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帶有減小sar值的校正件的無線電通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77276閱讀:21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有減小sar值的校正件的無線電通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無線電通訊裝置,它具有一殼體和至少一塊安裝在該殼體內的并用于發射和/或接收無線電信號的印制電路板。
背景技術
人們對移動無線電裝置寄予了這樣的希望,即為了每位使用者而將電磁輻射負荷劑量保持得盡可能低,以便盡可能地避免潛在的健康危險。從EP0603081A1中公開了一種對此的防護措施,其中,在移動無線電話的殼體內,一塊電磁吸收屏蔽板作為一道輻射阻隔壁被安置在移動電話的輻射最強區和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之間。作為另一項防護措施,例如從DE19608189A1中公開了一種具有電磁屏蔽性能的涂層,該涂層只在朝向使用者的那一側覆蓋在移動無線電話的天線和其殼體外表面的局部上。在這里,這種涂層的屏蔽作用可通過接地得到改善。
因此,這些已知的防護措施只適用于通過無遮掩地將屏蔽件安裝在發射源即輻射發生點和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之間而對使用者產生屏蔽作用。可是,當對使用者健康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時,這種預防措施就不夠用了,因為這樣的屏蔽件對在當時使用者的腦袋區域內的實際起作用的電磁場分布的影響是相當不確定的或甚至完全是偶然發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指明一條出路,即如何能夠更好控制地調整無線電通訊裝置對使用者組織的影響。在上述類型的無線電通訊裝置中,如此完成該任務,即如此在殼體之內和/或之上設置并形成至少一個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即可能在印制電路板上流動的電流的分布是目的明確地從其一個或多個局部峰值起朝向該校正件地實現的,從而在使用無線電通訊裝置時,總體來看,在該印制電路板和附件之上總體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被均勻化,和/或當時的原電流峰值被移入一個對使用者無危害的裝置區。
由于借助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的校正件造成電流從其在印制電路板上的一個或多個電流峰值分流向校正件并由此造成一種電流分流用并聯,所以,可以按照目的明確的方式即可控制地影響總電流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局部分布。在這里,具體地說,總體來看,在印制電路板和附件上的整個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被均勻化,和/或當時的原電流峰值被移入一個對使用者無危害的裝置區。
這樣一來,尤其是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所謂的“熱點”,即與低熱組織體區相比有更高熱負荷的組織體區,即避免組織體區的熱負荷的局部波動,例如就象優選在按規定使用本發明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如移動無限電話或無繩電話)時在當時使用者的敏感的頭部中的那些組織體區。因此,總體上看,當時使用者的頭部的生物組織至少更均勻地和/或更少地承受熱負荷。
與已知的現有技術不同,通過本發明的校正件,如此改變了電流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原局部分布,即電流電平變得一致了,和/或電流電平峰值至少轉入一個無危害的裝置區。這樣一來,才能可控制地調整在各無線電通訊裝置附近的實際電磁場分布,因而,才能更好地可靠保護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且尤其是頭內組織不受局部加熱峰值的影響。也就是說,可以如此有利地控制實際作用于當時使用者頭部的電磁輻射,即有利于人體組織地減少了高到不允許程度的電磁輻射峰值或在身體組織內流動的電流的峰值,和/或可以使所述峰值轉入一個無危害的裝置區。
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描述了本發明的其它改進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及其改進方案,其中圖1在示意圖中示出了作為本發明無線電通訊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移動無線電裝置,它具有一個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圖2在示意圖中示出了在圖1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總橫截面上的電流分布曲線,這是在帶有或沒有該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的情況下看到的;圖3、4分別以示意圖表示電流在根據圖1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印制電路板上的局部分布情況,其中該移動無線電裝置帶有或沒有該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圖5在示意圖中示出了在根據圖1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印制電路板上的電流場,其中該移動無線電裝置沒有該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圖6、7表示用于改變如圖5所示的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原局部電流分布的幅度的兩個不同變型方式;圖8-16已示意圖表示減小SAR值的校正件的不同變型方案;圖17以示意圖表示適用于圖1-15之一所示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殼體形狀,它用于大幅度減小因在當時使用者的頭部區域中的所謂熱點引起的熱負荷;圖18以示意圖表示在按規定地放在使用者頭部上使用時的、如圖1-16之一所示的移動無線電裝置;圖19以立體示意圖表示在拆開狀態下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各不同的主要部件,該移動無線電裝置具有至少一個作為其鍵盤墊組成部分的導電襯墊,以便減小SAR值;圖20以示意圖表示用于如圖19所示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本發明鍵盤墊的各主要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圖20中,分別用相同的標記來表示有相同功能和作用的部件。
