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靜態輪式編碼的識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條碼識別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解碼準確和無盲區的基于靜態輪 式編碼的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在現有技術中,字輪編碼信息通常用條碼掃描器進行采集,其中條碼掃描器原理 之系統由掃描器系統、信號整形、譯碼三部分組成。掃描系統由光學系統和光電轉換器組 成,以完成對條碼符號的光學掃描,并通過光電探測器,將條碼條空圖案的光信號轉換成為 電信號;信號整形部分由信號放大、濾波、波形整形組成,它的功能在于將條碼的光電掃描 信號處理成為標準電位的矩形波信號,其高低電平的寬度和條碼符號的條空尺寸相對應; 譯碼部分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組成,它的功能就是對條碼的矩形波信號進行譯碼,其結 果通過接口電路輸出到條碼應用系統中的數據終端。
[0003] 在實際使用中,該掃描器采用了一維碼技術,而對于現有的輪式一維碼無法實現 解碼。如一篇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基于絕對位置判定的圓周碼道編解碼方法(公開號為 CN103134532A),該方法通過對轉動字輪,然后以此掃描出相應的碼段字符然后進行累加, 從而通過計算獲得位置累加碼進行位置判定。但是,該方法中所述的編碼碼道在實際應用 中存在檢測"盲區",解碼去除起始碼時存在起始碼不完整問題。從而無法字輪做到解碼準 確以及避免無盲區的現象。
【發明內容】
[0004]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解碼準確和無盲區的基于靜態輪式編碼 的識別方法,從而解決了針對輪式旋轉對象無法實現完整解碼以及解碼準確的技術問題。
[0005]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靜態輪式編碼的識別方法,包括編碼 步驟S和解碼步驟P,其中,所述解碼步驟P包括:
[0006] P1、用光電掃描器掃描處于靜止的字輪上含有黑白條紋的連續編碼,且該 連續編碼有m位代碼,并轉換為矩形波信號,其中所述每個代碼實際掃描寬度為
【主權項】
1. 一種基于靜態輪式編碼的識別方法,包括編碼步驟S和解碼步驟P,其特征在于,所 述解碼步驟P包括: P1、用光電掃描器掃描處于靜止的字輪(100)上含有黑白條紋的連續編碼,且該 連續編碼有m位代碼(102),并轉換為矩形波信號,其中所述每個代碼實際掃描寬度為
,其中n為每個編碼的代碼的序號,且0〈n<a,a為每個編 碼的代碼數,BW為理論掃描寬度; P2、再通過單片機將矩形波信號的寬度換算為連續的數字信號,其具體步驟包括: P21、依次從中部選擇左右任一方向尋找連續兩位代碼為二進制"1"的代碼,其中假定 為上一編碼的結束代碼和本編碼的起始代碼; P22、再退后(a-2)位代碼,并判斷是否連續兩位代碼為二進制"1"的代碼; P23、若步驟P22的判斷結果為是,則所述退后(a-2)位代碼為編碼的有效數字代碼;否 則繼續步驟P21; P24、將步驟P23中的有效數字代碼與單片機中存儲的數字代碼編號比對,最終讀出當 前字輪讀數。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碼步驟S包括: 51、 將字輪(100)的圓周邊緣劃分為十等份,每等分表示一個編碼,"0"至"9"十個數字 依次對應每個編碼,其中每個編碼的弧度為36° ; 52、 設置每個編碼由起始代碼、數字代碼和結束代碼組成,其中起始代碼和結束代碼 均為二進制代碼"1",起始代碼與結束代碼之間有(a-2)個數字代碼,a為每個編碼的代碼 (101)數; 53、 再將每個編碼劃分為等距的a個區域,其中每區域對應的弧度為36° /a,并在每個 區域上印刷黑條紋或白條紋以組合形成編碼信息,其中黑白條碼分別表示二進制代碼"0" 和 "1"。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波信號的寬度是根據每個 代碼(101)實際掃描寬度的中心位置zwn來確定,其計算zwn的公式如下:
,其中n為每個編碼的代碼的序號,m為該連續編碼的代碼 個數。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論掃描總寬度為BW=2R/ (l〇a),R為字輪的半徑,a為每個編碼的代碼(101)數。
5.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編碼的代碼 (101)的序號n、每個編碼的代碼數a和連續編碼的代碼(101)個數m滿足:0 <n<a<m, 且a> 2。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解碼簡單和精度高的基于靜態輪式編碼的識別方法;該識別方法包括編碼步驟S和解碼步驟P,也就是該方法通過在字輪上編碼進而再采用靜態掃面方式將字輪當前呈現在掃描區域的連續編碼信息,并采用光電掃描技術將編碼信息轉換為矩形波信號,再通過單片機將矩形波信號的寬度轉換為連續的數字信號,從而實現準確測量,適用于輪式旋轉對象的角度測量,并且該方法具有解碼簡單,準確度高的優點。
【IPC分類】G06K7-10
【公開號】CN104573600
【申請號】CN201310504146
【發明人】鄧超, 范勇
【申請人】成都市三宇儀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