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載壓引水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載壓引水閥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管路閥門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承壓引水閥。
背景技術:
[0002]閥門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控制部件,它是用來改變通路斷面和介質流動方向,具有導流、截止、節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壓等功能。用于流體控制系統的閥門,從最簡單的截止閥到極為復雜的自控系統中所用的各種閥門,其品種和規格相當繁多。它主要由閥體、 啟閉構件和閥蓋三部分組成。閥座在閥體上,閥桿帶動閥門的啟閉件做升降或旋轉運動,閥瓣與閥座的離合,使閥門啟閉。啟閉機構由閥瓣、閥桿和驅動裝置組成。閥桿用梯形螺紋旋擰在閥蓋上,手輪和閥瓣固定在閥桿的上下兩端,轉動手輪,以帶動閥瓣靠近或離開閥座來關閉和開啟,閥瓣與閥座密切相配,靠閥桿的壓力使閥瓣緊壓在閥座上,這時閥門處在完全關閉狀態,閥門嚴密不漏。[0003]現有技術中的閥門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損壞或不能工作的狀況,需要更換閥門才能使水路正常運行,在更換閥門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意外情況,需要關閉整個運轉系統,操作比較繁瑣,費時費力,給生產或生活帶來巨大不便。[0004]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實用新型內容[0005]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承壓引水閥,實現在整個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快速更換閥門的目的,以提高更換閥門效率。[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0007]—種載壓引水閥,其包括閥體,其中,所述閥體上設置有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閥體固定在主管路上的固定法蘭,所述固定法蘭中的一個法蘭片與所述第一水管相連通,所述第二水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閥體配置有一用于在主管路上打孔的打孔機構,所述打孔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上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端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穿有一打孔桿,所述打孔桿能穿過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到達所述一個法蘭片處。[0008]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打孔桿前端設置有螺紋式打孔尖部,所述打孔尖部的螺紋斜面向所述固定端方向傾斜,用于將打孔時產生的廢料向所述固定端方向收集;所述打孔尖部后方的所述打孔桿上設置有防堵塞,所述防堵塞內設置有用于收集打孔時產生廢料的第一腔體;所述固定端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防堵塞的第二腔體。[0009]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之間的所述閥體內設置有一能轉動的球形閥瓣,所述球形閥瓣內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閥體處于打開狀態,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相連通。[0010]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球形閥瓣的上設置有旋轉柱,所述旋轉柱上端設置有旋轉把手。[0011]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閥體配置有一用于填塞主管路上孔徑的填塞機構。[0012]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填塞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上的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塊內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內設置有一螺桿,所述螺桿前端設置有彈性堵塞柱。[0013]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固定塊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彈性堵塞柱的第三腔體;所述彈性堵塞柱的口徑與在所述主管路打孔的孔徑相同,所述彈性堵塞柱的長度大于所述主管路的直徑。[0014]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彈性堵塞柱由橡膠或柔性塑料制成。[0015]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中,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為同軸水管。[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載壓引水閥,采用第一水管與固定法蘭片的結構方式,并為水閥配置一打孔機構,當主管路上的水閥不能使用時,先通過固定法蘭將承壓引水閥固定在主管路上,并將水閥切換到開啟狀態,然后將打孔機構深入到主管路上進行打孔,等打孔完畢后將打孔機構取出并關閉水閥,在第二水管上連接對應管路,從而完成對管路的改造,實現了在整個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快速更換閥門的目的,提高了更換閥門的效率,降低了管路改造的成本。
[0017]圖I為本實用新型中閥體的結構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打孔機構的結構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填塞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載壓引水閥,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002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載壓引水閥,如圖I所示的,其包括閥體1,并且所述閥體I 上設置有第一水管2與第二水管3,所述第一水管2與所述第二水管3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水管,比如PVC管等。所述第一水管2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閥體I固定在主管路上的固定法蘭,所述固定法蘭中的一個法蘭片4與所述第一水管2相連通,所述第二水管3內壁設置有內螺紋,用于連接打孔機構、填塞機構或其他管路。所述閥體I配置有一用于在主管路上打孔的打孔機構,所述打孔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3上的固定端5,所述固定端5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端5上設置有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6穿有一打孔桿7,所述打孔桿7能穿過所述第一水管2與所述第二水管3到達所述一個法蘭片4處。