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作為多孔管路使用的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這種管路主要是把光纖電纜和電力線、電話線等插在管內而對其進行保護的合成樹脂管,例如至少是3列、4列等合成樹脂管裝配管路設置于在地面上挖掘的溝槽內,或將這種多列管路采用2層、3層、4層等多層堆積重疊設置在溝槽內。
而且,在本發明方法中所述管體是以下述合成樹脂管為對象的管體,也就是在軸向上,管壁為凸凹形狀,凸狀部的斷面為方形,凹狀部的斷面為圓形。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將合成樹脂制成的圓形螺旋管埋設在地下,作為電線保護管和輸水管使用是眾所周知的,其中所述圓形螺旋管的管壁為螺旋凹凸狀,凸狀部和凹狀部的斷面形狀都是圓形的。此外,將多個這種圓形螺旋管平行地裝配管路,盡管在多數場合,按橫一列、一層并列裝配管路,在長度方向上在較短間距內使用連接接頭將這種管體收斂,從而在上下方向保持預定空間狀態,設為多列多層堆積重疊狀的多孔管路形成方法也是公知的。
另外,可以從本申請人等的申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文本第8-219333號公報)中獲知作為本發明對象的上述合成樹脂管體(下文被稱作特殊形狀凹凸管),所述管體的管壁的形狀是環形的凸凹狀,凸狀部的斷面形狀是方形的,凹狀部的斷面形狀是圓形的。
發明內容
在使用上述圓形螺旋管裝配管路時,由于螺旋管容易在園周方向轉動,位置穩定性差,特別是當在地下平行裝配管路而形成多孔管路時,在各管體之間加入砂土,管體直行性變亂,容易蛇行;當進行將電纜等插入管體內部的操作時,在管路蛇行的情況下,配線阻力顯著增大,存在容易引起電纜插入操作困難的問題。此外,在自然狀態下堆積重疊裝配管路很難,如上所述,必須使用收斂用的連接接頭在短間距內進行連接,堆積重疊狀地裝配管路也存在困難。
本發明著眼于這種現有一般圓形螺旋管所具有的問題,目的在于解決這種現有螺旋管所存在的問題,排除這種一般的圓形螺旋管的使用,只用上述特殊形狀的凹凸管P為對象,利用這種特殊形狀的凹凸管P的方形凸狀壁2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坦壁,并利用沿橫向方向和上下方向相互平行良好穩定的所謂容易裝配管路成并列姿態和堆積重疊姿態的優點,將這樣的管體在地下并列平行地裝配管路,或多列、多層平行層疊地裝配管路,形成多孔管路。
然而,在所挖掘的溝槽中,使這種特殊形狀的凹凸管P多列或多列·多層密切接觸,作為單一塊體狀地裝配管路時,在裝配管路后向相鄰的圓形壁部分(凹部)3、3之間的小空間內充填壓實諸如砂和砂土等填充物之后,要再將所挖掘的溝槽回填覆土。但是,在這種小空間內將諸如砂和砂土等填充物充分壓實的填充操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勞力。
因此,本發明人改變了這種間隙填充方法的想法,想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上述特殊形狀凹凸管P所具有的優點,其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種地下埋設方法,該方法在不對這種殊形狀凹凸管P進行任何變化和加工的前提下,原封不動地進行利用,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容易和迅速地進行地下埋設管路操作。
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中所述的一種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是將管體P在挖掘地面所形成的溝槽G內排成多列平行裝配管路的方法,其中所述管體P的管壁1在軸向被形成為凹凸狀,凸部2的斷面形狀是方形,凹部3的斷面為圓形;在裝配管路時,沿管的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的間距,在管體P、P的管列之間設置隔板S,保持預定間隔空間D而裝配管路,隨后向包含該間隔空間D的全體挖掘溝槽G內回填覆土進行埋覆。
另一種方法是一種將管體P在挖掘地面所形成的溝槽G內多列多層堆積重疊平行裝配管路的方法,其中所述管體P的管壁1在軸向被形成凹凸狀,凸部2的斷面形狀是方形,凹部3的斷面形狀為圓形;在裝配管路時,沿管的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的間距,在管體P、P的管列之間設置隔板S,保持預定間隔空間D而裝配管路,然后向包含該間隔空間D的全體挖掘溝槽G內回填覆土進行埋覆。
