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轉矩限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84539閱讀(du):256來(lai)源:國(guo)知局
專利名稱:轉矩限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磁力,僅在作用了規定值以上的轉矩時,才相對旋轉的轉矩限制器。
背景技術
作為利用磁力的轉矩限制器,例如有將內側旋轉體可相對旋轉地組裝到外側旋轉體內的同時,將永久磁鐵固定在內側旋轉體的外圓周或外側旋轉體的內圓周的任何一方,而將筒狀的半硬質磁性體固定在任何另一方的轉矩限制器。這樣的轉矩限制器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和永久磁鐵相對配置,上述永久磁鐵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磁化,以傳遞與該磁滯回線的面積成比例的旋轉力(見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號公報)。
這種利用磁力的轉矩限制器的簡要原理是它具有一對可相對旋轉的旋轉部件。在一個旋轉部件上固定有永久磁鐵,在另一個旋轉部件上固定有半硬質磁性體。并且,永久磁鐵與半硬質磁性體以微小的間隙相對配置。由其中一個旋轉部件輸入轉矩,由另一個旋轉部件輸出轉矩。當輸入轉矩的負荷在預定負荷以下時,另一個旋轉部件便隨輸入轉矩的旋轉部件一起旋轉,轉矩限制器將該轉矩傳遞給另一個旋轉部件并輸出轉矩;當輸入轉矩的負荷在預定負荷以上時,輸入轉矩的旋轉部件則與另一個旋轉部件相對旋轉,轉矩限制器則不能將輸入轉矩傳遞給另一個旋轉部件并輸出轉矩。所謂“半硬質磁性體”是指具有如鐵那樣的軟磁以及硬磁的中間的磁特性的材料,例如鐵鉻鈷合金、鐵鎳合金之類。其特點是,可以用比較少的能量充磁和退磁。即,由于具有能很容易地使通過來自外部的磁力一度被充磁的磁極進行反轉的性質,因而,被永久磁鐵的N極吸引時,半硬質磁性體充磁為S極;當又被永久磁鐵的S極吸引時,則已被充磁為S極的半硬質磁性體反轉為N極。轉矩限制器就是利用了這一特性。其作用原理大致如下(1)當輸入轉矩(以裝有永久磁鐵的旋轉部件為例)的負荷在預定負荷以下時。
首先,永久磁鐵處于靜止狀態,在與其相對的半硬質磁性體上產生了與永久磁鐵的磁極相反的磁極。即,在與永久磁鐵的S極部分相對的半硬質磁性體部分產生N極,而在與永久磁鐵的N極部分相對的半硬質磁性體部分產生S極。并且,只有在永久磁鐵處于靜止狀態時保持這種狀態(圖11A的狀態)。
其次,當永久磁鐵向箭頭A方向旋轉一點時(圖11B的狀態),永久磁鐵的磁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磁極都產生偏移。于是,永久磁鐵的S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S極產生相互排斥,永久磁鐵的N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N極產生相互排斥,從而作用了使其相互離開的力,使半硬質磁性體向與上述永久磁鐵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并且,永久磁鐵的S極部分和半硬質磁性體的N極部分,及永久磁鐵的N極部分和半硬質磁性體的S極部分都分別處于相對的穩定的位置。
然而,由于永久磁鐵還要在與上述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因而,只要永久磁鐵繼續旋轉,永久磁鐵的S極部分和半硬質磁性體的N極部分,以及永久磁鐵的N極部分和半硬質磁性體的S極部分都分別處于相對的穩定的位置,半硬質磁性體的磁極都要受到永久磁鐵的相同磁極的推壓,半硬質磁性體的磁極則隨著永久磁鐵的旋轉而旋轉。
(2)當輸入轉矩(以裝有永久磁鐵的旋轉部件為例)的負荷在預定負荷以上時。
首先,永久磁鐵處于靜止狀態,這與上述的情況相同(圖11A的狀態)。
其次,當永久磁鐵向箭頭A方向旋轉一點時(圖11D的狀態),對永久磁鐵和半硬質磁性體作用了使其相互離開的力,這也與上述相同。
然而,在半硬質磁性體的旋轉停止的場合,或施加到半硬質磁性體上的負荷在預定負荷以上時的場合,即使永久磁鐵的S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S極,永久磁鐵的N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N極處于相互排斥的狀態,半硬質磁性體也不會隨著永久磁鐵的確旋轉而旋轉。上述排斥力僅存在于內部。
并且,當永久磁鐵進一步在與上述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時,如圖11E所示,永久磁鐵的S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S極,及永久磁鐵的N極和半硬質磁性體的N極則處于相對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半硬質磁性體的磁極發生變化,與永久磁鐵的S極相對的半硬質磁性體的部分從S極變為N極,與永久磁鐵的N極相對的半硬質磁性體部分從N極變為S極而達到穩定。
