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換接頭的卷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通用串行總線接頭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巻線上具 有至少一接頭,且施力于接頭可進行巻線拉伸及巻收使用的巻線裝置。
背景技術:
科技日新月異,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化以及3C電子產品的發達,為適應各 種不同規格的周邊設備,因此各種規格的接頭、插座及信號線等不斷推陳出新, 從微軟Windows 98出爐開始,USB (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這個新的資料傳輸接口,就變得十分熱門。尤其一般進行商務或旅行的人士, 常需將二端不同規格的接頭以一信號線加以延伸進行使用,但如何將信號線收巻將接頭加以保存一直是使用者所存在的問題。而為解決上述的問題,市面上便發展出一種巻收盒結構,其是大多運用一 殼體內設置有與一螺旋彈簧相連的一線盤,且將信號線纏繞于線盤的周緣,并 使信號線的內端由線盤中央經由 一接點保持機構與殼體外的 一銜接線連接,使 信號線的內端隨線盤轉動時,仍可保持與殼體外的銜接線連接狀態。而信號線 的外側則直接向殼體外延伸,且線盤并結合另一抽拉定位及回復機構,當使用 時,信號線的外端受抽拉可連動線盤拉伸螺旋彈簧,并通過抽拉定位及回復機 構定位線盤,使信號線保持向外伸出一適當長度的狀態,以利于使用。而使用 完畢后,再使抽拉定位及回復機構釋放線盤利用螺旋彈簧回復的彈力,可使線 盤巻收伸出于殼體外的信號線,因此可自動將信號線巻收于線盤。但上述市面上的巻收盒結構常因信號須傳輸過長的距離,過度拉伸螺旋彈 簧而造成彈性疲乏而損毀,且亦有因使用磨擦損毀造成接觸不良的缺點。因此 如何去解決上述的問題, 一直是業者所急迫在尋求解決的方案以及改進之處。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包括有 一本體、 一巻線軸部、 一線體、 一導引面體以及至少一導引作動部。該本體具 有一軸體。該巻線軸部位于該軸體上。該線體至少一端具有一接頭,該線體部 分貼靠圍繞于該巻線軸部外緣表面上。該導引面體位于該巻線軸部上,具有預 定形狀的一導引槽以及至少一定位槽孔。該導引作動部與該本體相連接,該導 引作動部具有至少一導引體,且該導引體位于該導引槽中。其中,通過該接頭 進行一線性位移運動,使該巻線軸部以該軸體為軸心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且 該導引體沿該導引槽形狀進行位移,當該導引體位于定位槽孔中時,使該接頭 固定于一預定位置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是通過接頭進行一線性位移運動,使一巻 線軸部以一軸體為軸心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同時沿一導引槽的形狀進行位移 及定位,以達到快速收放使用巻線裝置的功效。且本實用新型轉換接頭的巻線 裝置,其是通過一導引槽的形狀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達到消除雜音且平順使用 巻線裝置的功效。為便于對本實用新型此一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其他特點及結構能有更深入 的了解,利用一較佳實施例詳述于后
圖1A為本實用新型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1B為本實用新型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組合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引面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導引作動部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引作動部與導引面體連接作動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結構 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線體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巻線軸部與導引面體組合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 示意圖。附圖標記iJL明l-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ll-本體;111-上殼體;112-下殼體;113-軸體;114-槽孔;12、 12a-巻線軸部;121、 121a-軸孔;13-第一接頭;14-第二接頭; 15、 15a-導引面體;151、 151a-導引槽;152-凸出部;153、 153a-定位槽孔; 16-導引作動部;161-長邊;162-短邊;163-導引體;17-線體;18-接頭;19-排列部;91-旋轉位移運動;92-軸體延伸方向;93-線性位移運動。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A及圖1B所示,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較佳 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分解及組合示意圖;本實用新型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1,包括 有 一本體ll、 一巻線軸部12、 一線體17、 一導引面體15以及至少一導引作 動部16。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該本體11其是為一上殼體111以及一下殼 體112所組成,且該下殼體112上具有一軸體113。該巻線軸部12其是鄰靠該 下殼體112,該巻線軸部12外緣表面大致與軸體113的延伸方向92相平行。該 巻線軸部12具有一軸孔121,且以該軸孔121位于該軸體113上時, -使該巻線 軸部12可以該軸體113為一軸心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91。而該本體11更具有 至少一槽孔114,該槽孔114形狀是與該導引作動部16形狀相對應,可使該導 引作動部16位于該槽孔114中。