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GPS導航技術,特別涉及GPS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發達國家GPS已經廣泛用于各個領域,目前 我國GPS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導航終端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汽車電子領域,并且手機 導航終端也開始逐步興起,現在導航終端的應用已經成大勢所趨。但是現在的導航產品中 特別是車載導航產品,在計算好路徑后模擬導航的過程中,常常會把人們引入到單行限制 車道,常常表現為不顧及實際的交通規則,這給駕駛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危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為了克服目前導航終端中的路徑規劃不顧及交 通規則的缺點,提供一種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驟 a.從原始電子地圖數據里逐一讀取各道路幾何數據及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各 道路幾何數據包括各道路的雙邊節點及各道路的邊; b.將各道路的邊及雙邊節點進行編號記錄,將讀取的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與各
編號記錄進行一一匹配并記錄各匹配數據; c.根據匹配數據建立各道路連通數據模型; d.結合各道路連通關系模型和dijkstra算法來實現路徑規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步驟可以在數據建模時就考慮了道路的單雙向限
制信息,提高了路徑規劃的計算效率,且不會造成路徑規劃不顧道路單雙向規則的問題,方
便用戶。
圖1為實施例的道路連通數據模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首先從原始電子地圖數據里逐一讀取各 道路幾何數據及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各道路幾何數據包括各道路的雙邊節點及各道路 的邊,再將各道路的邊及雙邊節點進行編號記錄,將讀取的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與各編 號記錄進行一一匹配并記錄各匹配數據,然后根據匹配數據建立各道路連通數據模型,最 后結合各道路連通關系模型和di jkstra算法來實現路徑規劃。
實施例
本例以A、B、C三條道路為例,其中A道路一個節點與B道路一個節點連接,B道路另一個節點與C道路一個節點連接,C道路另一個節點與A道路另一個節點連接,則A道路的雙邊節點編號為1、2, B道路的雙邊節點編號為2、3, C道路的雙邊節點編號為1、3,以A道路為雙向交通,B道路為節點3到節點2的單向交通,C道路為節點1到節點3的單向交通為例,其道路連通數據模型示意圖如圖1。 首先從原始電子地圖數據里逐一讀取A、 B、 C這三條道路的道路幾何數據及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再將這三條道路的邊及雙邊節點進行編號記錄,記錄為A道路的邊為A、雙邊節點編號為1、2,B道路的邊為B、雙邊節點編號為2、3,C道路的邊為C、雙邊節點編號為1、3,將讀取的這三條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與這些編號記錄進行一一匹配并記錄各匹配數據,再根據匹配數據建立各道路連通數據模型,則道路連通數據模型為因為道路A的匹配數據為雙向交通,則與節點1連接的邊為A、C,而道路B的匹配數據為節點3到節點2的單向交通,則與節點2連接的邊只有A,而道路C的匹配數據為節點1到節點3的單向交通,則與節點3連接的邊只有B,最后結合該道路連通關系模型和dijkstra算法來實現路徑規劃,則根據該道路連通關系模型,dijkstra算法在路徑規劃到節點2并獲取節點2的連接邊時便不會得到邊B,只能得到邊A,從而根本避免了從節點2到節點3的情況,避免了在獲取與節點2連接的邊后再實時判斷這些邊所代表的道路是否有單雙向限制信息的問題,使路徑規劃出的道路結果全都帶有道路的單雙向限制。
權利要求
一種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從原始電子地圖數據里逐一讀取各道路幾何數據及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各道路幾何數據包括各道路的雙邊節點及各道路的邊;b.將各道路的邊及雙邊節點進行編號記錄,將讀取的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與各編號記錄進行一一匹配并記錄各匹配數據;c.根據匹配數據建立各道路連通數據模型;d.結合各道路連通關系模型和dijkstra算法來實現路徑規劃。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本發明解決了目前導航產品中的路徑規劃不顧及交通規則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導航終端的導航方法,其技術方案可概括為首先從原始電子地圖數據里逐一讀取各道路幾何數據及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各道路幾何數據包括各道路的雙邊節點及各道路的邊,再將各道路的邊及雙邊節點進行編號記錄,將讀取的各道路單雙向屬性數據與各編號記錄進行一一匹配并記錄各匹配數據,然后根據匹配數據建立各道路連通數據模型,最后結合各道路連通關系模型和dijkstra算法來實現路徑規劃。其有益效果是,方便用戶,適用于車載導航產品。
文檔編號G01C21/34GK101701830SQ200910310668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30日
發明者明爽, 李霞 申請人:四川虹微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