但這種穩定是理論上的。實際上,這種穩定狀態并不能維持。即,由于永久磁鐵繼續旋轉,因而,在達到上述穩定狀態的下一個瞬間,永久磁鐵的磁極移動,達到下一個不穩定狀態。因此,在永久磁鐵繼續旋轉的狀態下,雖然反復進行以上動作,但永久磁鐵和半硬質磁性體總是以承受負載的狀態相對峙,其結果,不能將永久磁鐵的旋轉傳遞給半硬質磁性體。
上述半硬質磁性體通過壓入到一個旋轉體中予以固定。該半硬質磁性體由于是將軋制而成的原材料加工成筒狀、再切斷為需要的長度而制成,因而難以形成為使其不與另一個旋轉體相對旋轉而設置的止轉用的凸部、凹部或切口等。這是因為,其不僅難于加工,而且異形的上述半硬質磁性體對磁路具有影響,使轉矩不穩定。因此,雖然采用了壓入這種固定方法,但由于轉矩限制器的尺寸通常都較長,因而,壓入作業是費時費工的作業,成為制造成本增高的原因。另外,固定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一方的旋轉體有必要用例如樹脂等非磁性體制成。這是因為,在將上述半硬磁性體固定在磁性體上的情況下,相對的永久磁鐵的磁通就流經上述磁性體,半硬性磁性體形成的磁滯轉矩則降低。因此,上述旋轉體和半硬質磁性體要用不同的材質,其線膨脹系數也有差別。這樣,在壓入不同材質的旋轉體和半硬質磁性體的情況下,它們在使用中因溫度變化而產生膨脹或收縮,上述旋轉體和半硬質磁性體由于線膨脹系數之差而在兩者之間產生間隙,因而存在產生松動或者其中的某個件破壞的問題。
再有,為了經受住壓入時的壓力,壓入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旋轉體等部件對其壁厚也必須加厚。因此,存在不能實現整體小型化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需費時費工的壓入作業而又能可靠地固定半硬質磁性體,并能降低制造成本的轉矩限制器。
本發明的第一方案的轉矩限制器,具有第一轉矩傳遞部件和可插入上述第一轉矩傳遞部中并與其相對旋轉的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第一、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的至少任何一方由非磁性體構成,在由上述非磁性體構成的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固定有半硬質磁性體,在另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設有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相對的永久磁鐵;其特征在于設有將上述半硬質磁性固定在上述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的一對夾持機構,通過這一對夾持機構固定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軸向兩端。
本發明的第二方案的轉矩限制器在第一方案的基礎上,其特征是上述一對夾持機構中的至少一方的夾持機構為卷邊結構。
本發明的第三方案的轉矩限制器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礎上,其特征是其結構為,在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兩端側面設置一對軸承的同時,將上述一對夾持部件的夾持力通過上述軸承作用到半硬質磁性體上。
本發明的第四方案的轉矩限制器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礎上,其特征是其結構為,在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內圓周或外圓周設置一對軸承的同時,用一對夾持機構直接夾持半硬質磁性體,從而這一對夾持機構的夾持力不作用到上述軸承上。
本發明的第五方案的轉矩限制器在第四方案的基礎上,其特征是與上述夾持機構的夾持面相對一側的軸承的端面間距離比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軸向長度更短。
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據第一~第五方案的發明,在利用了磁力的轉矩限制器中,由于是借助于夾持半硬質磁性體的兩端來對其進行保持,因而無需費時費工的壓入作業,可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半硬質磁性體不會因線膨脹系數之差而脫落,固定半硬質磁性體的部件也不會因此而破壞。
根據第二方案的發明,由于可以利用固定半硬質磁性體的轉矩傳遞部件的端部夾持半硬質磁性體,因而無需與轉矩傳遞部件不同的另外的固定部件。即,可以減少零部件數量的同時,還可以減少組裝工時,從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根據第三方案的發明,通過在半硬質磁性體的兩端設置軸承,從而,可將半硬質磁性體的軸向長度縮短與上述軸承的軸向長度相應的部分。
因此,可以減少昂貴的半硬質磁性體的使用量,并可相應降低成本。
