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輕型錫林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63112閱讀:587來源(yuan):國知局
專利名稱:輕型錫林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不是由實體構成而是具有結構剛性的輕型錫林結構。
通常的,特別是用于諸如纖維梳理機的重型機械中的錫林是由實體制成的,或鑄造成圓柱形金屬實體且可能再被機加工而剩下一空心結構,或者被鑄成空心形狀然后再進行內、外精加工。
以前的力圖減少這種錫林重量的努力包括選擇輕型鑄造合金,但是,減少重量可能最終因缺乏精密設備所必需的結構剛度而受到限制(例如對于梳理機,其中在錫林上的針布鋼絲的針尖和任何與之配合而工作的梳理凹板和/或平板針尖之間的間隙對于所得到的梳理作用的最佳均勻度是很重要的)。
按照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個空心錫林,包括一個端板,和一個空心圓柱形元件,它由許多個相互嚙合的平行于上述錫林的軸線而延伸且彼此肩并肩地裝配成一圓周形陣列的模件組成,每一上述模件都具有相互間隔開的壁部,在裝配成錫林形狀之后,它們至少部分地形成該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則提供了形成模件式錫林的一個區段的模件,并與在圓周陣列中的許多相同模件一起裝配以形成上述模件式錫林,上述模件是擠壓制成空心形狀的,并且在一側有至少一個突舌而在另一側至少有一凹窩,故上述一個模件的每一突舌可與相鄰的上述模件的相應的凹窩嚙合而定位。各模件則具有相接的徑向外表面,這確保在一系列上述模件排成陣列而成為整個圓周的裝配好的狀態下,模件的徑向外側板處于受壓縮狀態而模件的徑向內板則處于受拉伸狀態。
模件最好擠壓成開口的幾何形狀,而且最好有端板以便可以對接在裝配好的模件的圓柱形陣列的端部上,從而確定出該錫林的端壁。
在每一模件上都具有用于將其連接在排成陣列的相鄰模件上所需的裝置是方便的。每個模件若與相鄰件相同則更方便,在此情況下模件一種可能是在其一側有與在另一側的凹窩形狀一致的突舌,從而使每一模件的突舌可與其相鄰模件的凹窩嚙合。
當有這種突舌和凹窩時,每個模件還可具有與相鄰模件上的凸輪裝置配合的凸輪裝置以便驅使該突舌與該凹窩牢固地進入嚙合狀態。
若上述每一模件沿兩個相對的邊緣每一邊靠近徑向外板處有一縱長的凹槽將是很有利的,這樣每一上述邊緣的凹槽將對準相鄰模件的另一邊緣的凹槽,上述這些凹槽一直延伸到上述模件的端部。
最好,各模件都這樣成形以致于在模件式錫林的已裝配的構形中,錫林的圓柱形外表面處于使全部模件受壓縮的區域,而在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向內的表面處模件的相關部分周向受拉伸。裝配好的模件式錫林受壓縮與拉伸的這后一安排,對隨后用梳理針布鋼絲包復的纖維梳理錫林的情況特別有利,其中,針布鋼絲纏繞在錫林的外圓柱形表面上,因此,在錫林的外表面上施加附加的壓縮應力。
形成裝配好的模件式錫林的外圓柱表面的每一模件部分可以有雙凸的截面形狀則比較有利,結果,當逆著其彎曲方向而使其適應模件式錫林的圓柱形外形時,該模件壁彎曲的中性軸線趨于伸直。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則提供一種由n個相同的模件嚙合成一圓柱形陣列的模件式錫林的裝配方法,它包括將(n-1)個上述模件組裝在一起,為最后一個模件留下一個間隙,撐緊上述(n-1)個模件陣列從而增加為最后模件所留的間隙的寬度,足以使最后模件與其直接相鄰的模件嚙合到間隙的兩側,將最后模件沿縱長方向滑入間隙中直到它與陣列中的(n-1)個模件對齊,然后松開撐緊力。
