面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動時的問題的、連接了插座與插頭后的狀態的主視圖。符號說明1 接頭部;2 接線部;9:同軸電纜;9a:內部導體;9b 電介質;9c 編織線;9d 包層(sheath);
10 第1接頭(同軸電纜用接頭);21 導體筒;21b =U字狀底部(導體筒的U字狀底部);22:開口式壓接筒(open crimp barrel);22b =U字狀底部(開口式壓接筒的U字狀底部);23:結合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本發明中,壓接同軸電纜的內部導體的內部導體用接頭與壓接同軸電纜的電介質的開口式壓接筒構成為一體。當該開口式壓接筒被壓接在同軸電纜的電介質上之后,覆蓋上編織線,在被壓接了編織線時,該開口式壓接筒作為保護電介質的套管發揮功能,以這種方式將所壓接的套管與內部導體用接頭隔離。根據如上所述的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最佳方式。[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首先,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主視圖。圖3A JB是分別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結構的立體圖,圖3A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之前的狀態圖,圖3B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之后的狀態圖。圖4的(A)、(B)是分別表示上述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的主視圖,圖4的(A) 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之前的狀態圖,圖4的(B)是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壓接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并且去掉了結合帶后的狀態圖。參照圖1至圖4的(A)、(B),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用接頭10被安裝在同軸電纜9的終端上。即,既包含機械地連接同軸電纜用接頭(以下稱為第1接頭)10與同軸電纜9的方式,又包含將同軸電纜用接頭10與同軸電纜9電連接的方式。同軸電纜9 具有內部導體9a、電介質%、編織線9c以及包層9d。內部導體9a被配置于同軸電纜9的中心部。電介質9b覆蓋內部導體9a。編織線9c覆蓋電介質9b。包層9d覆蓋編織線9c。 另外,在圖3A、3B以及圖4的(A)、⑶中,以使編織線9c向包層9d側翻折后的狀態示出了同軸電纜9。內部導體9a也稱為中心導體,可以使用單線,也可以使用由多個細線捻合而成的捻合線。電介質%—般使用聚乙烯,但根據用途不同,有時也可以使用發泡樹脂。電介質 9b雖屬于非導電性的絕緣體,但具有規定的相對介電常數。根據同軸電纜的截面形狀以及相對介電常數,能夠計算出特性阻抗。編織線9c是將多個細銅線編織為筒狀而成的,可在規定范圍內進行擴徑,因此, 也能夠朝向包層9d側翻折。包層9d是覆蓋編織線9c的絕緣體,可使用聚氯乙烯、聚乙烯、 氟樹脂等絕緣材料。關于第1接頭(同軸電纜用接頭)10,優選對展開的導電性的金屬板進行成形。關于展開板,如果考慮加工的容易性、導電性等,則例如優選使用銅合金,但并不限于銅合金。
參照圖1或圖2,第1接頭10具有接頭部1和長條的接線部2。接頭部1與未圖示的對方側接頭相連。接線部2通過基端延伸部11從接頭部1的基端部延伸出來。并且, 接線部2接線在同軸電纜9的終端上(參照圖3A、3B或圖4的㈧、(B))。參照圖1至圖4的(A)、(B),接線部2具有開口成U字狀的導體筒21、開口成U 字狀的開口式壓接筒22以及寬度窄的結合帶23。結合帶23例如是寬度比基端延伸部11 窄的細帶狀的橋接部。導體筒21是從接頭部1的基端部側隔著基端延伸部11而配置的。 另外,導體筒21能夠對內部導體9a進行壓接。參照圖1至圖4的㈧、⑶,開口式壓接筒22與導體筒21相鄰。另外,開口式壓接筒22能夠以圓筒狀地圍住所露出的電介質9b的方式壓接電介質9b。參照圖2或圖4的(A),結合帶23以橋接的方式結合導體筒21的端緣的一部分與相鄰的開口式壓接筒22的端緣的一部分。換言之,結合帶23以橋接的方式結合導體筒21 的U字狀底部21b與開口式壓接筒22的U字狀底部22b。并且,結合帶23形成為,在對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能夠切斷該結合帶23的兩端部,以去除該結合帶23而使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斷開(參照圖4的(B))。