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伸縮桿的制作方法_2

文檔序號:10279440閱讀:來源:國知局
但不會向外套管I內移動);同時,該限位部5還能夠解除對內套管2的限位,使其能夠相對外套管I移動,或至少使內套管2能夠向外套管I內移動。如圖2所示,為了避免內套管2在伸出外套管I時脫離外套管I,本實施例中,內套管2的第二端還間隔設有兩個環形凸棱23。當內套管2的第二端滑動至限位部5內時,第一卡接部12卡于兩環形凸棱23間以限制內套管2的位置,即將內套管2的第二端固定于外套管I中。
[0032]進一步地,內套管2的第一端設有第一連接件3,外套管I的第二端內設有第二連接件4,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件3和第二連接件4均為圓管狀,且均設有徑向貫通的安裝孔以用于通過螺栓將各連接件分別同軸設于對應的套管內;當內套管2的第二端移動至外套管I的第二端時,內套管2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件4相抵靠以防止內套管2的第二端滑脫出外套管I。第一連接件3至少部分位于限位部5外以方便伸縮桿與其他物件的連接,而此時內套管2所處位置即為其初始位置。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3的中部設有一圈限位凸棱6,當第一連接件3的一端固定于內套管2內時,其限位凸棱6與內套管2的第一端的端面抵接以防止第一連接件3滑入內套管2內。該第一連接件3和第二連接件4可分別與內套管2和外套管I 一體成型,也可分別單獨設置然后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
[0033]優選地,繼續結合圖2和圖3,為了避免內套管2在復位至其初始位置時與第二連接件4猛烈碰撞,本實施例中特別于第二連接件4朝向內套管2的一端設置了防撞墊圈7。
[0034]進一步地,內套管2的外壁上具有多個沿其軸向設置的第一卡接部12;限位部5包括能夠沿外套管I的徑向移動以能夠與第一卡接部12卡接或分離的第二卡接部、伸縮控制座8、通過螺栓11固定壓蓋于伸縮控制座8上的伸縮壓環9以及設于伸縮壓環9和伸縮控制座8之間用于調節第二卡接部位置的調節部,第二卡接部設于調節部及伸縮控制座8之間,其中伸縮控制座8具有與外套管I貫通的中心孔10。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伸縮控制座8的橫截面為圓形,其整體形狀近似呈漏斗狀。伸縮壓環9通過多根螺栓11配合壓蓋于伸縮控制座8橫截面面積較大的一端上。其中,上述多根螺栓11分別沿伸縮壓環9的內孔的外緣設置一圈。
[0035]具體地,繼續結合圖2和圖6所示,第一卡接部12為開設于內套管2外圓周上的楔形槽,即該楔形槽為圓環形。第二卡接部為多個伸縮卡塊13(本實施例中僅以三個伸縮卡塊13為例進行說明,當然也可設置更多個伸縮卡塊13),該伸縮卡塊13朝向伸縮壓環9的一側設有圓柱銷17,伸縮控制座8上具有多個沿內套管2的徑向設置的用于分別裝設各伸縮卡塊13的安裝槽16(本實施例中的安裝槽16為三個,分別與上述三個伸縮卡塊13—一對應)。各安裝槽16朝向內套管2的一側敞口,S卩,安裝槽16—側與伸縮控制座18的中心孔10連通,各伸縮卡塊13對應安裝槽16封閉側(與其敞口側相對的一側)的一面設有彈簧14。當伸縮卡塊13裝設于對應的安裝槽16內時,其彈簧14與安裝槽16的封閉側抵接。當彈簧14處于壓縮狀態,伸縮卡塊13縮入安裝槽16內并不與楔形槽卡接;當彈簧14受其彈力作用帶動伸縮卡塊13向靠近內套管2的方向移動以使其未設有彈簧14的一側伸出安裝槽16進而伸入楔形槽內,與楔形槽卡接。
