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氣缸(8)、第二壓縮氣缸(12)、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疊置,并設置在第一壓縮氣缸(8)和第二壓縮氣缸(12)之間,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之間形成排氣空腔,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8)和/或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單個排氣口難以滿足大排量氣缸順暢排氣要求,會出現排氣阻力大,壓縮機能效降低的問題。
【專利說明】
壓縮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壓縮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壓縮機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雙級旋轉壓縮機一級和二級氣缸是通過中間隔板分隔開,一個氣缸只有一個排氣口。一級氣缸排氣通過下法蘭腔體或中隔板腔,然后經過中間流道后與增焓補氣進行混合,作為二級壓縮的吸氣,進入二級壓縮氣缸。二級壓縮氣缸進行壓縮機后的高壓氣體直接從上法蘭排出,進入壓縮機殼體內。隨著雙級壓縮機整機排量的不斷加大,單個氣缸排氣量也需增大,而雙級壓縮機單個氣缸的壓比比較小,排氣開啟角度小,一個壓縮周期內排氣時間長,排氣通過排氣口的排氣損失大,是影響壓縮機指示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0003]由于現有多缸雙級縮機排量加大時,單個氣缸只有一個對應的排氣口。而單個排氣口的尺寸會受到結構限制而能以做大。單個排氣口難以滿足大排量氣缸順暢排氣要求,會出現排氣阻力大,壓縮機能效降低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壓縮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單個排氣口難以滿足大排量氣缸順暢排氣要求,會出現排氣阻力大,壓縮機能效降低的問題。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氣缸、第二壓縮氣缸、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疊置,并設置在第一壓縮氣缸和第二壓縮氣缸之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間形成排氣空腔,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和/或第二壓縮氣缸連通。
[0006]作為優選,排氣空腔包括中壓排氣空腔或高壓排氣空腔,高壓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連通,中壓排氣空腔與第二壓縮氣缸連通。
[0007]作為優選,排氣空腔包括相互隔離的中壓排氣空腔和高壓排氣空腔,高壓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連通,中壓排氣空腔與第二壓縮氣缸連通。
[0008]作為優選,第一隔板靠近第一壓縮氣缸,第二隔板靠近第二壓縮氣缸,高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中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一隔板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第一高壓排氣空腔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通過分隔肋板間隔開,第一高壓排氣空腔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均朝向第二隔板。
[0009]作為優選,第一隔板還包括與高壓排氣空腔連通的第一高壓連通通道和第一高壓排氣口,以及與中壓排氣空腔連通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第二隔板還包括第一中壓排氣口,第二壓縮氣缸的壓縮氣體通過第二隔板的第一中壓排氣口和第一隔板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排放至第一壓縮氣缸的吸氣口,第一壓縮氣缸的壓縮氣體通過第一高壓排氣口、第一高壓連通通道和第一壓縮氣缸的缸體排出至壓縮機的殼體內。
[0010]作為優選,第一隔板靠近第一壓縮氣缸,第二隔板靠近第二壓縮氣缸,高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中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二隔板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第一高壓排氣空腔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相互隔離,第一高壓排氣空腔的開口朝向第二隔板,第一中壓排氣空腔的開口朝向第一隔板。
[0011]作為優選,第二隔板還包括第二中壓排氣空腔和/或第二高壓排氣空腔,第一中壓排氣口與第二中壓排氣空腔連通,第一中壓排氣空腔與第二中壓排氣空腔對應設置形成封閉的中壓排氣空腔,第一高壓排氣空腔和第二高壓排氣空腔對應設置形成封閉的高壓排氣空腔。
[0012]作為優選,第二隔板還包括第二中壓連通通道,壓縮機還包括下法蘭,下法蘭包括下法蘭排氣口,第二壓縮氣缸的壓縮氣體通過下法蘭排氣口和第二中壓連通通道排放至第一壓縮氣缸的吸氣口。
[0013]作為優選,壓縮機還包括上法蘭,上法蘭包括上法蘭排氣口,第一壓縮氣缸的壓縮氣體通過上法蘭排氣口排出至壓縮機的殼體內。
[0014]作為優選,壓縮機還包括第三壓縮氣缸和第三隔板,第三壓縮氣缸設置在第二壓縮氣缸遠離第一壓縮氣缸的一側,第三隔板設置在第二壓縮氣缸和第三壓縮氣缸之間。
[0015]作為優選,第二隔板還包括第二中壓連通通道,壓縮機還包括下法蘭,下法蘭包括下法蘭排氣口,第三壓縮氣缸的壓縮氣體通過下法蘭排氣口和第二中壓連通通道排放至第一壓縮氣缸的吸氣口。
[0016]作為優選,壓縮機還包括連通至第二壓縮氣缸的分液器。
[0017]作為優選,壓縮機為雙缸雙級壓縮機、三缸雙級壓縮機或臥式雙級壓縮機。
