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孔軸共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孔軸共接結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基礎結構領域,尤其一種孔軸共接結構。技術背景墊圈廣泛應用于機械領域,其套設于軸桿與通孔之間,起到保護軸與通孔之間連接的作用——一方面用于保證軸桿與通孔之間的剛性連接,另一方面保證軸桿與通孔之間的剛性作用力得以緩沖,達致剛柔并濟的效果。傳統的簡易墊圈采用膠質材料制作而成,呈柱(筒)狀,其外柱面一般無特殊處理而相對光滑,如果將這種墊圈套置于通孔內時,容易錯位,導致軸桿容易松脫出現偏心的情況,因此,在一些需要借助兩個通孔對兩個軸桿進行精確定位的場合,便容易導致兩軸桿的精確定位難以保證。典型的,對于在玻璃上開孔并安排具有兩條軸桿的明裝合頁的情況,由于玻璃開孔時難以避免的物理誤差,本身會導致孔位的偏離而使兩個軸桿難以精確保持相對位置關系,這種情況下,本可借助傳統的墊圈輔以調節,但由于傳統的墊圈材質均勻,盡管可以通過軸桿朝墊圈的某一徑向壓迫而使墊圈“就范”從而保證兩個軸桿之間的精確的位置關系, 但長期的壓迫會使墊圈變形、使玻璃受力不均,久而久之,影響玻璃、墊圈甚至明裝合頁的組裝效果(如出現錯位)和使用壽命。因此,傳統的墊圈難以保證軸桿與通孔的精確安裝關系。另一種情況是傳統的墊圈由于呈柱形而表現出與通孔基本同徑,為了保證墊圈不致脫落,通過在軸桿兩側加裝外墊片或者類似的部件,但始終避免不了軸桿對墊圈的影響, 即是在軸桿朝通孔攻進的過程中,軸桿與墊圈之間的摩擦力會帶動墊圈向前攻進,這樣便使得墊圈經常被帶離通孔的正確位置,導致軸桿、墊圈及通孔之間的吻合很不緊湊。一種傳統的解決方式是將墊圈套做成錐狀,以便使墊圈越攻越緊,這種情況下,由于墊圈只能朝其攻進的一端逼緊,反向則不起作用,而軸桿有時需要雙向調節,因此,這種改進也不盡完美。再一種情況是墊圈在被攻進壓迫時,特別是在其安裝后受熱時,發生膨脹或者其它形變的情況時,其外周與通孔內周之間的壓迫程度太強,導致通孔徑向受力驟大,對于玻璃之類的脆質材料,容易出現爆裂,影響產品使用壽命。綜上種種,傳統的各種墊圈存在不少不足,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進以完善墊圈在軸桿與通孔的連接中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孔軸共接結構,使多軸桿部件通過該些軸桿與相應個數的通孔相連接時,軸桿間能保持精確定位和細致微調,且可克服通孔在被開孔時產生的物理性誤差。為實現該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孔軸共接結構,包括基板和多個軸桿,基板上設有個數與軸桿個數相對應的通孔,軸桿間軸線距離既定,所述軸桿對應置入基板的多個通孔中,軸桿與通孔之間設有墊圈套件,該墊圈套件呈筒狀,包括母套和子套,母套和子套均具有呈錐狀的外筒壁,母套和子套以彼此的錐狀漸收端相向套設,且母套與子套之間以相互嚙合的方式相組裝,子套設有貫通且偏心設置的軸孔。所述母套內筒壁與子套外筒壁均設有相對應以彼此相嚙合的齒槽。更具體的,所述軸桿一端與夾片相固定,另一端由螺釘穿過一固定座上的對應的開孔與軸桿相螺鎖。所述母套的外筒壁設有若干溝槽。所述溝槽沿母套的軸向縱長設置,且繞母套的周向均勻分布。或者,所述溝槽繞母套的周向環狀設置,且沿母套的軸向均勻分布。所述母套與子套過盈配合。同理,所述母套外筒壁與所述基板通孔過盈配合。所述子套軸孔與所述軸桿過盈配合。所述呈錐狀的母套或子套的錐角為2-10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備如下優點1、母套與子套間以嚙合的方式實現連接,結合子套上有偏心軸孔的設計,可以藉由這種關系通過相對母套旋轉子套的嚙合位置,改變偏心軸孔的位置以符合安裝要求;對于母套與子套之間采用齒槽嚙合的情況,一個齒槽即為一個調節單位,理論上齒槽越細密, 則這種對偏心軸孔的調整便變得越精確,因此,可以實現精確微調孔位的功能,可以克服基板通孔存在的物理性誤差和其它不足,尤其適合于需要多孔定距配合安裝的場合。2、由于母套與子套均采用了錐狀外壁設計,安裝時以彼此錐狀漸收端相向組裝, 使得它們在被以各種形式攻進的過程中越攻越緊,輔之以過盈配合的設計,可以使得母套與基板(如玻璃)通孔之間、母套與子套之間、子套與軸桿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固,不易出現松脫。