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接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轉接連接器,尤指一種用于連接兩個不同電子組件的轉接連接器。
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現有技術可參閱中國專利申請第00217788.9號案。請參閱
圖1及圖2所示,現有轉接連接器7包括第一絕緣本體70、第二絕緣本體72、若干第一端子74、若干第二端子76等結構。其中每一第一端子74又包括第一接觸部741及第二接觸部742,每一第二端子76包括第一接觸部761及第二接觸部762。前述第一接觸部741、761均是收容于第一絕緣本體70內,第二接觸部742、762則是收容于第二絕緣本體72內,兩接觸部分別與對接組件8、9的對接端子80、90電性接觸,從而實現連接不同電子組件的目的。
但是,現有轉接連接器7的第一、二絕緣本體70、72內并無相應結構來支撐所收容的端子第二接觸部742、762,當轉接連接器7與對接組件9相對接時,兩端子74、76的第二接觸部742、762經常受到對接組件9的對接端子90的較大插入力而出現被頂退的情形,產生端子變形及信號傳輸不良的現象,進而影響轉接連接器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轉接連接器,它內部設有隔墻,可防止端子對接時受力后退,有效增強端子固持效果,確保信號傳輸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轉接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絕緣本體內設有若干個貫穿第一絕緣本體的第一收容通道,第二絕緣本體與前述的第一絕緣本體相組接為一體,在第二絕緣本體內設有若干個與前述第一收容通道相對應的第二收容通道,而第一、二端子則分別包括有位于兩端的第一接觸部、第二接觸部及連接第一、二接觸部的彎折部,其中第一接觸部收容在第一絕緣本體相應的第一收容通道內,第二接觸部收容在第二絕緣本體相應的第二收容通道內,且第一接觸部及第二接觸部均設有一收容空間,以收容對接組件的對接端子。
在前述第一絕緣本體內設有一隔墻,隔墻頂端設有若干齒狀擋塊,前述端子可分別抵靠在隔墻及擋塊上,從而增強端子固持效果,防止轉接連接器在與對接組件相對接時,端子因受力而后退,確保信號傳輸品質。
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借助于第一絕緣本體內所設的一隔墻及隔墻頂端所設的若干齒狀擋塊,使得端子可分別抵靠在隔墻及擋塊上而產生止退作用,端子固持效果得到增強,耐插拔性提高,當該轉接連接器與對接組件結合時,不易松動,可實現穩定的電性接觸。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轉接連接器與對接組件連接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現有轉接連接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與對接組件連接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的分解剖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第一端子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第二端子的立體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立體分解圖,其中第一、二端子均未插入第一絕緣本體中。
圖8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立體分解圖,其中第一、二端子均已插入第一絕緣本體中。
圖9是圖8的局部放大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立體組合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另一視角的立體組合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第三視角的立體組合圖。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1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0、第二絕緣本體12、第一端子14及第二端子16。
第一絕緣本體10前端設有對接面104以與對接組件2相接合,自對接面104向內貫穿第一絕緣本體10形成有兩排平行設置的若干第一收容通道101,以收容相應第一端子14及第二端子16的第一接觸部141、161,在兩排第一收容通道101后端中間位置處設有隔墻102,自隔墻102頂端延伸設有彼此分離的若干齒狀擋塊108。另外,在第一絕緣本體10緊鄰第一端子14的一側壁上向外延伸設有一對定位柱103(參見圖11)。第二絕緣本體12可與前述第一絕緣本體10相配合,下端設有對接面124用來與對接組件3相接合。對接面124向內貫穿第二絕緣本體12形成有兩排平行設置的若干第二收容通道121,以收容相應第一端子14及第二端子16的第二接觸部142、162,在兩排第二收容通道121中間設有隔板122。