[001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氣缸、第二壓縮氣缸、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疊置,并設置在第一壓縮氣缸和壓縮氣缸之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間形成排氣空腔,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和/或第二壓縮氣缸連通。本實用新型采用一級氣缸和二級氣缸間具有容積腔體結構的隔板,實現了二級氣缸的雙排氣或者一級氣缸的雙排氣,或者二級氣缸和以及氣缸同時雙排氣,有效地降低了排氣損失,能明顯提高壓縮機性能。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第一隔板的立體結構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第二隔板的立體結構圖;
[0022]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壓縮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壓縮機的第二隔板的立體結構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上蓋;2、殼體;3、定子組件;4、轉子組件;5、曲軸;6、上法蘭;61、上法蘭排氣口 ;
7、上滾子;8、第一壓縮氣缸;9、第一隔板;91、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2、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3、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4、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5、第一高壓排氣口;96、第一中間通孔;97、分隔肋板;10、第二隔板;101、第一中壓排氣口; 102、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3、第二中間通孔;104、第二高壓排氣空腔;105、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1、一級壓縮滾子;12、第二壓縮氣缸;13、下法蘭;131、下法蘭排氣口; 14、下蓋板;15、下蓋;16、分液器;17、閥片;18、閥片擋板;19、第三隔板;20、第三壓縮氣缸;21、一級壓縮下滾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8]請參考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壓縮機,包括第一壓縮氣缸8、第二壓縮氣缸12、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疊置,并設置在第一壓縮氣缸8和第二壓縮氣缸12之間,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之間形成排氣空腔,所述排氣空腔與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和/或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
[0029]通過在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之間形成排氣空腔,并使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8和/或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的方式,與壓縮機原有的高壓排氣通道和/或中壓排氣通道相配合,可以單獨實現二級氣缸即第一壓縮氣缸8的雙排氣,單獨實現一級氣缸即第二壓縮氣缸12的雙排氣,或者是同時實現二級氣缸和一級氣缸的雙排氣,有效降低了排氣損失,能明顯提尚壓縮機性能。
[0030]結合參見圖1至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壓縮機由上蓋1、殼體2、定子組件3、轉子組件4、分液器16、下蓋15以及栗體組件等組成。上蓋1、殼體2、下蓋15圍成封閉的殼體腔體。排氣空腔包括相互隔離的中壓排氣空腔和高壓排氣空腔,高壓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8連通,中壓排氣空腔與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
[0031]通過在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之間形成相互隔離的中壓排氣空腔和高壓排氣空腔,并使高壓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8連通,中壓排氣空腔與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的方式,與壓縮機原有的高壓排氣通道和中壓排氣通道相配合,可以同時實現二級氣缸即第一壓縮氣缸8的雙排氣,以及一級氣缸即第二壓縮氣缸12的雙排氣,有效降低了排氣損失,進一步提尚壓縮機性能。
[0032]栗體組件和電機固定安裝于殼體2上。其中栗體組件是由曲軸5、上法蘭6、上滾子
7、第一壓縮氣缸8、第一隔板9、第二隔板10、一級壓縮滾子11、第二壓縮氣缸12、下法蘭13、下蓋板14等零件組成。栗體組件包括上法蘭6、下法蘭13、曲軸5。曲軸5與上法蘭、下法蘭的內孔相配合。在上下法蘭之間布置有第一壓縮氣缸8和第二壓縮氣缸12。第一壓縮氣缸8內安裝上滾子7,第二壓縮氣缸12內安裝一級壓縮滾子11,上滾子7和一級壓縮滾子11分別套于曲軸5的上偏心軸和下偏心軸。第二壓縮氣缸12和第一壓縮氣缸8通過第一隔板9、第二隔板10分隔開。栗體組件與轉子組件4固定連接,并由轉子驅動曲軸5旋轉,曲軸5驅動上滾子7在第一壓縮氣缸8內旋轉進行氣體壓縮,并驅動一級壓縮滾子11第二壓縮氣缸12內旋轉進行氣體壓縮。
[0033]第一隔板9靠近第一壓縮氣缸8,第二隔板10靠近第二壓縮氣缸12,高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中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通過分隔肋板97間隔開,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均朝向第二隔板10。
[0034]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隔板10為平板,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疊加在一起,在第一隔板9中形成兩個分隔開的空腔,分別為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兩個腔體由分隔肋板97分隔開,在第一隔板9的中部設置有與曲軸5配合的第一中間通孔96,在第二隔板10的中部設置有與曲軸5配合的第二中間通孔103,使得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均可以方便地安裝在曲軸5上。