圖1在立體示意圖中作為本發明的無線電通訊裝置MP1的第一實施例地示出了一個移動無線電裝置,尤其是移動無線電話或無繩電話,如圖所示,它被分成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確切地說,它被分成殼體GH的上殼OS和下殼US以及安裝在殼體中的印制電路板LP。也就是說,在這個實施例中,殼體GH由兩部分構成。它成基本扁平的矩形形狀。其縱向LE的延伸長度LE最好被選定為大于其橫向QB的延伸長度,即其寬度。在這里,橫向QB和縱向LE構成一個卡迪耳坐標系QS的兩個相互正交的坐標軸,其第三軸由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厚度或高度構成。尤其是,殼體的實際尺寸是這樣確定的,即其長度為6-15厘米,而其寬度為3-5厘米。基本扁平的矩形印制電路板LP的尺寸最好是匹配選擇的,從而它可以被安裝在殼體里。殼體GH的上殼OS和下殼US最好由一種導電材料如塑料制成。因此,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發生功率不允許地大幅度降低,就象如可能在完全是金屬的或金屬化的殼體中由可能出現的反向電磁場(這可能抑制天線AT的輻射場)引起的那樣。
移動無線電裝置MP1最好成移動無線電話的形式,它按照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標準、GPRS(通用包裹無線電服務)標準、EDGE(GSM發展的增強數據率)標準、UMTS(通用移動通訊系統)標準工作。最好這樣確定它的尺寸,即使用者便于攜帶并因而使用者可在不固定的地點使用這樣的無線電通訊系統的無線電單元。除了或與一個這樣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電話功能無關地,以下措施或許也可能是適當的,即可由此進行其它的借助無線電的消息傳輸/數據傳輸,如圖象傳輸、傳真、E-mail傳輸等。以下措施也可能是一樣適當的,即作為移動無線電裝置采用尤其是按照所謂的DECT標準的無繩電話。
為了接收和/或發射無線電信號,在圖1中,印制電路板LP在其一半中具有一個高頻組件HB1,該高頻組件的不同部分用虛線示意表示。一個用于發射和/或接收電磁無線電波的發射/接收天線AT通過一個接點COA與高頻組件HB1相連。該天線從那里接收一個供電單元AKU如一電池或蓄電池的供電。該供電單元AKU也在圖1中用虛線畫在與該天線AT相對的半塊印制電路板LP的區域中。它最好設置在下殼US里。在這里,該供電單元的通向該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不同部分的供電線路為了一目了然的緣故而被省去了。
為了盡可能排除在無線電工作時的干擾的射入或射出的影響,高頻組件HB1的組成部分在圖1的印制電路板LP上被罩在一個電磁屏蔽罩HFS1里,該電磁屏蔽罩象蓋子那樣在高頻組件HB1之上與印制電路板LP且尤其是其主體層牢固連接。這樣一來,為高頻組件HB1形成一個基本成長方體形的屏蔽腔。
在圖1的印制電路板LP的第二半中,在另一個相應的電磁屏蔽罩HFS2中安裝著一個或多個其它的電氣組件。這些電氣組件用于控制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輸入件和/或輸出件,如其鍵盤、顯示器揚聲器,以及它們用于執行借助高頻組件HB1接收的和/或要通過高頻組件發出的無線電信號的處理。
為了在如圖18所示地按規定使用移動無線電裝置MP1時最大程度地保護使用者不受潛在的且由高頻組件HB1借助天線AT發出的電磁輻射能帶來的健康威脅,在實際中采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因此,以下措施例如就是適當的,即該高頻組件HB1或天線AT的主輻射方向是如此定向的,即它偏離開當時使用者US的頭部HE。即使當時使用者的總輻射負荷通過這樣的措施而處于預定的極限值之下,但還是沒有解決的是可能有的附加輻射場或殘余輻射場以何種方式并按什么樣的局部分布形式作用于當時使用者的頭部的生物組織。作為用于此的特殊量化標準即當時使用者實際要面對多大的輻射負荷(盡管采取了所有預防措施),尤其是采用了所謂的SAR值(吸收比率)。它給出了單位為瓦/公斤的吸收比率,按照該吸收比率,例如在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中的某個組織體區接受熱負荷。使用者頭部的一些組織體區受到局部加熱可能是危險的,因為在移動無線電裝置中,場吸收部件的尺寸和安裝通常是不可控制地進行的,結果,電磁能可能通過衍射效應和/或共振效應不受控制地或不希望地集中在當時使用者的頭部的局部組織體區上。此外,這樣的部件一般如此面想使用者地安裝在殼體里,即在使用各移動無線電裝置時,它比天線更接近使用者頭部并因此其對電磁輻射能的作用可能更強。就是說,恰好是由于這樣的屏蔽件而出現了對當時使用者頭部的某些組織體區的不希望的局部加熱副作用。
為了作為某個組織體區的加熱標準地確定移動無線電裝置的SAR值,最好采用在歐洲標準化提議EN50361中描述的測量方法。在這里,測量在當時使用者頭部中的最高熱負荷點。于是,從對在當時使用者US的臉頰BA和耳朵EA之間(見圖18)的,就是說大致是移動無線電裝置MP1在使用時所貼靠的當時使用者頭部的部位的頭內某個組織體的積分中得到SAR值。尤其是選擇這樣的組織體區,即它按照歐洲標準化提議EN50361來確定。
利用在一裝有葡萄糖溶液的頭部模型中的測量探針的大量實驗已經出人意料地表明了,在頭部中的生物組織的加熱是局部波動或變化的,就是說,具有有峰值和最小值的局部分布。此外,這種局部變化的加熱似乎歸結于與之對應的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局部電流分布EC1。當發射/接收天線AT成λ/4天線的形式并且與印制電路板LP一起構成一有源偶極子時,這樣的電流最好在印制電路板LP沿其縱向延伸長度LE流動。在圖1中,沿印制電路板LP的縱向延伸長度的局部電流分布EC1用矢量箭頭表示。在這里,各矢量箭頭的長度越長,則所屬電流幅度越大。根據成細長矩形形狀的印制電路板LP的幾何形狀比例,最高電流幅度或電流密度大致位于該印制電路板LP的沿縱向中心軸線ML的中點MI,即在其對角線相交點的區域里,而電流密度向著兩個縱向邊緣(從中心軸線ML開始)遞減。另外,電流幅度的寬側面在天線AT饋入點COA區域里是最大的,因為在那里給λ/4天線饋入電流。而在與天線AT相對的印制電路板LP寬側面上,電流幅度是最小的,因為在那里電流被邊界斷開了。而在那里,電場具有最大值(對應于在λ/4天線的自由端上的電場E)。就是說,在這個實施例中,電流的最大值大致在印制電路板LP的中心區或中點MI上流動。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印制電路板LP相對于λ/4天線AT來說是有源偶極子的對極。在局部電流分布EC1的附近區域里,這會在按規定使用移動無線電裝置MP1時在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中產生或感生一個適當的對應電磁場。在這里,附近區域是指低于波長λ/2π的區域。