3、由于易于調節偏心軸孔的位置使得對位相對精準,因而,軸桿與墊圈套件、基板安裝后,基板的受力較為均勻不易形變或爆裂,加上母套外壁有溝槽設計,即使在受力不均時,或者母套軸向兩端受力過緊時,因其軟膠質材料屬性使然,溝槽的設計能允許母套有更大程度的形變而產生耐受力,有利于延長軸桿、基板、墊圈套件所組成的整個共接結構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孔軸共接結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孔軸共接結構的組裝后的縱中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墊圈套件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墊圈套件的母套的軸向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墊圈套件的子套的軸向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孔軸共接結構中墊圈套件的一種位置狀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孔軸共接結構中墊圈套件的另一位置狀態示意圖。由于軸桿、墊圈套件、基板及其通孔等部件組成一個單元,其它單元與其具有相同結構,故對重復部件不重復標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示出的孔軸共接結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中,示出兩個設有內螺孔70的軸桿7、兩個與軸桿7分別螺鎖的螺釘4、一設有兩個通孔10的玻璃材質的基板1、兩套本實用新型的墊圈套件(5,6),以及與軸桿7相連的夾片3、固定座2等連接部件。 每個墊圈套件由一個母套5與一個子套6相套設組成。由圖1中的固定座2的兩個開孔20 可知,兩個軸桿7在位置上相關,即其彼此的距離被要求既定,因此,也就限制了兩個軸桿7 的軸線之間的距離。作為通用型的孔軸共接結構,軸桿7、基板通孔10及墊圈套件組成的單元一般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因此便通常要求各軸桿7的軸線之間的距離滿足一定程度的尺寸要求, 也即各軸桿7在位置上是相關的。組裝后的孔軸共接結構詳見圖2,其中,玻璃基板1上設有供墊圈套件和軸桿7套入的兩個通孔10,兩個軸桿7分別固定在兩片相分離的夾片3上,在基板1上套入墊圈套件后,兩個軸桿7分別置入(攻進甚或穿越)兩個墊圈套件的相應軸孔60,由此軸桿7和墊圈套件均置入基板1的通孔10中,此時與軸桿7相連的兩個夾片3均居于基板1同一側,在基板1的另一側,兩個螺釘4穿過固定座2上的兩個既定開孔20后,分別與兩個軸桿7的螺孔70相螺鎖,由此形成穩固的孔與軸的共同連接結構。結合圖3和圖4,墊圈套件中的母套5整體呈筒狀,具有一通孔50以供子套6套入其中,其外筒壁fe被設計成錐狀、沿軸向的徑向尺寸漸細,內筒壁恥則被設計成柱狀、沿軸向的徑向尺寸等大,也即,母套5的一端壁厚大于另一端的壁厚,其外筒壁fe從一端到另一端呈錐狀漸收,因此相應形成較大端和錐狀漸收端。母套5的較大端被設計為外徑略大于基板通孔10的內徑,便于與基板通孔10形成過盈配合。母套5的外筒壁fe上,沿其軸向 (縱長方向)設有一體縱長的溝槽M,溝槽M繞母套5的周向等距布設,溝槽M的密度、尺寸可靈活處理,在母套5被擠壓時,這些溝槽M允許軟膠質材料制成的母套5有一定的延伸空間,從而減緩母套5的受壓。母套5的內筒壁恥上環繞其周向設有若干沿軸向一體縱長設置的齒槽53,這些齒槽53適宜被制成等大小,以便精確計算每個齒位的角度,顯然,齒槽53的個數越多,每個齒槽53所占據的弧角就越小,故越有利于精準的計算。為了保持母套5的機械強度,呈錐狀的母套5的錐角適宜約束在2-10度之間,本實施例優選6度(即 2*m度,結合幾何原理可知角度m為1/2所述錐角)。結合圖3及圖5,墊圈套件中的子套6整體呈筒狀,具有一偏心設置的軸孔60以供軸桿7置入其中,同理,其外筒壁6a被設計成錐狀、徑向尺寸沿軸向漸細,內筒壁則被設計成柱狀、徑向尺寸沿軸向等大,也即,子套6的一端壁厚大于另一端的壁厚,其外筒6a壁從一端到另一端呈錐狀漸收,因此相應形成較大端和錐狀漸收端。子套6的內筒壁被設計為內徑略小于軸桿7的外徑,便于與軸桿7形成過盈配合。子套6的內筒壁無特殊設計。子套 6的外筒壁6a上環繞其周向設有若干沿軸向一體縱長設置的齒槽63,這些齒槽63與母套 5內筒壁恥的齒槽53相嚙合,故子套6的齒槽63大小、形狀以及個數與母套5的齒槽53 是相應的。同理,呈錐狀的子套6的錐角適宜約束在2-10度之間,本實施例優選2度(即 2*n度,結合幾何原理可知角度η為1/2所述錐角)。請結合圖2與圖3,母套5與子套6的安裝,是以母套5與子套6各自的錐狀漸收端相向套入達成的。由此,當外部壓力作用時,不管時由夾片3、固定座2或是由軸桿7的摩擦力帶動施壓,都會導致母套5與子套6朝相對方向攻進,此時,母套5與子套6由于齒槽 53與63嚙合時的限位作用而不易在周向發生轉動,而是徑直前進,當兩者靠近與基板通孔 10完全重合的位置時,由于軸桿7與子套6之間、母套5與基板通孔10之間的過盈配合的作用,母套5、子套6、軸桿7及基板通孔10之間便可實現穩固的連接。需要指出的是,母套 5與子套6之間最好也具有過盈配合的設計。請參閱圖6和圖7,分別標示出子套6與母套5的齒槽63和53在兩個位置嚙合時的形狀,齒槽53和齒槽63的嚙合位置應取決于軸桿7之間的所述相關位置,也即各軸桿7 的軸線的距離。