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電容式觸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642970閱讀:176來源:國知局
電容式觸控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容式觸控板,其包含一基板、多條第一電極與多條第二電極分別設置在基板表面上且分別朝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電極具有至少一條第一主分支電極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電極具有至少一條第二主分支電極以及至少一條第二次分支電極沿著第一方向延伸。
【專利說明】電容式觸控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板,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主分支電極以及次分支電極的觸控電極圖形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觸控電極能夠偵測到主動區域或顯示區域內的觸控動作,如偵測是否有使用者用手指按壓觸控屏幕上的固定影像,或是偵測手指在觸控屏幕上的位置。某些觸控面板能夠偵測手指以外的對象,如觸控筆。在顯示屏幕上使用觸摸板能夠改變電子裝置的顯示模式,如呈現可供使用者經由觸摸來選取、操作、或作動的圖像或按鈕。因此,觸控屏幕能夠提供手機、全球導航系統、個人行動助理、自動提款機等電子裝置有效的用戶界面。
[0003]一般觸摸板使用多種技術來感測手指或觸控筆,諸如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或是表面聲波式。其中,電容式觸摸板是現今的主流產品,其結構一般為使用透明導電材質,如氧化銦錫(ITO),在絕緣基板上形成特定的感應電極圖形,如X軸電極與Y軸電極排列成陣列型態并彼此間達到電容耦合。當對象觸碰或靠近觸控屏幕時,觸控屏幕特定位置上原本的電容會有所改變,此電容的變化值將會傳送到控制器來進行觸控的判別,進而決定出觸控位置。
[0004]在電容式觸控技術中,其中又以互容式(mutual capacitance)的感應更能感測多點觸控的行為,被廣泛應用在多種觸控產品上。然現今的觸控產品上被動觸控筆寫與手套感應的應用需求增加時,電容式觸控技術仍有許多習知問題有待解決。首先,對于互容式電極結構來說,其信噪比(SNR)是正比于發射電極(Tx)的驅動電壓,故如果要提高信噪比就必須提高發射電極的驅動電壓(IOV以上),其需要較高成本的IC工藝來實現。其次,現今大多的互容式觸控技術多采用縮小電極的節距(約縮小到4厘米以下)來增加感測的分辨率并達到較佳的線性度,然而這樣的做法不僅會需要增設更多的感應電極,也會增加感測的反應時間。再者,在面板上離感應電極越遠的觸控位置,其所能產生的電容信號越弱,使得定位能力更差,應用于超薄面板設計中會使此缺點更為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鑒于上述習知互容式觸控技術的諸多缺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出一種低成本且高效率的互容式觸控電極圖形設計,其透過減少電極之間互容值且增設分支電極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前述諸多的習知問題,達到較佳的感測靈敏度,并得以節省觸控模組制作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特殊的電極設計可在不提高驅動電壓及不縮小電極節距的情況下,例如發射電極的驅動電壓保持在IOV以下,電極節距保持約4?7厘米,仍可維持線性度且可使用于觸控筆運用上。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一態樣,其提出了 一種電容式觸摸板,包含一具有上表面與下表面的基板、多條第一電極間隔設置在上表面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多條第二電極間隔設置在下表面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電極具有至少一條第一主分支電極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電極具有至少一條第二主分支電極沿著第一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一條第二次分支電極沿著第一方向延伸。
[0008]無疑地,本實用新型的這類目的與其他目的在閱者讀過下文以多個附圖來描述的優選實施例細節說明后將變得更為顯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第一電極(接收電極)的俯視圖;
[0010]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第二電極(發射電極)的俯視圖;
[0011]圖3為圖1所示的第一電極與圖2所示的第二電極迭合后的放大俯視圖;以及
[0012]圖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摸板的橫斷面示意圖,其繪示出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相對位置與電容稱合關系。