就是說,例如在頻率為880-960兆赫(中頻900兆赫)的GSM無線電網絡中,波長λ約為35厘米。在頻帶為1710-1800兆赫的PCN(私人商業網,E網)中,波長λ約為17厘米。在頻率傳輸區為1920-2170兆赫的UMTS通訊系統中,波長λ約為15厘米。而在GSM無線電系統中,因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局部電流分布而估計到會有約6厘米的鄰場滲透深度,而在PCN網中約為5厘米,在UMTS移動無線電裝置中,鄰場滲透深度因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局部電流分布而約為2-4厘米。在這里,透入腦組織的局部滲透深度越小,則在假定天線發射功率一樣的情況下,測量到的SAR值越大,這是因為給每個預定的組織體帶來更高的電磁場密度并進而造成更大電流和進而更強的加熱。另外,當或許有多個殼體(如在上殼金屬鍍覆時)時,當時使用者的頭部內的組織加熱也直接由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局部電流分布EC1引起的,因為各移動無線電裝置MP1貼在當時使用者的、在臉頰BA和耳朵EA之間的頭部外表面上,因而,出現了電容的和/或感應接觸并且電流可能從印制電路板LP或許流過使用者皮膚和/或流入皮膚中。
為了能夠可控制地分布電磁輻射場的局部分布和/或源于此的電流以及隨之產生的并可能在按規定使用移動無線電裝置時在當時使用者的頭部區域中產生不利作用的熱負荷的局部分布,如此在殼體之上和/或之內設置并形成至少一個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即它造成可能在該印制電路板上流動的電流分布是目的明確地從其一個或多個局部峰值MA起朝向該校正件KE1地實現的。因此,當使用移動無線電裝置時,總體來看,在印制電路板和附加件上的整個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被均勻化。除此之外或與之無關地,當時的原電流峰值已轉入對使用者無害的裝置區可能是有利的。這樣的無害裝置區例如可以是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在按規定使用時靠近當時使用者的下巴的區域。
由于借助至少一個附加的校正件造成電流分布從在印制電路板上的一個或多個局部電流峰值起朝向校正件地實現并進而造成一種電流分流的并聯電路,所以,可以目的明確地即可控制地影響在印制電路板上的總電流的局部分布。在這里,具體地說,總體來看,在印制電路板和附加件上的整個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被均勻化,和/或當時的原電流峰值轉入了對使用者無害的裝置區。
這樣一來,尤其是可以盡可能避免所謂的熱點,即與低熱組織體區相比有更高熱負荷的組織體區,即組織體區的熱負荷的局部波動,例如主要在按規定使用本發明的移動無線電裝置時的當時使用者的敏感頭部的組織區。因此,在當時使用者頭部中的生物組織從整體上講受到至少均勻的和/或更小的熱負荷。
借助這樣的附加的校正件,在印制電路板和校正件上的電流的原有局部分布總體上如此改變了,即就在印制電路板上的長度位置上的電流電平來說,總體上看,基本上實現了在橫向QB上的并在整個印制電路板寬度范圍內的均勻化,和/或電流電平最高值或電流電平最小值的原局部位置至少轉入一個無害的裝置區。由此一來,可以受控制地調整在移動無線電裝置附近區域內的實際電磁場分布,因而,以可靠的方式更好地保護了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且尤其是頭內不受高到不允許程度的局部加熱峰值的影響。就是說,實際作用于當時使用者軀體的電磁輻射可以有利地如此來控制,即對生物組織有利地減小了電磁輻射和進而在身體組織內流動的電流的、高到不允許程度的局部最大值,和/或可以使該最大值轉入一無害裝置區。
這樣一來,在使用移動無線電裝置時,所引起的總電流(可能在印制電路板和校正件上共同或同時流動的電流)的局部分布尤其是從印制電路板的寬度范圍內看被均勻化了。因此,同時從印制電路板的縱向上看,也調整出均勻的電流分布。因此,當將各移動無線電裝置貼在當時使用者的頭上時,尤其是也盡可能地使在頭外表面和/或頭內的可能起作用的電流變得均勻。此外,通過至少一個按照本發明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盡管沒有減小在當時使用者頭部中的總熱負荷,但至少可以減小或平整原有的電流幅度峰值,就是說,有利地分散到其它組織體區上。就是說,從總體上看,在當時使用者的頭部中發揮作用的熱能分布在更大的組織體中,當通過對連續的預定體積進行積分來進行評估時,這導致了特殊對應的SAR值的減小。大量實驗表明,尤其是可能在印制電路板上如圖1的印制電路板LP上流動的電流如EC1可能對加熱當時使用者頭內的生物組織是常見的。當發射/接收天線AT成λ/4天線的形式并且與印制電路板LP構成一有源偶極子時,這樣的電流尤其是在印制電路板LP上沿縱向延伸長度LE流動。或許,在印制電路板上的這樣的電流也在其它類型的電線中流動,但可能按照一種不同的最高值和最小值局部分布形式。總的來說,電流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能在印制電路板上流動,在該印制電路板中,天線成為該印制電路板的對電極。因此,例如一個所謂的PIFA(平面倒F型)天線也與印制電路板一起構成一有源偶極子。
在圖1的移動無線電裝置中,減小SAR值的校正件是由一導電部件KE1構成的,該導電部件環繞該上殼OS的外周邊并且沿上殼的四個側邊分布在上殼OS邊緣區的外表面上,導電部件的分布由陰影線表示。具體地說,它不僅沿上殼OS的矩形表面的四邊覆蓋著邊緣區,而且覆蓋著上殼OS的大致垂直于上殼OS表面地朝向下殼US形成的邊緣接片。就是說,該校正件KE1沿一個在該上殼OS的相連的四側邊的區域中的區域延伸,而該上殼OS和下殼US的其余區域是空閑的。該校正件KE1的整個邊緣寬度適當地為印制電路板LP的總橫截面寬度QB的5%-25%。
在這里,作為導電部件,采用一個單層或多層的導電膜、涂層或其它的導電平面件。以下措施或許也是適當的,即一個或多個導電線被用作該導電部件KE1。
尤其是,這樣的校正件可以同時用作該殼體的設計件,因而,例如也作為蒸鍍或電鍍的金屬涂層。
在圖1所示的這個實施例中,該校正件KE1只在唯一一個電氣機械接觸點COS1上接觸印制電路板LP的主體。在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組裝狀態下,它的左右側邊都沿著其余的延伸長度與印制電路板間隔一個橫向間隙QS,就是說,在那里,在印制電路板LP和該校正件KE1之間沒有發生接觸。在圖1的移動無線電裝置MP1里,接觸點COS1設置在印制電路板LP的高頻組件HB1區域中,因為在那里的饋電最大。由此一來,可以是最有效的電流從印制電路板LP起偏流向校正件KE1。接觸點COS1適當地設置在印制電路板LP的用虛線表示的縱向中心軸線ML的區域里,因此,得到了一個盡可能對稱的、從印制電路板LP到附加校正件KE1的電流分布。通過在接觸點COS1上的接觸,電流的一部分從印制電路板LP被分流向校正件KE1。因此,該部分電流沿上殼OS的縱側面在安裝于此的條形校正件上流動,這由矢量箭頭EC11*、EC12*表示。此外,額外的電流部分與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并沿其縱向延伸長度LE的電流EC1是基本同方向的。
