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觸控感測單元以及觸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504510閱讀:169來源:國知局
觸控感測單元以及觸控板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觸控感測單元,包括一感應電極圖案與一驅動電極圖案。感應電極圖案包括一第一主體部、一第一分支部與一第二分支部,且第一分支部與第二分支部由第一主體部延伸。驅動電極圖案包括一第二主體部、一第三分支部與一第四分支部,且第三分支部與第四分支部由第二主體部延伸。感應電極圖案與驅動電極圖案互相叉合,且實體上彼此分離。【專利說明】觸控感測單元以及觸控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控感測單元以及具有所述觸控感測單元之觸控板,尤其涉及一種互電容式(mutualcapacitance)觸控感測單元以及具有該觸控感測單元之觸控板。【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觸控感應技術迅速地發展,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移動電話(mobile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navigatorsystem)、平板計算機(tabletPC)、個人數碼助理(PDA)以及膝上型計算機(laptopPC)等均有與觸控功能結合的產品推出。[0003]觸控板依感應原理可分為多種形式,其中電容式觸控板由于具備多點觸控(multitouch)功能,逐漸受到市場重視。電容式觸控板可再細分為自電容式(self-capacitance)觸控板與互電容式觸控板。請參考圖1與圖2,圖1是一互電容式觸控板的傳感器的仰視圖,圖2是所述傳感器觸控前與觸控后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互電容式觸控板的傳感器10可包括一組對應設置的驅動電極(Tx)12與感應電極(Rx)14,并利用驅動電極12與感應電極14之間形成的互電容來實現感測的功能。如圖2所示,當使用者的手指20靠近互電容式傳感器10時,互電容的電場分布會因為人體接地電容(groundcapacitance)而改變。因此,通過測量觸碰前與觸碰后互電容式傳感器10的電容變化,即可確知使用者手指20的觸碰位置。[0004]請重新參考圖1。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應知,互電容式傳感器10的邊緣電容(fringecapacitance)與驅動電極12與感應電極14的長度L,以及驅動電極12與感應電極14之間的距離Si有關。因此,如何調整驅動電極12與感應電極14對應的長度L與距離Si,以提高觸控的靈敏度(sensitivity),-直是業者致力的目標之一。【
發明內容】[0005]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觸控感觸單元與觸控板。利用單層方案(onelayersolution)提供共平面的驅動電極圖案與感應電極圖案,以組成觸控板上的各個觸控感測單元。由于各觸控感測單元內的驅動電極圖案與感應電極圖案互相叉合(interdigitated)但實體(physically)上彼此分離,故可在不影響觸控板板載(panelloading)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觸控靈敏度。[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單元。觸控感測單元包括一感應電極圖案以及一驅動電極圖案。感應電極圖案包括至少一感應電極分支;而驅動電極圖案包括至少一驅動電極分支。更重要的是,感應電極分支與該驅動電極分支互相叉合且實體上分離,以形成一邊緣電容。[0007]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另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單元。觸控感測單元包括一感應電極圖案與一驅動電極圖案。感應電極圖案包括一第一主體部(mainstem)、一第一分支部(branch)與一第二分支部,且第一分支部與第二分支部由第一主體部延伸。驅動電極圖案包括一第二主體部、一第三分支部與至少一第四分支部,且第三分支部與第四分支部由第二主體部延伸。值得注意的是,感應電極圖案與驅動電極圖案互相叉合,且實體上彼此分離。[0008]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另提供一種觸控板,所述觸控板包括有一基板、復數個感應電極圖案與復數個驅動電極圖案。感應電極圖案設置在基板上且彼此電性隔離,驅動電極圖案分別對應一感應電極圖案而設置在基板上。感應電極圖案分別包括一第一主體部、一第一分支部與一第二分支部,且第一分支部與第二分支部由第一主體部延伸。驅動電極圖案分別包括一第二主體部、一第三分支部與一第四分支部,且第三分支部與第四分支部由第二主體部延伸。值得注意的是,對應的感應電極圖案與驅動電極圖案互相叉合,且實體上彼此分離而在基板上形成復數個觸控感測單元。【專利附圖】【附圖說明】[0009]圖1為一公知互電容式觸控板的觸控傳感器的仰視圖。[0010]圖2為公知觸控傳感器觸控前與觸控后的示意圖。[0011]圖3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感測單元之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0012]圖4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感測單元的變化型的示意圖。