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種裝配由n個相同模件嚙合成圓柱形陣列的模件式錫林的方法,它包括將n個相同的模件組裝在一起成為松配合狀態的圓柱形狀,在相鄰模件間的每一交界面處相鄰模件的表面之間插入充填裝置而使上述裝配體撐緊。上述充填裝置填充在靠近形成該錫林外部的徑向外板處的模件側壁之間,由插入最后的充填裝置而使該錫林按所需方式壓緊。
為了更易于理解本發明,現僅以舉例方式結合附圖而給出下列說明,其中

圖1是按照本發明的錫林模件的橫截面圖;
圖2是與圖1相比縮小尺寸的表示三個模件裝配成部分錫林構形的視圖;
圖3則是進一步縮小尺寸的表示已加工的錫林的附圖;
圖4為對應于圖2而示出了形成錫林的模件的改進形式的視圖;
圖5是表示裝配包含圖1與圖2中模件的錫林的方法示意圖;
圖6是與圖5相應的視圖,但表示的是裝配具有圖4中模件的錫林方法。
圖1表示一個空心擠壓成的模件1,它是圖3中所示的用于組裝成空心錫林18的24個這種相同模件中的一個,在此其用作紡織纖維梳理機的主梳理錫林。
模件大體呈箱形截面梁構形,它有形成錫林的外面的外壁2和面向裝配好的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內部的內壁3,這些內壁和外壁被大體是徑向延伸的側壁4和5所連接。
在最佳實施例中,“梁”,除了其端部之外,是封閉的,但是在實踐中可以使用任何變化的結構來提供所需構形的外表面以及錫林所需的強度。
為了將模件裝配在一起,每個模件的內壁板3的一端上有一突舌6,而在同一壁板3上的另一端上則安排有適當的凹槽7,以使一個模件1b的突舌6嚙合到與其直接相鄰的模件1a的凹槽或凹窩7之中,如此等等,如圖2中所示。
為了確保突舌6牢固地嚙合到凹窩或凹槽7之中,在側壁4的遠離突舌6的一端上有一凸輪滑道8,它與另一側壁5上的遠離凹窩7一端上的與之相適應的定位凸輪滑道9相嚙合。結果,當在圖1中箭頭F方向的力的作用下相鄰兩模件1a和1b被壓在一起時,滑道8和9的凸輪嚙合作用促使突舌6牢固地壓入凹窩7中。
為了保證模件之間彼此不發生松動配合,精心選擇突舌6的外形使之與凹窩7的外形輪廓相一致,即使在模件間不受壓力的情況下也不致發生橫向敲擊。
為了在裝配好的模件式錫林上施加周向壓力,側壁5遠離凹窩7的一端設有突出部10,當每兩個相鄰模件1a和1b在圓周方向上彼此壓緊時,該突出部壓在遠離突舌6的另一側壁4的端部上的肩部11上。
只要在一方面,在圓周方向上面向右的突出部10的端部和肩部11的與之配合部之間確定合適的距離,另一方面,在突舌6與凹槽或凹窩7的中心之間有適宜的距離尺寸,就可以保證在裝配條件下,壁2保持受壓縮而壁3則保持著受拉伸狀態。當裝配好的模件式錫林將用某種捆扎物例如在梳理錫林中用梳理針布鋼絲纏繞時,這是特別有利的。
為了給每個模件的徑向外壁板2提供所需的強度及抗彎曲性,壁板2最好具有圖1中所示的形狀,它有大體上向內的凸狀內表面12,可與形成組裝的模件式錫林的外表面的向外的凸狀表面13互補,這樣,盡管其表面13有圓柱形的外觀,而該壁板2的彎曲中性線31卻基本為直線(見圖4),并且在此例中平行于該模件的外表面13在壁板2中點處的切線32。
每個模件可有選擇地帶有一對彎曲的肋14,在它們之間確定出一個大體為圓形的凹槽15,其用途將在下面描述。
組裝模件1成為一個空心錫林,使之能夠承受結構載荷的操作如下首先將諸如圖2中的1a,1b和1c這樣的各個模件排列成合適的形狀(例如使每一模件與地板相接的一端直立在地板面上,或者將其安裝在前述的適當的環上或前述的凹窩之中),并使一個模件1b的突舌6與其相鄰件1b的凹窩7嚙合,如此等等。
在24個模件中的23個已按此法組裝好之后將其中的每一個通常簡單地置位使得以其突舌嚙入相鄰件的溝槽中,然后,通過在模件陣列的端部施加向外的撐緊力而使接近完成的圓柱形結構變形,其中該陣列的端部將容納剩下模件的側壁4和5。某些理想的裝置,諸如圖5中的擴張器23可以用來確保施加于接近完成的組裝模件式錫林上的彎矩均勻地分布在整個錫林上。為此目的,可以使用加載擴張墊塊24或者其它類似的裝置用于沿該模件式錫林的周邊方向給予相當均勻的偏轉。