圖1是一個顯示第一實施例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2是一個顯示相同管體的管路狀態的斜視圖;
圖3是一個顯示同一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4是一個顯示第一實施例變型示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5是一個顯示變型示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6是一個顯示同一變型示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7是一個顯示另一變型示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8是一個顯示同一個變型示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9是一個顯示第二實施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10是一個顯示同一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11是一個顯示變型示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12是一個顯示同一個變型示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13是一個顯示又一變型示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14是一個顯示同一個變型示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15是一個顯示第三實施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16是一個顯示同一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17是一個顯示變型示例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18是一個顯示同一個變型示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19是一個顯示再一變型示例中所使用的隔板的正視圖;圖20是一個顯示另一結構的隔板的正視圖;圖21是一個顯示同一個變型示例中隔板的正視圖;圖22是一個顯示另一變型示例的隔板的正視圖;圖23是一個顯示又一種結構的隔板的正視圖;圖24是一個顯示在同一個變型示例內的隔板的正視圖;圖25是一個顯示再一變型示例內的隔板的正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管壁2凸部3凹部25 切槽凹部31 間隔保持部32 彈性嵌合部
D間隔空間G挖掘溝槽P管體S隔板具體實施方式
在實施這種方法時,為了阻止堆積重疊裝配管路的配管列的兩個外側處管體P...的外側姿態錯動,沿管的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的間距,打入立樁k、k就行。這種樁k、k的打入立設即可以在堆積重疊裝配管路之前進行,也可以在裝配管路之后進行,但在外側管列使用下文所述的具備夾持管體P的U字形切槽凹部的隔板S的場合下,或者在上下兩層重疊層裝配管路的場合下,這種樁k、k的打入立設就不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此外,在本發明中所述的裝配管路方法中所使用的隔板S在第一實施例和其變型示例中所示的是能夠位于管列之間的平板狀隔板(圖1~8所示),在第二實施例和其變型示例中所示的是具有能夠夾持管體P的U字形切槽凹部25的隔板(圖9~14所示)。
另外,在第三實施例和其變型示例中所示的隔板S是一種形成有毗鄰管列的管體P、P之間間隔空間D的隔板S,其中在間隔保持部31左右方向兩側,可以是均為C字形彈性嵌合部32的結構(圖15~19所示),或者結構為只有一側為C字形彈性嵌合部32而另一側作為管體的接連部33或夾持部(圖20~22),結構還可以為把間隔保持部31左右方向兩側均作為管體的接連部33或夾持部(圖23~25)等。如上所述,能夠使用在各管列之間形成預定間隔空間D結構的隔板S。
由于本發明所述的管體P是在地下埋設使用的管體,其組成材料可以是諸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的聚烯烴(ポリオレフイン)系樹脂的非氯類樹脂,也可以選擇耐壓耐水性不退化的合成樹脂材料制造的管體。此外,在要求管的強度和難燃性的場合,也可以使用聚氟乙烯樹脂。
