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變角度折彎疲勞試驗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彎曲疲勞試驗設備領域,確切的說,涉及一種可變角度折彎疲勞試驗機。
【背景技術】
[0002]工程材料應用中,一般會對其力學性能進行測試,除了常規的力學性能之外,材料的疲勞性能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因為疲勞破壞的現象極為廣泛,據統計約50-90%的機械結構破壞均屬于疲勞破壞。彎曲疲勞試驗機是一種主要用于測定金屬及其合金材料在室溫狀態下的拉伸、壓縮或拉壓交變負荷的疲勞性能試驗的機器。目前,材料疲勞試驗機多為大載荷通用性實驗設備,設備結構復雜,成本昂貴,每次只能對一個試樣進行疲勞試驗,試驗周期較長,工作效率低。傳統的三點彎曲試驗機是將標本放在有一定距離的兩個支撐點上,在兩個支撐點中點上方向標本施加向下的載荷,標本的3個接觸點形成相等的兩個力矩時即發生三點彎曲,標本將于中點處發生斷裂。傳統的三點彎曲試驗機因為其工作原理不能應用于軸類等工件。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只在設計一種能消除上述缺點,結構簡單,能夠實現對工件進行不同角度的彎曲疲勞強度的試驗。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改進方案:動力機構主要由電動機、減速器、V帶輪、V型帶、傳動軸、牽引皮帶、軸承等組成。電機通過V帶輪、V型帶和傳動軸減速、并傳遞動力、傳動軸通過牽引帶輪連接、帶動下牽引帶輪旋轉,同時,傳動軸上安裝一對相互的嚙合齒輪,從而改變旋轉方向并且傳遞動力,然后通過一對相同的V帶輪把動力向上傳遞,兩個傳動軸上連接對應的夾具,電器傳感器控制電機的正反轉,實現兩傳動軸的轉動,同時實現夾具的往復運動。
[0005]在進行彎曲疲勞試驗時,將試樣的兩端固定安裝在所述試樣架上,電器傳感器控制電動機實現正反轉,并實現不同角度的轉動,帶動兩對應主軸的正反轉,使得試樣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反復彎曲,試樣進行彎曲疲勞試驗。在本技術方案中,電動機的正反轉及轉動的角度可以有電器傳感器控制,實現對試樣彎曲角度的試驗,并可以對試樣選擇不同的加載力和加載彎曲角度,該彎曲疲勞試驗機的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0006]本發明產生的有效增益為:在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液壓馬達和減速機,所述減速機安裝在所述的液壓馬達和主軸之間,可將所述動力裝置的動力傳遞給主軸。采用液壓馬達作為動力源,可施加大載荷且便于控制;一般動力裝置的輸出轉速均較高,故所述減速機與所述動力裝置的輸出軸連接,減速機將轉速降低后傳遞給主軸,可適應不同轉速的需要。所述一對嚙合的齒輪具有結構簡單,精度高的特點,故對于工件的彎曲角度有很好的保障。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以剖視圖表達)。
[0008]圖2是本發明的動力結構簡圖(以剖視圖表達)。
[0009]圖1標記說明:I夾具,2傳動軸,3深溝球軸承,4V帶輪,5底座,6齒輪,主動軸,8V帶輪,9V型帶,10電器傳感器。
[0010]圖2標記說明:11減速裝置,12液壓馬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介紹:如圖1、圖2、所示,一種可變角度折彎疲勞試驗機,主要結構包括:I夾具,2傳動軸,3深溝球軸承,4V帶輪,5底座,6齒輪,7主動軸,8 V帶輪,9V型帶,10電器傳感器,11減速裝置,12液壓馬達。彎曲疲勞試驗機工作時,12液壓馬達與11減速裝置相連接,帶動7主軸上的8V帶輪旋轉,8V帶輪通過9V型帶帶動軸旋轉,從動軸上的6齒輪與其嚙合的齒輪反方向轉動,從動齒輪帶動4V帶輪轉動,從而實現兩軸的反方向轉動。10電器傳感器能夠實現液壓馬達的正反轉與角度的轉變,從而實現夾具的正反轉與角度的改變,使得試樣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反復彎曲,試樣進行彎曲疲勞試驗。
【主權項】
1.一種可變角度折彎疲勞試驗機,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驅動裝置的電機及減速器、V帶輪、V型皮帶、齒輪、傳動軸、夾具、電氣傳感器以及支撐底座等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變角度折彎疲勞試驗,其特征利用皮帶輪帶動兩傳動軸轉動,并利用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實現兩個傳動軸轉向的改變從而實現對工件的雙向彎曲疲勞試驗。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變角度折彎疲勞試驗機,包括作為驅動裝置的電機及減速器、V帶輪、V型皮帶、齒輪、傳動軸、專用夾具、電氣傳感器以及支撐底座等裝置。所述電機與減速器連接帶動V帶輪轉動,所述V帶輪軸帶動其上齒輪轉動,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改變兩V帶輪軸的轉動方向,所述電氣傳感器控制電機實現正反轉,通過對電機的正反轉控制,帶動V帶輪往復轉動,使夾具能夠在水平面上實現往復運動,從而給測試工件加上周期性載荷,往復轉動直至工件斷裂。本次發明的彎曲疲勞試驗機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較低,可以針對不同規格的試件進行疲勞強度對比,并且可以通過電氣傳感器改變彎曲角度以及彎曲速度,適用范圍廣泛。
【IPC分類】G01N3/38
【公開號】CN105223094
【申請號】CN201510620955
【發明人】謝安冉, 付秀麗, 安增輝, 遲清
【申請人】濟南大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