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氣機及具有該壓氣機的車用渦輪增壓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車用渦輪增壓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用渦輪增壓器中的壓氣機。
【背景技術】
[0002]渦輪增壓是當前被廣為認可和使用的提高發動機燃燒效率的一種方法。渦輪增壓器利用發動機工作后排出的廢氣驅動渦輪增壓器渦輪機轉動,然后通過連接渦輪轉子和壓氣機轉子的軸帶動壓氣機高速轉動,通過壓氣機對進入發動機汽缸前的空氣進行壓縮,被壓縮的空氣進入發動機燃燒室使得更多的空氣進入發動機氣缸內,燃料的燃燒效率得以提尚O
[0003]具體設計中,壓氣機的進氣口處會設置縮頸部,以通過空氣的導流創造增壓空氣,同時還會在進氣口前端保證一定長度的直管,使壓氣機得到穩定的進氣剖面;此外,為獲取空氣流量參數,進氣管路中還需要再設置一組穩定氣流的長直管和制造壓差的縮頸部以滿足壓差式空氣流量計的檢測需要。上述設計不僅增加了管道長度,并且進氣管路中多個縮頸部的設計也帶來了更多的壓力損失。
[0004]鑒于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壓氣機及具有所述壓氣機的車用渦輪增壓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壓損影響小的壓氣機及具有該壓氣機的車用渦輪增壓器。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壓氣機,包括進氣通道、與所述進氣通道相通并位于所述進氣通道外周的蝸腔、置于所述進氣通道內的軸體以及組裝于所述軸體并具有迎風側的葉輪,所述壓氣機定義有平行于軸體并朝向所述葉輪迎風側的進氣方向,所述進氣通道包括順序位于所述進氣方向上的管部內腔和縮頸部內腔,所述葉輪包括置于所述縮頸部內且位于所述迎風側的前端部,所述管部內腔具有第一內徑,所述縮頸部內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內徑的第二內徑,所述壓氣機還包括壓差式空氣流量計,所述壓差式空氣流量計包括設置于所述管部內腔的第一測壓位和設置于所述縮頸部內腔的第二測壓位。
[0007]進一步地,所述葉輪的前端部對應的縮頸部內壁上設有供一部分氣體回流至進氣方向上游并返回所述進氣通道的回流腔。
[0008]進一步地,所述回流腔包括與所述進氣通道相通的下游入口和上游出口,所述壓氣機還具有形成上游出口的導流部。
[0009]進一步地,所述管部內嵌設有作為所述導流部的環狀擋片,所述環狀擋片的內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內徑,所述環狀擋片遠離所述上游出口一側設有縮頸部輔件,所述縮頸部輔件具有第二內徑。
[0010]進一步地,所述管部內嵌設一個具有第二內徑的縮頸部輔件,所述縮頸部輔件鄰近所述上游出口的一端形成所述導流部。
[0011]進一步地,所述壓氣機包括形成有所述蝸腔的蝸殼本體,所述管部包括一體形成于所述蝸殼本體上的基管部以及與所述基管部接合的直管部,所述基管部內腔和直管部內壁均具有所述的第一內徑,所述縮頸部輔件嵌設接合所述基管部和直管部,所述縮頸部輔件的外徑等于所述第一內徑,所述縮頸部輔件的內徑等于所述第二內徑。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測壓位設置在所述直管部上,所述第二測壓位設置在所述縮頸部輔件上。
[0013]進一步地,所述蝸殼本體的進氣通道內壁沿周向設有環形沉槽,所述環形沉槽內嵌設有一環狀體,所述環狀體外周部與所述環形沉槽內壁之間形成所述回流腔,所述環狀體的兩端面與所述環形沉槽的兩側壁形成所述可供進氣的下游入口和出氣的上游出口。
[0014]進一步地,所述壓氣機用于車用渦輪增壓器。
[0015]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用渦輪增壓器,其具有所述的壓氣機。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所述壓差式空氣流量計設置于壓氣機縮頸部的設計,對縮頸部進行了有效的改造和利用,不僅使管道更加緊湊,也降低了多個縮頸結構帶來的壓力損失。
【附圖說明】
[0017]圖1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壓氣機的剖視結構。
[0018]圖2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壓氣機的剖視結構。
[0019]圖3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壓氣機的剖視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1至圖3描述本實用新型壓氣機及具有所述壓氣機的車用渦輪增壓器的結構和【實用新型內容】。
[0021]請參閱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壓氣機,主要應用在車用渦輪增壓器中,包括進氣通道10、與所述進氣通道10相通并位于所述進氣通道10外周的蝸腔20、置于所述進氣通道10內的軸體30以及組裝于所述軸體30并具有迎風側401的葉輪40,所述壓氣機定義有平行于軸體30并朝向所述葉輪迎風側401的進氣方向I,所述進氣通道10包括順序位于所述進氣方向I上的管部101內腔和縮頸部102內腔,所述葉輪40包括置于所述縮頸部102內且位于所述迎風側401的前端部402,所述管部101內腔具有第一內徑Dl,所述縮頸部102內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內徑Dl的第二內徑D2,所述壓氣機還包括壓差式空氣流量計50,所述壓差式空氣流量計50包括設置于所述管部101內腔的第一測壓位501和設置于所述縮頸部102內腔的第二測壓位502。所述壓差式空氣流量計50設置于壓氣機縮頸部102的設計,對縮頸部進行了改造和利用,形成具有壓差的文丘里縮口(venturi),也降低了多個縮頸結構帶來的噪聲和壓力損失。此外,該結構整合了進氣段通過直管導流形成穩定層流以及壓氣機進氣口導流形成縮口壓差的設計,也使管道中結構的安排布置更加緊湊。
[0022]所述葉輪40的前端部402對應的縮頸部102內壁上設有供一部分氣體回流至進氣方向I上游并返回所述進氣通道10的回流腔1021。所述回流腔1021包括與所述進氣通道10相通的下游入口 1022和上游出口 1023,所述壓氣機還具有形成上游出口 1023(形成上游出口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導流部60。該壓氣機中進氣通道10中的部分氣體經進入回流腔1021,在回流腔1021的引導下重新進入進氣通道10,有效地改善了壓氣機葉輪40的流場并減小了壓氣機葉輪40中的不穩定流動而造成的氣動噪聲。
[0023]所述壓氣機包括形成有所述蝸腔20和縮頸部主體22的蝸殼本體2,所述管部101內嵌設有作為所述導流部60的環狀擋片,所述環狀擋片的內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內徑D2,以避免過小的內徑影響進氣通道10的工作。所述環狀擋片遠離所述上游出口 1023一側設有縮頸部輔件70,所述縮頸部輔件70具有第二內徑D2。所述縮頸部輔件70不僅為第二測壓位502提供了安裝位置,而且縮頸部輔件70內壁具有與縮頸部主體22內壁吻合的第二內徑D2,避免在進氣通道10中產生新的段差。這里也可以看出,縮頸部102包括縮頸部主體22和縮頸部輔件70,所述回流腔1021設置在縮頸部主體22上。
[0024]所述管部101包括一體形成于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