[0013]圖5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板之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0014]圖6為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板的變化型的示意圖。[0015]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0016]10傳感器[0017]20使用者的手指[0018]12驅動電極[0019]14感應電極[0020]100觸控感測單元[0021]110感應電極圖案[0022]112第一主體部[0023]114第一分支部[0024]114a第一次分支[0025]114b第二次分支[0026]114c平行段[0027]114d垂直段[0028]116第二分支部[0029]116a第三次分支[0030]116b第四次分支[0031]116c平行段[0032]116d、116e垂直段[0033]120驅動電極圖案[0034]122第二主體部[0035]124第三分支部[0036]124a第五次分支[0037]124b第六次分支[0038]124c平行段[0039]124d、124e垂直段[0040]126第四分支部[0041]126a第七次分支[0042]126b第八次分支[0043]126c平行段[0044]126d垂直段[0045]130虛置圖案[0046]140導線[0047]200觸控板[0048]202基板[0049]L長度[0050]Si第一寬度[0051]S2間距[0052]%第一寬度[0053]ff2第二寬度[0054]ff3第三寬度[0055]ff4第四寬度[0056]A連線【具體實施方式】[0057]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的數個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0058]首先請參考圖3,圖2是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感測單元之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觸控感測單元100包括一第一電極圖案與一第二電極圖案。在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圖案作為一感應電極圖案110,而第二電極圖案則作為一驅動電極圖案120,但不限于此。感應電極圖案110包括至少一感應電極分支;而驅動電極圖案120包括至少一驅動電極分支。更重要的是,感應電極分支與該驅動電極分支互相叉合并形成一邊緣電容,以下將更詳細說明感應電極圖案110的感應電極分支與驅動電極圖案120的驅動電極分支的實施樣態。如圖3所示,感應電極圖案110具有一第一主體部112、一第一分支部114與一第二分支部116,且第一分支部114與第二分支部116由第一主體部112延伸。第一分支部114與第二分支部116例如可分別成對形成設置,進一步來說,第一主體部112如植物的莖,由觸控感測單元100之一側向其中心延伸。第一分支部114具有對生葉序(oppositeleave)圖案,詳細地說,第一分支部114具有第一次分支(sub-branch)114a與第二次分支114b,第一次分支114a與第二次分支114b分別設置在第一主體部112之兩偵I且以第一主體部112為軸心而呈鏡像對稱。在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分支部114直接設置在第一主體部112的頂部,而獲得一音叉狀圖案,但不限于此。另外需注意的是,第一次分支114a與第二次分支114b分別具有至少一平行于第一主體部112的平行段114c與一垂直于第一主體部112的垂直段114d,且垂直段114d連接平行段114c與第一主體部112。感應電極圖案110的第二分支部116亦具有對生葉序圖案,詳細地說第二分支部116具有第三次分支116a與第四次分支116b,第三次分支116a與第四次分支116b分別設置在第一主體部112之兩側,且以第一主體部112為軸心而呈鏡像對稱。另外第二分支部116設置在第一分支部114的外側,且如圖3所示包圍第一分支部114。換句話說,第三次分支116a與第四次分支1116b設置在第一次分支114a與第二次分支114b的外側。因此,感應電極圖案110具有一前端為音叉狀的戟形(halberd)圖案,但不限于此。另外需注意的是,第三次分支116a與第四次分支116b分別具有至少一平行于第一主體部112的平行段116c與一垂直于第一主體部112的垂直段116d,且垂直段116d連接平行段116c與第一主體部。而在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三次分支116a與第四次分支116b可分別還包括另一垂直段116e,且垂直段116e與垂直段116d如圖3所示,設置在平行段116c的兩端。另外需注意的是,本優選實施例中感應電極分支以第一分支部114與第二分支部116兩分支為例示,但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應知,感應電極分支的數量不限于此。[0059]請繼續參考圖3。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驅動電極圖案120包括一第二主體部122、一第三分支部124與一第四分支部126,且第三分支部124與第四分支部126由第二主體部122延伸。第三分支部124與第四分支部126例如可分別成對形成設置,進一步來說,與感應電極圖案110相同,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二主體部122如植物的莖,由相對于第一主體部112的一側向觸控感測單元100的中心延伸。第三分支部124亦具有對生葉序圖案,詳細地說,第三分支部124具有第五次分支124a與第六次分支124b,第五次分支124a與第六次分支124b分別設置在第二主體部122的兩側,且以第二主體部122為軸心而呈鏡像對稱。