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鋰離子電池技術廣泛應用及生產技術的完善,鋰離子的市場占有率也越來越高,企業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降低產品的成本必須控制好產品的合格率。因此在生產中需要對鋰電池的性能進行檢測,目前在鋰電池檢測時,通常人工夾持,嚴重影響檢測效率。鑒于上述缺陷,現有技術中出現了針對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CN201072423Y公開了一種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專用夾具裝置,具一電性夾持部,用于適配待檢測的理電池正負極;并包括有一按壓柄和一底板,其前端設置為所述電性夾持部,并通過一樞軸部裝配向后側延伸設置;在所述樞軸部上設置有保持所述電性夾持部合攏的彈性件;其中,所述樞軸部靠近所述電性夾持部設置。其由于調整了樞軸部支點的位置,采用了省力的設計,方便了檢測電池的操作用力。但是在操作時,無法避免的仍然需要人對壓柄施力,如果操作量大,仍會增加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0003]有鑒于此,需要發明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省力,降低勞動強度的夾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省力,降低勞動強度的夾具。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包括夾持盒本體,所述夾持盒本體包括絕緣內側壁、絕緣外側壁、絕緣內底板和絕緣外底板,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外側壁形成側夾層,所述內底板和所述外底板形成底夾層,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內底板形成夾持內腔;
[0007]所述內側壁包括前內側壁、后內側壁、左內側壁和右內側壁,所述外側壁包括前外側壁、后外側壁、左外側壁和右外側壁,所述前內側壁上設置有前夾持嵌孔,所述前夾持嵌孔內活動嵌置有前夾持突起,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前外側壁和所述前夾持突起之間設置有前夾持彈簧,所述后內側壁上設置有后夾持嵌孔,所述后夾持嵌孔內活動嵌置有后夾持突起,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后外側壁和所述后夾持突起之間設置有后夾持彈簧;
[0008]所述內底板上設置有兩個底孔,所述兩個底孔內分別嵌置有極耳壓片,所述所述底夾層內設置有底簧,所述底簧一端與所述外底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極耳壓片連接,所述極耳壓片與貫穿外側壁的導線連接。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極耳壓片為W型金屬片。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夾持內腔設置有擴口部。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前外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前夾持彈簧的前彈簧套,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后外側壁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后夾持彈簧的后彈簧套。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底夾層內所述外底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底簧的底簧固定套。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外底板向外延伸部上設置有固定螺栓孔。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夾具由于在夾持內腔中的前內側壁和后內側壁上設置了前后夾持突起,并且如后夾持突起罪IU后夾持彈黃活動嵌直在如內側壁和后內側壁上,當待測電池插入夾持內腔后,在前后夾持彈簧的作用下,使前后夾持突起牢牢抵住待測電池。設置在內底板上的兩個極耳壓片用于抵住待測電池的兩個極耳,與極耳壓片連接的兩根導線分別與電池檢測設備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果簡單,操作方便,在使用時只需要將電池插入本夾具中即可,無需額外用力,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0016]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圖;
[0018]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9]在附圖中:1夾持盒本體、4內底板、5外底板、6側夾層、7底夾層、8夾持內腔、21前內側壁、22后內側壁、23左內側壁、24右內側壁、31前外側壁、32后外側壁、33左外側壁、41底孔、42極耳壓片、51底簧固定套、52固定螺栓孔、61前夾持彈簧、62后夾持彈簧、71底簧、211前夾持嵌孔、212前夾持突起、221后夾持嵌孔、222后夾持突起、311前彈簧套、321后彈簧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敘述。