實施例下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介紹。圖1~4是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視圖。圖1是顯示堆積重疊多列多層的管體而形成的管路狀態的縱斷面圖,圖2是顯示所述管路狀態一部分的斜視圖,圖3是一個顯示該實施例中所示隔板的正視圖,圖4是一個顯示裝配管路操作后狀態的縱斷面圖。
如圖2所示,具有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結構的管體P是這樣一種管體,沿管軸線方向管壁1的形狀為環形凹凸波形,該凹凸波形的凸部2的斷面形狀基本為正方形,其中角部是圓角狀;在管軸線方向,該凸部2和凸部2之間連接著的凹部3的斷面形狀是正圓形,所述凸部2和凹部3交替地連續出現形成管體P。
下文對具有這樣結構的管體P埋設在地下而形成多孔管路的方法進行說明。在下文的各個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將管體P橫向排成3行,同時每列3層地進行堆積,對總共9個管體P進行裝配管路時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在要形成管路的地面10處挖掘所需寬度和深度,形成具有裝配管路所需寬度和深度的溝槽G,在必要時,在溝10的底面鋪設碎石和砂,使溝底大致平坦。此后在溝底鋪設多列多層管體P,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將3個管體P并列地鋪設在溝底,將如圖3所示的隔板S的前端打入地下,使隔板S立在所述管體P之間,所述隔板S是平板狀的板樁,其厚度與管體P的凹部3在管軸線方向的寬度大致相同或略薄些,在外列的管體P的外側豎立著樁k、k,形成第一層管列。接著在上述每個管體P上,分別堆積重疊兩個其它管體P,或堆積重疊一個管體P,然后再堆積重疊一個管體P,形成圖1所示的3列3層總共9個管體P組成的管路。這種裝配管路的順序并不是不可變化的,例如可以首先將管體P排成3列3層,然后在各列之間插入隔板S,調整列;或先堆積一列3層,設置隔板S,然后再堆積一列3層地操作,采用最容易的方法,只要裝配好管路就行。
如上述那樣裝配管路之后,向各管列之間所形成的間隙空間D內投入適合的砂土、碎石和所挖掘的土,進行填埋,或在填埋的同時,全用挖掘土回填溝槽G,如圖4所示那樣用土覆蓋所有管。
圖5~8分別顯示了對第一實施例所示隔板S的變型。在圖5和6所示的變型例中,隔板S具有下述結構,也就是在寬度方向的兩側形成與管體P的凹部3相接的凹入部21,在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分形成縱向通孔22,從而可以使用較少的原材料坯料并降低重量。圖5所示裝配管路的方法是以前述第一實施例為基準的。
在圖7和8所示的變型中,隔板S具有下述結構,也就是在隔板S的下端部具有沿橫向方向突出的一體的突出部24,在該突出部24的上面,形成用于載置管體P的凹部3的接收部23,通過將第一層的管體P配置在該接收部23內,能夠確定配管的位置。此外,該種變型例的結構,也可以包括接收部23的上方形成凹入部21,在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分形成通孔22。
圖9~14顯示了第二實施例以及第二實施例的變型,也就是在隔板S上切出用于夾持管體P的U字形切口的凹部25。圖9和圖10顯示了第二實施例,其中隔板S是長方形的板,在其寬度方向偏向一側的位置,形成寬度相當于管體P凹部3的寬度的U字形切口的凹部25,較寬的殘余板體部分的寬度被設定的等于管體P、P之間形成的間距,將上述那樣的隔板S如圖9所示那樣立在所挖掘溝槽G的底部,使U字形凹部25的上方向上,將管體P落入該U字形凹部25內進行堆積。假設將該隔板S設置在圖9的左側,較寬的板體部分被設置在右側,在所述較寬板體部分的右側隔離出中間列配管用空間,左右對稱地設置另一個隔板S,只要將管體P裝配在該中間列配管用空間與其右側隔板S的U字形凹部25內就行。作為該實施例的變型,也可以將U字形凹部25的左右板部分設定的等于各管體P、P之間形成的間隔寬度,將中間列管體P設置在該U字形凹部25內,將左側管列和右側管列設置在所述左右板的外側。
圖11和12所示變形例的隔板S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所示板體相比,板體寬度變小,在隔板寬度的中間部分切槽形成U字形的凹部25,剩余的左右板寬度大致相同,能夠以適合的任意橫向間隔設置所述隔板S,如圖11所示,將管體P落入各U字形凹部25內進行裝配管路。
