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報警控制開關。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95210164.5號公開了一種防盜報警裝置,它通過一組聲光報警電路、延時控制電路及一個安置在門框或窗框上的接觸開關構成了一套具有延時報警功能的報警裝置。上述防盜報警裝置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它同現有其它防盜報警裝置一樣,都存在著所使用的觸動式報警開關易于被竊賊破壞或避開的缺陷。而一旦竊賊破壞或避開報警開關,整個防盜報警裝置都會失去作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竊賊破壞或避開的報警器觸發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窗戶防盜報警器配合使用的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方式實現采用觸發開關和彈性窗臺護板共同構成窗式報警器的觸發裝置,利用彈性窗臺護板因受外力而產生變形或位移的特性來實現報警。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的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具有觸發開關,其特征是設置有彈性窗臺護板,所述彈性窗臺護板上設置有窗臺連接結構,在觸發開關上具有由彈性窗臺護板的變形或位移觸發的觸發控制部。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彈性窗臺護板既可以直接由具有一定彈性的材料構成,又可以由普通的非彈性板體和與該板體固定連接的彈性件共同構成。在后一種形式中,可將彈性窗臺護板的窗臺連接結構設置于彈性件上,并讓彈性件向板體施以向上的彈性力。所設置的彈性件可以是現有的彈簧(如頂簧、拉簧、圈簧、簧片)或彈性橡膠等多種結構形式。上述窗臺連接結構可以是安裝孔、安裝座、安裝掛扣等常見形式。本實用新型中所設置的觸發開關也可以為多種結構形式,如現有的微動開關等,另外,也可以根據產品的特定構成而專門設計上述觸發開關。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觸發裝置時,可以將觸發開關的信號輸出端與外設的報警器相連接,并利用窗臺連接結構將彈性窗臺護板固定于窗臺之上,讓彈性窗臺護板將窗臺臺面覆蓋。這樣,當竊賊壓迫窗臺護板時,彈性窗臺護板將會產生變形或位移,進而使觸發開關發出報警信號。同時,通過選取適當的觸發開關的結構形式,還可以利用竊賊在拆卸或破壞本觸發裝置時彈性窗臺護板產生的位移讓觸發開關發出報警信號。由于竊賊由窗戶進入室內行竊必須經由窗臺臺面,而無論其爬上或踏上覆蓋于窗臺臺面上的彈性窗護板均會導致觸發裝置產生報警信號,因此本觸發裝置可以有效成對窗戶實施防盜防護。
與前述現有同類產品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能夠有效地防止竊賊破壞或避開報警設備,從而有利于提高住宅的防盜能力。另外,本裝置還可以安裝于住宅外部圍墻上,實現對住宅的整體防護。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以下實施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僅限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內容。
圖1是實施例1中觸發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實施例1中觸發裝置的側視圖。
圖3是實施例2中觸發裝置的主視圖。
圖4是實施例2中觸發裝置的側視圖。
圖5是實施例2中觸發裝置的A-A剖面圖。
圖6是實施例2中觸發裝置的B-B剖視圖。
圖7是實施例2中觸發裝置的C-C剖視圖。
圖8是實施例3中觸發裝置的主視圖。
圖9是實施例3中觸發裝置的側視圖。
圖10是實施例3中觸發裝置的D-D剖面圖。
圖11是實施例3中觸發裝置的E-E剖面圖。
圖12是實施例3中觸發裝置的F-F剖視圖。
圖13是實施例3中觸發裝置的G-G剖視圖。
圖14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主視圖。
圖15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側視圖。
