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測繪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繪圖用具,具體涉及一種測繪尺。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在幾何教學中,常常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繪制直線圖形。但單靠其中一種不能繪制出平行線、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和條形統計圖。授課教師為了滿足教學需求經常將兩種尺子結合起來繪制以上圖形。這樣的情形在學生學習中也經常遇到。這樣同時攜帶兩種以上尺子,不僅攜帶不方便,而且使用不靈活,教學和學習效率低,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幾何教學和實踐中常需要測量幾何體的直徑和高,如球體和圓柱體。我們無法用直尺或三角板或直尺和三角板的組合測量出球體的直徑,也不能快速簡單的測量出圓柱體的直徑和高。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測繪尺,能夠方便、靈活、快速的繪制幾何圖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測繪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尺1、第二滑動直尺2、 第三直尺3 ;引導結構4設置在所述第三直尺3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3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1和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相互平行并均與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連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滑動端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以通過所述引導結構4滑動地垂直連接。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長度與所述第一直尺1的長度相同或不同。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引導結構4設置凸棱,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設置能夠與所述凸棱配合的凹口或透槽,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通過所述凹口或透槽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的凸棱上;或者所述引導結構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設置能夠與所述凹槽配合的栓子5,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通過所述栓子5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弓丨導結構4的凹槽中。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是透槽或非透槽。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栓子5與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集成,或為能夠緊固到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分立的栓子5。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是透槽,所述栓子5 穿過所述引導結構4的透槽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平面之外;或者所述引導結構 4的凹槽包括豎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所述豎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分別從所述第三直尺3的相鄰的水平平面和豎直平面上凹入并在所述第三直尺3內連通,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從所述水平平面穿入所述豎直槽部分中,所述栓子5穿過所述水平槽部分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豎直平面之外。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栓子5分別與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和所
述第三直尺3垂直。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引導結構4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移動范圍的止動部。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直尺1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 或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第三直尺3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 或所述引導結構4的任一面的任一側中,設有刻度。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刻度包括采用不同測量單位的至少兩種刻度。通過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能夠簡單、準確的繪制幾何圖形,快速測量幾何體的直徑和高,無需再借助其它輔助工具,提高了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效率。且測繪尺攜帶方便,為教師和學生減輕了負擔。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及其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 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測繪尺,能夠快速、靈活的繪制幾何圖形,簡便的測量幾何體的直徑和高。如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測繪尺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直尺1、第二滑動直尺2、第三直尺3 ;引導結構4設置在所述第三直尺3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3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1和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相互平行并均與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連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滑動端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以與所述第三直尺3可滑動地垂直連接。[0028]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長度與所述第一直尺1的長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當長度相同時,可以直接根據兩個尺子的長度畫出正方形或長方形的三個邊,再將剩余的兩點連接即可。當長度不同時,使用者可以利用尺子的長度簡單地做出直角梯形。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可在所述引導結構4設置凸棱。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設置能夠與所述凸棱配合的凹口或透槽,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通過所述凹口或透槽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的凸棱上,第二滑動直尺2可自由的滑動,根據需要做出不同規格的圖形,也可調整其位置,用于測量圓柱體的直徑;或者,所述引導結構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設置能夠與所述凹槽配合的栓子5, 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通過所述栓子5被可滑動的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中,通過移動栓子5能夠方便的調整第二滑動尺2的位置。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引導結構4的凹槽可以是透槽,也可以是非透槽。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和生產工藝選取凹槽為透槽或非透槽。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栓子5與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集成,或者為能夠緊固到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分立元件。當栓子5與第二滑動直尺2為分立元件時,栓子5可以自由的進行裝卸,便于對栓子5和第二滑動直尺2的更換。需要時也可采用第二滑動直尺2與栓子5集成的形式,能夠增加此組合的穩固性能,栓子5不易脫落。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是透槽,所述栓子5穿過所述引導結構4的透槽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平面之外;或者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包括豎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所述豎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分別從所述第三直尺3的相鄰的水平平面和豎直平面上凹入并在所述第三直尺3內連通,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從所述水平平面穿入所述豎直槽部分中,所述栓子5穿過所述水平槽部分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豎直平面之外。