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特別是一種用于電腦設備的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科技與信息的日新月異,電子產品的制造技術亦日漸進步。電子產品除了追求輕、薄、短、小的特性外,更朝著優越的性能邁進。以電腦為例,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電腦內的一集成電路的體積亦逐漸縮小。為了使集成電路能處理更多的數據,就相同體積下的集成電路而言,現今的集成電路已經可以容納比以往集成電路多上數倍以上的一電子元件。當集成電路內的元電子件數量越來越多時,電子元件運算時所產生的一熱能亦越來越大。因此,用以排除電子元件所產生的熱能的散熱模塊便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顯示卡上的散熱模塊為例,其散熱模塊大多為一散熱鰭片,且散熱鰭片是通過高導熱系數的金屬材質來制造。散熱鰭片設置于顯示卡上的運算芯片,以吸收運算芯片所產生的熱能。并且為了提高散熱模塊對運算芯片的散熱效果,更可于散熱鰭片上加裝一散熱風扇,使散熱風扇產生強制對流而對散熱鰭片進行排熱。然而,一般散熱風扇為疊設于散熱鰭片上,且散熱風扇的一排風方向往往垂直于顯示卡的一電路板。如此一來,當散熱風扇所產生的風流吹送至電路板時,風流會因電路板的阻擋而產生正向的反彈。反彈的風流與持續由散熱風扇所產生的風流互相干擾,使得散熱風扇與電路板之間產生擾流的現象。如此一來,將大幅的降低散熱模塊的散熱效果,并相對增加散熱風扇的運轉負荷而造成散熱風扇的壽命降低。
發明內容鑒于以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以解決現有的散熱風扇于排風時,散熱風扇與電路板之間容易產生擾流的現象,造成散熱效果降低以及增加散熱風扇的負荷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散熱裝置,其包含一散熱鰭片、一風流調節架及一風扇。風流調節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固定于散熱鰭片,第二固定片樞設于第一固定片。風扇固定于第二固定片,且風扇通過風流調節架調整風扇的一出風角度。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風流調節架,用以連接一散熱鰭片及一風扇,以改變風扇對散熱鰭片的一出風角度。風流調節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用以固定于散熱鰭片,第二固定片樞設于第一固定片,且第二固定片用以固定風扇。其中,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兩鎖固件,該轉接片具有兩個所述固定部,該本體具有兩開槽,所述兩固定部分別具有一對應每一開槽的固定孔,每一鎖固件穿設每一開槽及每一固定孔,每一固定部沿每一開槽而改變相對于該本體的位置。其中,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至少一鎖固件,該本體還具有至少一開槽,該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該鎖固件穿設該開槽及該固定孔,該第二固定片沿該開槽而改變相對于該本體的位置。其中,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一阻尼樞軸,該第一固定片及該第二固定片通過該阻尼樞軸而互相樞設。根據上述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通過風流調節架而使風扇可相對散熱鰭片樞轉,以調整風扇的出風角度。以此,可避免風扇所產生的風流路徑與電路板呈垂直正交,以減少風扇與電路板之間的擾流現象,進而提升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以及減輕風扇的工作負荷量。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特征與實際操作,茲配合附圖在實施方式中詳細說明如下,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并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及附圖,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關的目的及優點。
[0014]圖1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2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0016]圖3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0017]圖4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風流示意圖。[0018]圖5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0019]圖6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0020]圖7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0021]圖8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22]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0023]10散熱裝置[0024]20電子裝置[0025]21發熱源[0026]22電路板[0027]100風流調節架[0028]110第一固定片[0029]111鎖固件[0030]112固定孔[0031]120第二固定片[0032]121鎖固件[0033]122固定孔[0034]130轉接片[0035]1301本體[0036]131鎖固件[0037]132固定孔[0038]133固定孔[0039]134固定部[0040]1341固定孔[0041]135鎖固件[0042]137開槽[0043]138開槽[0044]139開槽[0045]140樞軸[0046]200散熱鰭片[0047]201第一側[0048]202第二側[0049]210導熱片[0050]220導熱管[0051]300風扇[0052]310出風口[0053]320入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及圖2,圖1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散熱裝置10用于對一電子裝置20進行散熱。其中,電子裝置20可為運用于電腦主機內部的繪圖顯示卡,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電子裝置20也可以是電腦主機內部的主機板。電子裝置20包含一電路板22及位于電路板22上的發熱源21。其中, 發熱源21可以為一運算芯片,例如中央處理器或繪圖芯片等。本實施例的散熱裝置10包含一散熱鰭片200、兩風流調節架100及一風扇300。 