根據第四、第五方案的發明,由于對半硬質磁性體的夾持力不作用在軸承上,軸承不會因夾持力而傾傾。即,不用擔心軸承的中心偏離。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2表示的是第一實施例的軸,圖2(A)是其正視圖,圖2(B)是其側視圖。
圖3表示的是第一實施例的外殼,圖3(A)是其縱剖面圖,和圖3(B)是其側視圖。
圖4是第一實施例的軸承的剖面圖。
圖5是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6是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7是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8是第五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9是第六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0是第七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1(A)-圖11(E)是用于說明轉矩限制器的簡要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圖3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轉矩限制器,將半硬質磁性體2固定在本發明的第一轉矩傳遞部件即外殼1上,而將永久磁鐵4固定在第二轉矩傳遞部件即軸3上。
上述軸3是圖2所示的筒狀部件,在筒主體3a的外圓周上具有環狀槽3b和一對止轉凸部3c、3c。
上述永久磁鐵4也是筒狀,其內徑尺寸比上述軸3的外徑尺寸稍大。另外,在該永久磁鐵4的一端的端部上形成一對與設置在筒主體3a上的止轉凸部3c、3c卡合的缺口4a、4a。此外,上述止轉凸部3c和缺口4a的數目不限于2個,既可以是1個,也可以是3個以上。
然后,將O形圈5嵌入軸3的環狀槽3b之后,將軸3插入到永久磁鐵4中,使上述止轉凸部3c、3c嵌入到永久磁鐵4的缺口4a、4a中,從而將永久磁鐵4固定在軸3上。
此外,作為上述O形圈5使用了其斷面直徑比環狀槽3b更大的件。這樣,當將永久磁鐵4嵌入到軸3的外圓周時,O形圈5的彈性力作用到永久磁鐵4上,從而可以防止永久磁鐵4從筒主體3a中脫出。
這樣一來,固定永久磁鐵4的軸3是本發明的第二轉矩傳遞部件,同時相當于另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
另一方面,外殼1是作為非磁性體材料的鋁制的筒狀部件,其一端的端部具有環狀的底面1a,在該底面1a上形成了如圖3所示的一對缺口1b、1b。另外,在上述底面1a一側雖設有軸承6,但在軸承6上設有與上述缺口1b、1b對應的凸部6a、6a。這些凸部6a、6a與上述缺口1b、1b卡合的同時,由于突出于外殼1的底面1a,從而使軸承6和外殼1成為一個整體,上述凸部6a、6a便成為與外殼1一體旋轉的轉矩傳遞軸。
再有,在外殼1的另一端上雖設有另外的軸承7,但在該軸承7和上述軸承6之間設有筒狀的半硬質磁性體2。并且,通過將外殼1的另一端進行卷邊而形成卷邊部1c,在該卷邊部1c和上述底面1a之間通過兩個軸承6、7夾持中硬質磁性體2。
這種轉矩限制的組裝如下進行。
在外殼1的另一端形成卷邊部1c之前,將軸承6插入到外殼1中,緊接著,插入筒狀的半硬質磁性體2。其后,插入固定有上述永久磁鐵4的軸3,在將軸承7嵌入軸3的外圓周之后,對外殼1的另一端進行卷邊。
這樣一來,固定了半硬質磁性體2的外殼1便成為本發明的第一轉矩傳遞部件,同時也是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
并且,當在上述外殼1或軸3上輸入超過設定值的旋轉扭矩時,兩者便相對旋轉而不傳遞轉矩,但在輸入設定值以下的旋轉扭矩時,兩者便一體旋轉而傳遞轉矩。
例如,如果對與外殼1一體旋轉的凸部6a輸入設定值以下的轉矩,則突出于外殼1的端部的筒主體3a成為轉矩輸出軸。
在本第一實施例中,通過外殼1的上述卷邊部1c和底面1a構成本發明的夾持機構。并且,利用這種夾持機構,保持半硬質磁性體2的軸向兩端,并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固定在外殼1上。即,由于未使用壓入方法將半硬質磁性體2的圓筒外側而固定在外殼1的內圓周上,從而可避免因壓入帶來的種種問題。
即,由于無需壓入外殼1內的作業,因而組裝作業性良好。
另外,半硬質磁性體2與外殼1不會因外殼1和半硬質磁性體2的熱膨脹率之差而產生相對旋轉,或者外殼1出現破損。
而且,由于不采用壓入固定,因而,半硬質磁性體2的外圓周尺寸和外殼1的內圓周尺寸就無需那么精密地控制。也可以相應降低制造成本。
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例中,作為第一轉矩傳遞部件的外殼8,雖然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外殼1有些不同,但作為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的軸3和上述第一實施例卻是相同的。另外,外殼8是保持了半硬質磁性體2的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而軸3是保持了永久磁鐵4的另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這一點與上述第一實施也是相同的。并且,對于在本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要素使用相同的標號進行說明,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的轉矩限制器中,在筒狀外殼8的一端的底面8a上一體地形成有作為轉矩傳遞軸的一對凸部8b。因此,在底面8a一側設置了與外殼8的另一端所設置的軸承7同樣的軸承9。