圖2借助曲線圖示出了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從其整個橫截面或寬側面看的電流分布情況,其中使用了或沒有使用圖1的附加校正件KE1。在這里,沿曲線圖的橫坐標畫出了印制電路板沿橫向的延伸情況WI,沿縱坐標畫出了所屬的電流幅度ECA。當沒有設置校正件時,所示曲線CN表示在印制電路板LP的整個橫截面上的電流分布狀況。該曲線大致在印制電路板橫截面的中心具有一個電流峰值,而在兩個縱向側邊上,電流是最小的或最弱的。這樣一來,該電流分布曲線CN基本上成拋物線形,其中其頂點大致位于印制電路板LP的橫截面伸展長度的中央。
通過安裝附加的校正件,現在可以實現原來的電流幅度峰值的降低,因而,從包括現在接上的校正件KE1的印制電路板LP的橫截面來看,得到了均勻化的即更均勻的電流分布(見圖2的虛線所示曲線CS),就是說,從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殼體GH的整個橫截面來看,可能引起注意的總電流場的電流幅度幾乎是穩定不變的。因此,對應于具有這樣的平整電流分布的電流的電磁場也在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橫截面范圍中具有基本相似的情況。這樣一來,通過使電流分布變均勻,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在當時使用者頭部中的局部最大值和局部最小值的電流幅值之間的、過高的等級區分,即尤其是避免了在某些點上過度加熱局部的頭部組織區。
另外,沒有將環形封閉結構選擇用于校正件,而是例如斷開或完全省去了圖1所示校正件KE1的環形結構的一側邊,就是說選擇了開口的或不連續的或有橫縫的結構,則這或許就足夠了。此外,最好在那里省去校正件的這樣的局部部分或條,或者在那里為其配備一道橫縫或多道橫縫,即在那里沿校正件的印制電線設有間隙,在這個位置上,不需要附加電流來按照希望地改變移動無線電裝置的總電流分布。
在圖4中,以示意透視圖表示與圖1相比做了改進的校正件KE1*,它具有一中斷部或一間隙U,該間隙只沿上殼OS的三個相連側邊延伸。具體地說,它們就是在高頻組件的饋電區域里的沿印制電路板的兩個縱側面及其寬側面的條形校正件。與圖1的校正件KE1相比,改進的校正件KE1*缺少了在兩個總側邊之間的橫接條,該橫接條位于印制電路板LP的高頻組件的對面。在這樣改進的校正件KE1*中,其中三個側條分別按90度相互接觸,得到了基本上與第一校正件KE1一樣的空間電分布。在此,圖4還在印制電路板LP及其接上的校正件KE1*之上立體地示出了因引入附加的校正件KE1*而引起的局部電流分布狀況。與沒有校正件的原來立體電流分布相比,即與如圖3示意所示的情況相比,通過附加的校正件KE1*也造成電流從印制電路板LP經過一電氣機械接觸點MV3被分布和轉到該附加的校正件KE1*上。由此導致了原始電峰值MA降低到一較小值MA*<MA。就是說,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原電流的一部分被分流到該附加校正件KE1*的縱向條上。分流到該附加校正件KE1*的縱向條上的縱向電流在圖6、7中用矢量箭頭EC11*、EC12*表示。通過將電流分流到校正件上,從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總橫截面來看(即印制電路板LP和連接在其上的附加件KE1*),與在那里原來的電流分布(沒有附加的校正件)相比,電流電平在總電流場的縱側邊區域里(=印制電路板的電流場+在校正件上的電流場)在印制電路板的縱側面區域中被提高了。在圖4中,用VB表示在總電流場的縱側面上的電流幅度增大。在這個變型方案中,校正件KE1*的外邊緣相對該印制電路板LP的側邊緣是近似一樣的并且留有高度差地被定位在一個與印制電路板的側邊緣近似平行的支撐平面里。
校正件KE1*適當地是該印制電路板LP的一部分。尤其是,它不可彎曲地與印制電路板相連。這簡化了生產和加工作業,因為印制電路板LP和校正件KE1*可以共同在一個平坦平面中來制造。通過簡單地彎曲180度,校正件KE1*的外邊緣就可以盡可能地與印制電路板LP的側邊緣重合,在這里,距該印制電路板LP留有一個自由間隙SPL,即留有高度差。這是由此實現的,即校正件KE1*通過一個適當細長的橫接片ST與印制電路板LP連接,該橫接片在印制電路板LP的工作狀態下相對印制電路板LP的安放平面向上轉動90度地凸向上殼OS。因此,在印制電路板LP的工作狀態下,校正件KE1*基本上位于一個平行于該印制電路板LP的安放平面的安放平面中并且與之間隔一段預定的高度差SPL。
概括地講,校正件相對印制電路板如此定位是適當的,即它位于一個在印制電路板插裝面之中、之上和/或之下的空間區域里,它的邊界由側邊緣以及該側邊緣的平面法線構成。此外,各平面法線垂直于或正交于印制電路板插裝面。這樣一來,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印制電路板的原平面尺寸(長和寬)的不理想的增大。
當在圖1的校正件KE1中將一個第二接觸點設置在與該第一接觸點COS1相對的印制電路板LP側面上,則電流從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原有局部電流分布EC1的峰值MA(如圖4所示)起被充分地分流到附加的校正件上,這或許就足夠了。
總的來說,該校正件的一部分或條最好設置在印制電路板LP的這樣的位置上,即希望在位置上出現電流電平的增大,以便能夠理想地獲得從印制電路板和校正件的整個橫截面來看是均勻的電流電平。這個位置最好是在印制電路板具有其幾何電流分布的最小電流的地方。
在根據圖1、4的兩個變型方案里,各校正件KE1、KE1*在印制電路板LP的高頻組件HB1區域中與之機械電氣接觸。這樣,在附加件上并沿其縱側面出現電流,該電流與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電流基本同方向。這在圖5、6中再次示意示出了。各局部電流場的電流幅度用矢量箭頭表示。在這了,各矢量箭頭的長度越長,則電流幅度越大。在沒有修正手段的情況下,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局部電流分布EC1具有一個基本平行于印制電路板LP的縱側面的電流方向。此外,電流幅度的最大值大致沿印制電路板LP的縱向中心軸線ML。通過借助接觸點COS1使電流分流和轉向到附加的校正件KE1上,其中該校正件的縱向側的走向是沿在印制電路板LP的縱側面的一個邊緣區里的條,從而從總體上看,增大了電流,這用箭頭EC11*、EC12*表示。同時,由此改變了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局部電流分布。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如此改進的電流分布尤其是在中心線ML區域里具有電流幅度的降低。由于在附加件KE1的縱向條上的電流EC11*、EC12*基本上與印制電路板LP上的電流EC1*是同方向的,所以,總體來看,即從印制電路板LP和附加件KE1上來看,在電流分布的原最小值的區域中如此產生電流電平增大,即該總電流分布基本上在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橫截面寬度范圍里有穩定不變的電流幅度。這樣一來,所產生的總電流分布從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橫截面上看被均勻化,這意味著被平整或一致化。
