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改良的六分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包括盤體、動鏡、定鏡、望遠鏡、擺臂、安裝殼、支架、第一反光鏡及第二反光鏡,安裝殼為端口朝上的半球形殼體,盤體的刻度盤朝下并豎直設于安裝殼內;安裝殼通過一轉動機構始終保持端口與海平面平行的安裝于支架上;第一反光鏡用于接收定鏡反射的光線并將其反射給第二反光鏡,望遠鏡設于安裝殼的頂部邊緣并能接收第二反光鏡反射的光線,動鏡的邊緣設置有光敏電阻,光敏電阻與一蜂鳴器連接。六分儀的觀測面始終與海平面保持水平,提高了六分儀的水平平穩性;第一反光鏡、第二反光鏡與動鏡及定鏡配合使光線經反射后位于安裝殼上方,便于望遠鏡對其進行觀察,使用方便;光敏電阻及蜂鳴器的設置便于操作者快速搜索光源。
【專利說明】
結構改良的六分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航海用六分儀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既具有較好的平穩性又便于搜索光源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背景技術】
[0002]六分儀是航海領域中常用來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主要用于測量某一時刻太陽或其它天體與海平線或地平線的夾角,以便迅速得知海船所在位置的經煒度。
[0003]船舶在遠洋航行時,經常會遇到大風大浪,船舶顛簸會產生較大的橫傾和縱傾角度,在這種海況下使用常規六分儀測量太陽高度角較為不便,且易造成較大誤差。同時,由于現有的六分儀一般是直接拿在手上使用,金屬制六分儀較重,握持一定時間后會因為手酸而發生輕微的位置移動,導致六分儀的平穩性較差,影響測量精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申請公開號為CN103487020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一種用于六分儀的度盤》(申請號: 201210194410.5)披露了一種結構,其具有盤體,盤體為一體成型的扇形結構,盤體的盤面具有六個相鄰的異形孔,在盤體的外緣上設有刻度顯示盤。上述結構的度盤利用六個相鄰的異形孔減輕了六分儀度盤的重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六分儀的穩定性。然后,其仍舊會因海浪顛簸而影響平穩性,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0004]另外,現有的六分儀在使用時,均是人為搜索光源并使其入射至動鏡上,在調節動鏡位置時往往很難把握角度,導致該過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0005]因此,對于目前的六分儀,有待于做進一步的改進。【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平穩性好且便于搜索光源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
[0008]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包括盤體、動鏡、定鏡、望遠鏡及擺臂,所述盤體的邊緣設置有刻度盤,所述動鏡、定鏡均設于盤體上,所述擺臂一端通過第一連接軸能轉動的設于盤體上表面上并一端與動鏡的下端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殼、支架、第一反光鏡及第二反光鏡,所述安裝殼為端口朝上的半球形殼體,所述盤體的刻度盤朝下并豎直設于安裝殼內,且所述安裝殼的側壁上開有供定鏡露出的通孔;所述安裝殼通過一轉動機構始終保持端口與海平面平行的安裝于支架上;所述第一反光鏡及第二反光鏡均設于盤體上,所述第一反光鏡用于接收定鏡反射的光線并將其反射給第二反光鏡,所述望遠鏡設于安裝殼上并能接收第二反光鏡反射的光線; 所述動鏡的邊緣設置有光敏電阻,該光敏電阻與一蜂鳴器連接,所述光敏電阻接觸到光源狀態下蜂鳴器報警;還包括設于盤體上的容柵尺,該容柵尺包括尺身及游尺,所述尺身一端通過第二連接軸與擺臂的自由端連接,所述游尺通過第三連接軸連接于盤體上,所述第一連接軸、定鏡及第三連接軸在一條直線上,且所述第一連接軸到第二連接軸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一連接軸到第三連接軸之間的距離。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轉動機構包括安裝圈及橫軸、縱軸,所述橫軸為兩根并分別對稱布置于安裝殼上部的外周面上,對應的,所述安裝圈的側壁上開有與橫軸相匹配的第一軸孔;所述的縱軸為兩根并分別對稱布置于安裝圈的外周面上,對應的, 所述支架頂部設有與縱軸相匹配的第二軸孔。上述橫軸與縱軸相互垂直,采用上述結構,無論船舶怎么顛簸,安裝殼都可以通過橫軸及縱軸的轉動自動保持頂部平面與海平面平行, 從而使六分儀的測量平面始終保持水平,具有較好的水平穩定性。
[0010]為了便于連接,所述支架頂部具有環向布置的裝配圈,所述的第二軸孔開設于該裝配圈上,裝配完成狀態下,所述安裝圈套置在裝配圈內。所述裝配圈能周向轉動的設于支架上。采用上述結構,可根據需要調節盤體的角度,便于使用。
