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932513閱讀:521來源:國知局
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由氣泵、矩形通槽、進風管道、風道蓋板、鐵質風道底板、磁性定位板、進風口氣壓計、出風口氣壓計組成,它利用伯努利原理,采用氣泵加風道的結構用于測試織物布面毛羽,氣泵產生氣流自動向風道充氣,并很快達到恒壓,恒壓的氣流經固定有待測織物面料的風道后。當具有一定壓力的氣流通過時,風道內織物表面上的纖維毛羽對氣流產生阻力而使矩形通槽的進風口處和出風口處呈現出氣壓差,指示壓力差值變化的數值可以用特定的單位標定。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本測量裝置除對織物布面毛羽可進行客觀測量外,也能對織物的刺癢感進行客觀描述。
【專利說明】
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領域中所用的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其直接應用于測試織物表面纖維對氣流的流速的影響,測得氣流壓力差值的變化情況,用于測試織物的毛羽指標,也可對織物的刺癢感進行客觀的評價。
【背景技術】
[0002]由棉、毛、麻等非連續性纖維紡成紗線所構成的織物的表面都具有毛羽。毛羽的狀態直接影響到織造效率、布面風格和染色效果。毛羽數量的多少對于織物面料的外觀風格、手感和服用性能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但現實中對于面料的毛羽數量的判定缺乏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主要是因為面料表面的毛羽眾多,無法進行統計計算,而已有的測量紗線毛羽的方法又不適用于面料毛羽的測量。目前主要是通過紗線的毛羽來估算面料的毛羽情況,一般規律是紗線毛羽少,則面料羽少。但實際情況是即使前者毛羽少,在隨后加工過程中如織造或染整工序也會造成面料毛羽數量產生相反的改變。本質上講,測量出面料毛羽的具體數量對于毛羽對面料的影響并沒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只有當毛羽根數產生數量級的改變時才會對面料的相關性能產生影響。但如前所述,由于現在沒有一個客觀測量方法,實際操作過程中,只能通過目測,用多或少、明顯或不明顯等非常主觀的術語來對面料的毛羽狀況進行評判。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種可根據織物表面通過的氣流存在的壓力差值,間接的得出織物毛羽的指標,對于織物的刺癢感進行客觀的測試的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所述的測量裝置由氣栗、矩形通槽、進風管道、風道蓋板、鐵質風道底板、磁性定位板、進風口氣壓計、出風口氣壓計組成,矩形通槽一端設置有進風管道,進風管道和矩形通槽之間固定連接,進風管道連接氣栗,進風管道和矩形通槽的連接處設置有進風口氣壓計,矩形通槽的兩側內壁面上對稱設置有導槽,風道蓋板的兩側壁上對稱設置有導耳,風道蓋板通過導耳活動插入在導槽中,風道蓋板的兩側壁面及上側壁面與矩形通槽的內壁面吻合;矩形通槽的槽口處設置有鐵質風道底板,鐵質風道底板平行于風道蓋板,鐵質風道底板的兩側壁面及下側壁面與矩形通槽的內壁面吻合,鐵質風道底板上置放有磁性定位板,矩形通槽另一端設置有出風口氣壓計,矩形通槽(2)另一端設置有出風口氣壓計(8),進風口氣壓計(7)和出風口氣壓計的連接口分別位于鐵質風道底板與風道蓋板之間形成的風道上。
[0005]鐵質風道底板與進風管道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
[0006]鐵質風道底板上壁面與風道蓋板下壁面之間的間距為2至5mm。
[000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織物單面毛羽測量裝置,它利用伯努利原理,采用氣栗加風道的結構用于測試織物布面毛羽,在使用時氣栗產生氣流自動向進風管道充氣,并很快達到恒壓,恒壓的氣流經風道和被帶有磁性的磁性定位板固定在鐵質風道底板上的織物布面后流入大氣。由于織物布面的纖維毛羽對氣流的產生阻力,因此在通槽的兩端形成了氣壓差。根據伯努利原理可知,在相同種纖維原料的織物下,若毛羽數量越多,對氣流的阻力越大,試樣兩端的壓力差就越大,而通過的氣流量就小。而在不同種纖維原料的織物下,若毛羽剛度越大,對氣流的阻力越大,試樣兩端的壓力差就越大,而通過的氣流量就小。當具有一定壓力的氣流通過時,不同織物布面纖維毛羽的細度和剛度不同,其比表面積亦不同,對氣流產生不同的阻力呈現出壓力差或氣流量的變化。這種壓力差或氣流量的變化可用進風口氣壓計和出風口氣壓計的差值來表示。氣流經過通氣管進入進風管道,進風管道的進風口氣壓計可測得到進風管道的氣壓值。氣流流經布面后,設置在矩形通槽另一端位于鐵質風道底板與風道蓋板之間形成的風道上的出風口氣壓計可測得出氣流的氣壓值。在布面的纖維成份相同情況下,可通過氣壓差的大小對毛羽根數狀況進行測量表征。在毛羽根數狀況相同情況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裝置可對毛羽的剛度進行測量表征。指示壓力差值變化的數值可以用特定的單位標定。可根據織物品種不同,設置不同厚度的風道蓋板以供更換。