當接近完成的錫林被如此地撐緊后,最后的模件通過軸向地滑入剩余的間隙中而使其就位,而其突舌6沿其相鄰件的一個的凹窩或凹槽7滑入且其凹槽或凹窩7則沿另一個相鄰模件的突舌6滑入直到最后的模件正好與其它23個模件肩并肩地排好為止。
在此階段,放松作用在其它23個模件上的“撐開”彎矩將允許第24個模件也得到其應承擔的部分載荷,即繞模件式錫林均勻分布的載荷,最后模件的滑道8和9與直接相鄰模件的最終嚙合將有助于確保繞模件式錫林突舌6和凹窩7的緊配合。
如果需要,一個或另一個或突舌與凹窩兩者可以具有略有錐度的輪廓,以便當因滑道8和9的凸輪嚙合的結果使突舌6被驅入相配合的凹窩7中時,提供某種楔的作用。
作為已描述的模件1的突舌與凹窩的較好的聯接的替代方式,模件可以由相配合的燕尾式結構所取代。
圖5表示一種用作擴張接近完成的模件式錫林的適宜的工具23,例如,包含有Y型擴張器,它有與接近完成的模件式錫林的內部相嚙合的Y型短桿24〔例如相鄰模件11與12(模件號1是在間隙的一側而模件號23則在間隙的另一側以接受模件號24)〕,而該Y型的分支25和26與鄰近模件號1和23的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內表面相嚙合以向其施加徑向擴張力F1。一種適宜的在該Y型的短桿上的液壓或螺旋千斤頂27能被操縱用來擴展Y型的兩個分支(最好,分支在28處與Y型的短桿鉸接)。在短桿和兩分支上備有載荷擴展墊塊24。最好,施加一模向徑向的壓力(例如,在此24模件的例中,在模件6和18的位置)以產生徑向壓力F2而引起模件1和23的表面呈現出易于接納模件24的最佳方位。
一旦用這種方法將模件式錫林裝配好,就可接上端板。例如,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端板上有靠近其周邊鉆出的24個間隙孔,其中每個孔中容納一適當的螺栓或螺釘,螺栓穿入間隙孔中并嚙入在模件1的外板2之內側上的位于兩彎肋14之間的凹槽15中(圖1),為此目的凹槽15最好在模件組裝成錫林之前,用適當的導向夾具攻絲。
每個端板的中心可有在錫林上用于安裝軸承或短軸的裝置,以便可旋轉地安裝最終的模件式錫林。
雖然在上面描述中指的是含有24個相同模件的模件式錫林,也可以選擇任何更少或更多數目的模件,但是每個模件的形狀當然會因數目之不同而異,即使是遵循模件的相同的基本工作原理也是如此。
圖1表示每一模件有一徑向向內的部分圓柱形表面16,它能與內成型環接合,每一模件的主彎曲的徑向向內的板3是自離開模件1的凹窩7而走向突舌6時偏離開最后成型的模件式錫林的圓柱形的構形。仔細考慮板3的曲度以便當接近完成的模件式錫林為插入最后的模件而施加打開間隙的彎矩時能產生伸直它們的效應,并賦予附加的撓性以便將在錫林的彎曲的適當方向上的張緊變得更為方便。板3的曲率基本如圖1與圖2中所示,橫截面為螺線形。
由表面16所形成的部分而想象出的總的圓柱形錫林用點劃線17表示。這將與所配合的或型環17的外表面相符。
圖2表示在上述錫林18的早期裝配階段,圖1中的模件1的三個彼此嚙合組裝體。它清楚地表明了其內部輪廓的徑向不規則性,這是由突舌6與凹槽7交錯所致,也表明了由所示的三個模件的表面13所確定的基本規則的徑向外表面。
圖4示出了大體類似于圖1到圖3錫林模件的實施例,但是它沿著鄰近模件徑向外板13的側邊緣有附加的半圓形槽20和21。正如圖4中的中央模件,若左側半圓形槽用20表示而右側半圓形槽用21表示,則將模件裝配起來時,中央模件的右側凹槽21與在右側下一個相鄰模件上的另一(左側)凹槽20對準,而其左側凹槽20則與在左側下一個相鄰模件的另一凹槽(右側)21相對準。
雖然所示出的凹槽為半圓柱形,但它可以是能接納充填物(在本例中是圓柱形桿22)的任何其它適宜的形狀。對于圓柱形桿,凹槽20與21可能是非圓柱形狀,例如V型。對于不是圓柱形桿22的其它橫截面的充填物,也可以使用不同輪廓的凹槽20和21。
為了協助插入填充物桿22,其一端有錐度以協助將它們插入對準的凹槽20和21中。