[0035]第一隔板9還包括與高壓排氣空腔連通的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3和第一高壓排氣口95,以及與中壓排氣空腔連通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第二隔板10還包括第一中壓排氣口101和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第二壓縮氣缸12的壓縮氣體通過第二隔板10的第一中壓排氣口 101和第一隔板9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排放至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第一壓縮氣缸8的壓縮氣體通過第一高壓排氣口 95、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3和第一壓縮氣缸8的缸體排出至壓縮機的殼體2內。
[0036]在第一隔板9的第一高壓排氣口95以及第二隔板10的第一中壓排氣口 101處均安裝有閥片17和閥片擋板18,閥片17可以防止位于高壓側的氣體從排氣口處進入到低壓側,保證壓縮機壓縮排氣的順利進行。閥片擋板18可以對閥片17的打開位置形成限制,避免閥片17的打開幅度過大而導致閥片17不能正常回復原位。
[0037]下法蘭13包括下法蘭排氣口131,第二壓縮氣缸12的壓縮氣體通過下法蘭排氣口131和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排放至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
[0038]壓縮機還包括上法蘭6,上法蘭6包括上法蘭排氣口 61,第一壓縮氣缸8的壓縮氣體通過上法蘭排氣口 61排出至壓縮機的殼體2內。
[0039]在壓縮機運行時,制冷劑從分液器16出進入第二壓縮氣缸12后,第二壓縮氣缸12對制冷劑進行壓縮后,排出的是中壓冷媒,中壓冷媒分別通過Al和A2的流通路徑進入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
[0040]如圖1和圖4所示,Al處的制冷劑流通路徑為,制冷劑經第二壓縮氣缸12壓縮后單排氣通過下法蘭13的下法蘭排氣口 131,然后進入到下法蘭13和下蓋板14組成的中壓腔,再通過第二壓縮氣缸12的缸體上的連通孔、第二隔板10上的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以及第一隔板9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排出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處。
[0041]A2處的制冷劑流通路徑為,從第二壓縮氣缸12的吸氣口吸入的制冷劑經一級壓縮后的排氣通過第二隔板10的第一中壓排氣口 101,然后進入到兩個隔板組成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內,再通過與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連通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排出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處。
[0042]由于經過一級壓縮后的制冷劑同時可以通過Al和A2兩條路徑實現排氣至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因此可以降低一級排氣壓縮過程中的排氣阻力,能夠更好地滿足大排量氣缸順暢排氣的要求,同時可以保證壓縮機的能效。
[0043]第一壓縮氣缸8吸入了第二壓縮氣缸12的中壓冷媒后,進行二級壓縮,排出的是高壓冷媒。高壓冷媒分別通過B1、B2流通路徑排出到壓縮機殼體內。
[0044]BI流通路徑為制冷劑在經過二級壓縮后的排氣通過上法蘭6的上法蘭排氣口 61,直接排出到壓縮機殼體內部。
[0045]B2流通路徑為制冷劑在經過二級壓縮后的排氣通過第一隔板9的第一高壓排氣口95,然后進入到兩個隔板組成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內,然后通過與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連通的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3排出到壓縮機殼體內。
[0046]由于經過二級壓縮后的制冷劑同時可以通過BI和B2兩條不同路徑排氣至壓縮機殼體內,因此可以降低二級排氣壓縮過程中的排氣阻力,能夠更好地滿足大排量氣缸順暢排氣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壓縮機的能效。
[0047]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包含雙排氣腔的隔板結構,實現了雙級壓縮機的一級壓縮氣缸和二級壓縮氣缸的雙排氣,有效地降低了壓縮機的排氣損失,提高壓縮機性能。
[0048]結合參見圖5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壓縮機還包括第三壓縮氣缸20和第三隔板19,第三壓縮氣缸20設置在第二壓縮氣缸12遠離第一壓縮氣缸8的一側,第三隔板19設置在第二壓縮氣缸12和第三壓縮氣缸20之間。在第三壓縮氣缸20內設置有一級壓縮下滾子21,與第三壓縮氣缸20相配合進行一級氣體壓縮。
[0049]下法蘭13包括下法蘭排氣口131,第三壓縮氣缸20的壓縮氣體通過下法蘭排氣口131和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排放至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
[0050]在本實施例中,制冷劑經第二壓縮氣缸12的A2流通路徑與第一實施例的A2流通路徑相同,而制冷劑的Al流通路徑是與第一實施例中的Al流通路徑不同的。
[0051]在本實施例中,壓縮機運行時,制冷劑的Al流通路徑是經第三壓縮氣缸20通過下法蘭排氣口 131,然后進入到由下法蘭13和下蓋板14組成的中壓腔,再經過第三隔板19上的連通孔、第二壓縮氣缸12的缸體上的連通孔、第二隔板10上的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以及第一隔板9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排出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處。