本實施例的散熱鰭片200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201及一第二側202,散熱鰭片200以第一側201朝向發熱源21。風扇300設置于散熱鰭片200的第二側202上,且風扇300具有相對的一出風口 310及一入風口 320。在本實施例當中,出風口 310面向散熱鰭片200,而入風口 320則背向散熱鰭片200。需注意的是,出風口 310及入風口 320相對于散熱鰭片200 的位置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當中,出風口 310也可以背向散熱鰭片200,而入風口 320則朝向散熱鰭片200。本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100分別連接固定散熱鰭片200及風扇300,風流調節架 100用以改變風扇300對散熱鰭片200的一出風角度。換句話說,風扇300可通過風流調節架100而相對散熱鰭片200樞轉,以調整風扇300的出風口 310朝向散熱鰭片200的角度。 并且,本實施例的風扇300相對散熱鰭片200的樞轉軸向與電子裝置20的長邊為同一方向,然而此特征非用以限定本實施例,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員可根據實際需求而調整風扇300 相對散熱鰭片200的樞轉軸向。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當中,風扇300相對散熱鰭片200 的樞轉軸向也可與電子裝置20的短邊為同方向,如圖8所示。值得一提的,散熱鰭片200的第二側202具有類似三角錐的隆起的結構。詳細而言,第二側202的中央部較第二側202的相對兩端緣處高。以此,當風扇300相對散熱鰭片200樞轉一角度時,可避免風扇300與散熱鰭片200產生碰撞干涉的現象。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散熱裝置10以兩風流調節架100來連接散熱鰭片200及風扇300,然而風流調節架100的數量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當中,散熱裝置10也可僅具一個風流調節架100來連接散熱鰭片200及風扇300。請接著參照圖3并同時搭配圖2,圖3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 風流調節架100還可包含一樞軸140及一轉接片130。其中,第一固定片110與第二固定片120通過樞軸140而互相樞設。第一固定片110用以固定于散熱鰭片200,而第二固定片120則與轉接片130相結合。其中,樞軸140可以是一阻尼樞軸,以令第二固定片120可相對第一固定片110樞轉并同時保持第二固定片120與第一固定片110兩者當下的相對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片110具有兩固定孔112,第一固定片110通過兩鎖固件 111分別穿設于兩固定孔112而鎖固于散熱鰭片200。其中,固定孔112可為螺孔,鎖固件 111可為螺絲,但不以此為限。轉接片130包含一本體1301及位于本體1301相對兩端的兩固定部134。其中,本體1301上具有兩固定孔133,第二固定片120具有兩固定孔122。風流調節架100通過兩鎖固件121穿設過固定孔133及固定孔122而使轉接片130與第二固定片120相結合。其中,固定孔122及固定孔133為一穿孔,鎖固件121為一拉釘(鉚釘),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轉接片130的兩固定部134分別具有一固定孔132,風流調節架100通過兩鎖固件131穿設固定孔132而鎖固于風扇300上,以使風扇300與風流調節架100相結合。值得一提的是,轉接片130的兩固定部134之間的距離配合風扇300的大小來設計。因此若使用體積較大的風扇300,則配合兩固定部134之間距離較大的轉接片130。若使用體積較小的風扇300,則配合兩固定部134之間距離較小的轉接片130。換言之,風流調節架100的轉接片130為可替換的型態,以匹配各種尺寸大小的風扇300。需注意的是,風流調節架100具有轉接片130的型態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在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當中,風流調節架100也可不具有轉接片130,而第二固定片120則直接與風扇300相結合。請接著參照圖4,圖4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散熱裝置的風流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路板22以水平擺放的形式呈現。本實施例的風扇300可通過風流調節架 100而相對散熱鰭片200樞轉,使得風扇300具有出風口 310的一側面與水平面夾一角度 Θ。并且,角度θ為一銳角。換句話說,風扇300具有出風口 310的側面與電路板22之間也夾一銳角,使得風扇300運轉所產生的風流路徑至電路板22上的一入射角即為銳角而非直角。當風流由出風口 310吹向發熱源21而與電路板22相碰撞時,由于風流路徑至電路板22的入射角為銳角,因此由電路板22所反彈的風流即以一為銳角的出射角離開電路板 22。如此一來,即可避免電路板22所反彈的風流直接與風扇300運轉所產生的風流互相干擾,以減少風扇300與電路板22之間的擾流現象,以提升散熱效果。因此本實施例的散熱裝置100,可通過調整風扇300相對散熱鰭片200的樞轉角度以匹配各種類型的散熱條件, 以使散熱裝置100能夠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0067]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散熱結構10還可具有一導熱片210及多個導熱管220, 導熱片210熱接觸于發熱源21,而導熱管220則連接導熱片210及散熱鰭片200。導熱片 210吸收發熱源21的熱能,并通過導熱管220的熱傳遞而將熱能傳遞至散熱鰭片200。需注意的是,在本發明例一實施例當中,散熱鰭片200也可以直接形成于導熱片210上。請接著參照圖5并同時參照圖2,圖5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由于本實施例與圖3實施例的結構相似,因此針對相同之處便不在詳以贅述。本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風流調節架100還可包含一樞軸140及一轉接片130。轉接片130包含一本體1301及位于本體1301相對兩端的兩固定部134。其中,固定部134與本體1301為單個獨立的元件。本體1301具有兩開槽137,每一固定部134上還具有一固定孔1341對應每一開槽137。固定部134通過一鎖固件135穿設過開槽137及固定孔1341而鎖固于本體1301上。并且,開槽137為一長型槽孔,固定部134可沿著開槽 137位移而改變固定部134相對于本體1301的位置。因此,可通過改變兩固定部134固定于本體1301的位置,而調整兩固定部134之間的距離,以使轉接片130匹配各種尺寸大小的風扇300。