另外,為了從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整個橫截面(印制電路板+校正件)上看將電流場均勻化,作為附加的校正件只將兩個分開的條安裝在印制電路板LP的縱側面區域里,這可能就夠了,所述條分別在一個在高頻組件區域里的接觸點上與印制電路板LP機械/電氣連接。這兩個導電的獨立條適當地在印制電路板上方有一定距離地被安置在一個最好與之盡可能平行的安放平面中。因此,也可以近似地獲得按照圖6的電流分布情況。
例如當殼體提供足夠大的空間時,這兩個用于修正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電流分布的導電條或許可以在印制電路板的底面之外并且在橫向上與其兩個縱側面分隔開地大致安置在同一個平坦的安放平面里,而不是如圖1、3所示地大致上下重合。
在圖8的示意俯視圖里,印制電路板LP在同一安放平面中被一個改進型校正件KE11的一矩形的導電條框環繞著。其導電條構成一個環繞印制電路板LP的閉合邊緣,該邊緣沿其縱向延伸長度并距印制電路板LP有一連續橫向間隙QSP地回退向接觸點COS1。
由于校正件如KE11分別只在一個點上接觸印制電路板LP,所以,在此不僅獲得了印制電路板的簡單邊緣擴大,而且獲得了在附加件和印制電路板之間的一般的四周接觸。這樣的分布于四周的連續觸通的印制電路板緣擴大只造成略微加工原電流橫截面形狀并因而降低在印制電路板中央的電流峰值,但這實際上大多效果不明顯。尤其是,不希望有的典型的電流電平橫截面形狀按照圖2所示的并具有鮮明的最大值的拋物線形狀基本保留了下來。
除此之外或與借助機械/電氣接觸點將校正件導電連接在印制電路板LP無關地,通過電容式和/或感應式過載耦合和/或電磁輻射耦合來產生從印制電路板到校正件的電流分流,這或許可能足以獲得理想的局部電流分布。實際的實驗表明,在這種情況下,將校正件機械/電氣連接到印制電路板上能夠實現最有效的電流分流或電流轉向的效果。
或許,除此之外或與將校正件KE1安裝在上殼OS表面上無關地,它被安裝在內側面上,在可能就夠了。
實驗還表明,當圖1的校正件KE1在與高頻組件HB1相對的印制電路板LP橫側面上被觸點接通時,分別有一個電流場EC11*、EC12*流動在校正件KE1的兩個縱向條上,這個電流場與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原有電流EC1方向相反。這在圖7中示意示出了。在這里,盡管在校正件的兩個縱向條上的電流場EC11*、EC12*和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殘余電流EC1*的方向相反,但從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整個橫截面來看,獲得了電流分布的均勻化。在這里,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原有電流的一部分尤其是從中心線ML區域中,即從原電流分布中的最大值所在點起分流向校正件。這樣,盡可能避免了因高到不允許程度的局部“熱點”造成的組織物質的加熱。尤其是,頭部組織物質的加熱這樣被部分減小或均勻化,即由在印制電路板上的電流分布引起的電磁場通過反向電磁場得到部分抵消,所述反向電磁場通過在校正件上的對電流場而衰退。
總而言之,尤其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了以下出人意料的關系SAR值取決于與移動無線電裝置橫截面相關地流動的電流場及其接近當時使用者頭部的一吸收點的程度。事實還表明,原則上可以考慮兩種可以減小SAR比值的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就是,使各電流峰值遠離吸收點。第二種可能性是,通過借助平衡電流的分布來減小電流峰值。在圖2中,示出了大致在移動無線電話中心的且在具有附加印制線路(CS)和沒有附加印制線路(CN)時的電流分布情況。通過所述附加的印制線路,電流峰值根據不同實施情況減小到最好為原始值的2/3-1/2。SAR比值也相應減小。在這里,以下措施實際上是無意義的,即附加的導電層(=校正件)一般涂覆在整個上殼OS上,因為隨著導電層的逐漸閉合,又出現了與沒有導電層時幾乎一樣的電流分布截面。適當的導線寬度最好為印制電路板寬度的5%-25%。附加導電層適當地在該裝置上部區域里并在高頻組件HB1和印制電路板LP的區域中被觸點接通。此外,優選對稱的連接結構,因為由此也產生了電流盡可能對稱地朝向印制電路板LP的縱側面的兩側分布到附加導電層中。這導致了在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整個橫截面上的最佳的電流分布均勻化。另外,通過高頻組件HB1的接通,足夠大的電流可被轉向校正件,這是因為在那里,在高頻組件區域中進行了電能饋入。這樣一來,移動無線電裝置的發射功率和/或接收功率也基本保持不變。尤其是當在校正件和印制電路板上的電流都基本同方向時,情況可以也是如此。
圖9示出了處于相互分開狀態的移動無線電裝置MP1,其中,與圖1不同的是,上殼OS在其上表面和/或底面上具有一個導電鍍層KE3,其層厚、導電能力、形狀和/或其它參數可以如此適當挑選,即從其一個或多個峰值到該校正件KE3地實現了可能在印制電路板LP上流動的電流的理想分布,從而從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整個橫截面看,得到了所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的均勻化,即從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整個橫截面來看,出現了一個盡可能穩定不變的但至少比沒有校正件時更均勻的總電流幅度。
另外,以下措施或許也是適當的,即代替一個平面的導電校正件如圖1的KE1地,設置一個或多個導電線。
圖10是出了處于拆開狀態的一移動無線電裝置MP2及其上殼OS1、下殼US和裝在上、下殼之間的印制電路板LP。與圖1-9所示校正件不同地,作為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在上殼OS1和印制電路板LP之間設置一電線KE4。該電線KE4適當地如此形成,即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平整在印制電路板LP上的局部電流場的一個或多個峰值,從而從整個橫截面看,造成了電流幅度的均勻化。導電電線KE4為此可以具有各式各樣的彎曲形狀、直徑選擇結果、其部分之間的不同間距以及其局部的導電能力,這要視具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的預定局部電流狀況是怎樣的來定。在移動無線電裝置MP2中的一個或多個這樣的在電線在定位、形狀、導電能力、布局都適當的情況下如此修正印制電路板電流的預定局部分布狀況,即從移動無線電裝置MP2的整個橫截面來看,總體上在所有橫截面位置上調整出幾乎一樣的電流幅度。