如圖4的(B)所示,關于第1接頭10,在壓接了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且分離(除去)了結合帶23之后,導體筒21作為內部導體用接頭發揮功能,開口式壓接筒22 作為保護電介質不發生變形的套管發揮功能。參照圖1至圖4的(A)、(B),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是對展開的導電性的金屬板 (未圖示)進行成形而成的。接頭部1構成為如下的插孔式接頭其基端部側被成形為圓筒狀,其末端部側分支為兩股,接納對方側的針狀的插頭式接頭,在其內面進行電連接。但是,接頭部1不限于插孔式接頭。接頭部1也可以設置為插頭式接頭,其插入到對方側的插孔式接頭之中,且在該插頭式接頭的外表面進行電連接。參照圖1,開口式壓接筒22優選在其內壁上設置有防止從電介質9b上脫落的防脫落單元20。防脫落單元20為了提高與電介質9b之間的摩擦系數,可以是通過滾花加工 (刻痕加工)形成的鉆石切割狀的樣子(圖示了一部分),也可以是通過鋸齒加工實現的具有凹凸的條紋狀的樣子(未圖示)。另外,參照圖1,防脫落單元20可包含突出于開口式壓接筒22的內壁的突起(未圖示),而且可包含凹入開口式壓接筒22的內壁中的凹坑(未圖示)。[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接著,對使用了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的、同軸電纜的終端的處理步驟進行說明。 圖5A 5E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同軸電纜的終端的處理步驟的圖。首先,參照圖5A,調整同軸電纜9的長度尺寸,切斷同軸電纜9的終端(尺寸調整及切斷步驟)。接著,從內部導體9a的端面,按預定長度階段性地剝離電介質%、編織線 9c、以及包層9d (切斷及剝離步驟)。進而,使得內部導體9a以及編織線9c露出。接著,如圖5B所示,將編織線9c翻折成覆蓋包層9d(編織線翻折步驟)。接著,如圖5C所示,利用接頭部1的導體筒21以及通過結合帶23與該導體筒21 構成為一體的開口式壓接筒22,使導體筒21壓接到內部導體9a上,并且將開口式壓接筒 22壓接到電介質9b上。并且,在對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時、或者進行壓接之后,切斷結合帶23的兩端部,使得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斷開(壓接及切斷步驟)。由此,去除掉結合帶23。接著,如圖5D所示,使編織線9c復原,而用編織線9c覆蓋進行壓接后的圓筒狀的開口式壓接筒22 (編織線復原步驟)。接著,如圖5E所示,使用具有第1壓接部31以及第2壓接部32的外部導體用接頭(以下稱為第2接頭)30,通過第1壓接部31從編織線9c的上方針對已壓接后的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用第2壓接部32針對包層9d進行壓接(外部導體用接頭安裝步驟)。另外,在圖5E中,第1接頭10與第2接頭30通過未圖示的電介質筒(殼體)而相互結合。經過如上這樣一系列的處理步驟,能夠將具有第1接頭10和第2接頭30的同軸電纜用連接器連接到同軸電纜9的終端上。[同軸電纜用接頭的作用]接著,說明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的作用及効果。參照圖1或圖2,第1接頭10通常是鏈接狀接頭,其中,開口式壓接筒22與帶板狀的支撐架(carrier)(未圖示)鏈接在一起。并且,與支撐架鏈接在一起的第1接頭10被卷繞在未圖示的卷軸上。對于從卷軸上拉出的帶支撐架的第1接頭10,使用自動壓接機(未圖示),針對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參照圖5C)。然后,如圖5C所示,在針對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通過自動壓接機所具備的切斷工具,切斷結合帶23的兩端部。接著,將第1接頭10從支撐架上切離。如上所述,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適合于通過自動壓接機進行壓接。如果使用自動壓接機,則在針對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能夠直接切斷結合帶23的兩端部。進而,能夠提高線束的生產性。—般而言,壓接電線(包含同軸電纜)的壓接接頭構成為很難使導體筒與開口式壓接筒分離(斷開)。另一方面,參照圖1或圖2,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則形成為能夠將結合著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的結合帶23的兩端部切斷。