請接著參照圖6并同時參照圖2,圖6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由于本實施例與圖3實施例的結構相似,因此針對相同之處便不在詳以贅述。本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風流調節架100還可包含一樞軸140及一轉接片130。轉接片130包含一本體1301及位于本體1301相對兩端的兩固定部134。其中,本體1301具有兩開槽138,第二固定片120的兩固定孔122對應每一開槽137。轉接片130 通過鎖固件121穿設過開槽138及固定孔122而鎖固于第二固定片120上。并且,開槽138 為一水平向的長型槽孔,第二固定片120可沿著開槽138位移而改變第二固定片120相對于轉接片130的位置。因此,可通過改變第二固定片120與轉接片130的相對位置,以調整風扇300相對于散熱鰭片200的水平方向的位移,使散熱裝置10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請接著參照圖7并同時參照圖2,圖7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結構分解示意圖。由于本實施例與圖3實施例的結構相似,因此針對相同之處便不在詳以贅述。本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100包含一第一固定片110及一第二固定片120。此外,風流調節架100還可包含一樞軸140及一轉接片130。轉接片130包含一本體1301及位于本體1301相對兩端的兩固定部134。其中,本體1301具有兩開槽138,第二固定片120的兩固定孔122對應每一開槽137。轉接片130 通過鎖固件121穿設過開槽139及固定孔122而鎖固于第二固定片120上。并且,開槽139 為一垂直向的長型槽孔,第二固定片120可沿著開槽139位移而改變第二固定片120相對于轉接片130的位置。因此,可通過改變第二固定片120與轉接片130的相對位置,以調整風扇300相對于散熱鰭片200的垂直方向的位移,使散熱裝置10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根據上述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通過風流調節架而使風扇可相對散熱鰭片樞轉,以調整風扇的出風角度。由此,可避免風扇所產生的風流路徑與電路板呈垂直正交,造成風扇所產生的風流與由電路板反彈的風流相沖突,使風扇與電路板之間產生擾流的現象。因此,本實施例的風流調節架的設計可減少風扇與電路板之間的擾流現象,進而提升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以及減輕風扇的工作負荷量。 雖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術的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當可做些許的變更,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散熱鰭片;一風流調節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固定于該散熱鰭片;以及一第二固定片,樞設于該第一固定片;以及一風扇,固定于該第二固定片,該風扇通過該風流調節架調整該風扇的一出風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一轉接片,該轉接片具有一本體以及至少一固定部,該固定部設置于該本體,該本體與該第二固定片相結合, 該風扇固定于該固定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兩鎖固件,該轉接片具有兩個所述固定部,該本體具有兩開槽,所述兩固定部分別具有一對應每一開槽的固定孔,每一鎖固件穿設每一開槽及每一固定孔,每一固定部沿每一開槽而改變相對于該本體的位置。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至少一鎖固件,該本體還具有至少一開槽,該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該鎖固件穿設該開槽及該固定孔,該第二固定片沿該開槽而改變相對于該本體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一阻尼樞軸,該第一固定片及該第二固定片通過該阻尼樞軸而互相樞設。
6.一種風流調節架,用以連接一散熱鰭片及一風扇,以改變該風扇對該散熱鰭片的一出風角度,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用以固定于該散熱鰭片;以及一第二固定片,樞設于該第一固定片,該第二固定片用以固定該風扇。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流調節架,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一轉接片,該轉接片具有一本體以及至少一固定部,該固定部設置于該本體,該本體與該第二固定片相結合,該風扇固定于該固定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流調節架,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兩鎖固件,該轉接片具有兩個所述固定部,該本體具有兩開槽,所述兩固定部分別具有一對應每一開槽的固定孔,每一鎖固件穿設每一開槽及每一固定孔,每一固定部沿每一開槽而改變相對于該本體的位置。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流調節架,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至少一鎖固件, 該本體還具有至少一開槽,該第二固定片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該鎖固件穿設該開槽及該固定孔,該第二固定片沿該開槽而改變相對于該本體的位置。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流調節架,其特征在于,該風流調節架還包含一阻尼樞軸, 該第一固定片及該第二固定片通過該阻尼樞軸而互相樞設。
專利摘要一種散熱裝置及其風流調節架,風流調節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片及一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固定于一散熱鰭片,第二固定片樞設于第一固定片,一風扇固定于第二固定片。風扇通過風流調節架而調整風扇的一出風角度,以此,可避免風扇所產生的風流路徑與電路板呈垂直正交,以減少風扇與電路板之間的擾流現象,進而提升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以及減輕風扇的工作負荷量。
文檔編號G06F1/20GK202133951SQ20112027010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7日
發明者林儀杰, 林郁菁 申請人:恩斯邁電子(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