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栓子5分別與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和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在制作工藝方面,所述的組合方式在生產制作上更簡單、準確,在使用方面,栓子5受力更均勻,調節更簡單,防止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用力過大,栓子5與第二滑動直尺2的連接處斷裂。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引導結構4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移動范圍的止動部。當引導結構4的兩端無限制范圍的止動部時,第二滑動尺2 會有滑到引導結構4以外的可能,從而第二滑動尺2脫離了滑動軌道。安裝止動部可以有效的將第二滑動直尺2的移動確定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第二滑動直尺2脫離引導結構4。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直尺1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第三直尺3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引導結構4的任一面的任一側中,設有刻度。例如在如圖1所示的第一直尺1的正面, 在第一直尺1的左右兩側都可以設有刻度,在第一直尺1的背面的左右兩側,也可以設有刻度。同理第二滑動直尺2、第三直尺3和引導結構4亦是如此。這樣在使用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尺子的正反面進行測量和繪圖。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所述刻度包括采用不同測量單位的至少兩種刻度。例如,如圖1所示的第一直尺1的左邊刻度單位為英寸,右邊刻度單位為厘米,也可將第一直尺1、第二滑動直尺2、第三直尺3和引導結構4的正面刻度單位設為厘米,反面刻度單位為英寸,方便不同環境的應用需求,也可以用于簡單的單位轉換。實施例1,可以用任意一條直尺畫出線段、射線和直線,也可直接測量線段的長度。實施例2,可以過直線外一點做該條直線的垂線。實施例3,畫條形統計圖。如圖2所示,根據第一直尺1和第三直尺3畫出條形統計圖 的縱軸和橫軸,在第三直尺3上找到條形統計圖對應寬度的兩點,再根據條形統計圖的高度在第一直尺1和第二滑動直尺2上找到對應刻度點,將各點依次連接。實施例4,畫平行線和平行四邊形。如圖3所示,利用第一直尺1畫一條直線,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找到其在第三直尺3上的刻度,第二滑動直尺2移動到相應的刻度,然后沿第二滑動直尺2有刻度的邊畫出一條直線,這樣,就繪制了一組標準的平行線。繪制平行四邊形的方法與繪制平行線的方法相同,按要求畫出兩組平行線即可合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實施例5,測量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直徑。如圖4所示,將球體或圓柱體卡在第一直尺1與第二滑動直尺2之間,注意不能太緊,也不能留空隙,然后讀出第三直尺3的刻度,即為該球體或圓柱體的直徑。測量圓柱體的高度時需要把圓柱的兩個底面卡在第一直尺1和第二滑動直尺2之間,然后讀出第三直尺3的刻度,即為圓柱體的高度。同理,亦可測量長方體、多邊體的邊長。實施例6,如圖5所示,畫正方形和長方形。將第一直尺1、第二滑動直尺2和第三直尺3按照正方形的邊長找到相應的位置,然后沿著直尺的邊畫出正方形的邊長,這樣就畫出正方形的三條邊,再將剩下的兩點連接起來,這樣就繪制了一個正方形。繪制長方形的方法亦相同。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優選地,當測繪尺作為教具使用時,各尺寸如下直尺1左邊的0刻度與直尺3的0刻度重合,滑動直尺2的0刻度與直尺1左邊的0刻度平行。直尺1右邊刻度為50厘米,滑動直尺2和直尺3的刻度也為50厘米。直尺1左邊刻度為55厘米,滑槽下面的刻度可為60厘米。直尺1、滑動直尺2和直尺3的寬度均為5厘米。滑槽長度為陽厘米,寬度為1厘米。移動栓子的長度為5厘米,寬為1厘米,高度為2 厘米。在本實用新型的各實施例中,優選地,如用于學生做學具使用,則可將它的大小和尺度在教具的基礎上縮小5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各種實施例可根據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組合,通過這種組合得到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通過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產生以下積極效果1、能夠通過一個測繪尺繪制如下圖形可用任意一條直尺繪制線段、射線和直線, 可過直線外一點做該直線的垂線,畫條形統計圖,畫平行線和平行四邊形,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直角三角形。不再需要直尺和三角板的結合繪制如上圖形。2、能夠快速的測量球體、圓柱體的直徑和高。在測量時只需將被測量物放置到第一直尺1和第二滑動直尺2之間便可測出,所需工具少,測量簡單靈活。3、學生和教師將不需要同時攜帶多種學具,減輕了負擔。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對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1.一種測繪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尺(1)、第二滑動直尺(2)、第三直尺(3);引導結構(4)設置在所述第三直尺(3)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3)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1)和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相互平行并均與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連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滑動端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以通過所述引導結構(4) 與所述第三直尺(3)可滑動地垂直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長度與所述第一直尺(1)的長度相同或不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結構(4)設置凸棱,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設置能夠與所述凸棱配合的凹口或透槽,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通過所述凹口或透槽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的凸棱上;或者所述引導結構(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設置能夠與所述凹槽配合的栓子(5),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通過所述栓子(5)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是透槽或非透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子(5)與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集成,或為能夠緊固到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分立的栓子(5)。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是透槽,所述栓子(5)穿過所述引導結構(4)的透槽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平面之外;或者所述引導結構(4)的凹槽包括豎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所述豎直槽部分和水平槽部分分別從所述第三直尺(3)的相鄰的水平平面和豎直平面上凹入并在所述第三直尺(3) 內連通,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所述滑動端從所述水平平面穿入所述豎直槽部分中,所述栓子(5)穿過所述水平槽部分并突出而超出所述第三直尺(3)的豎直平面之外。
7.如權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子(5)分別與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和所述第三直尺(3)垂直。
8.如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結構(4)包括用于限定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移動范圍的止動部。
9.如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尺(1)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第二滑動直尺(2)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第三直尺(3)的任一面的任一側、和/或所述引導結構(4)的任一面的任一側中,設有刻度。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測繪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包括采用不同測量單位的至少兩種刻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繪圖工具,特別是一種測繪尺,包括第一直尺、第二滑動直尺、第三直尺;引導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三直尺上并沿所述第三直尺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直尺和所述第二滑動直尺相互平行并均與所述第三直尺垂直連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動直尺的滑動端被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引導結構以通過所述引導結構與所述第三直尺可滑動地垂直連接。所述測繪尺可以快速、靈活的畫平行線、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直角三角形,簡單快速的測量簡單幾何體的直徑和高,節省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中畫圖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攜帶方便。
文檔編號G01B5/02GK202088744SQ201120201640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5日
發明者張鳳邦 申請人:張鳳邦, 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