[0052]A2處的制冷劑流通路徑為,從第二壓縮氣缸12的吸氣口吸入的制冷劑經一級壓縮后的排氣通過第二隔板10的第一中壓排氣口 101,然后進入到兩個隔板組成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內,再通過與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連通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排出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處。
[0053]第一壓縮氣缸8吸入了第二壓縮氣缸12的中壓冷媒后,進行二級壓縮,排出的是高壓冷媒。高壓冷媒分別通過B1、B2流通路徑排出到壓縮機殼體內。
[0054]BI流通路徑為制冷劑在經過二級壓縮后的排氣通過上法蘭6的上法蘭排氣口 61,直接排出到壓縮機殼體內部。
[0055]B2流通路徑為制冷劑在經過二級壓縮后的排氣通過第一隔板9的第一高壓排氣口95,然后進入到兩個隔板組成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內,然后通過與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連通的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3排出到壓縮機殼體內。
[0056]結合參見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隔板10還包括通過分隔肋板97間隔開的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和第二高壓排氣空腔104,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和第一中壓排氣口 101均與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連通,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與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對應設置形成封閉的中壓排氣空腔,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第二高壓排氣空腔104對應設置形成封閉的高壓排氣空腔。第二隔板10也可以只包括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和第二高壓排氣空腔104其中之一。
[0057]本實施例中的制冷劑流動路徑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制冷劑流動路徑相同,這里不再詳述。
[0058]在圖中未不出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隔板9靠近第一壓縮氣缸8,第二隔板10靠近第二壓縮氣缸12,高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中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第二隔板10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相互隔離,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的開口朝向第二隔板10,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的開口朝向第一隔板9。
[0059]該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本實施例中,高壓排氣空腔和中壓排氣空腔分別設置在不同的隔板上,在第一隔板9上僅設置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在第二隔板10上僅設置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在第一隔板9上不再設置中壓排氣空腔,在第二隔板10上也不再設置高壓排氣空腔。
[0060]經第二壓縮氣缸12壓縮后的冷媒進入到第二隔板10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內后,經第一隔板9或者第二隔板10上的中壓排氣通道與第一壓縮氣缸8的進氣口連通,經第一壓縮氣缸8壓縮后的冷媒進入到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內后,經第一隔板9上的高壓排氣通道排放到壓縮機殼體內部。
[0061]在另一個圖中未示出的實施例中,排氣空腔包括中壓排氣空腔或高壓排氣空腔,高壓排氣空腔與第一壓縮氣缸8連通,中壓排氣空腔與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排氣空腔僅僅包括中壓排氣空腔或者高壓排氣空腔,也即僅僅實現第一壓縮氣缸8的雙排氣或者第二壓縮氣缸12的雙排氣。中壓排氣空腔可以設置在第一隔板9上、第二隔板10上或者同時設置在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上,高壓排氣空腔可以設置在第二隔板9上、第二隔板10上或者同時設置在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上。
[0062]壓縮機例如為雙缸雙級壓縮機、三缸雙級壓縮機或臥式雙級壓縮機,也可以為其他類型的旋轉式壓縮機。
[0063]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壓縮氣缸(8)、第二壓縮氣缸(12)、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所述第一隔板(9)和所述第二隔板(10)疊置,并設置在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和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之間,所述第一隔板(9)和所述第二隔板(10)之間形成排氣空腔,所述排氣空腔與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和/或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空腔包括中壓排氣空腔或高壓排氣空腔,所述高壓排氣空腔與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連通,所述中壓排氣空腔與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空腔包括相互隔離的中壓排氣空腔和高壓排氣空腔,所述高壓排氣空腔與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連通,所述中壓排氣空腔與