圖4中的模件與圖1到圖3中的另一不同之處是沒有彎曲肋14來幫助將端板夾緊在模件式錫林上。然而,可以采用其它的端板固定形式。例如,填充桿22可以采用具有適宜的旋入端以便與在端板上鉆出的孔相接合的辦法來安裝端板。
裝配圖4中的模件成為模件式錫林的方法與由圖1至圖3的裝配有所不同,其方法如下整個模件裝配體以模件一端站立而布置成為圓柱形構形,各突舌6與凹槽7互相嚙合。隨著各模件的徑向的最外面的板13安置好,其邊緣幾乎在一個模件和下一個模件之間的交界面處相接觸,裝配相當松馳,但毫不困難獲得圓柱構形,即使是當全套中最后的模件已插入適用的間隙中時亦然。應當記得在圖1至圖3的實施例中要插入最后的模件需將前面(n-1)個模件整個組裝體撐緊來為它騰出空間。
一旦各模件均已如上述地松裝在一起,各充填桿22則被驅入由對齊的槽所確定的間隔中(在此例中是在各模件間的每個分界面處由兩半圓柱形凹槽20和21所確定的圓柱形開口)。
為了便于各桿件的插入,松裝配的錫林可以變形成為橢圓形狀,這通過在錫林中擴展一直徑(為了使該直徑變成橢圓的長軸)或從外面縮小其一直徑以使該收縮的直徑變成橢圓的短軸來實現。一旦得到橢圓的構形,則在橢圓的長軸直徑的兩端插入填充桿,在該外橢圓的曲率半徑最小,而表面20與21之間的間隙最寬。如果一次“橢圓化”變形不足以滿足適于插入全部桿件的要求,則這一過程可以在通過為收縮與擴張而選擇不同的直徑來重復幾次,以便繞陣列移動各區段裝配體的最小曲率半徑區從而在桿件尚未插入的區域產生最緊實的曲率。
舉例來說,圖6中示出了作用于錫林上表盤9點和3點處的向外變形力F3,以便在為便于局部地插入桿件而施加內力的這些點的周圍產生最緊實的曲率。
換言之,也可施加徑向內力,例如在9點和3點的位置,用以縮小該直徑而在12點與6點處產生利于在該處插入桿件的最緊實的曲率。
插入最后的桿件將是困難的,但可靠填充桿的導入端的最佳錐度的幫助而能無困難地做到。
一旦各填充桿22均被插入,則徑向外板13將全部處于壓縮應力狀態,而且已經發現這正是最可靠地保持錫林結構整體性的構形。
在梳理錫林是用本發明的方法制造的情況下,每個模件的外板2應有足夠厚度以提供為得到最后精加工錫林的精確尺寸以及為了在錫林上包覆必需的梳理針布鋼絲而在組裝好的模件式錫林18的徑向外表面上進行機械加工的可能性。
如上面所指出的,每個擠制成的模件1所用的材料最好是鋁或鋁合金,而空心箱形梁式的結構使得可以形成非常輕型的模件以至于將一定數量的這種模件嚙合而構成錫林,其中,已加工的模件徑向外側處受壓縮應力而在徑向內側受拉伸應力。同時,盡管與鑄造成的空心圓柱體的通常的梳理錫林(其徑向距離大體等于模件1的側壁4或5的長度)相比,它具有極輕的重量,仍能給出所得到最后加工的模件式錫林的特別令人滿意的結構一體性。
如果需要,這種模件式錫林至少可以用一個在徑向內部安排的加強環(未示出)所加強,加強環的圓柱形外部與模件式錫林的想象的圓柱形內表面相一致,以這種方式模件能支撐抵抗徑向變形,因為在錫林18的面向內的模件板3中的張力導致對加強環的外部施加壓力,在裝配中采取所提供的適當措施以保證在模件式錫林18與該加強環松馳時保持著緊配合。
若十分必須,還可使用多于一個的加強環,如果需要,在擠壓出每個模件時至少包含一個如圖1中33處所示的T形槽,以使模件的徑向內側板可借助于T形頭螺栓和螺帽以及穿過加強環徑向延伸的適宜鉆出孔而被緊緊地徑向向內地拉向加強環。
一種另外的或附加的加強機構則依賴于將硬聚氨酯泡沫注射入在每個模件1上形成的孔穴中。為使松配的空心模件有正確的軸向定位,沿已加工的錫林為半徑之處提供沿模件的側壁向下延伸的槽口是有益的,當達到正確的軸向定位時,將標釘插入定位槽所確定的空間中。這既可通過事先在模件上制出槽口,也可以先組裝成特定的構形然后再在每個界面處沿半徑方向鉆孔從而提供具有適宜的口徑以容納標釘的孔來實現。
裝配工作完成時,在空心錫林磨削外表面工序之前,每個標釘周圍空隙都用樹脂或其它填充介質充填,故磨削工序將產生光滑的圓柱形表面,即使在徑向延伸的標釘部位亦然。