在圖11中,作為該減小SAR值的校正件而設置一個導線,它例如被彎成L形。在這里,該導線具有一個用于接觸印制電路板LP的殼體的觸點或接點。同時,如此彎曲線KE5,即它在一個平行于印制電路板LP的安放平面中以一定距離布置在印制電路板LP的之上。在這里,其與印制電路板插裝面正交的假想投影位于其側邊緣之內。
除此之外或與該導電校正件無關地,以下做法或許也是合適的,即至少一個磁性的和/或起介電作用的物體設置在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殼體GH之上和/或之內。在圖12中,例如在移動無線電裝置MP2的殼體中,一個磁性的、可損耗的材料KE61被安置在印制電路板LP上。此外,在那里,在印制電路板LP之上設有一個介電體KE62。在這里,該磁性的和/或起介電作用的物體KE61或KE62也可以有選擇地被局部金屬化。
圖13示出了用于移動無線電裝置MP2的另一個減小SAR值的校正件KE7。該校正件由一個平面結構FS和一個安置在該平面結構上的細長的線DR構成。在這里,該校正件KE7通過一主觸點MV11接觸印制電路板LP。此外,該校正件KE7按照預定距離被安置在一個在印制電路板LP之上的安放平面內并近似地平行于該印制電路板。因此,它被定位在這樣的空間區域里,即該空間區域的邊界由印制電路板LP的插裝面以及在印制電路板側邊緣上的假想面法線構成。
最后,圖14表示本發明校正件的另一個變型方式,其中,在移動無線電裝置MP2的殼體中,在下殼US的內側面上覆有一層帶有平面結構的電阻膜。其電導率、形狀和結構和/或其它特定參數最好是如此選擇的,即按照本發明,它能夠從整個橫截面看地對在印制電路板上的預定局部電流分布產生影響。
圖15以示意圖示出了,本發明的校正件或許也可以通過一個印有導電結構的膜KE9來構成。在該膜上設有一個或多個獨立的元件。此外,在圖15中,印制膜KE9通過觸通點MV13接觸印制電路板LP的材料。
另外,根據圖16,以下措施或許也是合適的,即在印制電路板LP上設置一個共振天線結構KE10。該共振天線結構在圖16中通過一接觸件CE與一個用于阻抗匹配的阻抗元件IP耦合。通過這樣的共振天線結構,可以目的明確地引導印制電路板的電流并且按照希望的方式改變原始的場分布。
總而言之,各校正件按照圖1、4、9-16的實施例適當地相對印制電路板如此定位,即它位于一個在該印制電路板插裝面之內、之上和/或之下的空間區域里,該區域的邊界由側邊緣以及該側邊緣的面法線構成。另外,各面法線垂直于或與印制電路板的插裝面正交。這樣一來,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不希望有的印制電路板的原平面尺寸(長和寬)的增大,從而可以盡可能保持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原來的微型結構。
在所有實施例中,如此形成各自的校正件并且相對印制電路板進行安裝,即對于具有較高的電流幅值的原印制電路板區域來說,實現了將電流分流到該印制電路板的、原來具有較低的電流幅值的區域中,并且總的來說,即總體上從在印制電路板和校正件上的電流分布來看,實現了要比原先沒有附加校正件時更均勻的總電流分布。
結合根據圖1-18所示的移動無線電裝置而舉例描述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當然也可以被適當地轉用在無繩電話以及其它的無線電通訊裝置上。
總的來說,原有的且主要源于要在印制電路板上流動的電流的電流分布或場分布可以有利地在使用者頭部之內或之上減小或者有利于生物組織地以其它方式分布,即適當地單獨采取或聯合采用以下措施1、在要減小SAR值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殼體中裝入一根或多根電線,它們也有較高的歐姆值。這些電線可以距離該裝置的其它部分有一定高度差。它們例如也可以被安放、粘接、印制和/或以所有的SMD技術或MID技術安裝在上殼或下殼中。也可以想象到外部應用的場合。
2、將磁性和/或起介電作用的(彎成任何線形,彎成任何平面狀)材料安裝到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殼體里。它們可以距離該裝置的其它部分有一定的高差或橫向間距。它們例如也可以被安放、粘接、印制或以其它方式安裝到上殼或下殼里。局部金屬化也可能對調整出所需的場分布是有用的。也可以想象到在外部應用在殼體上的情況。
3、1和2的組合4、在發射器的殼體面或熱導線上的、由1、2或3形成的材料的接通(單路、多路或組合)。(見圖1、4)5、通過改變導電性、磁性或電容性能或以任何組合形式改變這些性能,改良下殼或上殼的電性能。這例如可以通過安裝損耗的或導電的、磁性的和/或絕緣的顆粒或其混合物來產生。也可以想象到給外表面局部或完全地涂覆上相應的材料。(見圖9)6、1-5的多層次解決方案或許是適當的。
7、也可以想到這樣的基片,它就象這樣的電路板(PCD)那樣構成,所述電路板可以被插入并且或許與裝置的部件接觸(見圖15、16)8、根據7,在基片上有一個或多個附裝的獨立的部件。(見圖15)9、任意構成的接觸件與一開關電路的布線,直到發射器的殼體或“熱線”。(見圖16)10、所安裝結構的任何定位裝置,以產生距其它裝置部分的理想的高度差和/或橫向差。
除此之外或與這種校正件無關地,以下措施或許是適當的,各移動無線電裝置如圖1的MP1的殼體是如此形成的,即在各電流峰值流經的部位,距在當時使用者頭部HE上的貼放面的距離DI1盡可能大。在圖17中,這例如是如此實現的,即移動無線電裝置MP1的殼體具有一個從頭部HE向外隆凸的內表面并且只以其兩個外邊緣AB1、AB2貼在如圖18所示的當時使用者的頭部HE上。這樣,移動無線電裝置MP1必然在這樣的位置上離使用者頭部最遠,即在印制電路板上的原電流分布具有峰值,即在移動無線電裝置的中央區里。
尤其是在利用移動無線電裝置進行通訊時,該裝置發射電磁波。電磁場的一部分或許也滲入人體組織中。這或許會導致人體組織受熱。估算這樣的加熱狀況的尺度就是所謂的SAR值(吸收比率)。在標準中(如EN 50360)確定出適當的極限值。由于裝置尺寸總之不斷縮小,來自移動無線電裝置的功率發射集中在一個總在縮小的區域上,因此,尤其是靠近使用者頭部地適當使用無線電裝置時,可能出現在頭部增強的熱負荷。因此,負荷最高的區域(所謂的“熱點”)主要決定了SAR值。在遵守極限值的情況下,人們希望能提供具有盡可能低的SAR值的移動通訊裝置。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改進方案的無線電通訊裝置中,如此解決這個問題,即作為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設置至少一個導電的中間層,它是無線電通訊裝置的鍵盤墊的組成部分。
通過該附加的導電的中間層,各無線電通訊裝置的SAR值可以簡單地降低,在這里,可以同時盡可能地保持各無線電通訊裝置的原有尺寸以及設計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個改進方案涉及具有至少一個用于減小本發明的無線電通訊裝置的SAR值的導電的中間層的鍵盤墊。