[0011]優選地,所述裝配圈的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圈,對應的,所述支架上開有與凸圈導向配合的凹槽。該結構為盤體的角度調節提供了便利。
[0012]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一反光鏡設于定鏡右側的盤體上,所述第二反光鏡設于動鏡右側并靠近動鏡布置。采用這樣的結構,便于使光線在經過多次反射后進入安裝殼頂部的望遠鏡視野內。
[0013]為了便于連接,所述盤體的刻度盤底部設置有至少兩個向下延伸的插接柱,對應的,所述安裝殼的底部內側具有向上布置并與插接柱相匹配的插套。上述插接柱與插套可以是脫卸式連接,便于在使用完畢后將盤體及其它部件取出存放。
[0014]優選地,所述擺臂頂部連接有調節把手,所述安裝殼為透明殼體。該結構為動鏡的調節提供了便利,且便于對位于安裝殼內的刻度盤進行觀察。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在現有六分儀的基礎上設置了安裝殼、支架、第一反光鏡及第二反光鏡,并對望遠鏡的位置進行了更改,其中,安裝殼與支架配合使六分儀的觀測面始終與海平面保持水平,提高了六分儀的水平平穩性;第一反光鏡、第二反光鏡與動鏡及定鏡配合,使光線經過四次反射后位于安裝殼上方,便于望遠鏡對其進行觀察,使用方便;同時,有了支架的支撐,無需手持六分儀,避免了長時間使用拿不穩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還在動鏡的邊緣設置了光敏電阻,在調節動鏡角度的過程中,當太陽光入射過來的光線接觸光敏電阻時,與光敏電阻連接的蜂鳴器會發出報警聲音,提示操作者應該在該角度附近對動鏡角度進行微調,便于操作者快速的搜索光源,大大減少了光源的搜索時間;另外,設置容柵尺后可進行電子讀數,讀數更加準確,避免了人工讀取存在的誤差。【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隱藏支架、安裝圈及安裝套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1中安裝圈與裝配圈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0021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包括盤體1、動鏡2、定鏡3、望遠鏡4、 擺臂5、安裝殼6、支架7、第一反光鏡8及第二反光鏡9,盤體1的邊緣設置有刻度盤11,動鏡2、 定鏡3均設于盤體1上,動鏡2、定鏡3的設置位置與現有的六分儀相同,擺臂5—端通過第一連接軸100能轉動的設于盤體1上表面上并一端與動鏡2的下端連接。擺臂5的頂部可設置一調節把手51,便于調節。[〇〇22] 在本實施例中,動鏡2的邊緣設置有光敏電阻500,該光敏電阻500與一蜂鳴器連接,光敏電阻500接觸到光源狀態下蜂鳴器報警。在調節動鏡2角度的過程中,當太陽光入射過來的光線接觸光敏電阻500時,與光敏電阻500連接的蜂鳴器會發出報警聲音,提示操作者應該在該角度附近對動鏡2角度進行微調,便于操作者快速的搜索光源,大大減少了光源的搜索時間。
[0023]本實施例中的安裝殼6為端口朝上的半球形殼體,盤體1刻度盤11朝下并豎直設于安裝殼6內,安裝殼6可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以便于對位于安裝殼6內的刻度盤11進行觀察。 盤體1的刻度盤11底部間隔設置有四個向下延伸的插接柱12,對應的,安裝殼6的底部內側具有向上布置并與插接柱12相匹配的插套61,本實施例中的插接柱12與插套61為脫卸式連接,在使用完畢后可將盤體1及其它部件取出存放。定鏡3的上部為用于觀測海平線的透鏡, 定鏡3的下部為平面鏡,平面鏡接收動鏡2反射過來的光線并將其反射出去。安裝殼6的側壁上開有供定鏡3露出的通孔62,以便于觀測海平線。[〇〇24]安裝殼6通過一轉動機構60始終保持端口與海平面平行的安裝于支架7上。具體的,轉動機構60包括安裝圈601及橫軸602、縱軸603,橫軸602為兩根并分別對稱布置于安裝殼6上部的外周面上,對應的,安裝圈601的側壁上開有與橫軸602相匹配的第一軸孔604。縱軸603為兩根并分別對稱布置于安裝圈601的外周面上,且縱軸603與橫軸602相垂直,對應的,支架7頂部設有與縱軸603相匹配的第二軸孔605。具體的,支架7頂部具有環向布置的裝配圈71,該裝配圈71能周向轉動的設于支架7上。裝配圈71的外周面上具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圈711,對應的,支架7上開有與凸圈711導向配合的凹槽72,以便于根據需要調整盤體1的角度。第二軸孔605開設于該裝配圈71上,裝配完成狀態下,安裝圈601套置在裝配圈71內。采用上述結構,無論船舶怎么顛簸,安裝殼6都可以通過橫軸602及縱軸603的轉動自動保持頂部平面與海平面平行,從而使六分儀具有較好的水平穩定性。
[0025]在本實施例中,設置第一反光鏡8及第二反光鏡9是為了使光線在經過定鏡3后能夠反射出安裝殼6外,便于望遠鏡4對其進行觀察。具體的,第一反光鏡8及第二反光鏡9均設于盤體1上,第一反光鏡8位于定鏡3右側,第二反光鏡9位于動鏡2右側并靠近動鏡2布置。第一反光鏡8用于接收定鏡3反射的光線并將其反射給第二反光鏡9,第二反光鏡9再將該光線反射出去,該光線與觀測平面平行并可通過設于安裝殼6頂部邊緣的望遠鏡4進行觀察。 [〇〇26]本實施例中的光敏電阻500也可以通過一控制程序及驅動機構與整個支架7連接, 當光敏電阻500檢測到光源時,可將信號傳輸給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將相應信號傳輸給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驅使支架7自動跟隨光源的角度進行位置調節,再配合擺臂5的位置調節,從而更加快速的找到光源入射至動鏡2上的角度。