[0021 ] 如附圖1、2和3所示,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包括夾持盒本體I,所述夾持盒本體I包括絕緣內側壁、絕緣外側壁、絕緣內底板4和絕緣外底板5,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外側壁形成側夾層6,所述內底板4和所述外底板5形成底夾層7,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內底板4形成夾持內腔8 ;所述內側壁包括前內側壁21、后內側壁22、左內側壁23和右內側壁24,所述外側壁包括前外側壁31、后外側壁32、左外側壁33和右外側壁,所述前內側壁21上設置有前夾持嵌孔211,所述前夾持嵌孔211內活動嵌置有前夾持突起212,所述側夾層6內所述前外側壁31和所述前夾持突起212之間設置有前夾持彈簧61,所述后內側壁22上設置有后夾持嵌孔221,所述后夾持嵌孔221內活動嵌置有后夾持突起222,所述側夾層6內所述后外側壁32和所述后夾持突起222之間設置有后夾持彈簧62 ;所述側夾層6內所述前外側壁31上設置有前彈簧套311,所述前夾持彈簧61 —端固定嵌置于所述前彈簧套311內部,一端與所述前夾持突起212固定連接,所述側夾層6內所述后外側壁32上設置有后彈簧套321,所述后夾持彈簧62 —端固定嵌置于所述后彈簧套321中,另一端與所述后夾持突起222固定連接。
[0022]所述內底板4上設置有兩個底孔41,所述兩個底孔41內分別嵌置有極耳壓片42,所述底夾層7內設置有底簧71,所述底簧71 一端與所述外底板5上設的底簧固定套51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極耳壓片42連接,所述極耳壓片42與貫穿外側壁的導線連接。
[0023]為了方便取放待測電池,所述夾持內腔8設置有擴口部。
[0024]為了提高對待測電池的夾持強度,可以在前內側板21和后內側板22上設置多組前夾持突起212和后夾持突起222。本實施例中的極耳壓片42兩端向上延伸,可以設置兩個彎部分別嵌置在前夾持嵌孔和后夾持嵌孔中也可以起到固定夾持的作用,同時還保證極耳壓片和待測電池極耳之間接觸緊密。
[0025]本實施例的外底板向外延伸部上設置有固定螺栓孔52,可以通過螺栓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工作臺上。
[0026]在使用時,將待測電池插入本實用新型的夾持內腔內,使內底板上的兩個極耳壓片分別與待測電池的兩個極耳接觸,與極耳壓片連接的兩根導線分別與檢測設備的正負極相連,即可開始檢測。檢測完畢后直接將待測電池取出,即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0027]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并非本實用新型可行實施的窮舉。對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對其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動,都應當被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夾持盒本體(I),所述夾持盒本體(I)包括絕緣內側壁、絕緣外側壁、絕緣內底板(4)和絕緣外底板(5),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外側壁形成側夾層(6),所述內底板⑷和所述外底板(5)形成底夾層(7),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內底板⑷形成夾持內腔⑶; 所述內側壁包括前內側壁(21)、后內側壁(22)、左內側壁(23)和右內側壁(24),所述外側壁包括前外側壁(31)、后外側壁(32)、左外側壁(33)和右外側壁,所述前內側壁(21)上設置有前夾持嵌孔(211),所述前夾持嵌孔(211)內活動嵌置有前夾持突起(212),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前外側壁(31)和所述前夾持突起(212)之間設置有前夾持彈簧(61),所述后內側壁(22)上設置有后夾持嵌孔(221),所述后夾持嵌孔(221)內活動嵌置有后夾持突起(222),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后外側壁(32)和所述后夾持突起(222)之間設置有后夾持彈黃(62); 所述內底板(4)上設置有兩個底孔(41),所述兩個底孔(41)內分別嵌置有極耳壓片(42),所述底夾層(7)內設置有底簧(71),所述底簧(71) —端與所述外底板(5)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極耳壓片(42)連接,所述極耳壓片(42)與貫穿外側壁的導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極耳壓片(42)為W型金屬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內腔⑶設置有擴口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夾層(6)內所述前外側壁(31)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前夾持彈簧¢1)的前彈簧套(311),所述側夾層¢)內所述后外側壁(32)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后夾持彈簧¢2)的后彈簧套(3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夾層(7)內所述外底板(5)上設置有用于固定底簧(71)的底簧固定套(51)。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板(5)向外延伸部上設置有固定螺栓孔(5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鋰電池檢測設備的夾具,其包括夾持盒本體,所述夾持盒本體包括絕緣內側壁、絕緣外側壁、絕緣內底板和絕緣外底板,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外側壁形成側夾層,所述內底板和所述外底板形成底夾層,所述內側壁與所述內底板形成夾持內腔;相對立的內側壁上設置有前夾持突起和后夾持突起可以用來固定待測電池,在內底板設置有兩個極耳壓片,所述極耳壓片與貫穿外側壁的導線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果簡單,操作方便,在使用時只需要將電池插入本夾具中即可,無需額外用力,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IPC分類】G01R1-04
【公開號】CN204330823
【申請號】CN201420828727
【發明人】呂曉娟
【申請人】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