磨削工序可用皮帶研磨機來完成,即具有循環磨料皮帶的研磨機,在驅動皮帶繞其循環路徑作循環運動時,該皮帶被安排成具有一個在旋轉的裝配好的錫林上支承的平面路程。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心錫林,其特征是包括端板和由許多互相嚙合的模件(1)形成的空心圓柱形元件(18),模件(1)最好是用金屬擠壓成形,每個都平行于上述錫林的軸線延伸并且肩并肩地排成圓形陣列,每個上述模件(1)具有間隔開的壁部(3與2),它們在該錫林的裝配好的構形中形成至少部分該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內表面與徑向外表面,每個模件最好有大體為矩形的橫截面,從而形成一箱形截面梁。
2.一種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錫林,其中每一模件都包含有將其自身連接到與其相鄰的錫林中的模件上的必要裝置。
3.一種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何一個所述的錫林,還包括裝置(10,11,22)以向模件施加壓力從而使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向外的壁(2)受壓縮狀態而該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向內的壁(3)受拉伸狀態。
4.一種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錫林,其中,向模件施加壓力的裝置為填充裝置(22),它能被插入到相鄰模件(1)之間的每個界面,靠近該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外壁(2)處,并適于與其它各界面處的填充裝置配合,當插入最后的填充裝置后將整個錫林置于所需的應力之下。
5.一種形成模件式錫林的一個區段的模件(1),它由許多相同的模件裝配成圓形陣列從而形成上述模件式錫林,其特征在于上述模件為空心形狀,最好其空心中部注有硬聚氨酯泡沫,并由擠壓制出且在一側具有至少一個突舌(6)以及在另一側具有至少一個凹窩(7),進行定位,以使一個上述模件的突舌或每個突舌能夠嚙入相鄰于上述模件的相應的凹窩中;以及模件上還具有徑向向外的鄰接表面(10,11,20,21)以保證在一組上述模件裝配成占據一個完整圓周的陣列的條件下,模件的徑向外板(2)呈受壓狀態而模件的徑向內板(3)則呈受拉伸狀態。
6.一種如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模件,其中所述突舌或每一突舌(6)基本上在由上述模件所形成的圓形錫林區段的徑向方向上伸出,而上述凹窩或每一凹窩(7)亦在相同的基本徑向方向上開口;以及還包括凸輪裝置(8,9),它們位于上述模件的徑向外側部分并在側壁的向外的面上,模件的突舌或每一個突舌嚙入另一模件的相應溝槽中而使兩個相鄰的模件(1)在圓周方向彼此壓緊,這在所述凸輪裝置之間引起凸輪相互嚙合從而將突舌更牢固地推入所述凹窩中。
7.一種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模件,其中在每一模件式區段上的徑向外部分處的凸輪裝置在一側有突出部而在另一側有為與相鄰模件的突出部相接合的肩部。
8.一種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模件,其中,在上述徑向外側相接的表面上有沿模件側壁的上述向外的表面所形成的凹槽(20,21),由此,在一個模件的第一側壁上的凹槽(20),在裝配條件下處于與相鄰的相同模件的第二側壁上的凹槽(21)對準的狀態,并且還具有適合于插入到上述凹槽之中的填充裝置(22)。