[0036]本實施例中的每個伸縮卡塊13均并列設有兩個彈簧14,當然也可僅設置一根彈簧14,或設置多個彈簧14。安裝槽16的形狀優選與伸縮卡塊13的形狀匹配以避免伸縮卡塊13在安裝槽16內晃動移位,影響其與楔形槽的接觸卡接。如圖5所示,該多個安裝槽16分別沿伸縮控制座8的中心孔10的外緣均勻分布,這樣可使在伸縮卡塊13與內套管2上的一楔形槽相卡接時,多個伸縮卡塊13能夠近乎包圍該楔形槽,以使該楔形槽周向受力均勻進而使二者卡接的更牢固。
[0037]優選地,伸縮卡塊13為矩形塊,且各伸縮卡塊13未設有彈簧14的一側的形狀與楔形槽形狀匹配以使其能夠配合插入楔形槽中,即,使伸縮卡塊13能夠與楔形槽相嚙合,增大卡接力度。其中,上述楔形槽的楔角朝向內套管2的第一端,以在未轉動伸縮控制板15(以下將會詳細介紹)時內套管2只能向外套管I外移動,而不能向外套管I內移動,進而使本實用新型的伸縮桿應用于物體支撐上時能夠提供穩定且持續的支撐力。
[0038]進一步地,調節部為能夠繞外套管I的軸向轉動的伸縮控制板15。如圖4所示,伸縮控制板15具有供內套管2穿過的通孔18、多個分別供各伸縮卡塊13的圓柱銷17穿設的第一導向孔19以及供螺栓11穿設的第二導向孔20。該多個第一導向孔19分別根據各圓柱銷17的位置進行設置,多個第二導向孔20分別根據螺栓11的分布位置進行設置,本實施例中的第二導向孔20的數量與螺栓11的數量相等,并一一對應設置,當然每個第二導向孔20內也可穿設多根螺栓11 ο轉動伸縮控制板15或在內套管2向外套管I外移動時,各螺栓11沿對應的第二導向孔20滑動,各圓柱銷17沿對應的第一導向孔19滑動以帶動各伸縮卡塊13沿內套管2的徑向移動進而與對應的楔形槽卡接或分離。
[0039]繼續結合圖4所示,第一導向孔19和第二導向孔20均為沿通孔18的外圍設置的圓弧形孔。進一步地,第一導向孔19自其一端起在內套管2的徑向上向遠離內套管2的方向逐漸減小,使其兩端分別形成大頭端和小頭端,也就是該大頭端與小頭端距離內套管2的距離不等,該大頭端在內套管2的徑向上相對小頭端更靠近內套管2(即,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導向孔19近似為楔形孔,具體請參見圖4,當然,第一導向孔19也可為其它形狀,只要其兩端在伸縮控制板15的徑向上具有間距即可)。當伸縮控制板15轉動并帶動圓柱銷17朝向該小頭端滑動時,伸縮卡塊13沿內套管2的徑向向外移動以與第一卡接部123分離(此時伸縮卡塊13擠壓彈簧14,而伸縮卡塊13的移動可通過人為轉動伸縮控制板15實現,或受朝向遠離外套管I的方向移動的內套管2的擠推實現),進而使內套管2能夠相對外套管3移動,例如使內套管2復位至其初始位置;而圓柱銷17在彈簧14的彈力作用下朝向該大頭端滑動時,伸縮卡塊13沿內套管2的徑向向內移動以與第一卡接部3卡接(此時彈簧14復位,倘若此時伸縮控制板15未有其他外力作用時,伸縮控制板15可在復位彈簧21的帶動下轉動,該復位彈簧21將在下文介紹),從而使內套管2與外套管I相對位置固定。也就是將第一導向孔19設置為兩端分別與內套管2間的距離不等的目的是為了在內套管2相對外套管I移動時能夠導向伸縮卡塊13向遠離或靠近內套管2的方向移動。而伸縮控制板15的設置是用于在處于限位狀態的內套管2欲向外套管I內移動時,可通過伸縮控制板15自身的轉動以驅動各伸縮卡塊13的圓柱銷17沿對應的第一導向孔19滑動至該導向孔的小頭端,使各伸縮卡塊13與楔形槽分離以為內套管2的移動提供空間。
[0040]本實施例中的伸縮控制板15為圓形板(當然也可為其它形狀的板),其半徑大于伸縮壓環9和伸縮控制座8的半徑,即其外緣凸出伸縮壓環9和伸縮控制座8,以便于使用者轉動伸縮控制板15。
[0041]優選地,調節部還包括設于伸縮壓環9與伸縮控制板15之間用于復位伸縮控制板15的復位彈簧21以及呈圓環狀
當前第2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