圖16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H-H剖視圖。
圖17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I-I剖面圖。
圖18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J-J剖面圖。
圖19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K-K剖面圖。
圖20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L-L剖面圖。
圖21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M-M剖面圖。
圖22~24是實施例4中觸發裝置的觸發狀態圖。
圖25是實施例5中觸發裝置的觸發開關示意圖。
圖26是實施例6中觸發裝置的觸發開關示意圖。
圖27是實施例7中觸發裝置的主視圖。
圖28是實施例7中觸發裝置的N-N剖面圖。
圖29是實施例7中觸發裝置的P-P剖面圖。
圖30是實施例7中觸發裝置的Q-Q剖視圖。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具有觸發開關1,其特征是設置有彈性窗臺護板2,所述彈性窗臺護板2上設置有窗臺連接結構3,在觸發開關1上具有由彈性窗臺護板2的位移觸發的觸發控制部4。在本實施例中,上述觸發開關1為微動開關,彈性窗臺護板2直接由具有彈性的材料構成,窗臺連接結構3由與彈性面板固定連接的連接件充當。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觸發裝置時,可以將觸發開關1的信號輸出端與外設的報警器相連接,并利用窗臺連接結構3將彈性窗臺護板2固定于窗臺之上,讓彈性窗臺護板將窗臺臺面12覆蓋。這樣,當竊賊爬上或踏上覆蓋于窗臺臺面上的彈性窗護板2時,彈性窗臺護板將會發生變形,進而觸動微動開關的控制部4,使微動開關發出報警信號。
實施例2如圖3~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與實施例1相似,即仍然具有觸發開關和彈性窗臺護板。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彈性窗臺護板由板體5和與板體固定連接的彈性件6共同構成,彈性件6位于板體的下部并可向板體5施以向上頂推力。同時,本例中的觸發開關由第一電極線7、第二電極線8、圈簧9和電極線座10構成。電極線座10具有窗臺固定結構11,第一電極線7和第二電極線8相互絕緣且由電極線座10支承。圈簧9的一端固定于電極線座10上且與第一電極線7導電連接,圈簧9與彈性窗臺護板的下表面接觸且對該護板5的下表面施以向上頂推力,第二電極線8套置在圈簧9的簧圈之內。此處,圈簧9的與彈性窗臺護板的接觸部位即構成觸發開關的觸發控制部4。另外,在本例中,上述彈性件6為固定于板體后端的簧片,彈性窗臺護板的窗臺連接結構3則為在該簧片上設置的窗臺安裝連接孔。在使用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時,當竊賊向板體5施壓時,彈性件6相應產生形變,板體5向下運動并壓迫圈簧9下移,使圈簧9與套置于其簧圈內的第二電極線8接觸(第二電極線不會隨板體向下運動),亦即讓第一、第二電極線接通,本觸發裝置發出報警信號。同時,當竊賊試圖拆去板體5以破壞本觸發裝置時,套置于簧圈內的第二電極線也會因板體5的位移而與簧圈接觸,相應使本觸發裝置報警。另外,可以通過外設報警器的電路設計,使之能夠對第一、第二電極線的斷線進行監控,讓其在第一或第二電極線斷線時自動發出報警,從而防止竊賊以切斷第一、第二電極線的方式破壞本裝置的報警功能。
實施例3如圖8~1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與實施例2相似,即仍然具有觸發開關和彈性窗臺護板,且彈性窗臺護板由板體5和與板體固定連接的彈性件6共同構成,彈性件6位于板體的下部并可向板體5施以向上頂推力。本例中所采用的彈性件亦為簧片。在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觸發開關由第一電極線7、第二電極線8、圈簧9和電極線座10構成。電極線座10固定于彈性窗臺護板上,第一電極線7和第二電極線8相互絕緣且由電極線座10支承。圈簧9的一端固定于電極線座上且與第一電極線7導電連接,圈簧9的另一端13可與窗臺的上表面12接觸且對該窗臺上表面施以向下頂推力,第二電極線8套置在圈簧9的簧圈之內。在使用本觸發裝置過程中,當竊賊壓下板體5時,彈性窗臺護板發生形變,電極線座10和第二電極線8隨板體一同向下運動,而在圈簧9的窗臺接觸端13的頂推下,圈簧的簧圈不隨板體向下運動,進而使該簧圈與套置于其內的第二電極線8接觸,相應讓第一、第二電極線接通,觸發裝置發出報警信號。另外,若竊賊試圖卸下本觸發裝置時,彈性窗臺護板因拆卸而發生位移,圈簧9的窗臺接觸端13不再受到窗臺的支撐力而釋放,圈簧簧圈向下運動而接觸第二電極線8,本裝置也會發出報警。在本例中,圈簧9的窗臺接觸端13相應起到了觸發開關的觸發控制部的作用。