并且,將上述外殼8的另一端卷邊形成卷邊部8c,利用該卷邊部8c和底面8a的夾持力將半硬質磁性體2固定在外殼8中。結果,第二實施例也可以得到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外殼8的形狀雖然做得比第一實施例的外殼1更復雜,但由于軸承9和軸承7做成通用零件,并且軸承9無需像軸承6那樣(參照圖1),將凸部6a與外殼1的缺口1b對準,因而,具有無需調整位置地進行組裝的優點。
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例,雖然用于夾持半硬質磁性體2的夾持機構的結構與上述第一、第二實施例不同,但其它結構卻是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
在筒狀的外殼10的一端具有環狀的底面10a,在該底面10a上形成了缺口10b。另外,在外殼10的另一端的內圓周形成有陰螺紋10c。
并且,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同樣,在將軸承6、半硬質磁性體2、軸3等組裝到該外殼10中之后,通過將具有與上述陰螺紋10c嚙合的陽螺紋11a的環狀螺紋部件11擰緊就使夾持力作用到半硬質磁性體2上。
即,在本第三實施例中,利用外殼10的底面10a和螺紋部件11構成了本發明的夾持機構。
結果,可以得到與其它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這樣,就使用螺紋部件11構成夾持機構而言,與采用卷邊的方法相比,零件數雖然增多,但與進行卷邊的方法比較,具有容易調整夾持力的優點。
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例,將設置在外殼1的內圓周的半硬質磁性體14的軸向長度加長,將設置在與其它實施例相同的軸3的外圓周的軸承12、13設置在上述半硬質磁性體14的內圓周一側。
因此,軸承12和13的外徑比圖1的軸承6和7減小了。此外,通過使軸承12的凸部12a、12a突出于外殼1的缺口1b、1b之外,從而使軸承12與外殼1成為一體。
并且,通過將外殼1的端部卷邊,使夾持力直接作用到半硬質磁性體14的兩端。即,本第四實施例的夾持機構雖然由外殼的底面1a和卷邊部1c構成,但是,將夾持機構的夾持力直接作用在半硬質磁性體14上而不作用在軸承12、13上這一點與圖1的第一實施例是不同的。這樣,由于夾持力不作用在軸承12、13上,因而,將與作為夾持面的上述底面1a和卷邊部1c的內側面相對的軸承12、13的端面之間的距離做得比上述半硬質磁性體14的軸向長度更短。
這樣,由于做成利用夾持力將半硬質磁性體14固定在外殼1上,因而,可以避免因壓入所產生的問題這點與其它實施例是相同的。
再有,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其結構是用于固定半硬質磁性體14的夾持力不作用于軸12、13上,因而不用擔心因卷邊而產生使軸承12、13傾斜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外殼1進行卷邊而對軸承作用傾斜方向的力時,由于軸承的中心偏移,則會引起外殼1和軸3不能順利地相對旋轉,但如果如圖7所示那樣,做成夾持力不作用到軸承上的結構,則對此不必擔心。
圖8所示的第五實施例是將軸3組裝到與上述第二實施例同樣的外殼8中的轉矩限制器。即,外殼8雖與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例不同,但其它部分卻與第四實施例相同,通過將外殼8進行卷邊來夾持半硬質磁性體14,這時,夾持力不作用到軸承13、13上。此外,對于與其它實施例相同的結構要素,使用與其它實施例相同的標號。
即,在固定在外殼8上的半硬質磁性體14的內圓周一側配置一對軸承13、13,利用外殼8的底面8a和卷邊部8c夾持上述半硬質磁性體14。而且,做成作用于上述半硬質磁性體14上的夾持力不作用到軸承13、13上的結構。換言之,將軸承13、13的與夾持面相對的端面之間的距離,即軸承13、13的外側端面間的距離L2做得比半硬質磁性體14的軸向長度更短。
采用這樣的結構,可以得到與上述第四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此外,如上述第一—第三實施例那樣,在通過軸承作用夾持力的情況下,雖然擔心因夾持力而使軸承的中心偏移,但與第四、第五實施例比較,相對于轉矩限制器的軸向長度,可使半硬質磁性體的長度縮短與軸承的軸向長度相應的部分。由于半硬質磁性體是昂貴的材料,若減少其分量,就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五實施例中,雖然說明的是將半硬質磁性體固定在作為第一轉矩傳遞部件的外殼上,而將永久磁鐵固定在作為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的軸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相反地配置上述半硬質磁性體和永久磁鐵。作為這種相反配置的例子,對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固定在第二轉矩傳遞部件上的第六、第七實施例說明如下。