所以第二主體部122與第三分支部124形成一戟形圖案,但不限于此。另外需注意的是,第五次分支124a與第六次分支124b分別具有至少一平行于第二主體部122的平行段124c與一垂直于第二主體部122的垂直段124d,且垂直段124d連接平行段124c與第二主體部122。而在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五次分支124a與第六次分支124b可分別還包括另一垂直段124e,且垂直段124e與垂直段124d如圖3所示,設置在平行段124c的兩端。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四分支部126亦具有對生葉序圖案,詳細地說,第四分支部126具有第七次分支126a與第八次分支126b,第七次分支126a與第八次分支126b分別設置在第二主體部122的兩側,且以第二主體部122為軸心而呈鏡像對稱。另外第四分支部126設置在第三分支部124的外側,且如圖3所示包圍第三分支部124。換句話說,第七次分支126a與第八次分支126b設置在第五次分支124a與第六次分支124b的外側。所以第二主體部122與第四分支部126亦形成一戟形圖案,但不限于此。另外需注意的是,第七次分支126a與第八次分支126b分別具有至少一平行于第二主體部122的平行段126c與一垂直于第二主體部122的垂直段126d,且垂直段126d連接平行段126c與第二主體部122。另外需注意的是,本優選實施例中驅動電極分支以第三分支部124與第三分支部126兩分支為例示,但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應知,驅動電極分支的數量不限于此。[0060]請仍然參考圖3。本優選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感測單元100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是由同一層的導電圖案形成,且如圖3所示互相叉合。詳細地說,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二主體部122延伸進入感應電極圖案110的音叉狀第一分支部114的第一次分支114a與第二次分支114b之間,且第一主體部112與第二主體部122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感應電極圖案110的第一分支部114設置在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二主體部122與第三分支部124之間,因此第一次分支114a設置在第二主體部122與第五次分支124a之間;第二次分支114b設置在第二主體部122與第六次分支124b之間。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三分支部124設置在感應電極圖案110的第一分支部114與第二分支部116之間,因此第五次分支124a設置在第一次分支114a與第三次分支116a之間;而第六次分支124b設置在第二次分支114b與第四次分支116b之間。而感應電極圖案110的第二分支部116設置在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三分支部124與第四分支部126之間,因此第三次分支116a設置在第五次分支124a與第七次分支126a之間;第四次分支116b設置在第六次分支124b與第八次分支126b之間。同時,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以第一主體部112與第二主體部122的連線A為軸而呈鏡像對稱。[0061]簡單地說,感應電極圖案110的任一部分皆與驅動電極圖案120相鄰,尤其是感應電極圖案110的平行段114c/116c與驅動電極圖案120的平行段124c/126c間隔排列而彼此相鄰。因此觸控感測單元100由外圍向中心依序具有第四分支部126(驅動電極圖案120)、第二分支部116(感應電極圖案110)、第三分支部124(驅動電極圖案120)、第一分支部114(感應電極圖案110)與第二主體部(驅動電極圖案120)的順序。另外,感應電極圖案110的各部分皆具有一第一寬度W1;驅動電極圖案120的各部分皆具有一第二寬度W2。更重要的是,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實體上與電性上皆彼此分離。如圖3所示,感應電極圖案110的任一部分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任一部分之間具有一間距(spacing)S2〇[0062]另外請參考圖4,圖4是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感測單元的變化型的示意圖。根據本變化型,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之間的間距S2內設置了復數個虛置圖案130。虛置圖案130為浮置,且與感應電極圖案110以及驅動電極圖案120電性分離。虛置圖案130的設置是用以避免觸控感測單元100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可被目視觀測到,而在視覺上造成影響。[0063]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應知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之間所產生的互電容與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對應的長度相關。