9.一種如權利要求5到8中任一個所述的模件,其中由模件所形成的錫林區段的徑向外側部分與箱形梁式模件的板(2)相一致,所述板具有雙凸的形狀,因而上述板的通過該模件的橫截面所取的彎曲中性線(31)為直線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在模件兩側之間所述板的中點處的模件的切線。
10.一種如權利要求5到9任一個所述的模件,在上述模件的內側有一對相向彎曲的彎肋,從而在此間形成大體圓形的凹槽,該槽用于與相應的螺栓或螺釘嚙合而使端板在模件上固定就位。
11.一種如權利要求5到10中任一個所述的模件,其中模件的徑向內板繞與由幾個這種模件形成的錫林的縱長軸線平行延伸的軸線彎曲,其截面曲率最好是基本上呈螺線形。
12.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個所述的模件式錫林或一種按權利要求5到10中的任一個所述的多個模件構成的錫林,還包括至少一個加強環使在錫林中形成緊密配合,并在每個模件的兩端面之間的位置上嚙合其徑向內表面。
13.一種由n個相同模件(1)嚙合成圓柱形陣列而裝配成模件式錫林的方法,包括把(n-1)個上述模件組裝在一起,其特征是為最后的模件留下間隙,撐緊上述(n-1)個模件陣列,最好在(n-1)個模件陣列的內部使用一個變形用千斤頂,與為最后模件保留的間隙兩側相鄰的模件嚙合并增大留給最后模件的間隙寬度,而足以使供最后模件與其直接相鄰的模件的嚙合進入間隙的兩側,將最后模件縱向地滑入間隙中,直至與陣列中的(n-1)個模件對準,然后松開撐緊。
14.一種由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還包括沿一直徑施加徑向收縮(F2)的步驟,其中該直徑大致按與在錫林的構形中將和插入最后的安裝模件相交的直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15.一種由n個相同模件(1)嚙合成一圓柱形陣列的模件式錫林的組裝方法,其特征是先將n個模件組裝成松配的圓柱形構形,再在相鄰模件的分界面處在相鄰模件的表面之間插入填充裝置(22),對所述組合體進行撐緊,上述填充裝置在靠近形成錫林的外表面(13)的徑向外板(2)處模件側壁(4,5)之間裝入,由此最后的填充裝置的插入按所需方式使該錫林撐緊。
16.一種如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有模件都在鄰近于每個模件的徑向外側板(2),其側壁(4,5)的外表面上有凹槽(20,21),而上述填 裝置是適于被驅入在每個界面處對準的凹槽之間的空間中的圓柱形桿(22),最好每個上述圓柱形桿有帶錐度的端部以便于插入上述空間中。
17.一種如權利要求15或者16中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將松裝各區段的錫林加以變形成為橢圓形狀的步驟,最好施加徑向向外的力(F3)來擴展該圓柱形陣列的直徑以形成橢圓形陣列的長軸,而在橢圓的最小曲率半徑區即在橢圓上述長軸的端部區域插入上述填充裝置(22)。
全文摘要
一種空心錫林,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和由許多相互嚙合的模件(1)形成的空心圓柱形元件(18),模件最好由金屬擠壓成型,每個沿平行于上述錫林的軸線方向延伸,肩并著地組裝成圓柱陣列,每個模件(1)具有間隔開的壁部(3和2),它們在錫林的裝配好的構形中至少形成部分模件式錫林的徑向內表面和徑向外表面。每個模件最好有能形成一箱形截面梁的大體為矩形的截面。
文檔編號F16J10/00GK1056319SQ9110210
公開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1991年3月5日 優先權日1990年3月5日
發明者約翰·懷特利, 艾爾弗雷德·伍德, 萊斯利·包德利爾 申請人:霍林斯沃斯(英國)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