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活塞缸。
【背景技術】
[0002]活塞缸由于其活塞與缸體內壁之間一直滑動接觸,導致活塞和缸體內壁都極易產生磨損;混凝土輸送栗在朝著大排量、高壓力方向發展的同時,活塞作為易損件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易損,更換頻率比較高,大約在栗送8000-10000m3左右就要更換,否則將會對缸體形成危害,造成更大損失;由此看來,設計一種使用壽命長、節約成本的活塞缸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節約成本的的活塞缸。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活塞缸,包括缸體,置于缸體中的的活塞總成,所述活塞總成包括活塞體和活塞頭,所述活塞頭一端連接密封體,所述活塞頭外壁上設置有防塵圈和導向環,所述防塵圈設置在靠近活塞體的一側,所述防塵圈和導向環相抵接,在所述缸體上正對于導向環的上方設置有潤滑油孔,所述導向環的外圓周上設有油槽,所述油槽自上而下均勻地繞所述導向環的外圓周螺旋設置。
[0005]所述導向環的外圓周與缸體內壁之間的距離為0.1mm。
[0006]所述防塵圈的外圓周與缸體內壁之間為過盈配合。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活塞頭上設置有導向環,提高了活塞缸整體的使用壽命,實驗平均栗送壽命在20000m3;所述導向環上設置有螺旋式油槽,使得潤滑油在缸體內部得到合理的流動及分配,避免了缸體與活塞頭之間因為潤滑不良造成的磨損現象;并可將原來的潤滑油用量減少1/3,節約了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
[0009]1.缸體,2.活塞總成,21.活塞體,22.活塞頭,3.密封體,4.防塵圈,5.導向環,
6.潤滑油孔,7.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1]如圖1所不:活塞缸,包括缸體I,置于缸體I中的的活塞總成2,所述活塞總成2包括活塞體21和活塞頭22,所述活塞頭22 —端連接密封體3,所述活塞頭22外壁上設置有防塵圈4和導向環5,所述防塵圈4設置在靠近活塞體21的一側,所述防塵圈4和導向環5抵接,在所述缸體I上正對于導向環5的上方設置有潤滑油孔6,所述導向環5的外圓周上設有油槽7,所述油槽7自上而下均勻地繞所述導向環5的外圓周螺旋設置,該油槽7的加工螺距為4-6_ ;能夠確保潤滑油沿螺旋式流至活塞頭22整個外圓周面,起到良好的潤滑效果。
[0012]所述防塵圈的外圓周與缸體內壁之間為過盈配合,可以防止灰塵的進入,避免影響潤滑效果。
[0013]此外,所述導向環5可以采用聚氨酯材質或尼龍材質;在活塞總成2中起支撐導向的作用;所述導向環5的外圓周與缸體I內壁之間的距離為0.1mm,活塞潤滑油自缸體I上的潤滑油孔6流入;所述活塞頭22在完成吸料動作的同時打入潤滑油,在活塞頭22換向前進時由于潤滑油的黏性沿著螺旋式油槽7繼續擴大潤滑面積,大大提高了潤滑油的使用效率,在活塞頭22與缸體I之間起到良好的潤滑效果;
[0014]在所述活塞頭22上設置有導向環5,提高了活塞缸整體的使用壽命,實驗平均栗送壽命在20000m3;所述導向環5上設置有螺旋式油槽7,使得潤滑油在缸體內部得到合理的流動及分配,避免了缸體I與活塞頭22之間因為潤滑不良造成的磨損現象;并可將原來的潤滑油用量減少1/3,節約了使用成本。
[0015]除說明書所述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已知技術。
【主權項】
1.活塞缸,包括缸體,置于缸體中的活塞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總成包括活塞體(21)和活塞頭(22 ),所述活塞頭(22 ) —端連接密封體(3 ),所述活塞頭(22 )外壁上設置有防塵圈(4)和導向環(5),所述防塵圈(4)和導向環(5)相抵接,所述防塵圈(4)設置在靠近活塞體(21)的一側,在所述缸體(I)上正對于導向環(5)的上方設置有潤滑油孔(6),所述導向環(5)的外圓周上設有油槽(7),所述油槽(7)自上而下均勻地繞所述導向環(5)的外圓周螺旋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環(5)的外圓周與缸體(I)內壁之間的距離為0.1mm0
【專利摘要】<b>活塞缸,包括缸體,置于缸體中的活塞總成,所述活塞總成包括活塞體和活塞頭,所述活塞頭一端連接密封體,所述活塞頭外壁上設置有防塵圈和導向環,所述防塵圈設置在靠近活塞體的一側,所述防塵圈和導向環抵接;在所述缸體上正對于導向環的上方設置有潤滑油孔,所述導向環的外圓周上設有油槽,所述油槽自上而下均勻地繞所述導向環的外圓周螺旋設置;在所述活塞頭上設置有導向環,提高了活塞缸整體的使用壽命,實驗平均泵送壽命在20000m3;所述導向環上設置有螺旋式油槽,使得潤滑油在缸體內部得到合理的流動及分配,避免了缸體與活塞頭之間因為潤滑不良造成的磨損現象;并可將原來的潤滑油用量減少1/3,節約了使用成本。</b>
【IPC分類】F04B53/14, F04B53/16
【公開號】CN204783628
【申請號】CN201520515424
【發明人】楊奉欽, 辛延生, 李恩榮
【申請人】梁山通亞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6日