因此本優選實施例提供具有主體部112與分支部114/116的感應電極圖案110,以及具有主體部122與分支部124/126的驅動電極圖案120,由于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互相叉合,因此可增加單位面積內互電容的感應長度,進而增加單位面積內的互容電容,提高觸控感測單元的靈敏度。[0064]請參考圖5,圖5是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板之優選實施例的示意圖。首先需注意的是,本優選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感測單元以及觸控板可與公知的平板顯示裝置整合,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device)、場發射顯示裝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device)、等離子顯不器(plasmadisplaydevice)、有機發光顯不器(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OLEDdevice)、或電泳顯不器(electrophoreticdisplay,EPDdevice),但不限于此。另外本優選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板可以是一內嵌式(incell)觸控板,亦可以為一外掛式(outcell)觸控板。[0065]請參考圖5,本優選實施例所提供的一觸控板200至少包括一基板202,基板202可包括硬質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保護基板(coverlens)、保護玻璃(coverglass)或可彎曲式基板/薄膜基板(flexiblesubstrate/filmsubstrate)例如塑料基板或其它適合材料所形成的基板等。接下來在基板202的一表面形成一透明導電材料層,此透明導電材料層可包括氧化銦錫(indiumtin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zincoxide,IZO)、氧化錯鋒(aluminumzincoxide,AZO)、氧化銦嫁鋒(indiumgalliumzincoxide,IGZO)、納米銀絲或其它適合之透明導電材料。接下來利用圖案化工藝圖案化透明導電材料層,而在基板202上形成復數個感應電極圖案110、復數個驅動電極圖案120以及復數個導線140。換句話說,本優選實施例采用單層方案,故感應電極圖案110、驅動電極圖案120以及導線140是由同一透明導電材料層所形成,且感應電極圖案110、驅動電極圖案120以及導線140皆共平面。另外,導線140也可由金屬導線形成。[0066]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優選實施例中,各感應電極圖案110彼此電性隔離,各導線140亦彼此電性隔離,但感應電極圖案110分別與一對應的導線140電性連接。更重要的是,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一驅動電極圖案120對應,且各組對應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在基板202上形成復數個觸控感測單元100。如圖5所示,觸控感測單元100呈一矩陣排列。由于觸控板200可與上述顯示板整合,因此每一觸控感測單元100的尺寸可對應數個至數十個顯示板的畫素單元。換句話說各觸控感測單元100分別包括有一感測電極圖案110、一驅動電極圖案120以及與感測電極圖案110電性連接的導線140。值得注意的是,各觸控感測單元100內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互相叉合設置,但實體上與電性上皆彼此分離。[0067]請繼續參考圖5。各觸控感應單元100內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前述實施例所述的感應電極圖案110特征相同,具有一第一主體部112,以及以第一主體部112為軸心呈鏡像對稱的第一分支部114與第二分支部116,第二分支部116包圍第一分支部114,且至少部分第一分支部114與至少部分第二分支部116與第一主體部112垂直。由于感應電極圖案110的圖案特征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因此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可根據前述實施例輕易得知感應電極圖案110的細部特征例如各次分支114a/114b與116a/116b的設置與相對空間關系,故在此不再贅述。[0068]各觸控感應單元100內的驅動電極圖案120與前述實施例相同,具有一第二主體部122,以及以第二主體部122為軸心呈鏡像對稱的第三分支部124與第四分支部126,第四分支部126設置在第三分支部124的外圍,且至少部分第三分支部124與至少部分第四分支部126與第二主體部122垂直。由于驅動電極圖案120的圖案特征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可根據前述實施例輕易得知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細部特征例如各次分支124a/124b與126a/1216b的設置,故在此不再贅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各觸控感測單元100如前所述呈一矩陣排列,而在本優選實施例中,同一行的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驅動電極圖案120彼此電性連接。詳細地說,每一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驅動電極圖案120如前述具有第二主體部122、第三分支部124與第四分支部126,且第四分支部126如圖5所示設置在最外側。