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第一端子14包括第一接觸部141、第二接觸部142及連接兩接觸部的彎折部143。其中在第一接觸部141內形成有第一收容空間144,用來收容對接組件2的對接端子20,在第二接觸部142內形成有第二收容空間145,用來收容對接組件3的對接端子30,第二接觸部142反向延伸形成有止退部147。另外,在第一接觸部141上設有一對倒刺146,用來與第一絕緣本體10內壁干涉配合,而使第一端子14的第一接觸部141穩固安裝在第一絕緣本體10的第一收容通道101內。第二端子16也具有與第一端子14相似的結構,包括第一接觸部161、第二接觸部162及連接兩接觸部的彎折部163。其中在第一接觸部161內形成有第一收容空間164,用來收容對接組件2的對接端子20,在第二接觸部162內形成有第二收容空間165,用來收容對接組件3的對接端子30,第二接觸部162反向延伸形成有止退部167。另外,在第一接觸部161上設有一對倒刺166,用來與第一絕緣本體10內壁干涉配合,而使第二端子16的第一接觸部161穩固安裝在第一絕緣本體10的第一收容通道101內。
請參閱圖7至圖9所示,在第一絕緣本體10的齒狀擋塊108間形成有若干卡槽107,當第一端子14及第二端子16分別安裝至第一絕緣本體10內時,前述第一端子14的彎折部143與卡槽107寬度相當,卡合在卡槽107底部,而止退部147可抵靠在齒狀擋塊108上。同時,第二端子16的彎折部163緊貼在隔墻102上,止退部167與彎折部163也可同時抵靠在隔墻102上,以防止轉接連接器1在與對接組件3相對接時,第二接觸部142、162因受力而后退。另外,在第一絕緣本體10的縱向兩端各設有一卡扣臂105,卡扣臂105前端設有一卡鉤106,與第一絕緣本體10相對應的第二絕緣本體12縱向兩端各開設有一凹槽123,在凹槽123上則分別設有一凸塊125,用來與第一絕緣本體10的卡鉤106相扣持,使第一絕緣本體10與第二絕緣本體12穩固組接為一體(參見圖10至圖12)。另外,在第一絕緣本體10上設有一缺口109(參見圖12),可收容第二絕緣本體12及對接組件3的絕緣體(未標號)的外墻(參見圖3),從而有效降低轉接連接器與對接組件對接后的整體組接高度,節省空間。
綜上所述,由于轉接連接器1的第一絕緣本體10與第二絕緣本體12相固接,且兩端子的止退部147、167可分別抵靠在第一絕緣本體10的隔墻102上而提供止退作用,端子固持效果得到增強,耐插拔性提高,當該轉接連接器1與對接組件3結合時,不易松動,可實現穩定的電性接觸。因而本實用新型轉接連接器1扣持的穩固性及電性連接的可靠性較現有技術更具功效上的顯著增進,確實達到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轉接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內部設有若干個貫穿第一絕緣本體的第一收容通道,第二絕緣本體,與前述第一絕緣本體相組接,在第二絕緣本體內設有若干個與前述第一收容通道相對應的第二收容通道,若干端子,包括有收容在前述第一收容通道內的第一接觸部,收容在前述第二收容通道內的第二接觸部及連接第一、二接觸部的彎折部,第一接觸部及第二接觸部均具有一可收容對接組件的對接端子的收容空間,在至少一端子上設有止退部,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二絕緣本體中至少一絕緣本體的收容通道旁側設有隔墻,端子的止退部抵靠在該隔墻上,可防止端子在對接時受力后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隔墻頂端設有若干齒狀擋塊,在隔墻上形成有若干卡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的彎折部卡合在前述卡槽底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的止退部的寬度略寬于卡槽,可抵靠在前述齒狀擋塊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均抵靠在第一絕緣本體內所設置的隔墻上,用來固持在第二收容通道內。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端子的第一接觸部均設有一對倒刺,用來卡持在第一收容通道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絕緣本體設有一對卡扣臂及設在卡扣臂前端的卡鉤,相對應的第二絕緣本體則設有一對凹槽,并在凹槽內設有與前述卡鉤相扣接的凸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接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絕緣本體上設有一缺口,可收容第二絕緣本體及對接組件的絕緣體的外墻。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轉接連接器,主要包括第一絕緣本體、第二絕緣本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絕緣本體內設有若干個第一收容通道,第二絕緣本體設有若干個第二收容通道,前述端子均包括有第一接觸部、第二接觸部及彎折部,在第一絕緣本體內設有一隔墻,隔墻頂端設有若干齒狀擋塊,第一、二端子可分別抵靠在隔墻及擋塊上,從而增強端子固持效果,防止端子因受力過大而后退導致接觸不良,確保信號傳輸品質。
文檔編號H01R31/06GK2501218SQ0122524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23日
發明者師樂善, 曾國忠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