[0027]在本實施例中,盤體1上設置有一容柵尺10,該容柵尺10包括尺身101及游尺102, 尺身101—端通過第二連接軸200與擺臂5的自由端連接,游尺102通過第三連接軸300連接于盤體1上,第一連接軸100、定鏡3及第三連接軸300在一條直線上,且第一連接軸100到第二連接軸200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一連接軸100到第三連接軸300之間的距離。采用這樣的結構,便于電子讀數,更加直觀、準確。
[0028]使用本實施例的六分儀時,轉動機構60始終保持六分儀的觀測平面與海平面平行,確保了六分儀具有較好的水平平穩性,避免了海浪顛簸對測試結果造成的影響;扭動擺臂5可對動鏡2的角度進行調整,以使動鏡2搜索并接收到光源,如圖2所示,動鏡2將接收的光源反射給定鏡3下部的平面鏡,定鏡3上部的透鏡可觀測到海平線的位置,平面鏡將該光源與海平線的相對位置情況反射到第一反光鏡8上,第一反光鏡8再將該鏡像反射到第二反光鏡9上,第二反光鏡9將其反射出去,操作者可通過望遠鏡4進行觀察,繼續調節擺臂5使反射至平面鏡上的光源與海平線相切,此時,可記錄刻度值,對船舶所處的經煒度進行計算。
【主權項】
1.一種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包括盤體(1)、動鏡(2)、定鏡(3)、望遠鏡(4)及擺臂(5),所 述盤體(1)的邊緣設置有刻度盤(11),所述動鏡(2)、定鏡(3)均設于盤體(1)上,所述擺臂(5)—端通過第一連接軸(100)能轉動的設于盤體(1)上表面上并一端與動鏡(2)的下端連 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殼(6)、支架(7)、第一反光鏡(8)及第二反光鏡(9),所述安裝殼(6)為端口朝上的半球形殼體,所述盤體(1)的刻度盤(11)朝下并豎直設于安裝殼(6)內,且 所述安裝殼(6)的側壁上開有供定鏡露出的通孔(62);所述安裝殼(6)通過一轉動機構(60) 始終保持端口與海平面平行的安裝于支架(7)上;所述第一反光鏡(8)及第二反光鏡(9)均 設于盤體(1)上,所述第一反光鏡(8)用于接收定鏡(3)反射的光線并將其反射給第二反光 鏡(9),所述望遠鏡(4)設于安裝殼(6)上并能接收第二反光鏡(9)反射的光線;所述動鏡(2) 的邊緣設置有光敏電阻(500),該光敏電阻(500)與一蜂鳴器連接,所述光敏電阻(500)接觸 到光源狀態下蜂鳴器報警;還包括設于盤體(1)上的容柵尺(10),該容柵尺(10)包括尺身 (101)及游尺(102),所述尺身(101)—端通過第二連接軸(200)與擺臂(5)的自由端連接,所 述游尺(102)通過第三連接軸(300)連接于盤體(1)上,所述第一連接軸(100 )、定鏡(3)及第 三連接軸(300)在一條直線上,且所述第一連接軸(100)到第二連接軸(200)之間的距離等 于第一連接軸(100)到第三連接軸(300)之間的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動機構(60)包括安 裝圈(601)及橫軸(602)、縱軸(603),所述橫軸(602)為兩根并分別對稱布置于安裝殼(6)上 部的外周面上,對應的,所述安裝圈(601)的側壁上開有與橫軸(602)相匹配的第一軸孔 (604);所述的縱軸(603)為兩根并分別對稱布置于安裝圈(601)的外周面上,對應的,所述 支架(7)頂部設有與縱軸(603)相匹配的第二軸孔(60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頂部具有環向 布置的裝配圈(71),所述的第二軸孔(605)開設于該裝配圈(71)上,裝配完成狀態下,所述 安裝圈(601)套置在裝配圈(71)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圈(71)能周向轉動 的設于支架(7)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圈(71)的外周面上 具有沿周向布置的凸圈(711),對應的,所述支架(7)上開有與凸圈(711)導向配合的凹槽 (72)。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反光鏡(8)設于定鏡(3)右側的盤體(1)上,所述第二反光鏡(9)設于動鏡(2)右側并靠近 動鏡(2)布置。7.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盤 體(1)的刻度盤(11)底部設置有至少兩個向下延伸的插接柱(12),對應的,所述安裝殼(6) 的底部內側具有向上布置并與插接柱(12)相匹配的插套(61)。8.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結構改良的六分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擺 臂(5)頂部連接有調節把手(51 ),所述安裝殼(6)為透明殼體。
【文檔編號】G01C1/08GK205607372SQ201620259680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明人】張仲明, 艾萬政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