參照圖4的(A)、(B),關于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在斷開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之后,開口式壓接筒22以圓筒狀地圍住電介質9b的方式而壓接電介質%,從而該開口式壓接筒22作為保護電介質9b不發生變形的套管發揮功能。參照圖4的(A)、圖5C,在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中,包含接頭部1和導體筒21 的內部導體用的接頭與保護電介質%不發生變形的套管構成為一體,因此,容易安裝到同軸電纜9上。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構成為,分別對內部導體用接頭(內導體端子20)和套管 (圓筒狀套管30)進行壓接。相對于此,在本發明中,如圖4的(A)、圖5C所示,由于是同時對導體筒21 (內部導體用接頭)和開口式壓接筒22(套管)進行壓接,因此能夠縮短同軸電纜9的終端處理步驟(處理時間)。如上所述,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能夠縮短同軸電纜9的終端處理步驟(處理時間)。并且,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有助于降低線束的制造成本。圖6A、6B是使用與專利文獻1相同的結構,連接了插座(同軸電纜用連接器)71 與插頭(同軸電纜用連接器)72后的狀態的主視圖。參照圖6A,在插座71中,套管7s從外部導體用接頭7b的壓接部突出。并且,套管7s的端面與插座71 (電介質筒7c)的端面之間的距離為“ S 1”。另一方面,參照圖6B,在插座71中,套管7s與外部導體用接頭7b的壓接部的端面大致一致。并且,套管7s的端面與插座71 (電介質筒7c)的端面之間的距離為“ δ 2”。這里,滿足“ δ2”>“ δ 1”的關系。當將幾GHz頻帶的高頻信號(行波)輸送(傳送)到圖6Α、6Β中所示的同軸電纜 9中時,對于同軸電纜9與插座71彼此而言,存在阻抗的略微不匹配,因此會產生信號的反射(反射波)。即、電壓駐波比(VSWR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為“1”以上。一般而言,理想的VSWR為“1. 5”以下,且實際應用中的極限為“3”以下。并且,當VSWR的值大時,在接收側有時會發生噪音等障礙。比較圖6A和圖6B,當將4GHz附近的高頻信號輸送到同軸電纜9中時,相比于圖 6A狀態,圖6B的狀態的VSWR得到改善。S卩、可以看出,VSWR至少取決于套管7s的端面與插座71 (電介質筒7c)的端面之間的距離δ,距離δ的變動會導致VSWR不穩定。因此,參照圖4的(A),在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中,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 22以具有由“ δ ”規定的間隔距離的方式,通過結合帶23而結合。參照圖4的(B),在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中,即使在分別針對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之后,分離了結合帶23,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兩者之間的間隔距離“ δ ”也會得到保持。換言之,在第1接頭10中,規定了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 22之間的間隔距離“ δ ”。如上所述,根據圖4的㈧、⑶,在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中,相對于導體筒21 (內部導體用接頭),開口式壓接筒22 (套管)在電介質上的安裝位置是確定的。在實施方式的第1接頭10中,相對于導體筒21 (內部導體用觸點),能夠將開口式壓接筒22 (套管)安裝到規定位置處。因此,能夠抑制作為設計值的VSWR的變動。另外,參照圖1,開口式壓接筒22在內壁上具有通過滾花加工等形成的防止從電介質9b上脫落的防脫落單元20。因此,在針對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之后,能夠防止開口式壓接筒22 (套管)從電介質9b上脫落。即、在相對于導體筒21 (內部導體用接頭)、確定了開口式壓接筒22(套管)在電介質上的安裝位置之后,其位置關系不容易發生變動。根據上述實施方式,在本發明的同軸電纜用接頭中,包含接頭部和導體筒的內部導體用的接頭與保護電介質不發生變形的套管(對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之后的套管)構成為一體。由此,能夠提高安裝到同軸電纜上的容易性、可靠性以及精度中的至少一項。而且,本發明的同軸電纜用接頭有助于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步驟(處理時間)的縮短以及線束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權利要求