圖13和14所示變形例的隔板S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所示板體相比,板體寬度變大,將形成管列間所需要寬度的板體部分保留在隔板寬度的中間部分,在其左右切槽形成U字形的凹部25、25的同時,在其外側保留寬度較窄的板狀部分。如上所述,如圖13所示,將一個隔板S一側的U字形凹部25與另一個隔板S的鄰接側的U字形凹部25重疊在一列地配置,將管體P落在各個U字形凹部25內裝配管路。
圖15~25涉及一種在毗鄰管列的管體P、P之間形成有間隔空間的隔板S。其中,圖15~19顯示了第三實施例和其變型示例的隔板S,該隔板S可以劃分成以下幾類一類是位于左右方向中間的間隔保持部31兩側、具有按C字形形成彈性嵌合部32、32(圖15~19)結構的隔板,另一類是間隔保持部一側只作為C字形彈性嵌合部32與管體P嵌合而另一側作為管體的接連部33或夾持部(圖20~22)結構的隔板,還有一類是將間隔保持部31的兩側均作為管體的接連部33或夾持部(圖23~25)結構的隔板。
圖15和16顯示了第三實施例,這種隔板S近似一種眼睛形,間隔保持部31的橫向長度相當于形成在毗鄰的管體P、P之間的間隔空間D的寬度,在間隔保持部31的兩側,形成向下開口的C字形彈性嵌合部32、32,該間隔保持部31與彈性嵌合部32是一個整體。當設置上述隔板S配置管路時,對應于毗鄰的管體P、P的凹部3,從上方將上述開口部分壓下,使彈性嵌合部32暫時張開,將凹部3、3嵌入。
圖17和18顯示了第三實施例的隔板S的變型示例,這種隔板S的結構是這樣一種結構,在間隔保持部31兩側形成的C字形彈性嵌合部32、32是在斜下部外向具有開口部的C字形結構,其它方面是與第三實施例的隔板S為基準的。此外,圖19所示的隔板S是C字形彈性嵌合部32、32的開口部在橫向上向外敞開的結構。
圖20~22所示的隔板S結構示出了只在間隔保持部31的一側形成上述C字形彈性嵌合部32而另一側作為管體的接連部33或夾持部的結構,是使彈性嵌合部32嵌合在管體P的凹部3上而另一側的接連部33或夾持部相對于另一管體進行夾持的結構。
即,圖20的隔板S的結構為,使C字形彈性嵌合部32向下開口,作為夾持管體P的凹部3的夾持部結構,使另一側的接連部33具有向下的U字形連接部分。圖21的隔板S的結構為,使C字形彈性嵌合部32向斜下方外部開口,使另一側的接連部33能夠與嵌合在管體凹部上方的圓弧部分相連。此外,圖22的隔板S具有以下結構,使C字形彈性嵌合部32的開口部橫向向外開口,使另一側的接連部33與管體P凹部3上方進行接連的橫桿狀部分相連。
圖23~25所示的隔板S具有下述結構,在間隔保持部31的左右兩側,左右對稱地形成管體的接連部33、33或夾持部。與彈性嵌合部32相比,能夠載置或夾持管體P凹部3。
即圖23所示的隔板S是在間隔保持部31的左右兩側形成向下開口的倒U字形夾持部的結構,也就是說,在間隔保持部31的左右兩側,從與縱向延伸的管體P凹部3的側面接連的接連部33的上端開始,橫向向外延伸后的前端部向下垂下,具有夾持管體P凹部3的夾持部。圖24的隔板S具有下述結構,從與管體P凹部3的側面接連的接連部33的上端開始,橫向向外延伸的圓弧部分與左右接連部33相連,該圓弧部分作為載置在管體P凹部3的上面的結構。此外,圖25的隔板S結構為,具有從接連部33的上端開始橫向向外延伸的橫桿部分,將該橫桿部分接連載置在管體P凹部3的上方。
雖然上文對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中所說明的形式。例如,任何一個實施例及其變型示例所示的隔板S,不限于僅與管體P的凹部3接連,也可以將其改變成與管體P的凸部2接連,形成管體之間的空間。此外,在圖9~14所示的第二實施例及其變型示例中,還可以這樣使用形成有用于夾持管體的U字形凹部25的隔板S,針對已經裝配管路的層疊管列,從上方將U字形凹部25夾持插入,形成管列。另外,在使用從上方開始插入的場合以及在第一實施例所使用的圖3的隔板時,針對管列所需數量覆蓋土后,可以將該隔板拔出,重新再利用等,可以考慮實施中進行適合的變更。能夠使用再生材料制造這些實施例和變型示例中所示的隔板,此外,隔板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壓制成形,也可以是壓鑄成形,可以采用公知的任何方式成形隔板。具備本發明所述上述構成要件,而且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在具有下文所述效果的范圍內,可以進行適合的改變。