圖19表示一個其主要部件處于拆分狀態的移動無線電裝置。在其殼體里安裝著一印制電路板LP,它為了產生、處理及分析要發射和/或要接收的無線電信號而具有適當的組件和/或部件。為了圖面簡潔的緣故,這些部件在圖19中被省去了。此外,在圖19中只畫出了殼體的上殼OS,而其下殼為清楚起見也被省去了。組裝起來的上殼和下殼為印制電路板LP構成一個形狀適當的腔室,以便能可靠地容納印制電路板。印制電路板LP的印制導線和/或部件配屬于一鍵盤墊TA的按鍵,通過鍵盤墊,因按鍵操作而產生的有節奏的機械輸入/輸出動作可以在印制電路板LP上被轉換成電信號。此外,鍵盤墊TA具有一個載體膜TF,在載體膜上安裝著有許多按鍵元件的鍵盤單元TM。載體膜TF最好成平面基層的形狀。它具有這樣的外輪廓,即該外輪廓最好對應于印制電路板LP的外輪廓。載體膜TF基本上完全形成在鍵盤墊TM的區域里,而它在移動無線電裝置的顯示器或顯示裝置的區域中具有一個適當的且尤其是成矩形的凹槽。此外,如圖20所示,在載體膜TF和鍵盤單元TM之間設有一個導電的中間層ZL。在這里,該中間層ZL在載體膜TF的四邊區域里構成一種閉合的環線或一完整的環。因此,在移動無線電裝置的組裝狀態下,中間層ZL構成一個框架,該框架以一定的高度差位于印制電路板LP之上以及與其邊緣全等。此外,導電的中間層ZL在印制電路板LP的同一端側的區域中通過一觸點接片MK(見圖19)與其殼體觸點MP機械電氣連接。通過這樣的方式方法,在印制電路板LP和導電的中間層ZL之間獲得一種并聯,從而可能在印制電路板LP上沿其縱向流動的電流的一部分可分流向中間層ZL的框狀結構的兩縱側面。由于根據在印制電路板LP和導電的中間層ZL之間的并聯而實現的電流分流,可以按照本發明原理并按照上述例子地可控制地改變在印制電路板上所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并且從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整個橫截面看,也可以使該局部分布變均勻或一致。
總的來說,作為減小SAR值的校正件,設置一個作為鍵盤墊的組成部分的導電中間層。作為鍵盤墊,最好采用硅樹脂墊,它具有多個預制的按鍵元件。作為載體膜TF,最好采用一種所謂的多拱形膜(Polydomfolie),它尤其由電絕緣材料制成。在圖20的這個實施例中,導電的中間層ZL形成在該多拱形膜和該硅樹脂墊之間,該硅樹脂墊上的按鍵元件環繞顯示器和鍵盤區地成封閉環狀。從而構成一種有載體外邊緣重合的環性封閉框。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導電的中間層ZL而采用一銅箔。在這里,它與殼體的連接通過一觸點接片來實現,該觸點接片通過殼體OS被壓在印制電路板LP的殼墊MP上。在這個例子中,該多拱形膜起到用于導電的中間層ZL的載體、保護件和安裝輔助機構的作用,它的外輪廓匹配于中間層的所需幾何形狀。此外,銅箔最好被粘到多拱形膜上,從而在鍵體區域里,導電的中間層位于硅樹脂體和多拱形膜之間。因此,該中間層在底面上是電絕緣的并因而朝向印制電路板LP地受到短路保護。在該電絕緣載體膜TF的下面,在圖19的實施例中設有一個按鍵連接墊ZP,它具有導電的壓力件,所述壓力件配屬于鍵盤墊TM。這些壓力件在印制電路板LP上將鍵盤墊TM的機械按鍵行程轉換為電中斷或印制導線接通。由于導電的中間層ZL在其底面上通過載體膜TF被電絕緣,所以導電的中間層有著較大的變化自由度,這是因為金屬化的中間層ZL可以位于連接墊ZP的電接觸面之上并且在此區域中盡可能地避免了不確定的殼體連接。
原則上,該附加的且用于減小SAR值的導電中間層可以被整合到任何類型的鍵盤墊中,這是因為按照產品特殊要求1、一鍵盤墊的每個部件(如也包括硅樹脂墊、金屬拱形膜、襯膜、粘接膜等)可以是導電的重價那曾的載體。
2、導電的中間層在材料(導電)和制造(如蒸鍍或沖壓、粘接、電鍍、膠合等)方面是可以改變的。
3、導電中間層的方案在考慮了裝置設計方案的情況下在輪廓、幾何形狀(如平面的,環形封閉的或開口的,帶分支的,等)和/或厚度方面是可以根據印制電路板的形狀和結構來調整的。
4、導電中間層的連接在形狀、數量和位置方面是可以調整的以及可以被制成整體的或附加的接觸件的形式。
5、可以改變對觸點,只要它被接在該印制電路板的殼體上就行。
通過附加的導電中間層,可以對成本有利地減小SAR值。尤其是,為此將一作為中間層的銅箔層疊到鍵盤墊的載體膜上。它的優點是材料消耗少、模具成本低、結構厚度小(蒸鍍上的銅層不到1微米厚)。同時可以使造型多樣化,而又不會限制裝置或裝置設計方案的品質。此外,或許通過金屬化的且接觸殼體的附加面并從結構上部分實現各移動無線電裝置的所需的電磁抗干擾性(ESD=靜電放電)。因此,可以省掉一些ESD保護元件。此外,本發明的構想的優點是,根據殼體連接的形成方式,可以在裝置最終裝配時省去裝入一個額外的附加構件。
導電的中間層不僅是一移動無線電裝置且尤其是手機的鍵盤墊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其它無線電裝置如無繩電話象DECT電話、帶無線電接口的移動筆記本等的鍵盤墊的組成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線電通訊裝置(MP1),它具有一個殼體(GH)和至少一個安置在該殼體內的并用于發射和/或接收無線電信號的印制電路板(LP),其特征在于,如此在該殼體(GH)之內和/或之上設置并形成至少一個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KE1),即它造成可能在該印制電路板(LP)上流動的電流(EC1)的分布是目的明確地從其一個或多個局部峰值(MA)起朝向該校正件(KE1)地實現的,從而在使用該無線電通訊裝置(MP1)時,總體上看,在該印制電路板和該附加件上的整個產生的電流的局部分布被均勻化,和/或當時的原電流峰值(MA)被轉入一個對使用者無危害的裝置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無線電通訊裝置是移動無線電裝置(MP1),尤其是移動無線電話或無繩電話。
3.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印制電路板(LP)具有一個高頻組件(HB1),至少一個發射/接收天線(AT)與該高頻組件耦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高頻組件(HB1)被封裝在一個電磁屏蔽罩(HFS1)中。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如此形成該天線(AT),即它形成該印制電路板(LP)的一個反電極。
6.如權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發射/接收天線(AT)成λ/4天線或PIFA(平面倒F型)天線的形式,所述天線與該印制電路板(LP)一起構成一有源偶極子。
7.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與該印制電路板(LP)處于電接觸和/或機械接觸中。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只在唯一一個位置上或在最多兩個位置上(COS1,COS2)電接觸和/或機械接觸該印制電路板(LP)。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的所述接觸位置(COS1)設置在該印制電路板(LP)的該高頻組件(HB1)區域里。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位置(COS1)布置在該印制電路板(LP)的縱向中心軸線(ML)上,從而電流盡可能對稱地從該印制電路板(LP)分布到該附加的校正件(KE1)上。