[0013]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0014]100 第一電極
[0015]102 電極部
[0016]104 橋接部
[0017]106 第一主分支電極
[0018]110 第二電極
[0019]112 電極部
[0020]114 橋接部
[0021]116 第二主分支電極
[0022]118 第二次分支電極
[0023]120 虛置導體塊
[0024]130 基板
[0025]140 保護玻璃
[0026]150 液晶模組
[0027]160 觸控筆
[0028]PI, P2 節距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在下文的細節描述中,組件符號會標示在附示中成為其中的一部份,并且以可實行所述實施例的特例描述方式來表示。這類實施例會說明足夠的細節使得所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得以具以實施。閱者須了解到本實用新型中也可利用其他的實施例或是在不悖離所述實施例的前提下做出結構性、邏輯性、及電性上的改變。因此,下文的細節描述將不欲被視為是一種限定,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實施例將由隨附的權利要求來加以界定。
[0030]首先請參照圖1,其繪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多條第一電極圖形的俯視圖。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電極可為互容式感應電極結構中的接收電極(Receiver, Rx),其可與對應的發射電極產生電容耦合并構成投射電場,此感應機制將于后續實施例中詳述。如圖1所示,第一電極100呈等間距平行設置,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如X軸方向。第一電極100是由多個電極部102與多個橋接部104交替連接而成,其中電極部102的寬度大于橋接部104的寬度。在此優選實施例中,電極部102設計成狹長矩形,其與橋接部104連接的一端呈漸縮態樣,兩者使用單一材質形成,如使用ITO材料以光刻工藝一體成形在基板上。在尺度方面,舉例來說,第一電極100之間的節距Pl介于4?7厘米之間,為較大電極節距的設計。橋接部104的寬度約為300微米(μπι),橋接部104的長度可設定成其寬度的三至四倍,如I厘米。電極部102的寬度約為節距Pl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如I厘米,長度則為節距Pl的七分之五,如4厘米。須注意以上的尺度規格皆為例示之用,但并不以此為限。
[0031]再次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特征要點在于,電極部102的兩側有第一主分支電極106延伸而出。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第一主分支電極106是設置在電極部102兩側的中點上,其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而出,如Y軸方向,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較佳呈90度角。如圖所示,兩相鄰的第一主分支電極106彼此相對但不互相接觸。在尺度方面,舉例來說,第一主分支電極106的長度可為第一電極100的節距Pl的三分之一,如2厘米。第一主分支電極106的寬度可為介于300?400微米之間。兩相鄰的第一主分支電極106之間的間距d約為I厘米。須注意以上的尺度規格皆為例示之用,但并不以此為限,且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主分支電極106的數量并不限定為只有一條。
[0032]接著請參照圖2,其繪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多條第二電極圖形的俯視圖。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電極可為互容式電極結構中的發射電極(Transmitter, Tx)其可與對應的接收電極(Rx)產生電容耦合并構成投射電場。如圖2所示,第二電極110呈等間距平行設置,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如Y軸方向。同第一電極100,第二電極110是由多個電極部112與多個橋接部114交替連接而成,其中電極部112的寬度大于橋接部114的寬度。在此優選實施例中,電極部112呈狹長矩形,其與橋接部114連接的一端呈漸縮態樣,兩者使用單一材質形成,如使用ITO材料以光刻工藝一體成形在基板上。在尺度方面,舉例來說,第二電極110之間的節距P2介于4?7厘米之間,橋接部114的寬度約為300微米(μ m),長度可設定成其寬度的三至四倍,如I厘米。電極部112的寬度約為節距P2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如I厘米,長度則為節距P2的七分之五,約4厘米。須注意以上的尺度規格均為例示之用,但并不以此為限。