圖9所示的第六實施例是將永久磁鐵16固定在筒狀的外殼15上,而將筒狀的半硬質磁性體18固定在軸17上的例子。
在上述外殼15的兩端形成擴徑部15a、15b,分別將軸承19、20壓入到擴徑部15a、15b中。但是,壓入上述軸承19、20是在將固定了永久磁鐵16和半硬質磁性體18的軸17組裝到外殼15內部之后。
另外,在上述擴徑部15a、15b上形成環狀的防脫凹部15c、15d;另一方面,在軸承19、20的外圓周形成環狀的防脫凸部19a、20a,以防止壓入了的軸承19、20脫出。
再有,通過將軸承20壓入上述擴徑部15b而形成的環狀凹部作為環狀槽15e,并將O形圈25嵌入其中。于是,使O形圈25的彈性力作用了永久磁鐵16,從而將永久磁鐵16固定到外殼15上。
另一方面,在軸17的外圓周使外徑呈臺階狀地變化,從而形成大直徑部分17a、中直徑部分17b和小直徑部分17c。并且,在將中直徑部分17b的軸向長度做得比半硬質磁性體18的軸向長度稍長的同時,將中直徑部分17b的外徑做得比半硬質磁性體18的內徑稍小。
然后,將軸17從小直徑部分17c一邊插入到上述半硬質磁性體18內,使半硬質磁性體18的一端與軸17的大直徑部分17a和中直徑部分17b的邊界的臺階部分17d接觸的狀態下,將上述小直徑部分17c一邊的中直徑部分17b的端部鉚接而形成鉚接部17e。利用該鉚接部17e和上述臺階部17d夾持半硬質磁性體18的兩端,以固定在軸17上。即,在本第六實施例中,軸17是本發明的第二傳遞部件,同時是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并且,該軸17用非磁性體構成。
這樣一來,在將固定了半硬質磁性體18的軸17組裝到外殼15內之后,如上所述再將軸承19、20壓入到外殼15的兩端中。
此外,在上述軸承19上具有凸部19b、19b,并將其用作轉矩的輸入軸或輸出軸。
本第六實施例,也通過利用鉚接部17e和臺階部17d夾持半硬質磁性體18的軸向兩端,從而將半硬質磁性體18固定在軸17上。因此,該轉矩限制器也可以避免由于通過壓入半硬質磁性體18進行固定所產生的問題。
圖10所示的第七實施例是將筒狀的永久磁鐵22固定在筒狀的外殼21中,而將筒狀的半硬質磁性體24固定在軸23上的例子。
即,外殼21是本發明的第一傳遞部件,同時是另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并且,軸23是本發明的第二傳遞部件,同時是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
在上述外殼21上,在其內圓周上形成有一對防脫凸部21a和用于嵌入O形圈25的環狀槽21b,而在其軸向兩端附近形成有分別設置的環狀的防脫凹部21c、21d。
并且,在永久磁鐵22的端部形成有與上述防脫凸部21a相對應的一對缺口22a、22a。通過將該缺口部22a、22a嵌入到上述防脫凸部21a、21a中,從而使永久磁鐵22與外殼21一體旋轉。另外,通過將O形圈25嵌入到形成于外殼21上的環狀槽21b中,并使其彈性力作用于永久磁鐵22上,從而將永久磁鐵22固定到外殼21上。
此外,上述防脫凹部21c、21d是在將環狀部件29限制部件30壓入到外殼內時,與形成在這些部件的防脫凸部29a、30a嵌合并發揮防脫功能的凹部。
另一方面,軸23從法蘭部分23a起將外徑做成臺階狀減小的中直徑部分23b和小直徑部分23c,并將中直徑部分23b的外徑做得比半硬質磁性體24的內徑稍小。
然后,將軸23從小直徑部分23c插入到上述半硬質磁性24內,將半硬質磁性體24套在上述中直徑部分23b上后,再將軸承27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4的外圓周嵌合并靠在法蘭部分23a一側,然后將該軸23組裝到固定了永久磁鐵22的外殼21內。
這樣一來,若將套上了半硬質磁性體24的軸23插入到外殼21中,并將軸承28嵌入到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4的端部之后,則與上述第六實施例一樣地固定了半硬質磁性體24。
即,在將半硬質磁性體24的一端與法蘭部分23a和中直徑部分23b的邊界的法蘭面23d接觸的狀態下,將環狀的襯墊26嵌入到中直徑部分23b的端部。然后,在將該襯墊26緊壓在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4的狀態下,鉚接中直徑部分23b的端部,形成鉚接部分23e。通過該鉚接部分23e和上述法蘭面23d夾持半硬質磁性體24的兩端,并將半硬質磁性體24固定在軸23上。
但是,上述鉚接部23e形成的夾持力通過襯墊26作用到半硬質磁性體24上。
即,由上述法蘭面23d、襯墊26和鉚接部23e構成本發明的夾持機構。
另外,將環狀部件29和限制部件30嵌入并固定在上述外殼21的兩端。
此外,在上述環狀部件29上具有凸部29b、28b,并將其用作轉矩的輸入軸或輸出軸。