11.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構成該印制電路板(LP)的一部分。
12.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如此機械連接在該印制電路板(LP)上,即它可以在該殼體(GH)中被定位在一個通過該印制電路板(LP)的側邊緣限定出邊界的且位于其插裝面之上和/或之下的空間里。
13.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關于該印制電路板(LP)的縱向中心軸線(ML)被布置成盡可能是軸對稱的。
14.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附加的校正件(KE1)上如此設置和形成在該殼體(GH)之中和/或之上,即可以目的明確地如此減小在該印制電路板(LP)上的局部電流分布中的一個或多個峰值(MA),即對于對使用者起作用的剩余電磁場來說產生一個SAR值,該SAR值與原始SAR值相比減小了30%-70%。
15.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如此形成該殼體(GH),即在該無線電通訊裝置(MP1)放置在當時使用者(US)的頭部上的安放區和該無線電通訊裝置(MP1)的SAR值發生源之間的間距被增大,結果造成該原始SAR值理想地減小。
16.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如此形成和設置該附加的校正件(KE1),即通過電流分布使得在該印制電路板(LP)和該校正件(KE1)上的電流(EC1*,EC11*,EC12*)基本上是同方向的。
17.如權利要求1-15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如此形成和設置該校正件(KE1),即通過電流分布使得在該印制電路板(LP)和該校正件(KE1)上的電流(EC1*,EC11*,EC12*)基本上是彼此不同相的,由此一來,產生用于由在該印制電路板(LP)上的電流引起的電磁場的補償作用。
18.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校正件(KE1)由至少一個能導電的部件構成。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該能導電部件,設有一個或多個電線、至少一個單層的或多層導電膜、涂層和/或其它的導電平面件。
20.如權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部件(KE1)只在邊緣區內沿該殼體(GH)的側邊緣連續延伸,而該殼體(GH)的其它區域是空著的。
21.如權利要求18-20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部件(KE1)在其延伸長度的至少一個位置上具有一個中斷部(U1)。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部件(KE1*)在該殼體(GH)的一個或兩個寬側面上被去掉。
23.如權利要求18-22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部件(KE1)只在唯一一個接觸位置(COS1)上接觸該印制電路板(LP),而它沿其其余的延伸長度被布置成與該印制電路板(LP)間隔一段連續的自由間隙(QS)。
24.如權利要求18-23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部件(KE11)形成一個完成地或局部地圍繞該印制電路板(LP)延伸的邊緣,該邊緣沿其縱向延伸長度的主要部分相對該印制電路板(LP)縮進一個橫向間隙(QSP)。
25.如權利要求18-24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部件(KE1)的寬度(SB)被選擇成是該印制電路板(LP)的橫截面寬度(QB)的5%-25%。
26.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該附加校正件,設有一個或多個磁性和/或起絕緣作用的物體(KE61,KE62)。
27.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附加校正件(KE9)具有至少一個不連續的電氣部件(BE9)。
28.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附加校正件(KE10)是如此形成的,即它起到了共振天線結構的作用,分布電流(EC11*,EC12*)可以借助它目的明確地轉向該校正件。
29.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附加校正件(KE10)通過一適配網絡與該印制電路板(LP)聯接。
30.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作為所述的減小SAR值的附加校正件,設有至少一個成該無線電通訊裝置(MP1)的該鍵盤墊(TA)的組成部分形式的導電的中間層(ZL)。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的中間層(ZL)是如此形成的,即它成環線狀地環繞構成該印制電路板(LP)的邊界。
32.如權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的中間層(ZL)具有一個同該印制電路板(LP)的厚膜(MP)接觸的接地觸點部(MK)。
33.如權利要求30-32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電的中間層(ZL)設置在該鍵盤墊(TA)的載體膜(TF)和按鍵單元(TM)之間。
34.一種印制電路板(LP),它具有至少一個如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KE1)。
35.一種鍵盤墊(TA),它具有一個如權利要求30-33之一所述的無線電通訊裝置的、至少一個用于減小SAR值的導電的中間層(ZL)。
全文摘要
在無線電通訊裝置中,至少一個附加的減小SAR值的校正件(KE1)如此設置在殼體(GH)之內和/或之上,即可能在印制電路板(LP)上流動的電流(EC1)的分布是從其一個或多個峰值(MA)到校正件(KE1)地實現的。因此,當使用無線電通訊裝置(MP1)時,就出現了就總電流(EC1*)的局部分布而言的均勻化和/或轉移。
文檔編號H01Q1/38GK1507674SQ02809559
公開日2004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7日
發明者S·胡伯, M·拉坎普, O·施拉格, M·施雷伯, M·魏因伯格, , S 胡伯, 撞, 蠆 , 財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