實施例4如圖14~2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與實施例2相似,即仍然具有觸發開關和彈性窗臺護板,且彈性窗臺護板由板體5和與板體固定連接的彈性件6共同構成,彈性件6位于板體的下部并可向板體5施以向上頂推力。但是,本例中所采用的彈性件6由固定于板體5下部的空心彈性橡膠底座構成,彈性窗臺護板的窗臺連接結構3為連接卡座形式。另外,本例中所采用的觸發開關由第一電極線7、第二電極線8、圈簧9和電極線座10構成,所述電極線座10固定于彈性窗臺護板上,所述第一電極線7和第二電極線8相互絕緣且由電極線座10支承,圈簧9的一端固定于電極線座10上且與第一電極線7導電連接,圈簧9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構成與第二電極線8所在位置相適應的延伸端。當第二電極線8向下運動或圈簧9處于釋放狀態時,該延伸端即能與第二電極線8相接觸,并由此使第一、第二電極線接通。在本例中,共設置了三種圈簧,以便對三種異常情況進行監控。上述三種圈簧分別具有延伸端14、15、16,其正常狀態如圖19~21所示。當竊賊向板體5施壓時,空心彈性橡膠底座6受壓變形,板體5向下移動。由于圖19中的延伸端14正好位于第二電極線8之下,且第二電極線8會隨板體下移,因此該延伸端14將與第二電極線8接觸,讓觸發裝置發出報警信號,如圖22所示。當竊賊卸下整個裝置時,圖20中與窗臺12接觸的圈簧延伸端15會脫離窗臺而被釋放(處于卷緊狀態的圈簧9相應得到釋放),并在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翻轉至與第二電極線8接觸,如圖23所示,觸發裝置發出報警信號。當竊賊僅僅卸下板體部分時,圖21中與連接卡座3接觸的圈簧延伸端16得到釋放,并在彈性力作用下翻轉至與第二電極線8接觸,從而發出報警信號,如圖24所示。在本例中,觸發開關的觸發控制部由圈簧的延伸端14、15、16充當。
實施例5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與實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其觸發開關的結構略有變化,如圖25所示(圖中略去對板體施以向上彈性力的彈性件)。在本實施例中,在連接卡座3上設置了凸臺17,與第二電極線8所在位置相適應的圈簧延伸端14即由該凸臺17鎖定。當竊賊壓下板體時,第二電極線8相應下移而與延伸端14接觸,裝置發出報警信號,其過程與實施例4相同。另外,當竊賊卸下板體部分時,圈簧的延伸端14會脫離凸臺17的鎖定而釋放(圈簧卷緊時,其彈性力向上),該釋放的延伸端14向上運動至與第二電極線8接觸,發出報警信號。亦即是說,本例中的延伸端14在壓下板體和卸去板體時都能與第二電極線接觸,使第一、第二電極線導通而發出報警。在本例中,觸發開關的觸發控制部由圈簧的延伸端14充當。
實施例6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也與實施例4相似,其不同之處也僅在于觸發開關的結構變化,如圖26所示(圖中略去對板體施以向上彈性力的彈性件)。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二電極線8所在位置相適應的圈簧延伸端14位于左側的第二電極線8之下,當竊賊壓下板體時,左側的第二電極線8會與其接觸而發出報警;若竊賊卸去板體,則圈簧延伸端14(圈簧卷緊時,其彈性力向下)因脫離連接卡座3而釋放,并因此運動至與位于其右側的第二電極線接觸,發出報警信號。所以,本例中所采用的觸發開關也能夠對兩種狀態進行監控。在本例中,觸發開關的觸發控制部也由圈簧的延伸端14充當。