圖6為處于第一位置時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兩個子套6的軸孔60的軸線距離為 ml,適于軸線距離為ml的兩個軸桿7的安裝;圖7為處于第二位置時的狀態,這種情況下, 兩個子套6的軸孔60的軸線距離為m2,適于軸線距離為m2的兩個軸桿7的安裝。要變換這兩種位置,只需將子套6稍微退出母套5,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至與兩個既定距離的軸桿 7相適合的位置即可。由于母套5和子套6的彼此相嚙合的齒槽53與63均是等大的,故其寬度均勻,因此,旋轉一個齒槽53、63嚙合位置即等同于調節子套6相對于母套5的一個單位的位置變化,借助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對兩個偏心軸孔60的軸距的微調,從而適配于具有一定尺寸范圍的軸距的兩個軸桿7。由上述關于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概括可知,本實用新型借助墊圈套件實現可微調軸桿的安裝孔位、軸桿與基板鎖固時越攻越緊以及保護基板通孔不因受壓而導致基板破壞等優點。本實用新型的未圖示的實施例中,作為一種替換手段,所述母套的外筒壁上的溝槽還可以被設計成繞母套的周向環狀設置,且母套的軸向等距離分布。此外,墊圈套件的母套5與子套6之間不以齒槽53嚙合,而是在母套5的內筒壁、 子套6的外筒壁上設置彼此相對應、相嚙合的螺紋,而以螺紋的方式進行嚙合,借助子套6 與母套5之間的螺紋旋轉也可達致與前一實施例近似的微調孔距、越攻越緊的效果。顯然, 此一實施例的效果不及前一實施例,因此并不被視為最佳實施例,但卻不應以此將此實施例排除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外。綜上,以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孔軸共接結構,包括基板和多個軸桿,基板上設有個數與軸桿個數相對應的通孔,各軸桿間軸線距離既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桿對應置入基板的多個通孔中,軸桿與通孔之間設有墊圈套件,該墊圈套件呈筒狀,包括母套和子套,母套和子套均具有呈錐狀的外筒壁,母套和子套以彼此的錐狀漸收端相向套設,且母套與子套之間以相互嚙合的方式相組裝,子套設有貫通且偏心設置的軸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套內筒壁與子套外筒壁均設有相對應以彼此相嚙合的齒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夾片及其上具有開孔的固定座,所述軸桿一端與所述夾片相固定,另一端由螺釘穿過所述固定座上的對應的開孔與軸桿相螺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套的外筒壁設有若干溝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沿母套的軸向縱長設置,且繞母套的周向均勻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繞母套的周向環狀設置,且沿母套的軸向均勻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套與子套過盈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套外筒壁與所述基板通孔過盈配合。
9.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套軸孔與所述軸桿過盈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孔軸共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呈錐狀的母套或子套的錐角為2-10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孔軸共接結構,包括基板和多個軸桿,基板上設有個數與軸桿個數相對應的通孔,軸桿間軸線距離既定,所述軸桿對應置入基板的多個通孔中,軸桿與通孔之間設有墊圈套件,該墊圈套件呈筒狀,包括母套和子套,母套和子套均具有呈錐狀的外筒壁,母套和子套以彼此的錐狀漸收端相向套設,且母套與子套之間以相互嚙合的方式相組裝,子套設有貫通且偏心設置的軸孔。本實用新型的墊圈套件可實現微調軸桿的安裝孔位、實現軸桿與基板鎖固時越攻越緊,以及保護基板通孔不因受壓而導致基板破壞等優點。
文檔編號F16B37/14GK202040191SQ20102066936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0日
發明者林新達 申請人:廣東頂固集創家居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