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本測量裝置除對織物布面毛羽可進行客觀測量外,也能對織物的刺癢感進行客觀描述,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多功能的測量裝置。避免了通過目測,手測等主觀的方法來對織物布面的毛羽狀況進行測量。可對當前的多標準毛羽檢測和織物的刺癢感進行適應性強的客觀評價。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不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圖2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3]如圖1所示,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所述的測量裝置由氣栗1、矩形通槽2、進風管道3、風道蓋板4、鐵質風道底板5、磁性定位板6、進風口氣壓計7、出風口氣壓計8組成,矩形通槽2—端設置有進風管道3,進風管道3和矩形通槽2之間固定連接,進風管道3連接氣栗I,進風管道3和矩形通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進風口氣壓計7,矩形通槽2的兩側內壁面上對稱設置有導槽9,風道蓋板4的兩側壁上對稱設置有導耳10,風道蓋板4通過導耳10活動插入在導槽9中,風道蓋板4的兩側壁面及上側壁面與矩形通槽2的內壁面吻合;矩形通槽2的槽口處設置有鐵質風道底板5,鐵質風道底板5平行于風道蓋板4,鐵質風道底板5的兩側壁面及下側壁面與矩形通槽2的內壁面吻合,鐵質風道底板5上置放有磁性定位板6,矩形通槽2另一端設置有出風口氣壓計8,矩形通槽2另一端設置有出風口氣壓計8,進風口氣壓計7和出風口氣壓計8的連接口分別位于鐵質風道底板5與風道蓋板4之間形成的風道上。鐵質風道底板5與進風管道3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鐵質風道底板5上壁面與風道蓋板4下壁面之間的間距為2至5mm,間距的控制可調節鐵質地板的厚度或調節風道蓋板的厚度。
[00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5]將待測織物用帶有磁性的磁性定位板6固定在鐵質風道底板5上,調節鐵質風道底板5上壁面與風道蓋板4下壁面之間所形成的風道的尺寸。使用氣栗產生氣流,氣流經過通氣管進入進風管道3,進風管道3的進風口氣壓計7可測得到進風管道的氣壓值。氣流接著通過放置有織物11的矩形通槽2,風道蓋板4設有多個,可根據織物品種不同,設置不同厚度的風道蓋板4以供更換。鐵質風道底板5上壁面與風道蓋板4下壁面之間的間距為2至5mm。當具有一定壓力的氣流通過時,不同織物表面纖維毛羽的細度和剛度不同,其比表面積亦不同,對氣流產生不同的阻力呈現出壓力差或氣流量的變化。這種壓力差或氣流量的變化可用進風口氣壓計和出風口氣壓計的差值來表示。在相同種纖維原料的織物下,若毛羽數量越多,對氣流的阻力越大,試樣兩端的壓力差就越大,而通過的氣流量就小。而在不同種纖維原料的織物下,若毛羽剛度約大,對氣流的阻力越大,試樣兩端的壓力差就越大,而通過的氣流量就小。氣流流經布面11后,設置在矩形通槽2另一端位于鐵質風道底板5與風道蓋板4之間形成的風道上的出風口氣壓計8可測得出氣流的氣壓值。在面料的纖維成份相同情況下,可通過氣壓差的大小對毛羽根數狀況進行測量表征。在毛羽根數狀況相同情況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裝置可對毛羽的剛度進行測量表征。指示壓力差值變化的數值可以用特定的單位標定。
【主權項】
1.一種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測量裝置由氣栗(I)、矩形通槽(2)、進風管道(3)、風道蓋板(4)、鐵質風道底板(5)、磁性定位板(6)、進風口氣壓計(7)、出風口氣壓計(8)組成,矩形通槽(2)—端設置有進風管道(3),進風管道(3)和矩形通槽(2)之間固定連接,進風管道(3)連接氣栗(I),進風管道(3)和矩形通槽(2)的連接處設置有進風口氣壓計(7),矩形通槽(2)的兩側內壁面上對稱設置有導槽(9),風道蓋板(4)的兩側壁上對稱設置有導耳(10),風道蓋板(4)通過導耳(10)活動插入在導槽(9)中,風道蓋板(4)的兩側壁面及上側壁面與矩形通槽(2)的內壁面吻合;矩形通槽(2)的槽口處設置有鐵質風道底板(5),鐵質風道底板(5)平行于風道蓋板(4),鐵質風道底板(5)的兩側壁面及下側壁面與矩形通槽(2)的內壁面吻合,鐵質風道底板(5)上置放有磁性定位板(6),矩形通槽(2)另一端設置有出風口氣壓計(8),進風口氣壓計(7)和出風口氣壓計(8)的連接口分別位于鐵質風道底板(5)與風道蓋板(4)之間形成的風道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鐵質風道底板(5)與進風管道(3)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物表面毛羽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鐵質風道底板(5)上壁面與風道蓋板(5)下壁面之間的間距為2至5_。
【文檔編號】G01N33/36GK205620413SQ201620268373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沈小林, 張興亞, 徐衛林, 李瑞雪
【申請人】武漢紡織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