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靠近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所述第二隔板(10)靠近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所述高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所述中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所述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所述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通過分隔肋板(97)間隔開,所述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所述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均朝向所述第二隔板(10)。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還包括與所述高壓排氣空腔連通的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3)和第一高壓排氣口(95),以及與所述中壓排氣空腔連通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所述第二隔板(10)還包括第一中壓排氣口(101)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的壓縮氣體通過所述第二隔板(10)的第一中壓排氣口(101)和所述第一隔板(9)的第一中壓連通通道(94)排放至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壓縮氣體通過所述第一高壓排氣口(95)、所述第一高壓連通通道(93)和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缸體排出至所述壓縮機的殼體(2)內。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9)靠近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所述第二隔板(10)靠近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所述高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隔板(9)上的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所述中壓排氣空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0)上的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所述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所述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相互隔離,所述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的開口朝向所述第二隔板(10),所述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的開口朝向所述第一隔板(9)。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還包括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和/或第二高壓排氣空腔(104),所述第一中壓排氣口(101)與所述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連通,所述第一中壓排氣空腔(92)與所述第二中壓排氣空腔(105)對應設置形成封閉的所述中壓排氣空腔,所述第一高壓排氣空腔(91)和所述第二高壓排氣空腔(104)對應設置形成封閉的所述高壓排氣空腔。8.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還包括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所述壓縮機還包括下法蘭(13),所述下法蘭(13)包括下法蘭排氣口(131),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的壓縮氣體通過所述下法蘭排氣口(131)和所述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排放至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9.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還包括上法蘭(6),所述上法蘭(6)包括上法蘭排氣口(61),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壓縮氣體通過所述上法蘭排氣口( 61)排出至所述壓縮機的殼體(2)內。10.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還包括第三壓縮氣缸(20)和第三隔板(19),所述第三壓縮氣缸(20)設置在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遠離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一側,所述第三隔板(19)設置在所述第二壓縮氣缸(12)和第三壓縮氣缸(20)之間。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0)還包括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所述壓縮機還包括下法蘭(13),所述下法蘭(13)包括下法蘭排氣口(131),所述第三壓縮氣缸(20)的壓縮氣體通過所述下法蘭排氣口(131)和所述第二中壓連通通道(102)排放至所述第一壓縮氣缸(8)的吸氣口。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為雙缸雙級壓縮機、三缸雙級壓縮機或臥式雙級壓縮機。
【文檔編號】F04C23/00GK205503457SQ201620102570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日
【發明人】闕沛禎, 黃建峰, 胡艷軍, 翟元彬, 楊歐翔
【申請人】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