實施例7如圖26~30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本實施例中的觸發裝置與實施例2相似,即仍然具有觸發開關和彈性窗臺護板,且彈性窗臺護板由板體5和與板體固定連接的彈性件構成,彈性件位于板體的下部并向板體5施以向上頂推力。但是,本例中所采用的彈性件由上部具有空腔的上空彈性橡膠墊18、下部具有空腔的下空彈性橡膠墊19及連接卡座共同構成,連接卡座即充當了彈性窗臺護板的窗臺連接結構3,所述上空彈性橡膠墊18的下部和下空彈性橡膠墊19的下部均固定在連接卡座3上,所述下空彈性橡膠墊19的上部與板體2固定連接。另外,本例中的觸發開關由第一電極線7、第二電極線8和導電片20構成,導電片20橫向設置于上空彈性橡膠墊18的上部空腔的上、下內壁處,第一、第二電極線7、8并列固定于下空彈性橡膠墊19的上部實體上且穿過上空彈性橡膠墊18的上部空腔的上、下內壁之間。在使用本實施裝置的過程中,當竊賊向下壓迫板體5時,上空彈性橡膠墊18的上部空腔和下空彈性橡膠墊19的下部空腔均被壓縮,板體下移,下空彈性橡膠墊19的上部實體和固定于其上的第一、第二電極線7、8相應下移,由于設置于上空彈性橡膠墊18的上部空腔的下內壁處的導電片20不會隨著板體下移(因為位于其下的橡膠為實心橡膠,僅是位于其上的空腔上壁會向下移動),因此第一、第二電極線7、8在下移至一定距離后均會與該導電片20接觸,從而讓二電極線導通,向外發出報警信號。若竊賊向上拔取板體5,則與板體固定連接的下空彈性橡膠墊19會隨板體向上運動,而未與板體相連的上空彈性橡膠墊20卻不會隨板體向上運動,位于上空彈性橡膠墊上的導電片也不會向上運動,而下空彈性橡膠墊19的向上運動將帶動第一、第二電極線7、8向上運動,使二者與位于上空彈性橡膠墊18的上部空腔的下內壁處的導電片20接觸,裝置相應發出報警信號。在本例中,觸發開關的觸發控制部直接由第一、第二電極線7、8充當。
權利要求1.一種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具有觸發開關,其特征是設置有彈性窗臺護板,所述彈性窗臺護板上設置有窗臺連接結構,在觸發開關上具有由彈性窗臺護板的變形或位移觸發的觸發控制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發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窗臺護板由板體和與板體固定連接的彈性件共同構成,所述彈性件位于板體的下部并可向板體施以向上頂推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發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觸發開關為微動開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發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觸發開關由第一電極線、第二電極線、圈簧和電極線座構成,所述電極線座固定子彈性窗臺護板上,所述第一電極線和第二電極線相互絕緣且由電極線座支承,圈簧的一端固定于電極線座上且與第一電極線導電連接,圈簧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構成與第二電極線所在位置相適應的延伸端。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發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件由上部具有空腔的上空彈性橡膠墊、下部具有空腔的下空彈性橡膠墊及連接卡座共同構成,所述彈性窗臺護板的窗臺連接結構由連接卡座充當,所述上空彈性橡膠墊的下部和下空彈性橡膠墊的下部均固定在連接卡座上,所述下空彈性橡膠墊的上部與板體固定連接,所述觸發開關由第一電極線、第二電極線和導電片構成,導電片橫向設置于上空彈性橡膠墊的上部空腔的上、下內壁處,、第一、第二電極線并列固定于下空彈性橡膠墊的上部實體上且穿過上空彈性橡膠墊的上部空腔的上、下內壁之間。
專利摘要一種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具有觸發開關,其特征是設置有彈性窗臺護板,所述彈性窗臺護板上設置有窗臺連接結構,在觸發開關上具有由彈性窗臺護板的變形或位移觸發的觸發控制部。與現有同類產品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窗式報警器觸發裝置能夠有效地防止竊賊破壞或避開報警設備,從而有利于提高住宅的防盜能力。另外,本裝置還可以安裝于住宅外部圍墻上,實現對住宅的整體防護。
文檔編號G08B13/02GK2423623SQ0022278
公開日2001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14日
發明者蘇強 申請人: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