發明的效果根據上述描述可以明白本發明所述的方法,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方法,都是將下述形狀的管體作為對象并把這種管體多列或多列多層堆積重疊設置在挖掘地面所形成的溝槽內形成管路的方法,該管體的管壁軸向為凹凸狀,凸部的斷面形狀是方形,凹部的斷面形狀是圓形;在裝配管路時,斷面為方形的凸部的側面彼此不直接接觸,能夠以預定間隔的分開狀態裝配管路;裝配管路作業與現有技術的裝配管路操作基本相同,能進一步提高層疊裝配管路的效率,能極簡單、容易地快速進行管路裝配,同時,由于能夠將形成在管列之間的間隔空間的寬度設定為任意值,且在該間隔空間內容易投入砂土和碎石、挖掘土等,在進行向挖掘溝槽內回填覆土的操作時,也能夠同時將覆土填充在該間隔空間內,能夠大幅度提高管體的埋設操作效率,而且在管體的地下埋設操作之后,具有被稱作能夠在不出現地基下沉現象前提下進行埋設的顯著效果。
此外,具有上述顯著效果的地下管體埋設操作,不用對管體進行特殊加工和變更,具有能夠利用與現有管體結構相同的管體實現裝配管路的優點。
權利要求
1.一種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是將被形成具有下述形狀的管體(P)多列平行設置在挖掘地面所形成的溝槽(G)內的方法,該管體(P)的管壁(1)軸向被形成為凹凸狀,凸部(2)的斷面形狀是方形,凹部(3)的斷面形狀是圓形;其特征在于,在裝配管路時,在管路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間距,在管體(P、P)彼此的管列之間設置隔板(S);在保持預定間隔空間(D)的同時裝配管路;然后,向包含該間隔空間(D)的全體挖掘溝槽(G)內回填覆土進行埋覆。
2.一種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是將被形成具有下述形狀的管體(P)多列·多層堆積重疊平行設置在挖掘地面所形成的溝槽(G)內的方法,該管體(P)的管壁(1)在軸向被形成為凹凸狀,凸部(2)的斷面形狀是方形,凹部(3)的斷面形狀是圓形;其特征在于,在裝配管路時,在管路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間距,在管體(P、P)的管列之間設置隔板(S),在保持預定間隔空間(D)的同時堆積重疊裝配管路,然后,向包含該間隔空間(D)的全體挖掘溝槽(G)內回填覆土進行埋覆。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板(S)是平板形狀的板。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板(S)具有夾持管體(P)的U字形切槽凹部(25)。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其特征在于隔板(S)是在間隔保持部(31)的左右具有C字形彈性嵌合部(32)的構件。
6.如權利要求2所述地下埋設管體的埋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裝配管路時,在堆積重疊的管列的外側,在管路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間距,設置樁(k)。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地下埋設管路的埋設方法,該方法能有效地利用已有構件中特殊形狀的凹凸管所具有的優點,并且不用對這種特殊形狀凹凸管進行任何變化和加工,能極容易、迅速地進行地下埋設管路作業。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管體(P)的管壁(1)在軸向被形成為凹凸狀,凸部(2)的斷面形狀是方形,凹部3的斷面形狀是圓形,將被形成這種形狀的管體(P)多列平行設置在挖掘地面所形成的溝槽(G)內時,在管路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間距,在管體(P、P)的管列之間設置隔板(S);在保持預定間隔空間(D)裝配管路后,向包含該間隔空間(D)的全體控掘溝槽(G)內回填覆土進行埋覆。另一種方法是把與上述相同形狀的管體(P)多列多層堆積重疊平行設置在溝槽(G)內時,在管路長度方向,每隔適合長度間距,在管體(P、P)的管列之間設置隔板(S),在保持預定間隔空間(D)裝配管路后,向包含該間隔空間(D)的全體挖掘溝槽(G)內回填覆土進行埋覆。
文檔編號F16L1/024GK1495979SQ0313278
公開日2004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6日
發明者福井弘毅 申請人:東拓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