[0033]再次參照圖2,電極部112的兩側有第二主分支電極116延伸而出。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第二主分支電極116是設置在電極部112兩側的中點上,其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而出,如X軸方向,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較佳呈90度角。如圖所不,兩相鄰的第二主分支電極116彼此相對但不互相接觸。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電極100與第二電極110的差別處在于,如圖2所示,第二電極110的電極部112兩側另外具有第二次分支電極118。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中,第二次分支電極118分設在第二主分支電極116兩側且相隔一樣的間隔。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00也可形成有如第二電極110般的次分支電極,端視實際需求與設計而定。
[0034]在尺度方面,舉例來說,第二主分支電極116的長度可為第二電極110的節距P2的三分之一,如2厘米。第一電極100的節距Pl與第二電極的節距P2可設定為相同。第二次分支電極118的長度則小于第二主分支電極116的長度。第二主分支電極116與第二次分支電極118的寬度可相同,如介于300?400微米之間,兩相鄰的第二主分支電極116之間的間距d約為0.4厘米。須注意以上的尺度規格皆為例示之用,但并不以此為限,且第二主分支電極116的數量并不限定為只有一條,而其兩側的第二次分支電極118的數量也不限定為分別只有一條,其可能在兩側呈多條多種長度的次分支設計。
[0035]接著請參照圖3,其繪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電極100與圖2所示的第二電極110疊合后的放大俯視圖。如圖3所示,疊合后的多條第一電極100與多條第二電極110共同構成了一電極陣列,兩者較佳在其橋接部104/114部位交錯,進而界定出多個方形感應區域單兀,且第一電極100及第二電極110可位于同一基板上下兩側,或是位于一基板的同一側,或是分別設置于不同基板上。第一主分支電極106、第二主分支電極116、以及第二次分支電極118是延伸進入感應區域單元之中的。復如圖3所示,在優選實施例中,設置在電極部側邊中點的第一主分支電極106與第二主分支電極116會從四個方向延伸接近感應區域單元的中點,且相鄰第一主分支電極106間距是相鄰第二主分支電極116間距的2.5倍,而第二次分支電極118則會與第二主分支電極116以及第一電極100等間隔設置。須注意對應不同的電極節距以及X軸/Y軸夾角,感應區域單元亦可能是其他形狀,如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等,且主分支電極與次分支電極可能為非直線態樣,如弧形、波浪形、鋸齒形等。
[0036]從圖3可以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的主分支電極與次分支電極設計可以有效覆蓋感應區域單元內的空乏區域,而剩余的空乏區域則可另外設置多個虛置導體塊120來加以填補。虛置導體塊120的材質可與電極相同,而可增加電極與IC電路之間的電磁屏蔽效果,并可增加平面上的單位圖形均勻度,但其并未加以通電,故不會對電容值造成負面影響。另需注意到,所述虛置導體塊120不會和第一電極100及第二電極110直接接觸,圖3為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分別設于基板上下兩側且處置導體塊位于基板下側的實施情況;應當理解的是,第一電極100及第二電極110可同時設在基板同一側,并在橋接部114交錯處以非導電性材質隔開。
[0037]在說明完上述本實用新型的電極圖形設計之后,接下來將以橫斷面圖來說明所述電極在基板上的相對位置以及其電容耦合關系。現在請參照圖4,其繪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電容式觸摸板的橫斷面示意圖(圖中僅繪出第一電極100及第二電極110分設于基板上下兩側的實施情況)。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電極100與第二電極110是分別設置在一透明基板130的上下表面的。透明基板130的材質可為PET、PC、PMMA、PEN、PES、PVA、P1、PS、玻璃等。一保護玻璃140,如強化玻璃,設置在第二電極(Rx)IlO電極上以提供保護效果,操作時保護玻璃140為進行觸控或近接的一端。內含驅動電路的液晶模組150則設置在另一側的第一電極100下方,其中的驅動IC (未圖標)會與第二電極(Tx)IlO電聯接并提供一驅動電壓信號。在接受驅動電壓后,第一電極100與第二電極110之間會產生投射式電場(如圖中虛線所示),達成兩電極間的電容耦合。如此,當一觸控筆160接近或接觸保護玻璃140時,其會改變兩電極間的既有電場,并吸收部分電容使得感應電容值發生改變,其中的作用機制可以下述公式來說明:
[0038]ACp= (Cp-Cf) /Cp-(一)
[0039]其中,Cp為驅動節點的互感感應電容;Cf為手指感應的對地電容;而ACp為原有感應電容的電容變化比值。
[0040]由上述式(一)可知,驅動節點的感應電容Cp值越大,觸控感應時的電容變化比值ACp就越接近1,代表其觸控行為發生時的電容變化量越小,對于感測相對不易。
