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包括:智能控制終端:用于獲取用戶控制指令,然后根據用戶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號并發送給相應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用于發送相應智能控制終端的ID以及控制信息到家庭主機;家庭主機:用于接收智能轉發終端發來的ID以及控制信息,然后將接收到的ID信息通過廣域網發送到注冊服務器,將控制信息通過近場通訊方式發送到家居設備;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還用于根據時序調取事先存儲在其終端MCU中的動作序列,然后控制相應的家居設備。本發明通過采用近場通訊與廣域網ID注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智能家居設備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更加安全,通用性好。
【專利說明】
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智能家居的主要設備組網,系統集成應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專用有線、RS485、或者部分433/2.4G無線等方式。例如,目前國內外較為知名、應用最多的C0NTR0L4、博科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統。但這些家具系統都存在共同的缺點:
[0003]1、首先必須要有專用的弱電機柜,隨著控制設備點位的增多,機柜會非常龐大;
[0004]2、對于諸如燈光、電動窗簾等設備的控制,需要燈光、電機等設備的電源線(部分控制線)先行統一走位到弱電機柜所在位置;
[0005]3、墻面的燈光、電動窗簾控制調節按鈕、開關面板等需要通過6類網線等優質線纜走線到弱電箱;
[0006]4、對于電視、空調、機頂盒或類似的紅外控制類設備,需要紅外發射頭粘貼在電器設備的紅外接收窗口,并統一走線到AV集中控制設備,因為電器設備相對比較分散,紅外發射頭的走線也經常很復雜;且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電器設備初始狀態不明確或干擾,存在紅外控制和實際場景有出入的情況;
[0007]5、對于諸如房間暖通、安防等傳感器、控制點位的集成,目前只能采用專用有線,如RS485等方式進入弱電機柜;
[0008]6、要實現通過手機、PAD等設備對智能家居系統的狀態進行監測和與之交互,必須通過專用的協議網關設備,將弱電機柜的設備和TCP/IP網絡進行接口轉換,然后通過WiFi的方式進行通訊交互;
[0009]7、弱電機柜內的集控設備經常只是起接線器和物理調節器的作用,且MCU普遍是單片機或ARM7級別;而手機、PAD等又經常只是起一個UI交互界面的作用,其能力沒得到充分的應用,無法實施完成更為復雜的智能化應用。
[0010]綜上所述,該類智能家居系統目前普遍存在管線施工復雜,耗材及人工成本過高的缺點。墻面控制開關和所負責控制的燈光點位相距也許只有幾米的距離,實際施工時,卻經常會需要走幾十米的電源線和控制網線到弱電箱,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對電器設備的控制也存在偶爾場景狀態錯誤的情況。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
[0012]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3]構造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0014]智能控制終端獲取用戶控制指令,然后根據用戶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號并發送給相應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所述智能控制終端為ID號通過家庭主機局域網注冊到注冊服務器上的終端;
[0015]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發送相應智能控制終端的ID以及控制信息到家庭主機;
[0016]家庭主機接收智能轉發終端發來的ID以及控制信息,然后將接收到的ID信息通過廣域網發送到注冊服務器,將控制信息通過近場通訊方式發送到家居設備;
[0017]所述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根據時序調取事先存儲在其終端MCU中的動作序列,然后控制相應的家居設備。
[0018]本發明所述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即時或定時將自身的動作狀態信息發送給智能控制終端,生成用戶可隨時查看的工作日志。
[0019]本發明所述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接收傳感器發送的外界環境情況信息,并分析判斷該外界環境情況信息是否滿足設定的控制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則控制照明燈具執行操作。
[0020]本發明所述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接收傳感器發送的外界環境情況信息,并分析判斷該外界環境情況信息是否滿足設定的控制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則控制照明燈具執行操作。
[0021]本發明所述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中,所述的傳感器包括環境亮度傳感器或人體移動傳感器。
[002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采用近場通訊與廣域網ID注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智能家居設備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更加安全,通用性好。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0024]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26]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
[0027]智能控制終端10:用于獲取用戶控制指令,然后根據用戶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號并發送給相應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20;所述智能控制終端為ID號通過家庭主機局域網注冊到注冊服務器上的終端;
[0028]其中,智能控制終端10獲取用戶控制指令為接收用戶實時按鍵指令或調取用戶設定的控制程序或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20轉發到智能控制終端10的紅外碼波形信息。
[0029]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20:用于發送相應智能控制終端的ID以及控制信息到家庭主機30 ;
[0030]即,在廣域網中設置一個注冊服務器40,通過該注冊方式,終端得到要遠程控制設備的IP地址,實現端到端網絡消息傳遞,使的智能控制終端可以通過廣域網來控制另一個局域網中的設備,而且智能控制終端ID號是通過家庭主機局域網注冊到注冊服務器上的終端,只有經過注冊的終端才能在遠端控制家居設備,因此本系統可以使的遠程控制智能家居更加方便、更安全。
[0031]家庭主機30:用于接收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20發來的ID以及控制信息,然后將接收到的ID信息通過廣域網發送到注冊服務器40,將控制信息通過近場通訊方式發送到家居設備50。
[0032]當智能控制終端接收到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轉發的紅外控制碼波形信息時,還要對紅外控制碼波形信息進行波形的特征參數分析,然后返回發送給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由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控制紅外控制類家居設備,如電視、空調、機頂盒或DVD。
[0033]上述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中,用戶設定的控制程序包括家居設備聯動控制程序、家居設備定時控制程序或家居設備連續性控制程序。
[0034]上述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中,紅外控制類家居設備包括電視、空調、機頂盒或DVD。
[0035]進一步地,上述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中,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根據時序調取事先存儲在其終端MCU中的動作序列,然后控制相應的家居設備。
[0036]進一步地,上述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中,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接收傳感器發送的外界環境情況信息,并分析判斷該外界環境情況信息是否滿足設定的控制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則控制照明燈具執行操作。
[0037]進一步地,上述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中,傳感器包括環境亮度傳感器或人體移動傳感器。
[0038]進一步地,上述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中,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即時或定時將自身的動作狀態信息發送給智能控制終端,生成用戶可隨時查看的工作日志。
[0039]綜上所述,本發明通過采用近場通訊與廣域網ID注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智能家居設備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更加安全,通用性好。
[0040]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控制終端:用于獲取用戶控制指令,然后根據用戶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號并發送給相應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所述智能控制終端為ID號通過家庭主機局域網注冊到注冊服務器上的終端; 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用于發送相應智能控制終端的ID以及控制信息到家庭主機;家庭主機:用于接收智能轉發終端發來的ID以及控制信息,然后將接收到的ID信息通過廣域網發送到注冊服務器,將控制信息通過近場通訊方式發送到家居設備; 所述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還用于根據時序調取事先存儲在其終端MCU中的動作序列,然后控制相應的家居設備; 所述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接收傳感器發送的外界環境情況信息,并分析判斷該外界環境情況信息是否滿足設定的控制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則控制照明燈具執行操作;所述的傳感器包括環境亮度傳感器或人體移動傳感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即時或定時將自身的動作狀態信息發送給智能控制終端,生成用戶可隨時查看的工作曰志。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設備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場通訊智能轉發終端接收傳感器發送的外界環境情況信息,并分析判斷該外界環境情況信息是否滿足設定的控制條件,如果滿足條件,則控制照明燈具執行操作。
【文檔編號】G05B15/02GK106054631SQ201610440083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0日
【發明人】易曉陽
【申請人】易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