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該線體17至少 一端具有一接頭18,且該線體17以一排列部19加以整理,該排列部19是位于 該巻線軸部12內,因此使得該線體17可整齊位于該巻線軸部12內,該線體17 部分貼靠圍繞于該巻線軸部12外緣表面上。請加參閱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導引面體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該導引面體15其是位于該巻線軸部12上,該導引面體15上具有預定形狀的一 導引槽151。于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引面體15大致與該軸體113相 垂直,且通過該導引槽151將該導引面體15形成有四個凸出部152,四個凸出 部152為兩兩相對稱的設計,且其中二個分別具有一定位槽孔153。請加參閱圖3所示,是為本實用新型導引作動部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 意圖;于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引作動部16大致呈一L形形狀,具有 一長邊161以及一短邊162,且該長邊161以及該短邊162大致相互垂直,而該 導引作動部16更具有至少一導引體163,且該導引體163是結合于該短邊162 的一端上。為使二該導引體163位于該導引槽151中,且將二該導引體163分 別定位于定位槽孔153中,因此會將二該導引作動部16形成對應設置。再請加參閱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導引作動部與導引面體連接作動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當通過該接頭18進行一線性位移運動93時,該巻 線軸部12同時以該軸體113為軸心進行一S走轉位移運動91,使二該導引體163 分別脫離該定位槽孔153,而進入導引槽151中,且沿導引槽151形狀進行位移。 當旋轉約為180度時,二該導引體163分別可在位于該定位槽孔153中,使該 接頭18固定于一預定位置上(即延伸出該本體11 一距離)。請參閱圖5所示,其是為本實用新型線體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 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線體17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接頭13以 及一第二接頭14,該第一接頭13以及該第二接頭14是為不同規格,且分別為 一公接頭以及一母接頭,當然該第一接頭13以及該第二接頭l4亦可為相同規 格,或相同是公接頭或母接頭,可因不同的需要進行不同的設計。請參閱圖6所示,其是為本實用新型巻線軸部與導引面體組合的另一較佳 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由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引槽151a其是設計為立 體曲線形狀,因此將該巻線軸部12a與導引面體15a制作為一體成形,且該軸 孔121a是位于該導引面體15a上,通過上述的設計,該巻線軸部12a亦以該軸 體(圖中未示出)為軸心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其對本實用新型而言是 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超出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 的情況下,對之進行變換、修改甚至等效,這些變動均會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 利要求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轉換接頭的卷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本體,其是具有一軸體;一卷線軸部,其是位于該軸體上;一線體,至少一端具有一接頭,該線體部分貼靠圍繞于該卷線軸部外緣表面上;一導引面體,其是位于該卷線軸部上,該導引面體具有預定形狀的一導引槽以及至少一定位槽孔;至少一導引作動部,其是與該本體相連接,該導引作動部具有至少一導引體,且該導引體位于該導引槽中;其中,通過該接頭進行一線性位移運動,使該卷線軸部以該軸體為軸心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且該導引體沿該導引槽形狀進行位移,當該導引體位于定位槽孔中時,使該接頭固定于一預定位置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面體 與該軸體相垂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巻線軸部 外緣表面與軸體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更具 有至少一槽孔,該槽孔形狀與該導引作動部形狀相對應,且該導引作動部是位 于該槽孔中。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作動 部具有一長邊以及一短邊,且該該短邊的一端上結合有導引體。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換接頭的巻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長邊以及 該短邊相互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換接頭的卷線裝置,包括有一本體、一卷線軸部、一線體、一導引面體以及至少一導引作動部。該本體具有一軸體。該卷線軸部位于該軸體上。該線體至少一端具有一接頭,該線體部分貼靠圍繞于該卷線軸部外緣表面上。該導引面體位于該卷線軸部上,具有預定形狀的一導引槽以及至少一定位槽孔。該導引作動部與該本體相連接,具有至少一導引體,且該導引體位于該導引槽中。其中,通過該接頭進行一線性位移運動,使該卷線軸部以該軸體為軸心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且該導引體沿該導引槽形狀進行位移,當該導引體位于定位槽孔中時,使該接頭固定于一預定位置上。
文檔編號H01R13/00GK201174473SQ20082000503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1日
發明者黃建平 申請人:冠韜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