[0041]本實用新型將第一電極100與第二電極110設計呈狹長形狀,即實質上縮小電極的線寬,如此使得電極間彼此的距離增大,而縮小變窄的橋接部設計可使兩電極的重合面積更為縮小,以上種種設計都能使驅動節點的感應電容Cp值變小。如此,觸控行為發生時電容變化比值ACp變化量相對變大,有助于觸控的感應,增加感應的靈敏度。感測靈敏度的增加也使得本實用新型有條件應用在未來對電容變化比值條件更嚴苛的雙層超薄薄膜基材的觸控面板設計中。
[0042]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就互容式感應技術而言,發射電極(Tx,即第二電極110)與接收電極(Rx,即第一電極100)交會處的電容信號最強,越往方形感應區域內部,如區域中心點,其電容信號越弱。本實用新型不采用習知技術縮小電極節距或是高壓驅動/高制作成本的作法,而以主分支電極與次分支電極的設計來達到有效覆蓋方形感應區域內部的空乏區域的功效,以增強該處的電容信號,改善了習知技術中互容式感應分辨率不足的問題,同時又不會造成第一電極100與第二電極110有過多的重合區域,進而造成驅動節點的感應電容Cp值變大而使得感測靈敏度變小。
[0043]再者,填補剩余空乏區域的虛置導體塊120與第二電極110都設置在基板130的下表面,兩者共同作為上方第一電極100與下方液晶模組150之間的電磁屏蔽,以減少感測噪聲。虛置導體塊120也可作為圖中磁力線的跳板,達到降低感應電容Cp值的效果。
[0044]故綜合上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分支電極設計較之習知技術能有效提升電容感應的靈敏度與分辨率,減少所需設置的電極Pin數目以及制作成本,其兼具實質的特征創新與功效。
[004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基板; 多條第一電極,其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多條第二電極,其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具有至少一條第一主分支電極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電極具有至少一條第二主分支電極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一條第二次分支電極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另具有至少一條第一次分支電極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分支電極與所述第二主分支電極的長度相同,所述第一次分支電極與所述第二次分支電極的長度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分支電極與兩側相鄰的所述第二電極等間距,所述第二主分支電極與兩側相鄰的所述第一電極等間距,所述第二主分支電極及所述第二次分支電極彼此等間距設置,且所述第二次分支電極及所述第一電極彼此等間距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的節距為所述第一主分支電極長度的三倍,所述第二電極的節距為所述第二主分支電極的長度的三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的節距介于4?7厘米之間,所述第二電極的節距介于4?7厘米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分支電極、所述第二主分支電極以及所述第二次分支電極的寬度均介于300?400微米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均由多個電極部與多個橋接部交替連接而成,且所述電極部的寬度大于所述橋接部的寬度。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橋接部的長度為所述橋接部的寬度的三至四倍。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多個虛置導體塊設置在所述基板表面的剩余空間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電極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設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上,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二電極之間以非導電性材料隔絕。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板,其特征在于,相鄰的所述第一主分支電極的間距為相鄰的所述第二主分支電極的間距的2.5倍。
【文檔編號】G06F3/044GK203812221SQ201420160503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吳春蓉, 林志佑, 林彥劭, 謝昌融 申請人: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