而同一行的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驅動電極圖案120的最外側的第四分支部126在實體上與電性上皆彼此連接。因此,同一行的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驅動電極圖案120之第二分支部126的寬度可能如圖5所示大于(>)內側的第一分支部124與主體部122的寬度。[0069]請繼續參考圖5。各觸控感測單元100內的感應電極圖案110具有第一寬度W1;而驅動電極圖案120具有第二寬度W2。在此需注意的是,由于同一行中驅動電極圖案120最外側第四分支部126如前所述彼此相連而具有較大寬度,因此本優選實施例中以驅動電極圖案120內側的第三分支部124與第二主體部122之寬度為標準。在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可以介于100微米(micrometer,μm)與500微米之間,第二寬度W2亦可以介于100微米與500微米之間。但須注意的是,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與第二寬度W2的和以不超過600微米為主。在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優選大于等于(3)第二寬度W2,但不限于此。另外需注意的是,驅動電極圖案120本身可具有不同的寬度,舉例來說,本優選實施例的驅動電極圖案120除了第二寬度W2之外,還可包括一第三寬度W3與一第四寬度W4,且第二寬度W2、第三寬度W3與第四寬度W4可以如圖3所示不同,但亦不限為相同。如圖5所示,各觸控感測單元100內的感應電極圖案與驅動電極圖案120通過間距S2彼此分離。而在本優選實施例中,間距S2可以是300微米,但不限于此。[0070]如前所述,由于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0之間所產生的互電容與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對應的長度相關。因此本優選實施例提供具有第一主體部112與分支部114/116的感應電極圖案110,以及具有第二主體部122與分支部124/126的驅動電極圖案120,且由于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互相叉合,因此可增加單位面積內互電容的感應長度,進而增加單位面積內的互容電容,提高觸控感測單元的靈敏度。[0071]另外,在評斷觸控板200的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靈敏度時,除了需考慮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對應的長度之外,尚需考慮感應電極圖案110的第一寬度W1、驅動電極圖案120的第二寬度W2與間距S2的關系。另外,所述【
技術領域
】人員應知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靈敏度可以利用觸碰前后的電容差(deltaC,△〇以及電容差與總電容的商,即DCR(DifferentialCoupleRatio)來表不:當電容差AC與DCR值越高時,艮P表示此一觸控感測單元的靈敏度越良好。當本優選實施例的第一寬度W1是300微米,第二寬度W2是300微米,間距是300微米時,觸碰前后的電容差ΛC可達到0.27,而DCR可達到36.38%。當本優選實施例之第一寬度W1是400微米,第二寬度W2是200微米,間距是300微米時,觸碰前后的電容差AC可達到0.27,而DCR可達到39.99%。當本優選實施例之第一寬度W1為500微米,第二寬度W2為100微米,間距為300微米時,觸碰前后的電容差ΛC可達到0.26,而DCR甚至可達到43.72%。[0072]由上述電容差ΛC與DCR的數值可知,本優選實施例所提供的觸控板100由于具有特殊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故可有效地提升各觸控感測單元100的靈敏度,進而在不影響面板負載的前提下提升觸控板200的整體靈敏度。[0073]另外請參考圖6,圖6是本發明所提供的一觸控板的變化型的示意圖。根據本變化型,是在感應電極圖案110與驅動電極圖案120之間的間距S2內設置復數個虛置圖案140,用以避免觸控感測單元200的感應電極圖案110與觸控電極圖案120可被目視觀測至IJ,而在視覺上造成影響。[0074]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感觸單元與觸控板。利用單層方案提供共平面的驅動電極圖案與感應電極圖案以組成觸控板上的各個觸控感測單元。由于各觸控感測單元內的驅動電極圖案與感應電極圖案互相叉合但實體上彼此分離,故可在不影響觸控板負載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觸控靈敏度。此外,本發明還可以在驅動電極圖案與感應電極圖案之間設置虛置圖案,以避免具有此一特殊圖案的觸控感測單元影響觸控板的視效。[007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感應電極圖案,包括一第一主體部、一第一分支部與一第二分支部,其中所述第一分支部與所述第二分支部由所述第一主體部延伸;以及一驅動電極圖案,包括一第二主體部、一第三分支部與一第四分支部;其中所述感應電極圖案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互相叉合,且實體上彼此分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圖案具有一第一寬度,所述驅動電極圖案具有一第二寬度,所述第一寬度介于100微米與500微米之間,且所述第二寬度介于100微米與500微米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圖案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之間具有一間距。