在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中,通過利用法蘭面23d和鉚接部23e夾持半硬質磁性體24的軸向兩端,從而將半硬質磁性體24固定在軸23上。因此,該轉矩限制器也可以避免因壓入半質硬質磁性體24進行固定所產生的問題。
另外,這種結構雖對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4的端部通過上述襯墊26作用了鉚接部23e的夾持力,但對軸承27、28卻未作用有夾持力。即,將與作為夾持機構的夾持面的法蘭面23d和襯墊26相對的軸承端面間的距離L3做得比半硬質磁性體24的軸向長度更短。
這樣,由于鉚接形成的夾持力不作用于軸承27、28上,因而不擔心軸承27、28出現傾斜。
上述第一—第七實施例的轉矩限制器作為將與永久磁鐵相對的半硬質磁性體固定到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的方法,采用利用夾持半硬質磁性體的軸向兩端的夾持力的方法。因此,便解決了壓入法存在的問題。
此外,本發明的半硬質磁性體的夾持機構的結構及組裝順序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定。要點在于,只要利用夾持力將半硬質磁性體固定在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的轉矩傳遞部件上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轉矩限制器,具有第一轉矩傳遞部件和可插入上述第一轉矩傳遞部件中并與其相對旋轉的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第一、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的至少任何一方由非磁性體構成,在由上述非磁性體構成的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固定有半硬質磁性體,在另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設有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相對的永久磁鐵;其特征在于設有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固定在上述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上的一對夾持機構,通過這一對夾持機構固定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軸向兩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對夾持機構中的至少一方的夾持機構為卷邊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其結構為,在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兩端側面設置一對軸承的同時,將上述一對夾持部件的夾持力通過上述軸承作用到半硬質磁性體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其結構為,在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內圓周或外圓周設置一對軸承的同時,用一對夾持機構直接夾持半硬質磁性體,從而這一對夾持機構的夾持力不作用到上述軸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矩限制器,其特征在于與上述夾持機構的夾持面相對一側的軸承的端面間距離比上述半硬質磁性體的軸向長度更短。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費時費工的壓入作業而又能可靠地固定半硬質磁性體,并能降低制造成本的轉矩限制器。該轉矩限制器,具有第一轉矩傳遞部件(1)和可插入上述第一轉矩傳遞部件(1)中并與其相對旋轉的第二轉矩傳遞部件(3),第一、第二轉矩傳遞部件的至少任何一方由非磁性體構成,在由上述非磁性體構成的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1)上固定有半硬質磁性體(2),在另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3)上設有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相對的永久磁鐵(4);其特征是設有將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固定在上述一方的轉矩傳遞部件(1)上的一對夾持機構(1a、1c),通過這一對夾持機構(1a、1c)固定上述半硬質磁性體(2)的軸向兩端。
文檔編號F16D7/02GK1858457SQ200610001288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6日
發明者秋場潤一郎 申請人:拓基軸承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