1.一種同軸電纜用接頭,其安裝在同軸電纜的終端上,該同軸電纜具有配置于中心部的內部導體、覆蓋該內部導體的電介質、覆蓋該電介質的編織線以及覆蓋該編織線的包層,其中,該同軸電纜用接頭具有 與對方側接頭連接的接頭部;以及從該接頭部的基端部延伸出來而與所述同軸電纜的終端進行接線的長條的接線部, 所述接線部具有開口成U字狀的導體筒,其配置在所述接頭部的基端部側,能夠壓接所述內部導體; 開口成U字狀的開口式壓接筒,其與該導體筒相鄰,能夠以圓筒狀地圍住所露出的所述電介質的方式,壓接該電介質;以及寬度窄的結合帶,其以橋接的方式結合所述導體筒的端緣的一部分與相鄰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的端緣的一部分,所述結合帶形成為,在對所述導體筒以及所述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能夠切斷該結合帶的兩端部,使得該導體筒與該開口式壓接筒斷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電纜用接頭,其中,規定了所述導體筒與所述開口式壓接筒之間的間隔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軸電纜用接頭,其中,所述開口式壓接筒在內壁上具有防止從所述電介質上脫落的防脫落單元。
4.一種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將同軸電纜用接頭安裝到同軸電纜的終端上,該同軸電纜具有配置于中心部的內部導體、覆蓋該內部導體的電介質、覆蓋該電介質的編織線以及覆蓋該編織線的包層,其中,該同軸電纜用接頭具有 與對方側接頭連接的接頭部;以及從該接頭部的基端部延伸出來而與所述同軸電纜的終端進行接線的長條的接線部, 所述接線部具有開口成U字狀的導體筒,其配置在所述接頭部的基端部側,能夠壓接所述內部導體; 開口成U字狀的開口式壓接筒,其與該導體筒相鄰,能夠以圓筒狀地圍住所露出的所述電介質的方式,壓接該電介質;以及寬度窄的結合帶,其以橋接的方式結合所述導體筒的端緣的一部分與相鄰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的端緣的一部分,該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切斷及剝離步驟,調整所述同軸電纜的長度尺寸而切斷該同軸電纜的終端,之后,從所述內部導體的端面,按規定長度階段性地剝離所述電介質、所述編織線以及所述包層; 編織線翻折步驟,將所述編織線翻折成覆蓋所述包層;以及壓接及切斷步驟,在對所述導體筒以及所述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切斷所述結合帶的兩端部,使得該導體筒與該開口式壓接筒斷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其中,該同軸電纜的終端處理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編織線復原步驟,使所述編織線復原,用該編織線覆蓋已壓接后的圓筒狀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以及外部導體用接頭安裝步驟,使用具有第1壓接部以及第2壓接部的外部導體用接頭,通過所述第1壓接部從所述編織線的上方對已壓接后的所述開口式壓接筒進行壓接,并且通過所述第2壓接部對所述包層進行壓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同軸電纜用接頭以及終端處理方法。同軸電纜用接頭(10)被安裝在同軸電纜(9)的終端上,具有接頭部(1)和接線部(2)。接線部(2)從接頭部(1)的基端部延伸出來而與同軸電纜(9)的終端進行接線。接線部(2)具有導體筒(21)、開口式壓接筒(22)以及寬度窄的結合帶(23)。導體筒(21)配置在接頭部(1)的基端部側,能夠壓接內部導體(9a)。開口式壓接筒(22)與導體筒(21)相鄰,能夠以圍成圓筒狀的方式壓接電介質(9b)。結合帶(23)以橋接方式結合導體筒(21)與開口式壓接筒(22)。在對導體筒(21)以及開口式壓接筒(22)進行壓接時、或進行壓接之后,切斷結合帶(23)的兩端部。
文檔編號H01R43/00GK102394396SQ20111016848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明者古賀伸一 申請人:日本壓著端子制造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