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復數個虛置圖案,設置于所述間距之內,其中所述虛置圖案與所述感應電極圖案以及所述驅動電極圖案電性分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部設置在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外側并包圍所述第一分支部,所述第四分支部設置在所述第三分支部的外側并包圍所述第三分支部,另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分支部與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分支部垂直所述第一主體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分支部與至少部分所述第四分支部垂直所述第二主體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圖案包括復數個平行段,所述平行段平行所述第一主體部,所述驅動電極圖案包括復數個平行段,所述平行段平行所述第二主體部,且所述感應電極圖案之所述平行段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之所述平行段間隔排列。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圖案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以所述第一主體部與所述第二主體部的聯機為軸呈鏡像對稱。8.-種觸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復數個感應電極圖案,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且彼此電性隔離,所述感應電極圖案分別包括一第一主體部、一第一分支部與一第二分支部,所述第一分支部與所述第二分支部由所述第一主體部延伸;以及復數個驅動電極圖案,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并分別對應一所述感應電極圖案設置,所述驅動電極圖案分別包括一第二主體部、一第三分支部與一第四分支部,所述第三分支部與所述第四分支部由所述第二主體部延伸;其中對應之所述感應電極圖案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互相叉合,且實體上彼此分離而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復數個觸控感測單元。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控感測單元呈一數組排列,且同一行之所述觸控感測單元之所述驅動電極圖案彼此電性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圖案具有一第一寬度,所述驅動電極圖案具有一第二寬度,所述第一寬度介于100微米與500微米之間,且所述第二寬度介于1〇〇微米與500微米之間。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應電極圖案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之間具有一間距。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復數個虛置圖案,設置于所述間距之內,其中所述虛置圖案與所述感應電極圖案以及所述驅動電極圖案電性分離。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圖案與所述驅動電極圖案以所述第一主體部與所述第二主體部的聯機為軸呈鏡像對稱。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外側并包圍所述第一分支部,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分支部與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分支部垂直所述第一主體部,所述第四分支部設置于所述第三分支部的外側并包圍該第三分支部,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分支部與至少部分所述第四分支部垂直所述第二主體部。15.-種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感應電極圖案,包括至少一感應電極分支;以及一驅動電極圖案,包括至少一驅動電極分支;其中所述感應電極分支與所述驅動電極分支實體上彼此分離而形成一邊緣電容。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觸控感測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電極分支與所述驅動電極分支彼此互相叉合。【文檔編號】G06F3/044GK104142765SQ201310247287【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申請日期:2013年6月20日優先權日:2013年5月10日【發明者】黃啟明,陳世正,蔡佩芳,林明傳,吳學智,王文宏,王雯誼申請人: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