比如主管路上的閥門不能開啟或關閉時,可以在該閥的前方設置本實用新型的閥體,然后在主管路上開孔,然后再在所述第二水管3上連接對應水管,實現了在整個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快速更換閥門的目的,提高了更換閥門的效率。[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的,所述打孔桿7前端設置有螺紋式打孔尖部8,所述打孔尖部8的螺紋斜面向所述固定端5方向傾斜,用于將打孔時產生的廢料向所述固定端5方向收集,避免了污染主管路中的水質;所述打孔尖部8后方的所述打孔桿7上設置有防堵塞9,所述防堵塞9內設置有用于收集打孔時產生廢料的第一腔體10 ; 所述固定端5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防堵塞9的第二腔體11。在打孔時,可以將所述閥體 I打開,使所述第一水管2與所述第二水管3相連通,將打孔桿7輸送到主管路上,待打孔完畢后,將打孔桿7回收,使所述防堵塞9放置在第二腔體11內,此時,關閉所述閥體1,斷開所述第一水管2與所述第二水管3,使用戶在所述第二水管3上連接對應管路后,再打開所述閥體1,提高了更換閥門的效率。[0023]更進一步的,如圖I所示的,所述第一水管2與所述第二水管3之間的所述閥體I 內設置有一能轉動的球形閥瓣12,所述球形閥瓣12內設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閥體I處于打開狀態,所述第二通孔13與所述第一水管2、所述第二水管3相連通。[0024]更進一步的,所述球形閥瓣12的上設置有旋轉柱14,所述旋轉柱14上端設置有旋轉把手15,方便了用戶操作。[0025]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性能,所述閥體I配置有一用于填塞主管路上孔徑的填塞機構。如圖3所示的,所述填塞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3上的固定塊16, 所述固定塊16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塊16內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內設置有一螺桿17,所述螺桿17前端設置有彈性堵塞柱18,用于堵塞主管路上的孔。當某一管路廢棄不用時,將所述閥體I設置在對應節點處,然后先使用打孔機構打孔, 然后再使用所述填塞機構將孔堵住,提高了管路改造效率,減少了改造步驟。[0026]更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塊16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彈性堵塞柱18的第三腔體19 ; 所述彈性堵塞柱18的口徑與在所述主管路打孔的孔徑相同,所述彈性堵塞柱18的長度大于所述主管路的直徑,利用所述彈性堵塞柱18的彈性形變,提高了堵塞孔徑的密閉性。比如所述彈性堵塞柱18可以采用橡膠或柔性塑料等材料制成。[0027]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2與所述第二水管3為同軸水管,方便了所述打孔機構或所述填塞機構在所述閥體I內運行,提高了打孔與填塞的效率。[0028]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載壓引水閥,其包括閥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上設置有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閥體固定在主管路上的固定法蘭,所述固定法蘭中的一個法蘭片與所述第一水管相連通,所述第二水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閥體配置有一用于在主管路上打孔的打孔機構,所述打孔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上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端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穿有一打孔桿,所述打孔桿能穿過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到達所述一個法蘭片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桿前端設置有螺紋式打孔尖部,所述打孔尖部的螺紋斜面向所述固定端方向傾斜,用于將打孔時產生的廢料向所述固定端方向收集;所述打孔尖部后方的所述打孔桿上設置有防堵塞,所述防堵塞內設置有用于收集打孔時產生廢料的第一腔體;所述固定端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防堵塞的第二腔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之間的所述閥體內設置有一能轉動的球形閥瓣,所述球形閥瓣內設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閥體處于打開狀態,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閥瓣的上設置有旋轉柱,所述旋轉柱上端設置有旋轉把手。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配置有一用于填塞主管路上孔徑的填塞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上的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塊內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內設置有一螺桿,所述螺桿前端設置有彈性堵塞柱。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內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彈性堵塞柱的第三腔體;所述彈性堵塞柱的口徑與在所述主管路打孔的孔徑相同,所述彈性堵塞柱的長度大于所述主管路的直徑。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堵塞柱由橡膠或柔性塑料制成。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承壓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為同軸水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載壓引水閥,其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設置有第一水管與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上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閥體固定在主管路上的固定法蘭,所述固定法蘭中的一個法蘭片與所述第一水管相連通,所述第二水管內壁設置有內螺紋;所述閥體配置有一用于在主管路上打孔的打孔機構,所述打孔機構包括一能固定在所述第二水管上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外壁設置有與所述內螺紋相適配的外螺紋,所述固定端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穿有一打孔桿,所述打孔桿能穿過所述第一水管與所述第二水管到達所述一個法蘭片處。采用第一水管與固定法蘭片的結構方式,并為水閥配置一打孔機構,提高了更換閥門的效率,降低了管路改造的成本。
文檔編號F16L55/07GK202812643SQ20122051291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3日
發明者曹佰山 申請人:曹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